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他冷漠地望了一眼身旁的宫女,宫女们都战战兢兢地跪了下去。
  景暄和不动声色地将帕子收入袖中,说:“黎先生,我来探望陛下,有何不可么?”
  “景大人,你还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黎振的脚步带着压迫感,他朝景暄和一步一步走来。
  就在他要说话时,乾清宫外突然传出了争吵的声音,黎振高声问:“外面怎么了?”
  小太监匆匆赶来,禀报道:“是郭阁老带着内阁大臣们过来了,非要见皇上。衡内侍不让他们进来,所以发生了争执。”
  这时,郭庭毓带着文官们气喘吁吁地进来了,景暄和朝他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黎先生,”郭庭毓整了整衣服,提高嗓子道:“内阁众位大臣多日不见陛下,实在担心陛下的安危,所以今日才贸然前来,请黎先生勿怪。”
  “你们胆子可真大,这是惊扰圣驾。”黎振冷脸道。
  郭庭毓才不管他的表情,像是才见到景暄和一般,说:“景大人怎么来了,难道也和我等一样,担心皇上的病情?”
  景暄和正色道:“我只是觉得明贵妃之死实在是蹊跷,又见不到皇上,所以才出此下策,想让皇上允许我验尸。”
  “荒谬!”黎振斥道,“皇上需要养病,请景大人出去。”
  郭庭毓打断他:“黎先生的手伸得未免也太长了些,这件事需要圣上决定,黎先生又何必越俎代庖?”
  话音刚毕,朱懿德又咳嗽了几声,他艰难地动了动唇,仿佛连呼吸都费力。
  众人的目光齐齐地望向龙床上,屏气凝神,静待他接下来的话语。
  第200章 疑窦丛生 太监手中似曾相识的珍宝
  景暄和与郭庭毓交换了一个眼神,她与他早就计划好了,黎振在宫中耳目众多,他极有可能知道景暄和来了,她便来个将计就计,让郭庭毓率领众文官也来这里,当做见证。
  朱懿德想要坐起身,却因为乏力而失败了,他的眸子终于恢复了一丝清明,道:“真儿,真儿真的死了吗……”
  他望向了景暄和,声音气若游丝。
  虽然原主于歌笛的小字也叫‘真儿’,可景暄和知道,在朱懿德心中,真儿只有一个,便是明贵妃。
  景暄和眼中露出一丝愁绪,道:“回陛下,明贵妃昨日薨逝了。”
  朱懿德无神地摊在床上,“都怪朕,朕没有……没有保护好她。”
  景暄和无比郑重地说:“请皇上相信臣,若明贵妃是被奸人害死,臣一定会还她一个公道。”
  朱懿德想要开口说什么,却没了力气。
  黎振冷哼了一声,有些不耐烦道:“景大人,正如我所说,皇上需要休息,你还是尽快出宫吧。若是耽误了皇上的病情,你可担不了这个责任。”
  景暄和心中一凛,对黎振说:“黎督主,皇上为何会这样,你我心知肚明,你明明知道他最在意的是什么,为何要连一个真相都不给他呢,还是说,你心中有鬼,想要隐藏什么东西?”
  “大胆!”黎振的声音比他的面容更冷,“景大人是以为我不敢处置你吗?”
  “黎督主,你连汪大人的性命都不在乎,我又怎会奢求你在乎我的性命?”她深吸了一口气,“皇上是一国之君,他现在成了这样,怎么能就这样不清不楚地轻轻揭过了?”
  黎振眼眸微眯,“景大人,当时你不在京城,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才疑神疑鬼。”
  他顿了顿,“当时,皇上去西苑太液池观看冰嬉,他一时兴起,想要靠近湖面中央,谁知那冰层太薄,圣上竟坠入了裂缝之中,湖水寒凉,皇上风邪入体,生了场重病。后来,圣上的病越来越严重,长生观的夏道长正好进献了两枚丹药,大家问过圣上的意思,给他吃了一颗,他吃完便精神很好了,第二日还说要再吃一颗,谁知就成了这幅样子。这件事情连郭大人都知道,不是什么秘密。”
  郭庭毓点点头,证实了黎振的说法。
  景暄和:“那夏道长呢?”
  黎振:“我将他丢入了东厂牢狱,让他老实交代有无人指使,他却说这是在长生观中炼制的丹药,并没有什么不妥。可皇上是服用他进献的丹药才成了这般,他必须担责。”
  郭庭毓:“黎先生,这夏道长有罪是不假,可为何你要那么心急便将他凌迟了呢?”
