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唐老太也不是傻子,有豆芽生意的日进斗金在前,抢了公主掌家权的事也就不提了。
  毕竟家里多少底子,她心里有数。
  这宅院不能卖,家里也没有铺子田地,被公主糟蹋剩下那么几百两银子,怕是豆芽生意一个月就赚回来了。
  哪多哪少,她还分得清!
  兴许以后,公主花光了家底,还要跑来伏低做小,同她讨食儿呢。
  到时候,她可的好好端着婆婆的架子,给公主儿媳立立规矩!
  二进主院儿必须给她这个老太君让出来!
  早晨她不起床,公主就得恭敬等在门外。
  饭桌儿上,她吃着,公主就得提筷子给她布菜!
  只要想想,她就觉得心里无比舒坦,这一个多月受的闷气好似统统消散了!
  于是,激动之下,她做了一个后悔许久的决定。
  “老二,明日我和你一起去唐家堡!有我在,李秋霜那个废物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听话!”
  “好啊,娘跟我过去,我就更有把握了!”唐老二高兴的一口答应下来。
  倒是刘梅花偷偷撇嘴,心里不以为然。
  李秋霜可不是原来任打任骂的傻子了,怕是不能乖乖听话。
  但她在心里想想就算了,毕竟事情成了,她跟着受益,不成……也没影响!
  唐大勇借口换衣衫,慢慢走回了前院,他心里打怵怎么同公主说起这件事。
  但想来想去,都没有好办法哄的公主同意,索性就盘算着明日住去城外大营,等着李秋霜母子到了,公主发怒打骂够了,不再生气,他再回来也不迟。
  至于李秋霜母子几个挨些打骂,是不是会疼会受伤……
  这想法只在他脑子里闪现一下就不见了,公主那么善良,总不会要他们性命。
  至于受伤,之前他出征时候,老娘对李秋霜母子几个也经常打骂,她们都忍受了,想必已经习惯了……
  他一个顶天立地的爷们儿,实在是不喜欢为了家里琐事费心。
  索性让家里妇孺们自己去解决吧!
  唐大勇很快就把自己劝好了,变得心安理得起来。
  黄昏时候,乌兰公主带了满脸笑,从外边回来,搂着唐大勇手臂欢欢喜喜嚷着。
  “将军,你是没看到,今日的赏花宴实在是太热闹了!我新买的这套袄裙,谁见了都说漂亮!整个赏花宴上,就没有比我更美丽的女子了!”
  唐大勇享受着温香软玉在怀,根本就想到这份美丽背后,家里付出了多少银钱。
  夫妻俩吃了饭,很快又开启了如胶似漆的火热夜晚……
  初冬的清晨,连空气都寒冷的好似能冻透肺子。
  唐甜兑好了两大缸的井水,就一路小跑去开了院门,正好见到唐九举着柴捆子往柴垛上扔。
  她笑嘻嘻招呼道,“九叔,我娘说家里的柴火够用了,你不用每日砍柴送来了!”
  唐九摆手,憨厚笑道,“我起得早,闲着也是闲着,上山砍一捆柴,再挑豆芽进城,时间刚刚好。”
  唐甜当然也高兴他知道感恩,于是不再客气。
  这个时候,各家过来挑水的,交豆芽的,兑换糙米的,又是几十人挤满了唐家院子。
  三奶奶没有过来,二爷爷却是一日不落,照旧在廊檐下喝着茶水,给唐家坐镇。
  唐川翻开册子,称重记账按手印,一切有条不紊又熟练的进行着。
  就如同先前猜测的,各家多出来的几斤豆芽到底舍不得吃,都交给进城的村人卖掉了。
  这般,一日每家都多了五六文钱的进项。
  五婶子和康大嫂子几个,高兴的恨不能脚下带风,走路轻飘飘的,干多少活儿都不觉得累。
  而进城的人,去的时候担子沉甸甸,回来的时候也不空手。
  这家要二斤粗盐,那家要一斤棉花,还有孝敬老人的,要上二斤小米熬粥,疼宠孩子的,多捎带半斤最便宜的饴糖……
  总之,每日半下午,各处的人手赶回村子,都是村口最热闹的时候。
  但凡家里没有活计的,无论老人孩子都聚集在一起,一边闲话儿一边探头探脑望着土路尽头。
  直到他们盼望的身影儿出现,就一窝蜂涌过去。
  “爹,爹!我想你了!我的糖呢,我的糖!”
  “哎呀,当家的,这棉花真好啊,晚上我就给你缝棉鞋,明日你就不用喊冻脚了!”
