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村里唐三奶奶和李二爷爷都年纪大了,不知道的人,见到这白布,怕是还以为老人家有个好歹了!
  李二爷爷却是不在意,特别是听说唐甜要琢磨新吃食,就更支持了!
  李金忙着整理东西,招呼众人坐好,结果刚上路,他就被唐甜塞了几个热乎乎的肉包子。
  “大舅舅,你一定没吃饭!我给你带了肉包子,你赶紧吃!”
  李金确实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他兜里带了铜钱,但城里东西贵,他根本舍不得花用,只想着赶紧回家喝碗糙米粥就行了。
  哪里想到,小小的胖丫头却心里装着他。他嘴巴笨,说不出什么,只觉得这包子是天下最好吃的……
  唐甜裹了大袄,又被娘亲搂在怀里,就忍不住打了瞌睡,迷迷糊糊里盘算着一日的收获,想着豆芽儿生意的市场打开了,就要琢磨在墨池府买院子了。
  豆芽儿还罢了,方便运输也不那么怕腐坏,但以后豆腐做出来,天气再热了,可是太容易酸败了。
  城里若是有座院子,把豆芽和豆腐坊挪过来,肯定省时省事。到时候大哥读书,也有个照应。但自家人手分不出,要派谁过来主事需要好好考量一下……
  这般想着,她就睡了过去。
  李秋霜偶尔低头瞧见闺女睡着了,她赶紧放松了胳膊,想要闺女睡得舒服一些。
  想起白日里那些被她硬着头皮闯进去的酒楼饭馆,那些质疑和白眼,那些最终被留下的豆芽儿,她慢慢挺直了脊背……
  她做到了,虽然是件简单的小事,但以后一定会更好,更好!
  夜色彻底笼罩了大地,大黑和大枣也尽职尽责的把主人们带回了家。
  左邻右舍听到动静,纷纷跑到唐家门前帮忙,七嘴八舌闲话儿。
  “二叔,你们回来了!路上可顺利?豆芽儿都卖出去了?”
  “秋霜嫂子,你们怎么回来这么晚?听人说山上有狼总下来打食儿,大伙儿怕你们碰见,可是惦记坏了!”
  李二爷爷知道大伙儿最惦记的是什么,开口说道,“大伙儿都放心,带去的豆芽儿都留城里了!就像之前在泰安,虽然需要一些时日,但咱们的豆芽便宜又好吃,生意肯定很快就火爆起来。大伙儿明日就都开始发豆芽吧儿,刚开始不要太多,一家照着五十斤的量。若是需要加量,听我通知!”
  “好,我们听二叔的!”
  “哈哈,太好了,我就说生意肯定错不了!”
  “就是,咱们村的豆芽最好吃了!”
  众人欢喜,帮忙卸了筐篓,又拿了自家捎带的东西就乐颠颠回去了。
  李秋霜喊着狗剩儿生火,又请李二爷爷他们进屋吃晚饭,但李二爷爷不肯,只嘱咐道,“我明日一早和崔大夫过来吃饭,送崔大夫去军镇的同时,也把换豆子的事安排妥当。你记得准备豆芽儿啊!”
  唐甜揉揉眼睛,打着哈欠同二爷爷说道,“二姥爷,若是谁问起豆芽儿味道不如以前,您就说水土不同啊。”
  李二爷爷好笑,拍拍她的小脑袋,应道,“放心,二姥爷也不傻。进屋吧,外边冷。”
  说罢,他就先回去了。
  李金和李铁帮忙喂了马,也赶紧回去了。李家院子里,早就做好了晚饭,就等着老爷子他们回来。
  李二奶奶听说豆芽儿生意不错,难得没有唠叨,眼见儿子们后进院子,还扯嗓子喊了一声……
  吃过饭,老老少少都进了被窝,院子也安静下来。
  李金听着儿子睡着了,悄悄拿出藏着的一个包子。
  兰草嗅着香气,猜到丈夫是特意给她留的,真是惊喜又惶恐。
  她还想说话,丈夫已经把包子塞到了她嘴边……
  这一晚,所有人的梦也许千奇百怪,但属于兰草的,却是无比的幸福。
  日子可能苦了一些,但有枕边的良人的惦记,甚至是超越父母和孩子的偏爱,这苦吃起来也是甜……
  第125章 主动让利
  三月初的清晨依旧冷到厉害,刚刚沐浴阳光的院子地面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踩上去有些湿滑。
  一向怕冷的唐甜难得早起,套着厚厚的棉袄,带着狗剩儿和拴柱儿一趟趟出入西厢房,烧大灶台,泡豆子,刷石磨,忙的不亦乐乎。
  李秋霜看了几眼,也没拦着,带着唐川帮忙做饭,搬豆芽筐子。
  几乎是饭菜刚端上桌子,崔大夫和李二爷爷就到了,后边跟着李老四帮忙拿着崔大夫的行李。
  唐海听到动静,跑出来抱了崔大夫的胳膊。之前,这小子怕死了崔大夫的银针,但长时间相处下来,倒是把崔大夫当亲人了。
