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唐甜沉默了许久,以至于廖掌柜都怀疑这小丫头是不是冻晕头了。
  这时候,唐甜抬头,正色望向他,许诺道,“廖伯伯,谢谢你为我们家如此费心,这份情义,我唐甜记下来。若是有朝一日,你有危难之事,我必定竭尽全力,护你周全。”
  廖掌柜听得楞了,想客套两句,但小丫头眼里的光又让本能觉得这承诺很重要。
  他想了想,郑重点头。
  “好,唐姑娘,我记下了。”
  李秋霜从灶间拿着灌满热水的水袋出来,廖掌柜简单说几句话,就带着车夫回县城了。
  唐甜扯着娘亲,又招呼两个哥哥进屋,然后一挥手,马车上的东西就都出现在了大炕上。
  “娘,我把家里的豆芽方子卖给廖掌柜的东家了。他的东家给了三百两,这些粮食用物用了一百多两,我把其余一百多两放起来了。你和哥哥挑选一下,看看什么放在爬犁上,剩下的,我再藏起来。”
  “三百两银子!”李秋霜惊讶坏了,末了又抱怨,“你这丫头真是胆子太大了,什么都敢做主。还有,三百两是不是太多了?廖掌柜是好人,咱们可不能占人家便宜。”
  唐甜赶紧应道,“娘,我算过了,京都地方大,人也多,卖两个月豆芽就差不多赚回三百两了。廖掌柜绝对不亏!再说,以后咱们去了塞北,那边的皮毛和山货很好,有机会也可以买一些送回来做谢礼。”
  果然,李秋霜听的清楚,脸色也好多了。
  她嫁进唐家就没被善待过,免不得性情也变得自卑,有人但凡对她好一点儿,她就忍不住惶恐,恨不得感激的千百倍回报……
  母子几个放开手脚,把得用的羊皮袄和棉大氅挑出来,虽然廖掌柜买的已经是旧货了,但穿出去,在一群迁徙塞北的穷苦百姓里,想必也扎眼极了。
  所以,李秋霜立刻动了针线,在棉大氅上添了一些补丁,然后又狠心的连同羊皮袄一起,在炕灰里滚了几下,再摔打一通就都变得灰突突了。
  唐甜更是忙碌,连夜把粗面和细面各分出一半,发面蒸成馒头。就是疙瘩汤都加上碎白菜、木耳和干菜一类,熬煮了足足两大桶。
  趁着李秋霜不注意,她又把精米蒸了五六锅,待得不烫手的时候,中间包上咸菜,做成了简易饭团。有需要的时候,只要拿出来,三两口就能吃掉,方便又顶饿……
  这一晚,全家人又是忙到几乎天亮才累的昏睡过去……
  话说两头儿,京都那边,贵公子的大师兄也是雷厉风行,拿了梅雪纸回家,当即就铺开笔墨写起了奏折。
  第二日一早上朝时候,龙椅上坐着的皇帝就听到了臣子的建议。
  连年灾害,塞外的外族为求活命,几乎是持续不断的进犯。
  这一次战事起来,定然要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
  第60章 自愿北迁,唐家除外!
  只是把军户迁徙过去,固然解决了军中的吃喝拉撒等杂事,但军中将领长期同妻儿分别,也实在违背人伦。
  比如昭勇将军唐大勇,刚刚迎娶乌兰公主不到两月,家中老母先前更是误会儿子战死,差点儿哭瞎了眼睛,如今又要同儿子分别,实在是让人于心不忍。
  所以,好心的臣子请求皇上准许将领家眷跟随到塞北定居。最重要的是,旁人不愿就罢了,但一定不能分开唐家人!
  当今皇上推行仁政,自认是个明君。
  若是其余之事,他还会迟疑一二,但只是普通将领带家眷定居塞北,为戍边做贡献,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根本不需要拦着啊。
  于是,皇上金口玉言,指定唐大勇的家眷搬迁到塞外。其余兵将也要以唐大勇为榜样,忠诚无畏,戍守塞北!
  而唐大勇没资格上朝,这会儿人还不知道此事呢。
  忠勇亲王已经带了一万兵将先行赶赴塞北了,他领命带领第二批兵将明日出发。
  营地那边刚刚安排完成,他就抓紧回家同家人道别,也同公主好好温存一下。
  唐老太生怕儿子出征,家里有公主做主,她要继续憋憋屈屈过日子。
  于是,她拉着儿子的手,一直抹眼泪,话里话外的争取权利。
  “儿啊,你这一走又不知道要多久。公主年纪轻,又是外族,不懂咱们大齐的行事规矩。家里以后可如何是好啊?”
