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景栩一直陪她坐在广场的一角,不提她被打的事,也不问她什么时候回去。
  两人几乎没什么话说。晚间的风有些凉,广场上的人也渐渐少去。温夏即使再舍不得这段时光,也还是不得不起身说:“回去了。”
  从巷口到单元楼那段路,路灯坏了几盏。流浪猫不时发出叫声,空气中依稀残留着油烟味。
  到单元楼门口道别后,温夏走了几步,身后忽然传来一句:“温夏。”
  “嗯?”温夏下意识回头,看向仍站在路灯下的少年。
  “别认命。”
  风吹得树叶簌簌响,他唇角始终带着浅笑,声线如此刻的清风,轻柔却蕴藏着能量。
  温夏反应慢半拍:“知道了。”
  路灯处在将坏未坏的时候,灯光极暗,却也将少年的影子拓印在地上。他眉眼漆黑,松弛地立在晚风里,碎发微动,身后是明暗不一的灯光。
  温夏手指微蜷:“明天见。”
  -
  温夏回去,又被赵雁蓉骂了一顿。她知道和赵雁蓉对着干,只会使局面更糟,垂着头,沉默地听完了那些不堪入耳的话。
  等对方终于骂完,温夏走到沙发旁,捡起被撕碎的试卷。
  回到房间,没几分钟温夏又听到客厅传来的咒骂:“一副可怜样装给谁看!什么人就什么命,努力学习就能变凤凰了?做梦!”
  温夏拼接试卷的手顿住,圈握成拳,力道逐渐加大。
  客厅里骂声还在继续,她干脆戴上耳机,把音量加到最大。
  她身心俱疲,只想好好睡一觉。等到慢慢把那些试卷粘好,躺在床上时,却怎么都睡不着了。
  她思绪乱七八糟的飞。忽然想起,十一长假前,黄筝问过她,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城市,假期要不要过去旅游。
  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树阳以外的世界。常常看见电视和手机上推荐的旅游胜地,那些地方对她来说,遥远又虚浮。她从来都不向往。
  她只想逃离这个地方,却从来没想过,要逃去哪里。
  可现在。
  她忽然有了答案。
  黑暗里,她听见心底有一道声音对自己说——
  温夏。
  去看看那个,冬天很长的城市吧。
  第12章 天上月 独一无二又遥不可及。……
  返校第一天,第一节 课恰好是班主任的。
  上课前,老严给他们发了成绩条,让卢杭把排名表贴在班务栏上。
  温夏的座位紧挨着班务栏,抬头就能看到那张排名表。
  高一还没分文理,一共考九个科目,语数英的分值是150,政史地、物化生的分值都是100。
  总分1050。
  景栩不出意外地考了第一。
  第二名还是卢杭,但两人之间的分差却小了不少。
  月考的排名情况和开学考基本没什么变化,温夏进步了几个名次,排在班级第十五,年纪第二十的位置。
  午休时,温夏拒绝了黄筝一起出去透透风的提议,独自坐在位置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成绩条和数学试卷。
  她这次数学考得不错,但学起来很吃力。其他科目中规中矩,意料之中。
  温夏唇角微抿,提笔在自己的成绩条上写下了景栩的月考成绩。写完后几不可见地叹了口气,整个人没来由地被情绪缠绕,说不上来的失落。
  每个科目和总分的差距很大,0020和0001的差距很大。
  温夏和景栩的差距,也很大。
  但总算,进步了七个名次。
  就好像。
  离他更近了一些。
  几个男生打打闹闹,莽撞的少年将温夏的课桌撞歪。温夏胸部稍下那块被带过的力道压得生疼。
  几个男生道歉,但极为敷衍,轻飘飘的一句“不好意思”后,又继续打闹起来。
  下午第一节 是物理课,景栩拿着物理试卷进来,看到这一幕,半开玩笑道:“在教室追逐打闹扣分啊,看着点人。”
  几个男生起着哄,却消停了。
  景栩开始发试卷,碰巧第一张是温夏的,他走到过道里,随手将课桌挪正了:“没事儿吧?”
