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多谢活神仙!多谢活神仙救我们性命!”众人跪拜道。
周粲感激地望了万灵安一眼,又抽出身上佩戴的大刀,指着周豫生说:“你作恶多端,罪不容诛,今日我便代替父亲杀了你,为那么多无辜枉死的冤魂报仇!”
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周豫生,无数复杂的情绪包裹住了他,他举起大刀,下一秒就能手刃仇人。
就在这一瞬间,周豫生突然从拐杖中掏出一把小刀,就往周粲捅去!
他的拐杖中有机关,既然要死,他必须要拉一个人垫背,这样黄泉路上才不孤单!
“去死吧!”周豫生竭尽全力地大喊道。
大家始料未及,谁也没想到,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还会做最后一搏……
电光火石之间,周巡挡在了周粲的面前,小刀直直地插入他的心脏,他难以置信地望着那刀,缓缓地倒下。
“阿巡!”
周粲像疯了一般砍向周豫生,一下子便结果了他罪恶的一生。
他还不解气,一刀一刀砍下去,恨不得剐了他。
周豫生已经咽气了,他还不停地朝他砍去。
“大哥,二哥……二哥他快不行了!”周岑岑抱着周巡,只觉得六神无主,只见汩汩的鲜血从他的嘴角流出,落在地上,甚是可怖。
“大……大哥……”周巡喃喃道,脸色一片苍白。
周粲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他飞快地扔了刀跑过去,托住周巡的脑袋,慌乱道:“阿巡,你挺住,你挺住……一定会没事的!”
他想按住周巡的伤口,可是鲜血却越流越多,好像要将他吞噬。
眼前一片潮湿,他摘下鬼面,第一次将真实的面容暴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景暄和无助地望了万灵安一眼,万灵安眉头紧皱,只是静静地摇了摇头,刀入心脏,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二哥……二哥你别吓我啊……”周岑岑已经泪如雨下,哭成了泪人,“你不是说过年的时候还要陪我放烟火吗……我们还要一起放鞭炮,一起贴福字,我的字太丑了,你还说要教我写书法……你……你不能食言!”
“岑岑……别哭……”周巡似乎用尽全力地想伸出手,帮助妹妹擦掉眼泪,可是却实在没有了气力。
周粲握住他的手,说:“阿巡,是哥哥不好,哥哥对不起你……”
他只觉得心如刀绞,整个人都忍不住地在颤抖。
“阿巡,如果当初哥哥不因为命数之说拆散你和靖萱,你和她一定是对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可是……是哥哥错了……哥哥对不起你……”
“没……没关系……我现在……要去找她了……”周巡的血流得越来越多,暗红色的鲜血刺痛了每个人的眼睛,也刺痛了每个人的心。
“是我错了!是哥哥做错了!”周粲懊悔地吼叫了一声,仿佛雪地中一头孤独的野兽。
“哥,我……我原谅你……你能不能答应我……最后一个请求……”他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仿佛生命在指尖流逝。
“你说……只要哥哥能做到的……哥哥什么都答应你……”
“大哥……”他握紧了周粲的手,似乎用尽全部力气在说:“答应我……将我和靖萱葬在一起……我与她……活着不能做夫妻,死了……也要在一起……”
“阿巡……你不会死的!大哥不会让你死的!”周粲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打在了周巡的衣襟上。
炽热而滚烫。
他控制不住自己,从小到大,他很少哭过,更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流泪,可是这一次,却心痛到了极点。周巡是他从小到大最珍惜的亲人,可是,他却留不住他,他简直是太没用了!
“哥……你答应我……答应……”周巡痛得说不出话,他的身体越来越冷。
眼前似乎出现了靖萱的笑容,他们分别了十年,如今,终于可以再见了。
死亡就像一座桥梁,终于,将分别已久的人联结在了一起。
“好,哥哥答应你!哥哥答应……”周粲紧紧地握住他的手,难受地说不出话。
周巡终于扯开了一抹笑,似乎吐出了最后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北风呼啸,将世间的一切都吹得凌乱、破碎……阳光是那么刺眼,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阿巡!”
“二哥!”