  偏偏唐大勇太自傲,从不把后宅之事放到心里,毕竟之前李秋霜对老娘恭顺之极,从来不曾有任何矛盾。
  他如今也想不到,老娘这么说是为了同儿媳争权夺利。
  所以,他随口应了一句,“娘说的对,公主对大齐的规矩确实知道的不多。等我到塞北之后,请王爷送家信的时候多说一句,求王妃安排一个老嬷嬷过来教导公主。”
  唐老太被傻儿子气的干瞪眼,索性开门见山了。
  “儿啊,娘不是担心这些。实在是咱们家底薄,公主又大手大脚,每日买首饰新衣,再让她败家下去,怕死我和你弟弟妹妹们就要被饿死了!”
  唐大勇皱眉,根本不相信。
  “娘,您想多了。之前家里那么穷,只李秋霜一个干活儿,也把你们照顾的很好啊。如今不说我得了那么多赏赐,就是以后每月还有十五两银子的俸禄,足够家里人吃喝穿戴了。”
  这怎么就说不通了!
  唐老太气的瞪眼,真是想一口老血喷儿子脸上!
  她扭头寻找帮手,一把扯了二儿子,“你想什么呢,倒是赶紧说话啊!”
  唐老二正盘算着唐家堡那边应该已经公布迁徙名册了,张三为什么还没把消息传回来。
  李秋霜母子就是再倔强,这会儿怕是早就后悔了吧。难道事情出了岔子,或者李秋霜母子宁可去塞北也不愿意到京都来!
  他越想越着急,突然被老娘打断,就有些不耐烦。
  “娘,你也别和公主抢管家的事了,咱家才剩几两银子啊。还不如赶紧让大哥把李秋霜和三个孩子绑到京都来!以后家里有了豆芽生意,不缺银子花,你也有人伺候使唤了!”
  唐老太听得眼睛一亮,赶紧改了口,“对啊,大勇,公主实在娇贵,我不敢使唤。你还是把李秋霜带回来吧!她伺候我多少年,我习惯了!”
  唐大勇心里不舒坦,想起唐家堡那些人就头疼。
  但老娘显然和公主不和睦,当真等他到了塞北,每日还要写信给家里,为婆媳断官司,也是麻烦!
  他犹豫了一下就道,“好,我明日就让人去把她们送到京都来。虽然和离了,但李秋霜在我们家里多年,孝顺照顾您也是应该。至于三个孩子被她养废了,娘也帮我多教导一下。不过,公主那里……你们一定要多顺着一些,不可让她委屈。”
  “哎呀,你就放心吧!有李秋霜伺候,我就谁也用不到了!”唐老太终于眉开眼笑了,唐老二也是眼睛放光儿。
  唐老三倒是不在意李秋霜母子来不来京都,他只对二哥说的豆芽生意感兴趣。
  原来二哥趁着他不在家的时候,居然偷偷打了别的主意,还瞒得他死死的!
  唐娇娇也是高兴,不得罪公主嫂子,家里又有人伺候有钱花,简直太好了。
  到时候,她要早早买匹好料子回来,让李秋霜抓紧绣嫁衣。
  她可听说了,这京都的大家闺秀特别讲究,嫁衣都要绣两三年。她如今是将军的妹妹,公主的小姑子,绝对不能比旁人差了!
  这一家子各有各的想法,脑子里的算盘珠子拨弄的噼里啪啦。
  不想,前边的护卫突然跑来报信儿。
  “将军,您快去前院吧。皇上有口谕!”
  唐大勇以为是关于出征之事,赶紧带着全家赶了过去。
  乌兰公主刚换了一套新衣裙,有心显摆,骄傲的跪在唐大勇身边,一起听口谕。
  结果,中年太监甩了拂尘,几句话说完,所有人都傻了眼。
  一同出征,全家迁徙塞北!
  唐娇娇第一个尖叫出声,“不,我不要去塞北!呜呜,我要在京都找婆家!”
  唐老太更是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开始哭嚎。
  “活不了了,活不了了!我刚享几天福,怎么就要去塞北挨冻!大勇啊,你快去跟皇上说,你去打仗,我们不去!”
  唐老二两口子和唐老三也是吓傻了,但总算还记得这场合不能闹,只能直勾勾看着大哥想办法。
  乌兰公主也慌了,跺脚吵起来,“将军,我不去塞北!我还有几个赏花宴没去呢!我定的新衣裙也没送来,不,我不能走!”
  唐大勇脑子都要炸了,眼见传口谕的太监似笑非笑,满眼鄙夷的看热闹,他心里更觉得丢人。
  他赶紧解下荷包,就要塞过去,好好问问其中内情。
  毕竟他只是个武将,即便皇上知道他娶了狼族公主,但也不至于特意为他传下口谕啊。
  传旨太监见得有好处,也换了脸色,只可惜不等荷包拿到手,唐老二的儿子金宝儿已经像炮弹一样冲上来,一头把中年太监撞出了三步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