  他走过来时,温夏慌乱地将成绩条夹进书里,做贼心虚似的。
  上午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他站在光影里。光被分割成几何形状,其中一小块儿正好落在他的肩膀上。
  温夏视线从那块光斑上掠过,耳尖悄悄爬上一抹热:“没事。”
  话音刚落,他们的交谈也随之结束。
  景栩游走在教室分发试卷,最后一张是黄筝的,他又过来了一次。
  见温夏盯着数学试卷看,看着她苦恼的样子,以为她不会,手指在她试卷上指了一下:“这题得用变形公式。”
  温夏抬头,眼底一片茫然。
  她不是没想过去请教他,只是每次都打退堂鼓,没想到他会主动帮她讲题。
  景栩以为她没懂,随手在桌上捡了支笔,直接在她试卷上写解题步骤。
  他微微弯腰,橡木苔的味道被很淡的薰衣草味取代。温夏知道,这是林婆婆常用的那款洗衣液的味道。
  这题不是难题,其实那个变形公式出来,温夏已经知道解法。
  只是因为他的靠近,身体瞬间僵直,显得她呆滞又迟钝。
  景栩写完:“这样是不是清楚一些?”
  “很清楚了。”
  景栩打了个响指,放下笔:“有问题随时找我。”
  “谢谢。”
  “小事。”
  十月中旬的树阳仍热气蒸腾。
  月底时台风过境,天气开始变得阴雨绵绵。整座小城陷在又闷又潮的环境里。
  连续半个月都是小雨,温夏每天都能等到景栩,他们见到照例会有简单的寒暄,只是依旧没什么话聊。
  之后的天气时好时坏。天气不好的时候,温夏会等到景栩一起乘公交去学校;天气好的时候,他会骑着自行车从她面前飞过。
  进入十二月,气温开始大幅下降,天气也难得放晴,景栩干脆把自行车放进了杂物间里。温夏捡了便宜,每天都能和景栩说上几句话。
  这段时间她偶尔拿着题去问景栩,而他每次都会耐心又细致地讲解。
  她也问过其他人,但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
  十二月的第一个周五,出了十一月的月考成绩。
  当晚,温夏吃完晚饭,回到房间后,拿出一个只有手掌般大小的笔记本,翻开。
  纸张上已经有了笔墨,记录了考试的年级排名和总分。
  2014.8.31开学考——
  景栩:0001,708分。
  温夏:0026,589分。
  九月月考——
  景栩:0001,974分。
  温夏:0020,805分。
  十月月考——
  景栩:0001,941分。
  温夏:0023,739分。
  温夏拿起笔,又开始记录。
  十一月月考——
  景栩:0001,962分。
  温夏:0030,786分。
  温夏看着这些数字,握着笔的力道不自觉加重。
  这些数字提醒着她,自己好像离他越来越远。
  她很努力了,可是结果不尽人意。
  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下。
  难过过后,温夏擦干眼泪,将笔记本收起来。
  老师一直说,勤能补拙,温夏相信了,她也收到了回报——她在初中的成绩,一直没掉出过前五。
  只是初中的那套,在高中真的行得通吗?
  脑海里莫名想起齐子尧的话:“学习这东西,其实蛮讲天赋的。我们普通人绞尽脑汁都解不出来的题,天才看一眼就能写答案……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这几年,林婆婆跟她聊天时,总说:“我的宝贝外孙又拿奖啦!”
  她无法重复那些奖项和比赛的名字,因为她从来都没听过,也不知道要从什么渠道去了解。
  那些东西对她来说,遥远而陌生。
  就像景栩。
  如果要用一件具体的事物来形容他,那一定是天上月。
  独一无二,又遥不可及。
  温夏擦干眼泪,似是想通了。
  眼泪不能离他更近,努力才能。
  所以,她不能哭,不能懦弱。
  她要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朝他靠近,哪怕最后不能站在他身边同他并肩。
  至少,也能少些遗憾。
  她合上笔记本,鼓励自己:“下次月考加油。”
  比十二月月考先到的,是圣诞节。
  今年的圣诞在周四,周三那天,午休时,黄筝神秘兮兮地凑到温夏跟前:“夏夏,咱去学校门口买东西吧?”
  温夏手里拿着数学练习册,正要拒绝,黄筝就把她手里的练习册抽走,抱着她撒娇:“好夏夏,学习要劳逸结合,你都快学成傻子了,这样是不行的。今天就陪我去走走,就当换换脑子,好不好?而且,你的笔不是快用完了吗,咱顺道把笔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