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265章

第265章

  如今他们彻底完了。
  等待这些人的结局不是流放三千里,就是充军发配,贾璋他们身上的隐患也彻底消失了。
  京中风波甚大,西宁郡王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可真狠啊!
  他连忙把那些勋戚人家私藏的财富全都槛送京师,交到绍治帝手里。
  在这之后,西宁郡王自请回京养老,又举荐了接受他所辖防线防务的武官。
  而这些人,全都是旗帜鲜明的帝党。
  西宁郡王识趣的态度确实让绍治帝感到满意。
  于是,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在西北防务被绍治帝亲信将官接手后,西宁郡王带着舆马随从回到了京城王府。
  绍治帝没给西宁郡王治罪,还给了他们王府不少赏赐。
  看着赏赐里面的玉如意与紫檀龙头拐杖,西宁郡王的心才彻彻底底地放了下来。
  绍治帝愿意给他这些赏赐,意味着绍治帝认可了他举报自首、放弃军权的功劳。
  他这回,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虽然日后再也不能继续风光八面,但好歹可以像北静、东平二府一样混个安荣富贵,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这些勋戚纷纷落马后,荣国府又发生了一件喜事。
  在贾琏的精心筹划下,他升任苏州府同知,补上了犯事勋戚空出来的缺儿。
  这些年来,贾琏在顺天府一步一个脚印地熬到了正七品。
  如今出任从六品同知[2],则是在官场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真可谓是可喜可贺。
  而史湘霓、芝哥儿、年幼的芙姐儿[3],还有姨娘粉蝶,也会跟随贾琏,一起前往江南烟波里的姑苏水乡。
  第204章 贾族家事紫鹃教红,主仆情深宝钗有孕
  待到八月中旬时分, 贾琏已经南去一月有余了。
  据他信中所说,他在苏州府适应得不错。
  苏州府气候怡人,上官很照顾他, 林姑父同族的族人是当地的地头蛇,也给他帮了不少忙。
  他还特意在苏州采买了一套钧瓷, 在信中请求贾璋转交给林如海赏玩, 顺便代他向林如海道谢。
  而在中秋节后, 乡试又一次开始了。
  贾琮、贾芸等贾族中人,再次前往贡院考举。
  贾璋的兰庭别居里面,也迎来了一些寄住的门生。
  这些人是贾璋做考官时, 点选过的那几个才华斐然的年轻人。
  身为座师, 贾璋还是愿意提前投资他们一下的。
  给这些人一个免费住处、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 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而在乡试发榜后,贾琮居然踩着三百个录取名额的边儿中了举。
  虽然只是孙山, 但正因如此, 才会让人觉得幸运。
  听到报喜人来了后, 贾琮之妻白蔷跟着贾琮一起喜极而泣。
  身为读书人家的女儿,白蔷太晓得功名二字有多么难得。
  秀才还好,举人、进士,这两者一个比一个难。
  在三哥的襄助下,夫君他靠着水磨工夫, 也能熬出一个秀才功名来。
  但考举的难度要比考取秀才难很多。
  即便有府里与三哥的襄助,即便夫君本人读书时很刻苦, 他也不一定能够考上。
  因为举人、进士这种东西,并不是资源多、攻书刻苦、教书的先生好, 就能考中的。
  若只靠好资源、好先生就能让人考上举人,那也不会有那么多勋戚豪族出身的子弟一把年纪还待在家里做纨绔, 顶着白身招摇过市了。
  所以白蔷才这么激动、这么兴奋。
  她不仅仅因为贾琮考中了举人而激动,更因为贾琮踩着线考上的幸运感到欣喜。
  贾琮这个名次,很难不让人感到庆幸。
  毕竟,他再稍微考得差一点儿,他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桂榜上面了。
  贾芸却没有贾琮这么幸运。
  他并没有考中举人,即便是孙山之位也没有考上。
  但贾芸心里不觉得失落。
  因为在听到他不想继续考下去的想法后,三叔贾璋特意留下他,问他愿不愿意跟在他身边帮忙,帮他打理生意、铺子的事。
  这样的差事,比他之前想过的退路,即在族学当西席先生要好上百倍。
  贾芸忙不迭地接下了贾璋的橄榄枝。
  他可不是不识好歹的人。
  三叔愿意用他,是三叔信任他,他肯定要抓住机会。
  在母亲与街坊倪二的建议下,接任新差事的贾芸采买了两盆极好的秋海棠与一些上等冰片,前往荣国府向贾璋致谢。
  在前往荣国府的路上,贾芸心中弥漫着对贾璋的感激之情。
  见到贾璋后,更是千恩万谢起来。
  贾璋并不是很在意贾芸的礼物是否贵重。
  他本就是荣国府的少爷,现在官位又不低,还得陛下与师父师祖的看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但他很喜欢贾芸的态度,也欣赏他说话好听、做事敞亮的本事。
  若贾芸没有这样的本事,即便贾璋想让族人盯着铺子掌柜,他也不一定非得用贾芸。
  而贾芸在离开荣国府后,想到贾璋勉励他的话语后,在心中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把三叔交代的事情办好。
  他一定不会辜负璋三叔的信任。
  还有……
  如果他能帮三叔把事情做好,是不是就能迎娶小红了?
