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她顿了顿,又道:“黎先生,你似乎颇为在意景暄和?听说你之前一直跟在她身边做事?”
“奴才当时为了隐藏身份,机缘巧合在她身边罢了,而现在,奴才也只是不想让不相干的人打扰到太后,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了。”
“你能这样想就最好了,之前皇上器重景暄和,哀家还怕她阻了哀家的道,才派人刺杀她,没想到她竟福大命大,躲过了一劫。万灵安也是一样,他能力太出众,若是与哀家为敌,难免会是一个阻碍,还不如趁早除了他,方是良策。”李慧然抿了口茶,目光望向了黎振,仿佛在观察他表情的变化。
“太后的意思是,之前派人刺杀景暄和与万灵安的人,竟是您?”
李慧然笑了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算他们之前再厉害,如今也没有与哀家斗的资本了。”
黎振心中一冷,“可奴才听说,万灵安并没有死,他现今就在景暄和的府邸,太后就不怕他包藏祸心?”
“哀家之前哪是怕他啊?不过是怕他手中的权势,可现在,他不过是一介布衣,连真容都不能示众,又有何可怕的?在百姓们心中,内阁首辅万灵安,早已经是一个死人了。”李慧然冷笑了一声,“景暄和也是一样,她要查明贵妃的事就让她查吧,反正不是哀家做的,除非她恶意攀咬,否则哀家问心无愧。”
“太后神机妙算,奴才便放心了。”
“还有你,黎先生。”李慧然的目光流转到了他的身上,“当年怀献太子是怎么死的,不用哀家多说了吧,若是哀家‘不小心’将当年的事情捅了出去,黎先生的结局又会怎样呢,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吧。”
“太后是在威胁奴才?”黎振仍是在微笑,可笑意却未达眼底。
“还记得黎先生上次跟哀家说过,景暄和手上有哀家曾经的玉佩,可那一块玉佩又能代表什么?难道单纯凭借一块玉就能治哀家的罪吗,也太可笑了些。”
李太后轻轻转了转手中的玉镯,“当初哀家确实引导怀献猜忌于你,这件事情没什么好否认的,可即使哀家不那么做,凭借你的聪敏才智,怀献早有一天会忍受不了一个影子那么显眼的,若是不杀掉怀献,最后死的只会是你,不是么?当年的事,已经过去太久了,黎先生,你要记得,若不是哀家帮你除掉了太医院的羁绊,就凭你当时的能力,真能那么顺利地不被怀疑,还能平安逃出紫禁城吗?”
“太后对奴才的恩典,奴才……没齿难忘。”黎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
“时间也不早了,黎先生若是无事,便退下吧。对了,哀家有些饿了,这菜也冷了,唤御膳房再做一桌吧。”
“是,太后。”黎振退出宫殿,隐入了黑暗之中。
……
回到了司礼监,阿衡正在磨墨,黎振面无表情坐了下去,提笔,却见一滴墨水落在了纸张上,纯白的纸张顿时便染黑了一块。
即使白璧微瑕,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他将那纸张一点一点地撕碎,揉成一团,丢到了火盆之中。
阿衡看出了黎振的不悦,刚要说话,却听见黎振的声音回荡在空寂的司礼监中。
“上一个敢让我自称‘奴才’的人,已经死了。”他咬牙切齿道。
*
很多时候,景暄和并不是一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特别对于查案来说,需穷尽不同的办法,方能找出真相。
那女子的身份还未明了,若排除了宫中女子,便只能是宫外之人。
景暄和让身边的锦衣卫小旗去查半年内京城的失踪人口,看有没有能对应上的。
井中女尸暂且放在一旁,明贵妃是怎么接触到花生的呢,还未明晰。
景暄和与画眉一道整理了明贵妃死前的起居注,在猝死之前,她并没有接触过什么奇怪的东西,一切都和以前没有两样。
一定是漏了什么重要的细节。
景暄和回忆了一下,似是眼睛一亮道:“画眉,你之前说贵妃娘娘是午膳后半个时辰才起红疹的,对吗?”
“没错。”画眉记得很清楚。
景暄和心想:古人说的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可她很肯定,若是药物过敏最快五分钟就会死亡,而食物过敏大约三十分钟死亡,一个小时,未免也太长了些!
她抓住画眉的手臂,道:“能否再仔细回忆一下,用完午膳后,贵妃还做了什么事?”