  “这小米真是金灿灿的,熬粥一定粘稠又好喝。”
  那些家里没有差事的村人羡慕的实在不成,再也忍耐不下去,堵住了李二爷爷和三奶奶央求个不停。
  “二叔,二叔!你就行行好,跟秋霜嫂子说一声,让我们也跟着进城去卖豆芽吧?我不要那么多,三十斤,不,一日二十斤也行。多少让我赚点儿零钱,也给孩子添碗糙米粥吧。”
  “是啊,二爷爷,家里日子实在过不得了。我一定不惹祸,一定不偷懒,二爷爷,您就帮忙说说吧。”
  “三奶奶,我干活儿也是一把好手,平日同秋霜嫂子也处得好,发豆芽的活计,能不能带我一个啊?我一定发多少豆芽儿就送多少过来,一斤都不留!”
  “我也是,一斤豆子不用二文工钱,一文钱就行!”
  众人是哭的哭,闹得闹,恨不得跪倒磕头,就求一个希望。
  李二爷爷和唐三奶奶商量一下,都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找到李秋霜简单说说,就宣布开始选第二批的人手。
  消息一出,唐家堡又沸腾了。
  就是之前有了差事的人家也跟着高兴,因为豆芽儿发的多,他们就卖得多,自然赚钱也多啊!
  唐甜一直在盘算着,怎么都觉得京都那边要有动静了,所以这一次她是支持全村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38章 馅饼直接掉进嘴里!
  最后名单出来了,果然是剩下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榜上有名。
  要么是妇人接了发豆芽的活计,要么是男人被准许进城零卖豆芽儿。实在是嘴笨木讷的爷们儿,也能结伴去附近村屯换豆子!。
  但也有两家人例外,一家是半瞎眼的老奶奶带着七八岁的小孙子,另一家就是张石头两口子……
  瞎眼老奶奶和小孙子还罢了,早前因为卫所那边冬日车队需要人手,征召了老奶奶的儿子,结果天气太冷,冻死在路上了。剩下儿媳要孝顺婆婆要照顾儿子,也活活饿死了。
  这几年,卫所那边每月给五斤糙米或者谷糠,同为唐姓一族,村里人也偶尔接济,祖孙俩才勉强活下来。
  他们就是想干活儿,这发豆芽和卖豆芽的活计也胜任不了啊。
  至于张石头两口子,那实在是奸懒馋滑、碎嘴刻薄,在村里人憎狗厌,什么事情也不敢托付到他们手上啊!
  众人都不觉得出乎意料,接到了差事就高高兴兴回家去准备了。
  唐甜也自觉完成一件大事,必须好好吃一顿,庆贺一番。
  于是,关上院门,唐甜就从空间里拿出大骨头,打算熬个汤,再捏几十个元宝馄饨,好好犒劳一下全家。
  李秋霜对于闺女贪吃这件事,已经习惯成麻木,索性就听之任之了。
  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带着大儿子盘账。
  那些自小父亲教导她的本事,如今在脑子里重新活了过来,她越来越觉得熟悉又简单。
  唐川也抓紧机会,整理完账册就拿出城里买回的书本,从头开始请教,读熟练了,就练字。
  虽然家里有能力给他买纸张笔墨了,但他依旧不舍得用,求着李银叔叔打磨了两块平整的石头板子,用毛笔沾了水,轮流练字!
  李秋霜怕二儿子打扰了哥哥,撵他去灶间帮忙烧火。
  唐海高兴坏了,流着口水就跑了。
  若说家里人中,他最喜欢谁,那一定是妹妹。
  因为妹妹的袖子是个百宝箱,总能变出好东西,随时塞进他嘴里!
  小铁锅里的骨汤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次水花儿,汤色变得奶白,香气顺着木头锅盖缝隙钻出来,馋的唐海抓耳挠腮!
  唐甜捏好了馄饨,挨个把“元宝儿”摆的排排站,终于满意的拍拍手。
  汤已经用大骨的了,她就没敢用“一兜肉”的馅料,而是改用了八分白菜两分肉梭子。
  肉梭子是前日用五花肉烤荤肉剩下的,如今吃起来也是香喷喷。
  “娘,你们忙完了吗,我要下馄饨了!”
  唐甜伸出冲着屋里喊了一句,得了李秋霜一声回应,“好了,你赶紧下锅吧,吃完饭还要给豆芽浇水呢。”
  唐甜笑嘻嘻指挥二哥续柴火,锅盖待掀未掀的时候儿,院门就被拍响了。
  李秋霜走出来,神色有些不高兴。
  忙了一日,谁不想安静吃顿饭啊,哪有踩着人家饭碗子来走动的。
  但她还是去开了院门,唐甜不放心,也赶紧跟了过去。
  院门外,张石头媳妇儿带着儿子跪的笔直,一见李秋霜的面儿就扯着脖子哭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