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方汀
  方姑姑推门进来,利落接过唐笙手里的茶盏出去了。片刻后,秦玅观终于喝上了热茶。
  唐笙无地自容,很想挖个洞钻进去。
  将折子搁到外间长案上,左侧的是批的,右侧的是驳回的,不要放乱。
  视线里没有其他人了,唐笙左右都瞟了,才敢确定秦玅观是在跟自己说话。
  三司会审的卷轴搁置桌案边上,唐笙一块拿上,下意识想放在了右侧的那摞奏折上,手伸到一半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放到了左侧。
  她捧着折子没走几步就被秦玅观叫住了。唐笙以为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大气都不敢喘了。
  秦玅观饶有兴趣地打量起她,缓缓道:
  你欺君。
  唐笙真的汗流浃背了,她再次跪下,奏折落了一地:
  奴婢不敢啊!
  秦玅观这人不爱把话说太明白,总是说一半剩下一半留给别人猜。
  她道:你不必为难,朕不会批。
  什么不会批,自然是三司会审的卷轴不会批。
  说到这,唐笙明白了。秦玅观刚刚一直在观察她的动作,看她把三司卷轴往哪个堆里放。
  她用玉如意挑起唐笙下巴时说,自己薄情寡义,一定会批了三司的污蔑之言,真正到了下笔的时候又是不准的。唐笙刚刚被她冷呛了几次,生怕自己做错事,注意力正高度集中。
  人越紧张越容易忽略一些事。秦玅观正是这样套出了她识字的事实。她刚刚那样说,意思就是她明白唐笙装不识字的苦衷,给她吃颗定心丸。
  唐笙欲哭无泪,心想,你还不如批了呢。
  秦玅观走到她跟前,俯下身挨个拾起奏折。不知道是不是系统作祟,唐笙抬头间看血条的技能又开启了。
  她注意到,她看到的关于秦玅观的血条和其他人的不一样。
  眼前这个人她能读到极其细微的写清生卒年的字迹:
  长治十八年正月二十六日生,病殁于崇宁七年九月初六,享年三十又二
  血条的模糊的光亮烁动了下,随后便消失不见了。
  唐笙指尖一顿,心抽了下。
  后知后觉的唐笙意识到捡奏折这种事情不能让皇帝亲动手,忙加快速度,抢在她前面把东西捡完了。
  天亮了,窗外雾蒙蒙的。寝殿里的烛火被自然光衬得暗淡。秦玅观熄了几盏,唤方汀她们进来。
  一串宫女手捧各色衣衫、配饰,鱼贯而入。走在最后的方姑姑捧上十二旒冕,玉串碰撞的声音在这清寂的早晨分外清晰。
  唐笙琢磨着秦玅观这是准备上早朝了,正要告退,却听见她说:你今日大概是走不了了。
  晨光熹微,此刻天已大亮。
  秦玅观逆着光回眸,姣好的面容隐于旒幕之中,睥睨低处:
  随朕早朝。
  第7章
  秦玅观上朝必经之路上的积雪早早清理干净了,舆车平稳驶过,明黄色的流苏迎风飞舞。高墙下,彰显身份的仪仗浩浩荡荡地开往宣政殿,整齐的脚步声在宫道回响。
  脑袋昏昏沉沉的唐笙跟随仪驾,情绪也被着肃穆的氛围感染。秦玅一国之君的身份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宣政门下,百官早已恭候多候。秦玅观换乘步辇,由宫人抬着经过刻纹精巧的丹陛石。仪仗与护卫从石阶两侧依序行进,铺成广阔的队伍。
  陛下驾到
  偌大的宫室内,众臣高呼万岁之声回荡许久。秦玅观一步一步迈向丹墀,于高处睥睨群臣。
  何为君主一人为天,大权在握,忖度万事,主一国沉浮。
  秦玅观坐下了,唐笙仰头看她,脑海里那个眼眶微红的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几丈远,唐笙却觉得这个人离她很遥远很遥远。
  她随着群臣起身,借助高度优势看向远处的朝臣。整个队列有老有少,可她只认得站得靠前的沈长卿。
  沈长卿抱着象笏,低垂着眼眸不知在想些什么,显得很安静。唐笙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辽东雪灾,流民十万,昨日内阁陈奏对策,想必众卿有所耳闻。
  秦玅观缓缓开口,视线扫过神情各异的大臣:众卿可有异议。
  陛下,臣有本启奏!蓝袍大臣举高了笏板,语调激动。
  说。秦玅观看向他。
