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是第一个敢叫我小泼皮的人。”青年问:“我今年二十三岁了,你多大?”
  “我……比你小几岁,今年刚好十八。”景暄和用的这具身体的年龄。
  “那好,我是哥哥,你是弟弟,如何?”
  “这不好吧?”景暄和心想,我与你才见了一次面,就称兄道弟的,也不嫌奇怪?
  “就这样定了。”青年一锤定音道。
  “可是我还没有答应呢。”
  “你答不答应,和我有关系么?”
  景暄和:“……”
  两人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去了,此时,建宁寺内却暗流涌动。
  新月初上,华灯燃起,建宁寺别院守了一排御前侍卫“大汉将军”(1),他们神态肃穆,笔直站立,偶尔有微风吹过,层层的樱花瓣像飘雪一般落在他们的脚边,被风打了个旋儿,飘到了远方。
  一人从远处走来,眸若寒星,面容俊美,白玉束发冠下,青丝飘动,恍如神祇。
  他本是雍容高贵之人,此时却步伐急促,脚下片片樱花发出细碎的响动,仿佛是为了衬托他的华贵高洁。
  还未走近,御前侍卫纷纷施礼道:“见过万大人。”
  万灵安眉头微皱,径直进入院内,周承恩赶忙过来迎接,万灵安向他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周指挥使,密报上的消息可是千真万确?”
  “不敢戏言。”周承恩面色凝重地说。
  万灵安负手,敛眉道:“此事事关重大,切勿声张,若是传出去了,京城大乱,后果不是你我可以承担的。”
  “是。”
  万灵安:“刺客是否全部被抓获?”
  “歹徒有两伙人,第二伙人动作迅速,与第一伙人打斗后便飞速离开了,不知行踪,只留下前者的尸首。”
  “此事疑点颇多,还需从长计议。”万灵安走近一步,道:“第二伙人并未靠近别院,为何皇上会突然不见呢?”
  原来,万灵安在半个时辰前收到密报,正是皇上失踪的消息。
  今夜皇上与明贵妃分房而居,贵妃派人煮了参汤,亲自端到皇上的卧房,可守门的公公却说皇上歇下了,明贵妃见他神色躲闪,目光忐忑,便执意要进入卧房,谁知里面却空无一人!
  小太监吓得不轻,只说皇上要他在门外守着,不得进入内房,若是有人进入,便乱棍打死,是以他才不敢让贵妃进去,谁知皇上竟会失踪呢?
  周承恩:“下官也觉得蹊跷,现下已派出锦衣卫的精英出寺寻找,只是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万灵安:“但说无妨。”
  周承恩:“还有一人也在今夜失踪了。”
  万灵安:“周指挥使怕是糊涂了,某些闲杂人等的生死,怎可与圣上的安危相提并论?”
  周承恩正色道:“失踪的人是锦衣卫总旗景暄和。”
  万灵安背影一滞,手指渐渐收拢,他屏住呼吸,半晌,才道:“找,快找,无论付出何种代价,一定要将此人带到我的面前。”
  “万大人,周大人这便要开始行动了么?如此行事,将咱家的东厂置于何地啊?”魏福忠缓缓走来,声音带着讽刺。
  东厂耳目众多,皇上失踪的消息一下就传到了魏福忠的耳中,只是他先按兵不动,没想到这二人却欲撇开他,单独部署。
  周承恩:“魏公公,你来得真巧,不过救皇上是大事,锦衣卫自当迎难而上,不敢劳烦魏公公大驾。”
  魏福忠冷哼了一声,道:“周指挥使此言差矣,你我都是为皇上办事,现在主子万岁爷不见了,你却想独自搜救,若救到了,是想独占功劳吗?”
  万灵安面上带笑:“魏公公何出此言?皇上失踪原本就是锦衣卫的失职,现下他们也只是及时止损,谈不上什么功劳,最多是将功抵过。倒是魏公公如此火急火燎地赶来,是想将此事闹得更大么?”
  “依首辅大人的意思,东厂便该不闻不问吗?”魏福忠呵呵一笑,“你我都是吃皇粮的,圣上的恩情大过天,首辅大人若想一味封锁消息,到时万一没救回圣上,必将遭受天下人的责难,这个骂名,您担得起么?”
