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88章

第88章

  贾璋心想,《诗经》里说“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今天虽未执簧,但古人之乐,大抵就是如此吧?
  他们这边在琴笛合奏,那边与丫头们抹骨牌的贾母也听到远处传来的乐声,她明知故问道:“这是谁在弹琴吹笛?”
  鸳鸯知道老太太的心意,连忙回道:“三爷来了,许是他和林姑娘吧?”
  言罢,又趁贾母不注意,悄悄儿地给她垫了一张牌。
  贾母听到鸳鸯的话后笑道:“璋哥儿和玉姐儿愈发亲密了,这曲子也好听,当初我在家里就喜欢和兄嫂们一起弹琴吹笛子玩儿。嫁到这府上后,也与老公爷合奏过。只是我和老公爷都不会吹笛子,不想璋哥儿却还会这个,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学的。”
  正在给贾母捏肩的琥珀笑着奉承她道:“三爷生来就像老太太,禀赋最是聪明。想来学会吹笛,亦非难事。来日蟾宫折桂,只怕老太太就更欢喜了。”
  贾母听了,果然高兴,随手就抓了一把银瓜子赏给了琥珀。
  倒是看得屋子里其他丫鬟眼热,暗恨自己没有生出一张能够讨好老太太的巧嘴来。
  第63章 预备秋闱苦读不辍,贾母惩罚王氏跪经
  因为今年秋天就要参加秋闱, 贾璋也不像去年冬天时那般时常出门宴饮,而是每日闭门苦读。
  除了在朝廷休沐时去叶士高家里请教学问,或是与郭子守、孟吉祥等人探讨文章外, 竟是再也没出过门了。
  平日里和贾璋玩得好的柳熠、陈也仁、侯中魁等人知道他要备考,也都不来邀他出去玩扰他读书了。只是按照节气给他送些外头的时新鲜物解闷儿而已。
  就这样, 时间渐渐到了夏天。
  外头暑气正重, 贾母心疼贾璋读书辛苦, 特意把自己的冰例分了贾璋三分之一,又时常给他送解暑的清凉饮子。
  王夫人见贾璋的冰例如此之多,心中又是一阵不平。
  明明她的宝玉才是家里最怕暑气的, 老太太却一点儿也看不到, 心里只有贾璋那个小崽子!
  遂单独使钱买了冰贴补宝玉。
  贾母得知此事后, 心里十分无语。
  宝玉整日里和丫头们玩笑,不去书房, 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冰!
  倒是兰儿读书辛苦, 却不见王氏这个祖母有什么额外的贴补。
  就这样, 王氏还有脸指责她偏心呢,她也不看看她自己是怎么对兰儿的!
  要知道,兰儿可是珠哥儿仅存的骨血啊。
  想到这儿,她指了架子上的木樨清露让玻璃送去给贾兰,又指了玫瑰清露让琥珀送去给贾璋。
  贾母心想, 老太太我就是偏心,你王氏身为媳妇, 又能拿我怎样?
  有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时间,还不如去照顾好家中儿孙!
  都是当祖母的人了, 还有心思搞这些争风吃醋的小把戏,真是惹人笑话。
  贾母想的事情, 确实是人间至理。
  王夫人不就是只顾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才没有注意到袭人已经和宝玉试了云雨吗?
  她素日里待宝玉如珍似宝,生怕别人教坏了宝玉,看漂亮丫头跟看乌眼鸡似的,结果却漏算了袭人,倒真真儿是惹人发哂了。
  要知道,宝玉去岁与袭人初试云雨年仅十岁,身子骨也不甚强健。若袭人真是王夫人心中的稳重忠仆,没有半点贪慕荣华之念,又怎会不劝谏宝玉,反倒婉转俯就呢?
  不过因为宝玉和袭人都把这事给瞒了下来,宝玉院子里的丫头们亦都存了和袭人一样的心,又不想开罪宝玉,这才守口如瓶,不肯告发罢了。
  其实一开始王夫人不甚喜欢袭人,甚至有些厌恶。
  她总疑心袭人不如老太太给贾璋的红杏,更不喜欢老太太往儿子身边塞人。
  但她偏生喜欢袭人这样的相貌品格,更喜欢袭人劝谏宝玉上进的举动。
  后来看到袭人照顾宝玉照顾得细致,又对她百般讨好,也明白袭人有投靠之意,这才开始看重袭人了。
  再后来宝玉撵了茜雪,又闹着要一个纤腰凤眼的狐媚丫头去他跟前儿伺候。
  王夫人是不愿意把那个叫香岚的丫头调去伺候宝玉的,但宝玉哭闹着要香岚,王夫人担心宝玉生病,只得遂了宝玉的心意。
  有香岚一比,袭人就更合王夫人的心意了。
  在王夫人心里,袭人是个稳重的好丫头,绝不是香岚那等妖妖调调的狐媚子。
  随着时光流逝,袭人渐渐在王夫人跟前儿站稳了脚跟,连秋纹和麝月都被她给比下去了。
  她素日里在王夫人跟前表现得极为尊重,如此一来,王夫人哪里又会疑心袭人敢做下如此胆大包天之事呢?
