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儿子赶紧点头,也没再多问。
但他不再多问,有人却是心里长草,恨不得问的嘴巴冒烟儿。
村子东南角的破草房里住着张石头一家,张石头媳妇儿大口喝着水,脸色很是不好。
“亏得我平日同她们没少走动,处的亲近,关键时候,居然没一个好东西。我也不是要抢她们的差事,怎么就嘴巴都跟蚌壳一样紧,谁也不肯告诉我一个字。不就是发个豆芽吗,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守着金矿呢!”
张石头揉着咕咕叫的肚子,低声骂道,“你也是个没用的玩意儿,平时东家长西家短,说的欢实。干正事儿的时候,狗屁不是!之前说人家李秋霜勾连男人,就属你嘴巴最快。如今人家有好事,怎么可能带你?”
他媳妇儿不服气,反驳道,“你还有脸说我,我不过是嘴巴快。你呢,全村有名的懒汉!人家找干活儿的人,根本看不上你!”
张石头被卷了颜面,气的抄起笤帚疙瘩就打了过去。
一时间,屋子里叫骂声、哭闹声,吵的震天!
家里唯一没被饿死的孩子,麻木的缩了缩脖子,尽量把枯瘦的小身体藏进破烂茅草里,才能感到一丝丝温暖……
一晃儿又是四五天过去了,唐家堡众人进进出出,忙的热火朝天。
城里的豆芽零售,在几个村人敲开了富贵人家的后门之后,彻底打开了销路。
李秋霜恨不得忙的脚底冒烟,一日产出的豆芽去掉卫所和城里酒楼食铺的,剩下的豆芽也只够零售小组里每人分个三四十斤的。
幸好,五婶子等几家发出的第一批豆芽,终于可以上市了。
这一日一大早,各家就挑着豆芽筐子到了唐家院子。
许是怕豆芽冻了,各家都用仅有的被褥把筐子捂的严严实实。
李二爷爷和唐三奶奶都到了,后边还跟了不少看热闹的村人,凑了足足四五十口子,把唐家院子挤的满满当当。
五婶子信心十足,第一个招呼道,“秋霜啊,先检我家的豆芽儿,保管合格!”
李秋霜笑着应道,“好啊,婶子。平日干活儿,你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细心麻利。如今发豆芽,你肯定也是最好的!”
说着话儿,她打开了破棉被,侧身让了闺女上前。
唐甜也不客气,随手扯了一把黄豆芽仔细查看。
五婶子早把豆芽儿的根须剪掉了,干瘪的黄豆帽儿也摘的很干净,只剩了中间最嫩最胖的一截儿。
唐甜塞到嘴里嚼一根儿,确实是自家的稀释泉水浇灌出来的,多一分清灵之气!
她笑嘻嘻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一等豆芽!”
五婶子欢喜的哈哈笑,得意嚷道,“那是,亏得我白天黑夜照料,一点儿没敢偷懒啊!”
李铁立刻带人上前,插了大称杆子,抬起筐子开始称量。
扣掉筐子的重量,五斤黄豆出了四十四斤黄豆芽儿!
唐川提笔入账,唐甜也麻利付了十文工钱,就是多出的四斤豆芽儿也分出来,要交给五婶子拿回去吃。
五婶子攥着铜钱,激动坏了。
“工钱我拿着,豆芽儿就不要了,都是你们家出豆子发出来的,我可不能贪便宜。再说,二文钱一斤呢,可太金贵了,我们也舍不得吃啊!”
李秋霜却是真心实意,坚持把豆芽塞到她怀里。
“婶子别客气,当初说好,一斤豆子交八斤豆芽儿,多出来的就归你们自己处置。我不能说话不算话!再说,咱们发一回豆芽儿,总不能让家里老少连豆芽儿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啊!”
两人拉扯了好一会儿,到底还是三奶奶帮忙做了主。
“老五媳妇儿就拿着吧,这是事先说好的规矩。你不拿,就是旁人要拿都不好意思了。”
五婶子得了提醒,再看向康大嫂子和杏花几个,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哎呀,我倒是忘了这回事。那我就拿着了,回家尝个新鲜!”
第35章 好事必须多磨几日!
康大嫂子早就按捺不住了,见得事情有了结果,赶紧把自己的豆芽筐子推了过去。
她也是个稳重可靠的,五斤豆子发了四十二斤豆芽,同样得了工钱和二斤豆芽儿!
这般,随着豆芽筐子陆续抬上板车,唐川的账册越记越多,唐甜也是给出了半匣子铜钱,而院子里的气氛更是热烈了!
