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黛玉忽然想到了贾敏。
母亲生她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吗?
都这样了,那两个稳婆还说孩子不折腾三奶奶,三奶奶可真是好福气云云。
那么,被孩子折腾的母亲会痛到什么程度呢?
她心想,母亲真是伟大。
能满怀期待地生下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
黛玉身上浸满了汗水,就在她感到疲惫时,她突然听到贾璋的声音。
“皎皎,我回来了!”
他在焦急之下竟叫出了黛玉的小字。
而他整个人趴在产房门口,额头上沁满了汗水,眼睛亦有些红肿:“我就在外面等着你,你一定不要害怕。”
黛玉忽然觉得自己很安心,身上也凭空多出一些力量来,她按照稳婆的叮嘱使劲,心里却很安稳。
从七岁到如今,贾璋陪伴了她大半个生命。
对黛玉来说,有他在,她就觉得安心,觉得脚底有根,觉得自己不是浮萍,永远都不会四野无踪迹。
就在这时,产房外的天空上,乌云缓缓退散,阳光普照四野,仿佛是在昭示着什么。
而产房内的稳婆惊喜地道贺:“三奶奶大喜,是个哥儿,孩子很康健!”
在稳婆的巴掌声和儿子清脆的哭声中,黛玉任由自己昏睡过去。
她实在是太累了,已经没力气看孩子了,等到她醒来后,一定会好好看看她的宝贝菱儿的。
第167章 水墨丹青晕染画卷,初见菱儿喜笑颜开
夜半时分, 黛玉终于从昏睡当中苏醒了过来。
灯火葳蕤,贾璋的眉眼显得格外温柔,黛玉见他也在, 疑惑地问道:“三哥哥怎么进来了?”
贾璋打开食盒,端出温热的红枣雪梨银耳汤, 拿银匙舀了一勺, 吹凉后喂给黛玉喝:“所谓阴阳冲撞, 不过是怪力乱神之语,皎皎怎么信起这样的胡话了?”
他忖度着,难道是有人胆大包天, 竟敢趁着他不注意对黛玉嚼舌根子?
黛玉与贾璋心意相通, 一眼就能看出贾璋想多了。
她正了正抹额, 喝了一勺贾璋喂到她唇边的温热甜汤,在缓解嗓子里的干涩后, 黛玉解释道:“这事儿是我在蓉儿媳妇怀鸿哥儿时听说的, 哥哥莫要错怪了好人。”
贾璋听黛玉这样说, 才止住了自己的联想。
在黛玉喝完汤后,他放下了白玉小碗和银匙,问黛玉道:“王太医刚刚为你诊过脉,说你身体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亏空, 需要好好地补一补才行。”
“你现在觉得难不难受?如果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好让人去请大夫过来给你诊脉。”
黛玉只是有些累, 生孩子时的酸痛感觉已经过去了,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摇了摇头道:“你放心, 我还好,没什么不舒服的, 我们的菱哥儿呢,把他抱来给我看看。”
贾璋说了声好,然后让紫鹃去把孩子抱过来给黛玉看。
紫鹃点了点头,很快就走了出去,没过多久,两个乳母跟在紫鹃身后,抱着孩子走了进来。
紫鹃做事细心,她知道黛玉会担心小少爷,也会担心乳母不够老实,更会担心小少爷不喜欢这两个乳母。
因此她把两个乳母全都叫了过来,好方便黛玉施恩训话,避免这两个乳母做事不尽心,亦或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出来……
贾菱的两个乳母年纪都不算大,全都三十岁左右,平日里行事稳当,性情也颇为忠厚。
最要紧的是,这两人都是荣府家生子出身,是绝对不敢吃里扒外的。从某程度上来讲,这两个人还算可靠。
事实上,黛玉已经观察这两人观察三四个月了,按理来说,他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是事关自己的亲生孩儿,就算这两个乳母再好再稳妥,黛玉这个做母亲的也很难做到全然放心。
所以,对黛玉来说,紫鹃的做法非常贴心,也非常合乎她的心意。
听完两位乳母的回话后,贾璋和黛玉都点头表示满意。
夫妻二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敲打完这两个乳母后,又吩咐紫鹃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赏赐给她们。
他们赏赐这两个乳母每人两匹青色缎子、二十两银子、一对银手镯并一对金耳环,这些东西看着不打眼,但全都是这两位乳母能用得到的东西。
直接喜得这两位乳母眉飞色舞,连忙行礼谢恩道:“多谢三爷、三奶奶的赏赐!”