周岑岑趴在周巡的尸身上,痛哭失声。
周粲双手捂住脸,肩膀不住地抖动着。
轩辕台明明站着很多人,但是谁也没有再说话。
只听到呜咽的风声,在耳边哭泣着。
***
这天夜晚,景暄和写了一封长信,将黑风寨发生的一切告知了徐芃敏和汪常青夫妇。
信的后面附着一份奏折的文本,她希望汪常青能够将此交给皇上,让皇上考虑招降黑风寨的提议。
三天之后,她终于收到了汪常青的回信。
圣上大悦,黑风寨是朝廷多年来的心腹大患,如今竟如此和平地解决了,不可谓不成功。朱懿德决定褒奖景暄和的功劳,让她速回顺天府,官复原职。
同时,他还封周粲为正六品昭信校尉,圣旨即日就会来黑风寨。
周粲按周巡的心愿,将他与靖萱葬在了一处,他决意为弟弟守灵七日,再去顺天府赴任。
在离开黑风寨之前,景暄和与万灵安去往周巡的灵堂上了一炷香,只觉得感慨非常。
周巡与靖萱二人,生虽不能同寝,死却能同穴。
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在回望春县的马车上,万灵安见景暄和一直望着外面,似乎有些心神不宁。
“喝点水吧。”他递给她水壶。
景暄和接过水壶,喝了一口,说:“现在细想,总觉得有些奇怪,当初我和军士们来周家坳的时候,周粲提前得知了消息,我问过他,他说衙门中有个小役是他的人,是那人泄露的消息,后来,那小役又给了他我的画像,所以我才那么容易就被他识破了真实的身份。”
“你觉得这其中有古怪?”
“区区一个小衙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要说他背后没有人,我是不信的。”景暄和直直地望向了万灵安的眼睛道,“可是我总不相信,人会有那么恶毒的一面。”
“永远不要低估人的底线,更不要预设和期待什么,否则,失望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你这么些年在官场屹立不倒,就是靠着这份清醒吗?”景暄和淡淡道。
“如若已是局中人,便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了。”万灵安的声音清冽,回荡在马车之中。
阳光的碎影透过帘子,洒在了车内,在他们身上落下了深浅不一的影子。
恍然如梦。
第154章 归去来兮(2) 【本案完】扫清最后一……
一日后。
县衙前有一道照壁,穿过照壁便是一面牌坊,匾额上写着“忠廉坊”三个字。
两百名士兵将望春县府衙团团围住,景暄和与汪常青穿着官服,信步踏入了府衙之中。
因为剿匪有功,圣上将汪常青升为正四品左佥都御史,即日便入都察院做事,负责监察百官,上奏弹劾官员。
当年的于景涟便是在督察院当正二品左都御史,汪常青一直以他为榜样,自然心向往之。
可是在回顺天府之前,他们觉得有必要扫清这最后一道蔽障,污垢不除,望春县将永无宁日。
师爷看到这么大的阵仗,有些惶然,他急忙奔向了他们,施了一礼道:“景大人,汪大人,恭喜二位剿匪成功,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啊!”
“这些虚礼就不必了,你们吴知县在哪儿呢?怎么只派你出来迎接呢?”
师爷笑吟吟道:“吴知县昨日处理公务太晚了,今日便起晚了些,他马上就到!”
“阮县丞呢?”
“阮县丞如今就在衙门内处理文书呢,二位请随我来。”
县衙正北有一座两层高的鼓楼,鼓楼的外墙分别有两座亭子,一曰申明亭,一曰旌善亭。
进入鼓楼后又穿过了一道仪门,左边是土地祠和衙神庙,右边则是县狱。仪门之内是衙门内最大的一处院落,环境清幽,院中有一小亭子,亭中的石碑上刻着十六个字。
师爷笑着说:“阮县丞马上就来,我先去迎吴知县了。”
“好,多谢。”
景暄和的脚步停在这石碑前,她缓缓地读着这一十六个字,仿佛要将它们刻在脑中。
“汪大人,你觉得这十六个字如何?”
汪常青眼中露出欣赏之色,“鞭辟入里,我等做官之人应将它奉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