拿到工钱的妇人高兴,进城卖豆芽儿的男人们心急,想多分几十斤份额。打算下村屯换豆子的人,也已经要出发了。
只有那些没差事的汉子和妇人们,羡慕又心急,围着二爷爷和三奶奶,盼着他们同李秋霜说说,赶紧扩大生意啊。
但唐甜早就嘱咐过了,稳扎稳打,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
毕竟唐家太过弱小了,动静太大,随便惹得哪个贵人动心思,兴许随便一根手指就把整个唐家堡都按死了。
而且,太过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让人珍惜。
好事多磨几日,再让其余村人参与进来,他们才能更谨慎听话。
显然,李二爷爷和唐三奶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用李秋霜开口,他们就帮忙拒绝了。
于是,李秋霜放心的带着三个孩子又进城了。
这一次,多了几日的收益,手头的银钱更宽裕了。
不但唐川和唐海都开了药,就是唐甜都得了一副风寒退热药,预防她生病……
唐甜自然不需要,每日泉水喝着,不只是她,全家都不必担心风寒这样的小毛病。但娘亲买的不是药,是“定心丸”。她也就不拦着了!当然,娘亲也同样别想拦着她!
路过米铺的时候,唐甜钻进去,不但买了家里需要换豆子的糙米一百斤,还买了粳米二十斤,细面二十斤,素油直接来一坛子。
路过肉铺子的时候,五花肉来二斤,便宜一点儿的瘦肉来五斤,剃干净的大骨头直接给两文钱就包圆儿了!
路过布庄的时候,棉花来六斤,粗布按花色来两匹,绣线……
李秋霜眼见大把的银钱花出去,简直是心疼的要昏倒,但闺女买的都是家里用的啊……
幸好,唐甜踩着娘亲吐血的临界点,总算收了手,而李铁推着的板车也堆满了一大半。
李秋霜长长松了一口气,唐甜笑嘻嘻抱了娘亲的手臂撒娇。
“娘,大骨头熬汤最补身体了,回去之后,我做汤面给你们吃,保管大哥和二哥不喝药就好病。还有娘,豆芽儿的活计以后分出去,你就有功夫做针线了。到时候,娘再给咱家每人做一套新袄裤新鞋子,还有新里衣,过年穿着喜气!”
闺女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了,李秋霜还能说什么,她只得点了闺女的脑门儿,嗔怪道。
“你啊,小小的人儿,真是操不完的心。咱家底子薄,还是要多攒一些银钱,不着急张罗吃喝穿戴……”
唐甜最怕娘亲这样,赶紧一指旁边的糖葫芦摊子,“惊喜”嚷着,“二哥,你看,有卖糖葫芦的!”
说着话儿,她扯了唐海就直奔而去,留下李秋霜哭笑不得。
闺女就是个小人儿精!
罢了,什么事都随她吧,就算这丫头把家败光了,也顶多就是回到之前家徒四壁的时候呗!
日头西斜时候,板车满载而归,不必说,唐甜采买的东西,又让村里人狠狠羡慕了一番,越发盼望加入到豆芽生意里来。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不远处的京都,已经有人在惦记了,而且还不是摘桃子那么简单,甚至想直接挖了桃树!
大齐京都分四区,东区尊贵,住的是皇亲国戚和重臣,南区多半是小官和自诩清流的书香门第,西区则是大小商贾,富得流油,地位却差了一些。
而北区则集结了很多差役、小吏、工匠,或者是挑担小贩儿,偶尔也有豪门大户里比较有脸面身份的管事奴仆,在这里置办宅院。
四区环绕着皇宫,看似紧密,却也泾渭分明。
唐大勇作为四品武官,家里又不是世家大族,没有根基。按理说,他在城南买宅院的资格都没有。
但好就好在,他娶了个异族的公主,而且帮助大齐打胜了铁勒的关键之战,由忠勇亲王给他们作见证,主婚。
所以,皇帝听说之后很高兴,凑个热闹,不但赏了千两白银,还赏了一座城南和城西交界之处的三进宅院。
这会儿,三进院子的最后一进院子里,唐老太正躺在床上哼哼呀呀,疼的脸色都白了。
唐娇娇捂着鼻子,同二嫂刘梅花抱怨,“二嫂,你是不是没给娘拾掇干净啊,怎么屋里这么臭!”
刘梅花扫了一眼小姑子手里素锦的绣花帕子,再看看自己身上的细布袄裙,真是一百个委屈和不高兴。
但她到底还是挤了一个笑脸,应道,“妹妹说的什么话,娘可是咱们家的老太君,我怎么会伺候的不尽心?不过是娘坏肚子,拉的次数多了,许是袄裙上也染了一点儿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