  万灵安:“魏公公何须杞人忧天?皇上洪福齐天,必定能化险为夷,再说了,咱们陛下的秉性,魏公公恐怕比谁都清楚吧。”
  魏福忠:“万大人的意思是……”
  万灵安:“也许那个答案,我们都知道,只是不肯相信罢了。若魏公公现在从东厂调来下属,必定颇费一番周折,而锦衣卫就在建宁寺,若只用锦衣卫的人,也好调度编排一些。”
  魏福忠目光深沉,“可是……”
  万灵安声音清冷道:“现在天色也已不早,魏公公的意思本官清楚了,到时找到了圣上,本官必定会在圣上面前替魏公公美言,说东厂为找陛下也立了功,这样魏公公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陛下的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首辅大人真是有颗七窍玲珑心啊,怪不得如此年轻,便坐到了第一阁臣的位置上。”魏福忠终于露出笑意,拍了拍万灵安的肩,道:“如此甚好,这件事咱家便全权交给首辅大人与周指挥使了。”
  “那便多谢魏公公了。”万灵安目送魏福忠离去,只听见身旁樱花凋落的声音。
  他掸了掸被魏福忠触碰到的衣领,冷眼对随从道:“记住,这件狐皮氅回去便扔了,再也不要让我看到。”
  第20章 遇险被劫(3) “你要是不骑驴,我就……
  暗室里。
  夜色渐深,青年缩成一团,像一只小兽,眉头蹙起,似乎陷入了什么噩梦。
  “哥哥……”
  “哥哥……别丢下我……”他嘴里喃喃念着。
  景暄和被青年的声音吵醒,打了个哈欠,推了推青年道:“喂——”
  青年不动。
  “喂!”
  青年还是不动。
  她只好踹他一脚。
  青年蓦地惊醒:“发生什么事了?”
  景暄和:“你睡得这么沉,小心他们将你丢到油锅里炸了你都不知道。”
  “你以为人家和你一样啊,这么残暴?”青年不以为意道。
  景暄和瞥了他一眼,“有时候,过于乐观不是好事。”
  “过于悲观更不是好事。”青年揉了揉眼睛,突然望见景暄和腰间挂着一个葫芦,问道:“好奇特的葫芦啊,这里面装着什么?”
  景暄和:“一条小黑蛇。”
  “什么?”青年似乎很震惊,“拿出来我看看。”
  景暄和:“算了,别把你吓着了。”
  青年:“拿出来看看啊,我最不怕小动物了。”
  景暄和拗不过他,将葫芦打开,小黑蛇吐着信子爬了出来,身上的花纹像细碎的彩色宝石,散发荧光,它扭动着头部,停在景暄和脚边。
  “它似乎和你很亲啊。”青年惊叹道。
  “是啊,它叫阿彩,很乖的,还很通人性,有次我去郊外查案,将葫芦遗落到了草丛中,阿彩竟能识别我的气味,自己爬回了驻扎地。”
  青年点头道:“这么说它嗅觉很灵敏呢。”
  景暄和“咦”了一声,“也许,我们可以让阿彩帮忙,向外面传递信号。”
  青年:“什么意思?”
  景暄和从袖口掏出一方白帕,这是上次落水时万灵安递给她的帕子,上面有淡淡的月麟香的气味,她将帕子给小蛇嗅了嗅,又将其缠在小蛇的身上,道:“阿彩,找到这帕子的主人,将他带到这里来,明白么?”
  说完便从窗口将小蛇放了出去。
  景暄和心想,虽然第一次用小蛇吓过万灵安,可凭万灵安的脑子,只要看到这一方白帕,就会明白一切。
  青年哈哈一笑:“送你这帕子的,是你的意中人吧。”
  景暄和睨了他一眼:“臭小子,你胡说些什么?”
  “如果不是意中人,你怎么会随身携带这帕子呢?随身携带也就罢了,还整整齐齐地叠好?”
  景暄和微笑道:“你还想被踹吗?”
  青年赶忙与她拉开距离,吐了吐舌头:“我……我继续睡觉。”
  景暄和闭上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时间不能浪费,她脑中飞速运转,开始整理案情。
  如果真的是高丽国的人为黛烟公主报仇,那么此前的三名死者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他们极有可能与黛烟公主的死有关。忆起两名宫女的话,黛烟公主是因为偷盗才被皇上打入冷宫的,倘若公主真是被冤枉的,那么“神鸟夺心”就是一个复仇计划了。
  奇怪的是,三人皆是在建宁寺的禅房中被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凶手并不是将他们掳来的,而是三人心甘情愿而来,否则守门的和尚肯定会发现异样。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自愿来到禅房与凶手碰头呢?凶手会不会是他们的熟人呢?
  不,三人的身份不同于寻常百姓,皆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如果是熟人碰面,他们不会选择寺庙这么偏远的地方——偷偷摸摸来到这里,更像是为了做什么交易,或者隐藏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