画眉心脏扑通一跳,景大人的表情很严肃,她深吸一口气,刹那间,瞳孔似乎被点亮了。
“奴婢想起来了!午膳后,贵妃还和雪团子玩了一下,放下雪团子后,两刻钟便说不舒服了。”
雪团子是一只浑身雪白的猫儿,若是有人将花生粉末洒在猫身上,确实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害人,而且时间上也正好对得上……
“雪团子现在在哪里?”景暄和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
画眉让身边的公公将雪团子抱了过来,明贵妃去世后,大家都很伤心,便没有心情管猫儿了,她仔细检查猫儿的皮囊,果然在猫毛上发现了花生粉末!
这时,宫外也传来了消息,锦衣卫小旗送信说,三个月前,菜市口的告示栏上贴着两则寻人启事,有两位姑娘在同一天失踪了。
也许井中神秘的姑娘,就在这两名女子之中!
第203章 赏银二两 李家丢了俏小姐,阴家丢了丑……
线索越来越多,真相仿佛也越来越近了。
雪团子上面有花生粉末,景暄和知道,黎振很不喜欢猫,如果他想害人,是决计不会用猫作为媒介来行凶的,这也间接排除了他的嫌疑。
画眉道:“因为黎督主的缘故,宫里就只有贵妃娘娘有一只雪团子了,这猫儿很是调皮,平日里总在宫中乱窜。因为雪团子是贵妃娘娘的心头爱,所以宫人们对它都很敬畏,不敢让贵妃娘娘的爱宠受到一丁点委屈。”
“那么正月十六,也就是贵妃娘娘去世的那天,这雪团子接触过什么人呢?”景暄和问道。
如果能弄清楚雪团子的行动轨迹,就能知道是谁在那天接触到了它,那么凶手便呼之欲出了,可画眉的话却像给景暄和泼了一盆冷水。
画眉犹豫地说:“奴婢不知,雪团子有时候行踪不定,也没有专门的宫人跟着它,所以还需仔细询问当时宫殿内外的宫人,可能要费一番周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知晓的。”
“雪团子既然是贵妃娘娘的爱宠,为何她不派专门的人来照顾它呢?”景暄和有些不解。
画眉:“贵妃娘娘常说,猫儿和人一样,都不喜欢拘束,最渴望自由,如果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它,它肯定就不能那么快活了。景大人请放心,画眉一定会调查清楚正月十六猫儿的踪迹,只不过需要些时间。”
“那就辛苦你了。”景暄和微笑道,“我已经和斓儿说了,她也会全力帮助你。只是你们千万要小心,我担心凶手还在宫中,你们若是要询问,一定要结伴而行,不要落单了。”
“多谢大人的提醒,如果有发现,画眉一定派人传信于您。”画眉郑重地说道。
*
景暄和回到了北镇抚司,这里是她之前办公的地方,和两个月前没什么不同,每日都有人打扫,所以并没有什么灰尘。
她收拾了一下心情,将文卷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又将发现的线索写在白纸上,梳理思路。
如今有两具尸首,一位是大明后宫最受宠的明贵妃,另一位却是寂寂无名,连身份都还未判断清楚的民间女子。可以肯定的是,明贵妃是接触了猫儿身上的花生粉末,过敏而死;那女子却是被人推到了冷宫的废井中,溺水身亡。
这两件事乍看并没有联系,但那女子手腕上却有一金镯子,虽是赝品,却是明贵妃之前最喜欢的样式,也不知这两件事情有没有关联。
她倒了杯茶,将茶杯拿在手中,目光穿过杯中蒸腾而起的雾气,落到了摆在一边的金镯上。
等等,金镯子……
这镯子做的几乎以假乱真,肯定不是出自宫中工匠的手艺,那些工匠们是吃皇粮的,就算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做完真的之后再做一个假的,这样岂不是打皇家的脸?
那么,就是心灵手巧的民间手艺人,如果能找到做假镯子的人,是不是杀无名女子的人便呼之欲出了呢?
这时,小旗恭敬地过来禀报:“景大人,顺天府衙的何捕头来了,正候在外面,想要向您禀报失踪女子的情况呢!”
“请他进来。”景暄和喝了口茶道。
何捕头与景暄和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她初来顺天府的时候了,那时她刚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衙门的人正在追凶,那凶徒劫持了一个小女孩,捕快们围住那凶徒,却都不敢轻举妄动,景暄和趁势放出小蛇,那凶徒被这突如其来的小蛇弄得惊慌失措,才让捕快们顺利地将他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