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豫有些惊讶,“他胖过?”
  老李点点头,“以前是受奶奶精心照顾的小孩,老人家把他养得特别好,像年画上的娃娃。他五岁遇到人贩子也不是老人家的错。哎,可惜呀,出事不久老人家就过世。”
  李豫问,“他爸妈似乎一直很忙。”
  “嗯,一直忙生意。”
  李豫心想,老李这个人虽然喜欢和自己唠叨事情,但涉及到别人隐私,他绝对是第一靠谱之人,要不然她也不会今天才听到这些。
  到傅从玉公司楼下,车子停在中午的停车位。她拨通傅从玉的电话,“从玉哥,抽空下楼五分钟哈,中午停车的老地方。我和老李给你和同事送温暖来啦。”
  老李打断她的话,“大夏天送什么温暖,还嫌不够热嘛。从玉,我和小豫来给你送水果。”
  他们隔着手机听到傅从玉的笑声,车厢里传来他的声音,“李叔,小豫,稍等,我马上下楼哈。”
  俩人刚到一楼大厅,就看到快步跑出来的傅从玉。老李看到他后,赶紧说,“慢着点,我们又不着急。”
  李豫心说,这两人还真是如父如子。
  她把生煎包塞到傅从玉手里,说——“包子没几个,有些凉。在微波炉里转转再吃。水果的话,和你同事们一起分享。”
  老李帮着他把葡萄箱子放在闸机上,摆摆手说,“赶紧回去上班吧,早点弄完早点回家休息。”
  俩人全程没给傅从玉闲聊的机会,就把他赶回办公室加班,比资本家还资本家。
  回程的车上,老李想起去年姑娘回国的一周。虽说是回来看望他,期间也是起早熬夜忙工作。他不由得心疼这些孩子们,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停唉声叹气。
  “怎么啦,还哀怨上?”李豫问。
  老李叹气说,“你们这一代人太辛苦了。”
  李豫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呀。您操心自己就成,晚上回去用你干儿子送的药包敷腿,省得他又担心。辛苦是有回报的,改天你可以打听打听傅从玉的工资,绝对会吓你一跳。”
  回到家,她的手机上有十几条未读消息。
  最新的消息来自larry,最多的消息也是他发来的。数十条信息里,larry用许多优美的词汇夸赞这个城市的奇迹,并嘱咐自己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她随时与自己讨论。
  另外还和她分享一个好消息,他昨天下班前接到世界银行的另一份offer,邀请他担任世界银行对非洲某国经济援助小组的专家顾问,这个岗位要求他在未来六个月常驻非洲。他和太太商量后决定一起去那里,他做经济顾问,她太太从事传染病公共卫生检测研究,并帮助当地建立公共卫生体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尤其是他太太。larry通过通讯软件向自己的学生炫耀太太的善良和伟大。
  李豫赶快回信祝贺larry和师母的新工作,希望他们的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也相信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一线实践既能实现自我满足又能帮助那个脆弱国家的人们。回完信后,李豫又重读一遍larry的文字,真是对令人羡慕的夫妻。
  还有两条新消息来自唐宋。他说他已经回到实验室,即将要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未来一个月里,如果他没能时时联系她,并不表示他放弃,而是在跑数据。
  他的两条微信,占据手机六个版面。这人还把他现在和即将要研究的课题做了个概述发给她。
  李豫第一遍快速浏览完屏幕上的文字,好多是她看不懂的术语。她用手指滑动着手机屏幕,心里念叨着唐宋真是个神经病。
  骂完后,她抱着既然看了,就再学习一下的心态,认真读完着两条消息,依旧是看不懂。人体生化系统的外在表现她知道,生化系统的运行本质是什么,她从来没接触过。让她一个十年没接触过生物学的人来读一篇能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的概要,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面对着专业性极强的两条信息,她不知如何回复的好,最后敲下三个字并发送成功。
  “知道了。”
  收起手机后,李豫发现身边比自己聪明的人都在努力工作,这让她为自己这些天的懈怠感到愧疚和自责。因为无需提醒的自觉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优点,她现在也不想丢弃这个优点。
  从小到大,李豫并不排斥别人说她不聪明。
