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马咏思:“你怀疑你大哥的案子有问题?”
连峙:“对。”
其实他刚刚穿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案子的卷宗翻看过两遍了,但是当时他并没有发现这个案子有什么问题。
所以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他这次穿越的任务,是那四件杀人案。
结果两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穿回去。
这说明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应该是这件案子的问题。
连峙:“先不说我大哥的品行到底如何。”
“他们说,我大哥贪污了五千多万,但是他们翻遍了我大哥家和我家,却没有找到那些赃款。”
“他们说,我大哥受贿了八千多万,结果他们从我大嫂家废弃了十几年的老宅里搜出的那一堆的茅台、金条,还有古董,都干净的能照镜子。”
“他们说,我大哥就是国石油的一条蛀虫,可是六年前,我大侄女想去国外留学,小侄子想参加京城大学的夏令营,我大哥因为刚换了新房子,手里的钱不凑手,还从我这里借了二十万。”
马咏思当然是选择相信连峙说的这些话了。
也就是说,连安国很有可能是被人谋杀的。
连峙:“但是我又把这件案子的卷宗来来回回翻看了十几遍,还是什么发现都没有。”
听见这话,正好从连峙的办公室外路过的吴副队直接就停下脚步。
“连队,要不我们给你参详一下?”
于是十几分钟后,临本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人全都聚集到了办公室里。
多媒体讲台上,连峙分析着案情:“2月19号早上5点35分,连安国从他的住处,会市安宁区海华一号三栋的2006房的客厅坠楼,当场死亡。”
“会市公安局第一时间成立了专案组调查这件案子。”
“专案组在现场找到了一把铁锤,铁锤上只有连安国一个人的指纹。”
连峙将那把铁锤的照片,以及专案组从那把铁锤上提取到的指纹的照片全都放了出来。
“除此之外,连安国家的大门和其他房间的窗户都完好无损,客厅里没有打斗的痕迹,连安国家中的财物也都没有遗失。”
“从海华一号物业提供的楼道监控和电梯监控来看,18号,19号这两天,连安国家中都只有他一个人。”
“尸检结果显示,连安国身体里的酒精含量在110左右,说明他当时处于醉酒状态。”
“国石油纪检监察部1月15号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连安国收受巨额贿赂,信中附有连安国在一家ktv里,收受一个名叫蔡明的私人连锁加油站老板赠送的银行卡的照片,国石油纪检监察部随后就对他展开了秘密调查。”
“就在2月18号,也就是连安国跳楼的前一天,国石油纪检监察部查到了他在他妻子的老宅里藏有大量财物的事情。”
“专案组由此判定,连安国是畏罪自杀。”
“他喝醉之后,先用那把铁锤砸开了客厅的落地窗,然后跳了下去……”
哗啦啦。
下首的蒋局长等人快速地翻看着手里的资料。
马咏思将查阅重点放在了连安国的坠楼位置上。
因为自己跳楼和被人扔下楼的落地位置肯定是不一样的。
然而专案组那边有专门请了一位物理学专家和一位计算机专家来协助调查这件案子。
他们根据连安国的身高和体重,以及连安国家的情况,用电脑制作出了一个模拟器,分别模拟连安国自己跳下楼和被人推下楼的场景,结果显示,连安国如果是自己跳下楼的的话,是有可能落在他现在坠楼的位置的。
蒋局长则是将调查重点放在了那把铁锤上。
因为如果凶手是自己先用那把铁锤砸开的落地窗,然后再拿着连安国的手,把指纹印上去的,那指纹的位置肯定会有破绽。
然而他将那堆照片来来回回翻看了四五遍,都没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其他人左看右看,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
难道连安国真的是自杀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吴副队突然开口道:“不,连安国的确是被人杀害的。”
什么?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吴副队。
只见吴副队举起了一张照片。
照片拍摄的是连安国右手手臂上的一处擦伤。