而黛玉此时也把孩子接了过来。
裹在五福如意暖缎襁褓里面的小孩子脸上红彤彤的,柔软得让人不敢触碰,黛玉觉得她的宝宝好像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抱孩子的时候颇有些小心翼翼。
刚出生的孩子还没长开,其实并不太好看,但黛玉却觉得他十分可爱:“三哥哥,瞧我们的菱哥儿,他的额头和嘴巴长得都像你,以后他一定很俊俏。”
她声音很低,生怕自己吵醒了孩子。
贾璋也压低了声音,对黛玉笑道:“他的眉眼长得和皎皎极为相似,等他醒了,皎皎就知道了。”
不过贾璋只让黛玉抱了一会儿孩子,然后就把孩子接到自己怀里,不肯过多劳累她。
“皎皎产后身子虚弱,等过两天养好了再抱。若是皎皎累坏了,我们菱儿也会感到难过的。”
黛玉听到贾璋的话后,唇角漾起了笑容,眼睛还是望着贾璋怀里的菱哥儿不放。
初为人母的喜悦涌到黛玉心头,看着柔软稚嫩的菱哥儿,想到怀胎十月的艰辛,黛玉想,她以后就是母亲了。
三哥哥抱着的小宝宝,就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流淌他们两人血脉的孩子。
她一颗心柔软得不行,语调也温柔轻盈起来:“那我就不抱了,省得我们菱哥儿难过,也省得三哥哥你担心。”
贾璋看着床上的黛玉,又看了看襁褓里的贾菱,只觉自己永远都看不够他们母子二人一般。
他心里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只汇成了一句话。
他对黛玉道:“皎皎,我很感谢你。”
感谢你为我生下菱儿,感谢你喜爱我,感谢你用你的水墨丹青,晕染了我枯黄干涸的情感画卷……
黛玉只看着贾璋充满感情的双眼,就能体会到他的未尽之语。
他们是恩爱夫妻,亦是伯牙子期一样的灵魂伴侣,她当然能够体会他的心情。
所以她什么也没有说,只对贾璋轻轻的笑,直把贾璋的心浸泡进温柔的春水里。
或许命运长河早就为他们写好了注脚,在玉宸公正的注视下,他们就合该是一对长乐无央的俗世夫妻。
何成比目成双对,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话说得也不是没有半点道理。
夜色深沉,贾璋让乳母把孩子抱下去好让黛玉休息。
在看着黛玉睡着后,贾璋去外间软榻上休息。
紫鹃早就在这里铺好了锦被,放好了软枕,又让人摆好了香炉和屏风,睡起来也不比卧房拔步床差什么。
安神香的浅淡香气萦绕在鼻边,长信宫灯的微弱烛火散发着柔光,小夫妻两个都缓缓地入睡了。
而在夜半时分,正空弦月高悬,四野星辰光芒大作,但钦天监的人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同出来。
因为命书上从未记载过这样的情景,所以他们只是按照旧例,写下今夜星象太平,光芒明亮,或与国家有益的记载。
谁办差不求万事太平呢?有些时候无过就是功,他们还是能敷衍旧敷衍,得过且过吧。
荣国府和鹤鸣苑的仆役又一次感受到了贾璋考中功名时的喜悦。
小少爷出生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琏二爷琏二奶奶,还有三爷,都给他们发下了大笔的赏赐。
府里的仆役还只是沾光得点儿油水,鹤鸣苑的小厮长随和丫鬟婆子们才是发财的大户。
尤其是贾璋,他这次散出去的赏钱可比他自己考中功名时散出去的赏钱丰厚多了。
黛玉母子平安,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他心里产生了无尽的欢欣,出手自然阔绰无比,而这些仆役也得到了让他们无比满足的赏钱。
也算他们这一年没白忙活。
虽说没有赏钱,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得尽心尽力。
可若是得了赏钱,他们心里会觉得自己没白干,行动上也会不自觉地更加用心一些。
这也是人之常情,贾璋心里还是很理解的。
他虽然规矩严苛,但只要底下人没有玩忽职守,还在尽职尽责的当差,他就不会在乎这些小心思。
荀况的性恶说与孟轲的性善说都很有道理,不过贾璋心里还是更加推崇,也更加相信前者就是了。
在黛玉苏醒后,各处的礼物纷至沓来。
贾母、贾赦夫妇、贾琏夫妇一大早就派人送了好些玉器、玩器、补品、药材过来给黛玉,庆祝她平安生下贾菱。
除此之外,他们还送了一大堆小孩子用的饰品玩具、衣物鞋子过来,这些东西是给菱哥儿的,样样精致可爱,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