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待得喝一口汤,暖!
咬上一口馄饨,鲜!
众人抱着碗,谁都没有说话,实在是倒不出嘴啊!
崔大夫吃了一碗,玩笑道,“唐嫂子再给我盛半碗吧,其实我已经饱了。但想着以后要去军镇那边,同咱们住的远了,怕是就没机会吃到这么香的馄饨了,我就忍不住多吃点儿!”
众人都是听的笑起来,也有些舍不得他这个风趣和气的旅伴儿。
但没办法,崔大夫是被征召过来做军医的,总要到边关军镇报道。如今借口限达日期还没到,在唐家堡多住几日,已经是在抗命的边缘了。
好就好在,边关如今没有战事,迁徙的军户安置也要一段时日,谁也不会同他太计较。
毕竟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敢保证就一辈子生龙活虎,没有头疼脑热的时候。如今耍了威风,但以后落到人家手里,银针扎的抽筋,药汤子苦的难以下咽就该后悔了……
吃过饭,崔大夫就回爬犁棚子歇息了,留下李秋霜同三奶奶和二爷爷说话,得了两个老人家的支持。
第二日早晨,天色亮起来,家家户户的老少爷们都爬了起来,互相看一眼,都是哭笑不得。
不必说,昨晚谁都没睡踏实。
匆忙了吃了饭,李二爷爷就带各家爷们儿进村去探查了。
唐川拿了一小截儿炭笔和本子,跟在二爷爷身边,暂时充作书记员。
看得出,这个荒村之前曾经很是兴旺,起码各家日子过得都不错。因为总共三条半街路,修建了三十二座房子,有三座是砖瓦的,五座打了半截石头围子,其余就算是草房,也砌了后墙,屋顶露出的木头檩子都有手臂粗。
只不过,身处边关,连年战火纷飞,要么是家里男子都战死了,妇人改嫁了,要么是忍受不住,举家往南投奔亲友了。
总之,往日兴旺的村子,如今伫立在风雪里,像垂暮的老人那般孤单又倔强。
李二爷爷细心的提醒唐川,把每一处房子的状况,需要抓紧修葺哪里,都一一记录好。
唐川甚至画了个简单的分布图,把各个房子标了序号,更是方便辨认。
待得走了一圈儿再回到村口,所有老人孩子妇人们已经是盼的抻长了脖子。
“二叔,你们可回来了!村里怎么样啊,我们家住哪栋房子啊?”
“是啊,二叔,我们家人多,必须要一个大房子才住得下!”
“我儿子都十八了,马上也要娶媳妇呢,我想分个好点儿的房子!”
众人都怕分不到心仪的房子,七嘴八舌的嚷起来,迫切之极。
李二爷爷大力摆手,示意所有人安静,然后他找了个树桩子站了上去。
“大伙儿都安静,我来说几句。方才我们去村里走了一圈儿,对各个房子都有些了解,但房子有好有坏,有大有小,分谁好的,分谁坏的,这是个问题!
“我们一路走过来,能活命到这里,都是大伙儿一起齐心合力的结果。如今如论如何也不能因为分房子就打的乌眼鸡一样,传出去简直太丢人了。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互相看看,都是闭了嘴,收了脸上急切的表情。
方才争抢着上前说话的两个妇人更是脸红,要知道在路上时候,他们两家挨着,互相没少帮忙,这会儿怎么脑子一热就差点儿成了对手!
唐九扶着老娘站在不远处,高声应和,“二叔,你说得对!咱们是一起活下来的,什么事都不能让咱们生分了!”
其余人也是纷纷接过话头儿,“是啊,二叔,刚才也看过了,村里房子都不错,大差不差的没什么好坏分别。”
“就是,老娘们儿家家的,不懂事,就会跟着瞎掺和!二叔说怎么分,我们就怎么分!”
唐三奶奶敲了拐杖,咳嗽着夸赞道,“大伙儿都是好的,咱们唐家堡就没有那白眼狼和窝里横的软蛋!以后还一处住着,有劲儿往一处使,日子肯定过得好!”
众人听得心里美滋滋。
李二爷爷也是点头,这才说道,“为了公平起见,还是抓阄分房子更好。村里总共三十二座房子,其中有三间实在太破了,所以暂时剔除,剩下二十九座正好住下我们二十九户口。
“方才川哥儿把房子都标了序号,再把序号写下来,大伙儿随便抓,抓到哪个全看自己的运气。
“当然若是人口少的得了大房子,想同人口多的人家交换,我也支持。只不过,不能白白占便宜,怎么也要补一些粮食或者银钱。”
一百多男女老少眼睛都是亮晶晶,这法子确实公平。
“但是,”不想,李二爷爷还有后文,他又说道,“之前在墨池城大伙儿也看到了,为了分到这个好村子,秋霜拿了五两银子贿赂了官差。
这个银钱不能让他们孤儿寡母的吃亏!