  正可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王夫人这一辈子打雁,最后反倒是被家雀儿啄了眼了。
  贾政对袭人的印象却很差。
  他第一次听到老妻和宝玉提到袭人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名字刁钻。
  老妻还替宝玉掩饰,说这名字是老太太起的。
  可是老太太那里的丫头名字自有定例,贾政也不信母亲会给丫鬟取这样刁钻的名字,便追问宝玉。
  宝玉耐不过他问,便解释说他读了陆放翁的“花气袭人知昼暖”,袭人又姓花,这才给她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贾政听到袭人之名并非出自于“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之类的浓词艳赋后才放过了宝玉,但他对袭人依旧没什么好印象。
  认真读书的哥儿,哪个不是在四书五经上下功夫?又有谁会天天想着怎么给丫鬟取好听名字?
  由此可见,宝玉是个顽劣的种子。
  那袭人虽然有老妻作保,但也不见得是个好的。
  贾政夫妇对袭人的看法各有不同,袭人未来的命运也不见得会如她畅想的那般顺遂。
  不过这都是日后之事,眼下却不用细表。
  只说贾璋为了秋闱,苦读不辍,整日里端坐于绿檀桌椅前与那书山卷海为伴,确实十分辛苦。
  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好成绩,他受些辛苦也心甘。
  只习武打拳却是不能停的,好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他们家里已经有了贾珠这个前车之鉴,贾璋又怎能不引以为戒?
  蒋凤举则带着贾璋复习经书巩固基础,隔三差五还会让贾璋来一场模拟考题训练答题速度,培养答题手感。
  这位老先生的目标是让贾璋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文章来,真可谓是斗志昂扬,就连贾璋本人都没有他这样的雄心壮志哩。
  黛玉见外头暑热,使人昏昏欲睡,还专门为贾璋做了提神醒脑的薄荷香包。
  贾璋得了后爱若珍宝,日日上学都带着,又送金鱼给黛玉养着玩儿。
  贾母见黛玉这半年来今儿做个荷包,明儿绣个帕子,忙忙碌碌,活生生像一只勤勤恳恳采蜜的小蜜蜂。
  她心里既高兴两个孩子亲昵,又担心黛玉辛苦,因此多有劝诫黛玉休息之语。
  黛玉听了后笑道:“外祖母太心疼我了,我今天绣两针,明天绣两针,每天都只做一会儿,却也累不着什么。”
  贾母这才放心,也不再劝黛玉。只说若贾璋能榜上有名,她定是要让贾璋来谢黛玉的。倒是惹得黛玉有些不好意思。
  叶士高和林如海也都非常关心贾璋的秋闱。
  在朝廷点选主考官前,这两人就不约而同地给贾璋送来一大堆时文卷子;在朝廷点选主考官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给贾璋送来了北直隶乡试主考官乔深的文集。
  乔深此人文风古朴,极力主张恢复汉唐气度,素来不喜纤巧玲珑文辞。
  因为乔深不喜张扬,市面上少有他的文集,贾璋也没搜集到多少他的文章,叶士高和林如海送来的文集确实解了贾璋的燃眉之急。
  于是在收到文稿后,贾璋便十分用心地研读起这些文章来。
  当然,“考前宝典”只是成功的客观条件。真想要成功,还是要靠四书五经时文制作艺立身。
  若是不能对这些知识了然于胸,就算把乔深的文章倒背如流,该考不上还考不上。
  邢夫人则大把撒钱,换着样地给儿子调理伙食,燕窝海参等补品流水一般送到贾璋的书房里,好让他贾璋进补一些。
  她这辈子只对儿子大方,旁的人,哪怕是丈夫贾赦和弟弟邢德全呢,也不能从她手里扣出来半个大钱。
  贾赦也有些抓心挠肝。
  他倒是很想问问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但最后也只能憋着不说,省得影响儿子的心态。
  当然,家里的小妾也都统统禁足,省得有人作妖,耽误他宝贝儿子的前程。
  贾母则带着黛玉与三春在三清祖师面前上香祈祷,又带男女家人去清虚观、皇觉寺和文昌庙等地祈福,只盼着满天神佛能保佑她的璋哥儿蟾宫折桂。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飞逝,转眼间夏天就过去了,乡试的时间也快到了。
  王夫人看着邢夫人忙忙碌碌地为贾璋打点着各种琐事,突然想到了早逝的贾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