  黎振负着手道:“他犯下了大罪,竟让皇上圣体孱弱至此,难道不该受此大刑吗?”
  黎振似乎耐心已经用尽了,对身边的太监说:“将景大人‘请’回去,不要让我在乾清宫再看见她。”
  太监们作势就要来拉景暄和,龙床上却传来一道微弱的声音:“……让她去查。”
  众人望向了龙床之上,只见一只苍白的手伸了出来,指着黎振说:“黎先生,这是朕的旨意。”
  郭庭毓登时率领内阁众臣跪在了地上,“圣上放心,臣等皆是见证,定会尽全力襄助景大人查案的。黎先生,你说是吧?”
  黎振一字一句道:“既然这是圣上的意思,我自当遵从。”
  *
  昭德宫。
  这是紫禁城后宫中最为华丽的一间宫殿,此刻却挂满了白布,在雪中显得凄楚而森冷,宫殿的中央摆着绘有金彩莲花图案的金丝楠木棺椁,棺椁的两侧还各有一对铁质铺首衔环。
  宫中跪了一地的宫女,她们都穿着白衣,哭得梨花带雨,像一只只凋零的枯蝶。
  最前面的是明贵妃的贴身宫女画眉,她抹着眼泪,眼睛已经肿成了核桃。
  景暄和记得她,之前她一直跟在明贵妃身边,可谓是贵妃最得力的宫女了。
  见到景暄和,她先是一愣,继而哭着说:“景大人,求您替我们贵妃娘娘查出凶手啊。”
  景暄和递给了她一方帕子,让她擦擦眼泪,自己则点燃了三炷香,对着明贵妃的棺椁拜了三拜,又将香插入了炉中。
  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景暄和默不作声,心中也染上了一丝悲切。
  她将画眉扶起来,问道:“你为何会这么肯定,贵妃娘娘是被人所杀呢?”
  也许是哭久了,画眉声音的有些嘶哑:“因为挂念皇上的病情,贵妃娘娘昨日没有太多胃口,只是吃了一盘糕点,谁知竟全身起了风疹,昏迷了过去,等太医过来,娘娘已经没气了。”
  景暄和问:“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多久?”
  画眉答道:“从发病到昏迷,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
  “我能否看看贵妃娘娘现在的样子?”景暄和道。
  画眉领着她来到了明贵妃的棺椁旁边,果真如画眉所说的,明贵妃身上盖着一层缀满金线的褥子,她的脸上和脖子都有红疹,特别是脸上,还有红斑状的皮损。在古代也许不好解释,可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便是过敏而死。
  她突然想到原主的身子是对韭菜过敏,难道明贵妃也有不能吃的东西?过敏的症状可大可小,每个人的体质也很不一样,有的人是完全不能碰某种食物,只要一碰,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贵妃娘娘不能吃的便是花生,这件事宫里很多人都知道。娘娘曾经对奴婢说,她小时候有次误食了花生,全身都起了水泡,很是渗人,命悬一线,后来便再也不敢吃花生了。因为娘娘在后宫很受陛下宠爱,所以谁也不敢将花生拿给她,御膳房的厨子更是每次都小心翼翼,生怕让娘娘玉体受损。”
  景暄和心下明了,让贵妃暴毙的原因很有可能便是花生,她之前吃过的一盘糕点就尤其可疑了。
  画眉说:“宫中贵人们的饮食归尚膳监管理,尚膳监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虽在宫中地位较为重要,但与其他宦官衙门比还是地位较低的,听人说,那尚膳监掌印太监姓童,平日里很畏惧黎督主呢。”
  景暄和:“你是怕黎振从中阻挠?”
  画眉咬唇点了点头,很是犹疑。
  景暄和安慰她道:“别怕,既然内阁大臣们都见证了皇上的谕旨,黎振就算再手眼通天,也会忌惮一二的,在这种事情上,他不敢弄虚作假。”
  景暄和叫来了尚膳监的尚膳正,他年约四十,是尚膳监的老人了,长得方面宽额,身旁还跟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尚膳监的主事,负责记录贵人们的一日三餐。
  童尚膳向景暄和施礼道:“见过景大人。”
  景暄和也回了一礼。
  还未等她开口,童尚膳便说:“景大人叫咱家过来,是为了查探明贵妃的吃食吧。”
  景暄和看他说得如此爽快,问道:“听画眉说,贵妇娘娘胃口似乎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