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吴副队却指着其中一处说道:“连安国家客厅里的落地窗的玻璃是12mm厚的钢化玻璃。”
“众所周知,钢化玻璃破碎时的特性和普通玻璃不同,普通玻璃破碎时形成的是锋利的碎片,会掉落一地,而钢化玻璃破碎时形成的是蜂窝状的钝角小颗粒,除非二次破坏,否则不会掉落。”1
“按照专案组的说法,连安国是在钢化玻璃上先砸出了一个大洞,然后才跳的楼。”
“正常情况下,12mm厚的钢化玻璃,破碎后,50mm*50mm范围,形成的均匀颗粒在40个左右,也就是说,一道50mm长的钢化玻璃破洞,按理来说,给人造成的擦痕应该是不会超过10道。”
“但是你们看这里,这一处擦伤总共不过20mm,却出现了9道擦痕——”
听到这里,连峙几乎是脱口而出:“这说明,连安国坠楼的时候,身体在钢化玻璃的碎片上反复摩擦过。”
连安国如果真的是自杀的,那他肯定是直接冲出去的。
他不可能冲到一半,又退了回去,然后又冲出去。
那结果就只可能是凶手怕自己也摔下去,所以不敢用力去推连安国,再加上他在窗户上破开的洞口有点小,而钢化玻璃破碎后也还是有一定的强度的,这就导致连安国卡在了洞口,于是凶手把连安国拉了回来,然后加大力道又推了出去——
第90章
听见这话, 整个会议室瞬间就陷入了一片死寂。
短暂的沉默过后,蒋局长等人一边飞速地翻看起了手里的资料,一边拿出手机搜索起了有关钢化玻璃的资料。
五分钟后, 他们陆续放下了手里的资料和手机。
吴副队是对的。
连安国身上的伤情确实有问题。
他十有八九是被人谋杀的——
连峙还真就不是在夸大其词。
最主要的是,这个疑点竟然是吴副队发现的——
注意到他们的神情变化,吴副队脸上的满意几乎快要遮掩不住。
虽然论破案能力,他远远比不上连峙。
但是论办案经验,他敢说两个连峙, 都追不上他。
毕竟他二十一岁就进了刑警大队,今年,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十二年前, 他去边省学习的时候,碰到过一件类似的案子。
那件案子的死者是一个年轻女人,她在她三十岁生日那天, 从公司顶楼一跃而下。
就在她自杀的前两天, 她所在的部门的主管又抢走了她一个大客户。
之所以说又, 是因为她进入那家公司不过三年, 已经被那个主管抢了二十多个客户了。
而那个主管是那家公司老板的小舅子。
偏偏她学历不高, 还有个早亡的爸, 得病的妈,以及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 轻易不敢辞职。
再加上死者的家属打上了门去,那家公司的人当然不肯承认是他们逼死了死者。
他们咬定死者是被人谋杀的,那家公司的一个副总甚至还站出来说, 那天晚上, 他隐约有看到死者在坠楼之前,跟什么人扭打到了一起, 死者拼命挣扎,但还是被那个人推了下去。
最后负责这件案子的那名刑侦专家,就是根据钢化玻璃破碎后的特性,以及死者身上的伤痕数量,判定死者是自杀身亡的。
但现在显然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蒋局长:“大家再加把劲,争取再多找几个破绽出来,到时候,我们就把这件事情报到省厅去,直接拿下这件案子的调查权。”
到时候,说不定不仅连安国和连质可以沉冤得雪,他们临本县公安局也能借着这个机会,大出一场风头。
马咏思等人当即大喊道:“是。”
而后他们就又投入了紧张的调查之中。
连峙却将目光从那些卷宗上收了回来。
因为他已经把那些卷宗来来回回翻看了十几遍了,都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来。
这足以证明,在这些卷宗上,他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发现来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现在就只能旁观了——
既然连安国不是自杀的。
而他身上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本来就疑点重重。
那么他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连安国是被人谋杀的。
而对方杀害的原因,十有八九是他挡了什么人的道。
想到这里,连峙找了一个角落,拨通了连安国的大女儿,也就是前身的大侄女连萱的电话。
连萱原本在审计厅工作,前年刚刚考上的,连安国出事之后,不仅前身受到了牵连,她也被调到了一个比临本县还偏远的县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