  因为她也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而非聪明人。她常常自省,自己一路能念到博士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她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努力和自律。
  高三那年有同学明明刷题到深夜,仍然在班上漫不经心地说,“哎呀,昨晚很早就睡下,没来得及复习呢。”她听到后对同桌说,“我要是他,一定会说自己学习到深夜。努力又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有什么可隐瞒的,不理解。”
  大学时候,她的同学们在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时,她雷打不动地天天背着书包去图书馆自习。大四毕业时,她们宿舍难得聚在一起吃饭。室友们笑着说,从没见过大一就确定目标要去念博士的学生,现在不是羡慕她可以拿到dream offer,而是羡慕她朝着目标坚定不移付出的自觉。她当时笑了笑,举起酒杯感谢她们认可自己的努力。
  想到这些后,她丢下手机跑去书房,打开电脑开始做未来半年详细工作计划。
  7|第7章
  第二天,李豫没能送成老李上班。倒不是她想偷懒,而是她夜里在书房做计划看文献到凌晨三点。早上起床后,老李看到她红肿的眼睛,自己拿起车钥匙出门上班去。
  回国之前李豫联系过俞城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孙敏,她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回俞城教书的。孙博士的研究课题与李豫有一定相关性,过去的两周,她们一直通过邮件讨论相关文章。
  白天,坐在书房的李豫邮件问询孙博士下周的时间,想在俞城时能与她当面交流。
  孙博士很快回信,表示她假期时间自由,可随时与她面谈。
  当得知李豫西行目的后,孙敏提前通过邮件给她发送一些关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材料。这让李豫更加期待下周开始的社会调研。
  与孙敏敲定时间后,李豫开始预定机票和酒店,看着支付出去的账单,心底在滴血。还没入职领到工资,就已经开始自掏腰包做科研,她是多么热爱学术呀。
  钱花出去后,她盘起双腿,身子靠着座椅,头向后微仰,目光停留在书房对面的书架上。然后,她环视一圈书房,想到自己在江城能有房子住,出行有车子开。虽说房子和车子都是老李的,但是她的物质起点已经比许多同行高很多。
  知足吧,慢慢熬吧,李豫这么劝自己。
  早日做出研究成果,升教授后她也要像larry一样去帮助脆弱体制国家进行经济制度建设。
  她继续盯着天花板,心里开始做起功成名就的美梦。
  她想,意大利就算啦。larry和他的同行都拯救不了,自己还是去非洲吧,实在不行,拉丁美洲和南亚国家也可以。斯里兰卡和毛里求斯不也整天在国家破产的边缘徘徊嘛。
  如果自己可以和世界银行或者亚投行的同行们一起帮这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话,该从哪儿入手呢,经济制度又要如何建设,每年的贷款项目给予多少合适,技术援助项目的话选哪方面的技术合适呢……
  李豫思绪乱飘,想得有些入神。直到盘起来的双腿被压麻,她才扶着座椅把手,轻轻伸展开双腿。
  目光回到银行卡和手机上,她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吐出浊气,白日梦果然是最美好的。
  现在的她,还是想想发论文的事情吧。
  六年后万一被母校扫地出门,那就太丢人了。
  就这样,工作之后没有寒暑假,她原本给自己一周的假期也提前结束。
  白天她在书房查资料读文献,傍晚去公园跑步,夜里回来继续工作到十点。
  临出发的前一日,老李严肃地对她说,“出门在外,千万别一个人去夜跑。虽然现在社会治安好很多,但是女孩子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很有必要。”
  李豫安慰他说,“放心吧,我订的都是大学招待所,在校园里面。如果跑远郊县去调研,也会争取当天往返。您实在不放心的话,每天晚上和您视频半个小时,好么?我翻过年都二十八岁,不是小孩子啦。您就甭太担心我。”
  老李笑笑说,“你去美国的时候,我比现在还担心。那段时间整夜想着美国枪□□么泛滥,一不小心被误伤到怎么办。”
  李豫把他扶到沙发上坐好,“这次不是去美国。咱们国家有无数像您一样敬业的人民警察。国内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您放心吧。”
  第二日上午老李请假送她去机场。虽说她这次只是不到一个月的国内出差,老李还是像之前送她去美国那样,在机场叮嘱她要好好吃饭,少熬夜,别一个人夜里在外面溜达,别为了省钱节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