  贾芸心里很清楚,母亲不会喜欢自己迎娶荣府仆役的后代的。
  而林大管家这种家财万贯的豪仆,也未必愿意把独生女儿嫁给他这样的穷小子。
  但贾芸了解母亲卜氏。
  若他既有事业、又有银钱,还格外喜欢小红、态度格外坚定的话,母亲她老人家就算反对,态度也不会十分坚定。
  还有那林之孝夫妇,若他能办好差事,变成三叔跟前儿的红人的话,那他们就不会不愿意把他们家女孩儿嫁给他了……
  想到这里,贾芸心里有些柔软甜蜜。
  他摸了摸藏在袖袋里面的帕子,只觉那张帕子上还残存着茉莉粉的味道。
  那是小红拾了他落下的帕子还给他时,他闻到的清新香气……
  在贾芸离开后,紫鹃瞧着小红粉面含羞的模样,就猜到小红对贾芸动了心。
  想到小红平日的聪明伶俐与对黛玉的真心实意,紫鹃私下里悄悄儿对她道:“你和芸二爷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听到紫鹃的话后,小红脸刷地一下就白了。
  她心里十分急切,面上却强自镇定地道:“姐姐是想多了,我和芸二爷只说过几句话,并没有别的交集……”
  紫鹃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好丫头!我不傻,所以你也别哄我!只要你不做出让咱们鹤鸣苑丢脸的事情,我才懒得把你的私事告诉别人呢。”
  “我想和你说的事情是,那芸二爷是本家的爷们!他家里虽穷,身上却有秀才功名,还有三爷的看重。”
  “这样的人,可不一定能娶你做正房太太。你要晓得,就算他愿意娶你为妻,他娘会同意这件事吗?”
  “小红,你可得拿定了主意!要是他让你做偏房,你可千万不能点头。”
  “你在三爷三奶奶身边做事,是有十二万分体面的大丫鬟,嫁三爷身边的管事小厮也好,嫁外面的小地主也使得,全都能过上体面富足的好日子,哪个不比给芸二爷做妾强?”
  小红年纪年纪渐长,早已不是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了。
  听到紫鹃的话后,小红的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她很清楚,紫鹃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她才格外感激紫鹃的好意。
  在紫鹃说完后,小红拉住紫鹃的手撒娇道:“好姐姐,我全都知道了。芸二爷他说是要娶我为妻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念着他。”
  “紫娟姐姐,你放心,我不会丢了咱们鹤鸣苑的脸,更不会犯傻的。奶奶不是在家里念过‘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吗?我还记得这句诗的释意呢,才不会犯糊涂。”
  “听到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虽然紫鹃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一辈子不嫁人,好守在黛玉身边,但她还是希望这些与她一起伺候过黛玉的小姊妹们都能得到好结局。
  这么多年,大家都在一起生活、一起做事,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即便平日里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地方,但这些事情,紫鹃从来都不放在心里。
  所以,她也不会盼着她们过得不好。
  更何况,鹤鸣苑的大丫鬟、小丫鬟们嫁得好、过得好,姑娘她就能得到体恤下人、宽和慈爱的好名声了。
  虽说三爷和姑娘都不在乎这些事,但紫鹃希望自己看着长大的林姑娘能够得到最好的一切。
  其实,黛玉在得知紫鹃要自梳做嬷嬷、照顾她一辈子的想法后,也曾劝说过紫鹃不要走上这一条道路。
  她和紫鹃情同姊妹,不希望紫鹃因为自己,就耽误自己的幸福与人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