  崔大夫拍拍他的肩膀,习惯性检查了一下他的舌苔和眼白,又把了脉,然后嘱咐李秋霜。
  “唐嫂子,川哥儿身体恢复不错,不用再调养了,以后注意不要吹冷风引起呛咳就好。但海哥儿这头上的毛病,还是要间隔五日针灸一次,过半月,我还要换药方。”
  李秋霜赶紧应下,“好,崔大夫,我记下了。以后村里肯定要经常出入军镇送豆芽,到时候就让唐海跟着过去找您针灸。至于药方,您尽管开出来,我去墨池府抓药。”
  崔大夫点头,忍不住感慨,“这俩孩子运气好,摊上个好娘,舍得费心思和花钱,否则早就夭折了。”
  李秋霜下意识望向西厢房,她想说这都是闺女的功劳。没有闺女折腾出来的豆芽儿生意,没有她支持和离分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但话到嘴边,她又改了口。
  自家闺女的好,自家知道就好,不需要总同旁人提起。
  “崔大夫,这几个月多亏您给两个孩子费心医治。我们家里没有别的回报,只请村里嫂子帮忙,给您缝了一套袄裤和两双鞋,还望您不要嫌弃。以后在军镇,若是有我们家里能帮忙的,也请您尽管开口。”
  李秋霜拿起一边椅子上的包裹,双手捧了过去。
  崔大夫有些意外,毕竟他吃住都是唐家在照应,已经足够抵扣诊费了,没想到如今还有额外的谢礼,准备的如此周全细致,他实在觉得受之有愧。
  李二爷爷瞧着他要推辞,顺手帮忙接了下来,笑道,“崔大夫别客气,这都是您该得的。军镇也不算远,以后咱们还常来往呢,不要算的那么清楚了,生分!”
  崔大夫也是笑起来,“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一时众人坐下吃饭,李秋霜特意早起熬了米粥,蒸了豆芽儿木耳白菜的素包子,配了开胃又爽口的老醋萝卜片。不必说,又得了大伙儿的真心喜爱和夸赞。
  李二爷爷没有瞧见宝贝外孙女,特意去了西厢房喊人,直到把宝贝外孙女抱在身边坐了,他才算吃的安生。
  “二姥爷,你到军镇那边,是不是能见到很多熟人啊?让我娘给您多带一些包子,分他们也尝尝。”
  “好,正好二爷爷犯愁给他们带点儿什么呢!”李二爷爷也没客气,他和老兄弟们许久没见,肯定要喝几杯,没有肉,有包子也不错。
  不想李秋霜却是准备了,直接拎出一个食盒,笑道,“二叔,昨日我见一个酒馆的卤肉做的好,买了二斤,方才还蒸了一些馒头。您都一起带过去,卖不卖豆芽都是其次,主要是当初您那些老兄弟可是没少给咱们帮忙,不能亏待了。”
  “好,好!”李二爷爷看着高兴坏了,“你们有这份心,二叔真是骄傲,今日非要和他们好好吹几句不可。”
  众人边吃边说笑,待得放下碗筷就张罗出发了。
  狗剩儿和拴柱儿舍不得崔大夫,一边一个抱着他胳膊抹眼泪,但还是拦不住崔大夫去军镇,毕竟军令难违!
  村里有人惦记,也跑过来送行,惹的李二爷爷高声嘱咐。
  “我不在村里,你们都给我好好的,别惹麻烦。等我回来,咱们就尽快分地!还有家里多打一些柴火,别偷懒!”
  村人都是哭笑不得,纷纷应着。
  “知道了,二叔,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
  “是啊,您就放心吧,我们保管好好看着村子!”
  李二爷爷摆摆手,算是放过了大伙儿。
  很快,红枣甩开蹄子拉着爬犁,奔向了军镇。倒是大黑留在家里了,实在是它如今养好了伤,成长的很是神骏,万一到了军镇被人看在眼里,再讨要回军中,那可后悔都来不及了。
  唐甜送了老爷子,借口困倦,把自己关进房就进了空间。
  之前种下的粮食和青菜又已经郁郁葱葱了,显然再过不久就能收获了。但她今日的目标可不是它们,她抬手摘了一个梨子叼着,一边啃一边去储物间翻找石膏粉。当初她也是偶然碰到,顺手扔了进来,如今倒是派上大用场了。
  一个梨子啃完,石膏粉就找到了。好消息是品质有保证,随时可以用,坏消息是数量不多,只有五六斤的样子。
  若是想要大量生产豆腐,怕是寻找或者制作石膏粉也要尽早提上日程。
  唐甜恍惚记得石膏也算是一种药材,但不知道这里的药铺有没有,下次去墨池府的时候,一定要找一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