  辽东入冬来天灾不断,流寇横行,关外的瓦格虎视眈眈。当地府库存银不多,倘若从国库放银,少则八十万两,多则一百万两。如此,开年拨给辽东守军采购军械的银两就要不够了。如若瓦格乘机攻城,恐怕守军难敌呀。
  秦玅观手中的念珠轻轻转动,思忖片刻,她道:一百万两恐怕不够。
  朝臣诧异抬眼,唯独沈长卿阖目。
  银两从户部拨下去,再经层层剥削,最后送到灾民手中的又能剩几个铜子?秦玅观迎上众人的视线,目光仿佛洞察了一切。
  这本是官场人尽皆知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极少有人拿到台面上讲,秦玅观偏偏这么做了。
  陛下,您的意思是?户部侍郎斟酌着开口。
  今年辽东守备军过冬赶制的那批棉服用来赈济灾民,倘若有军士想要补制棉服则由当地府库拨银。秦玅观继续道,救济粮由临近未遭雪灾的州府拨出,再由朝廷统一调拨一批快马加鞭送去。
  除此以外,督察院和内侍省都派人去。囤积居奇倒卖赈灾衣粮者一经发现,当即枭首示众。
  唐笙听得仔细,在心里称妙。秦玅观虽然看着年轻,但着实有两把刷子。
  守军用的棉服是统一制色,上面缝了忠勇二字。将这批衣服拨给灾民就意味着府库官员无法轻易将棉服倒卖出去。从临近府库调粮最为迅速,也能方便彻查府库真实盈亏情况,正可谓一举两得。
  内阁今日便要将督办名单拟出来交由朕过目。,秦玅观环视大殿,还有异议吗?
  沈长卿带头叩拜:吾皇圣明!
  吾皇圣明众臣随和,情愿的与不情不愿的乌泱泱跪了一片。
  还有要陈奏的吗。秦玅观问。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须发皆白的大理寺卿抬头,锋利的眼神若有若无地扎过卑躬屈膝的唐笙。
  唐笙第六感还是准确的,她觉着身上拔凉拔凉的。
  果不其然,大理寺卿扯起了唐简的案子。
  陛下,逆臣唐简一案已奏呈月余,朝野皆盼望此事有个了结,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电光火石间,唐笙耳边响起了秦玅观清早说的话:你今日大概是走不了了。
  联想起被人做局点去引路的事情,唐笙悟了原来都在这等着她呢。
  秦玅观方才说了许多话,口舌正干。唐笙看向她之际,她正侧身隐忍咳嗽。
  陛下,圣人有言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而今唐简罪恶昭彰,陛下当明刑德,亲贤远奸。此乃王道。
  这话说得不算客气,唐笙虽然不能准确品出老头的每句话,但还是抓住了重点。
  唐笙吸着凉气,捕捉到大殿内微妙的氛围变化,血条系统也很合时宜地跳了出来。平静低头的唐笙视线却一点也不平静,她的视线在大臣和秦玅观之间流转。
  第一眼,老头头上的血条还有三分之一,看完秦玅观再回头,一下掉了一大截。
  老头越是喋喋不休,头顶的血条就掉得越厉害。
  唐笙屏住呼吸。
  好家伙,这是秦玅观起了杀心了。
  再次看向老头时,唐笙的眼神里已经多出了几分怜悯。
  老头说然将亲贤远奸放在后边说了,就是明晃晃地指向唐笙。唐简早死了,家里还有个兄弟也发配戍边了,禁宫中唯一的奸不就是她了吗。
  唐笙摸摸鼻子,觉得很可笑。她这个眼界和智谋,连秦玅观一根小指都抵不上,还能进谗言蒙蔽她吗?再说了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宫女,当牛做马的身份,还能左右朝局了不成?
  见秦玅观许久不说话,老头颇有种胜利在望的态势,连着几次用眼刀扎唐笙。
  唐笙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阴阳怪气,多少还是有些挂不住脸面的。忍耐了片刻,她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秦玅观。
  秦玅观顺过气了,接了她的目光。
  她既然能料到唐笙会被为难,那自然是想好了对策的。和她打眼,唐笙紧张的情绪平复了一大半。
  三司会审的案卷朕昨日看了,朱批在此。秦玅观将卷轴递给方汀,好让她呈给大理寺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