“要么大伙儿按照人头平摊,把银钱还给秋霜。要么,让秋霜母子四个先选个房子,这银钱就当她补给大伙儿了!你们觉得哪个办法更好?”
不等旁人说话,李二奶奶第一个喊着,“让秋霜先选房子,我可没银子补给她!”
第114章 极其满意的新家
站在婆婆旁边的兰草,恨不得把婆婆的嘴巴捂住。
他们一家如今是秋霜嫂子的娘家人,这话有旁人说的,也没有他们说的啊!
李二爷爷也狠狠瞪了老婆子一眼,然后叹气说道,“咱们村里总共一百三十多口,五两银子平摊下来,每人就是将近四文,像我们家里十几口人的,就要拿出五六十文,确实有些为难……”
大伙儿都是点头,他们家里确实都没有银钱了,还没等安顿就欠债,真是压力山大。
左右房子都在那里了,还没分配到各家。就算秋霜嫂子挑走了最好的那座,自家也不心疼。
因为那院子说不上是谁的……
唐甜扯了扯娘亲的袖子,李秋霜会意,上前说道,“二叔,三伯娘,我也不想要太好的房子,但一定要大,最好靠着村口。因为咱们大伙儿到这里,都没粮没钱,总要快点儿攒些家底儿啊。
“所以,我打算赶紧把豆芽生意捡起来。有个大院子,到时候大伙儿来往取豆子和送豆芽,还有停靠马车都方便。”
所有人都是听得恍然大悟,转而又有些羞愧。
秋霜嫂子扯着三个孩子过日子,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在时刻刻惦记拉着大伙儿赚钱养家。
再看他们,居然为了一座不一定是不是自家的房子纠结、舍不得,实在是太没良心了!
五婶子第一个喊起来,“论起方便,肯定是村口位置最好。我看也不用选了,就旁边这座吧。”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原来是进村道口南侧的一座院子,房子是五间正房,厢房两间,前边院子宽敞,后边种菜的院子也不小。
只不过正房五间都打了半截石头围子,在窗子的高度才换了土坯,房顶也是茅草覆盖,不是瓦片,但看上去很结实。
两间厢房差很多,被雨雪风霜侵袭,已经要倒塌了,就是茅草盖儿都烂没了……
康大嫂子却摇头,反对道,“不成啊,这里是村边儿,万一有坏人或者野兽下山怎么办?”
其余人也是点头,有人提议道,“不是有座砖瓦房吗,把那座给秋霜嫂子。以后川哥儿还要读书了,到时候有同窗过来,看着也体面。”
李秋霜很中意村口这里,自家闺女“淘气”,许是有很多事不好让村里人看见,进进出出方便最好。
而且房子虽然不是最好,但足够给她们娘四个遮风挡雨,外边还有一大片空地,无论是种菜还是以后加盖都容易。
她赶紧说道,“谢谢大伙儿的好意,但我们就住五婶子说的这座房子吧。家里还养着两匹马呢,过些日子牵出来吃草和喝水都方便。”
许是两匹马喝多了空间井水,也通灵了,听到女主人提刀它们,居然呜溜溜叫了起来。
众人都是忍不住笑,纷纷应道。
“哎呀,看看大黑和大枣,它们也喜欢这房子。”
“那就这里吧,确实出去遛马方便。”
李二爷爷点头,喊着唐川把这座房子登基在自家名下,然后又做了纸团,众人涌上前抓阄。
不一会儿,好坏立判。
有人欢喜得了大房子,有人懊恼房子破。有心眼活络的已经开始商讨换房子了,这个给五十斤糙米,那个给二两银子,总之都不会白白占便宜。
被换的人家也通情达理,毕竟家里人口少,大房子住着也是无用……
唐川手下飞快,把各家户主名字和房号登记好,然后交给了二爷爷。
二爷爷瞧瞧,见得无事就松口让众人进村了。
各家拖着老少妇孺,拉着爬犁,终于迈进了他们的新家,也迈进了新生活。
崔大夫不好再跟着唐家,就被唐九邀请去暂住,唐九老娘最近有些咳嗽,想请崔大夫把把脉,扎几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