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明日大哥和林先生去见封先生,带两罐子秋梨膏就好,刘院长那里也要再补一罐子,总得给老爷子彻底调理好,以后才能持续为大哥保驾护航啊!
还有,以大哥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一定要用两年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书院,说不得过几个月,书院那些先生就忍不住了呢,偷偷破坏规则,想把大哥提前收入门下。
到时候,大哥就要准备拜师礼,最好是足够新奇贵重。
大哥过目不忘是他的本事,但拜师礼体现的是家里的实力和底气!
唐甜找来找去,除了打印纸之外,库房里收的那些杂乱的中性笔和钢笔好似都不适合拿出去,总不能再送果子蔬菜或者果酱吧。
她一边犯愁一边到处转悠,居然还真发现一样好东西。
重生前,她有次难得出基地办事,在野外发现一株小小的茶树苗,就顺手扔到了空间里。
如今这茶树躲在果树林中间,已经偷偷长的大陶碗那么粗了,枝叶繁茂,瞧着叶片都像翡翠一般发着光,味道肯定错不了。
只不过,她不会炒茶啊。而墨池府也不产茶叶,没有茶农……
第215章 家有喜事,必须喝二两!
唐家堡那边,李二爷爷闲着无事,背着手在村里四处转悠,遇见村人从田里回来闲话儿几句。
“田里怎么样,瞧着墒情够种庄稼了?”
“够了,够了!”村人很是高兴,应道,“这边冬天雪大,春天雪化了,田里够湿润,种地简直太方便了。可不像咱们原来那地方,春天不下雨就下不了种子,只能干着急。”
李二爷爷也是笑着点头,“这边田里都黑黝黝的,地力肯定也好。只不过之前荒废了一段时日,咱们这一年免不得要多拔草啊!”
“哈哈,二叔,只要秋天能丰收,别说偶尔拔拔草,就是整日让我住地里,我都不怕。”
“行,大伙儿不偷懒就成。你秋霜嫂子在军镇已经开始卖豆腐了,过一阵子肯定也要在墨池府卖豆腐。大伙儿把田里活计忙完,就都进城去,一日多赚个二三十文钱,等秋日时候,咱们就能家家娶媳妇儿嫁闺女,修房子粮满仓了!”
他们两人说的高兴,正好唐三奶奶出来抱柴火,李二爷爷帮了一把,问道,“拴柱儿和大娃呢,这活计怎么你自己干?”
唐三奶奶笑呵呵,应道,“我惦记海哥儿在军镇,让他们跟车去看看,晚上就回来了。秋霜在府城,我总得多替她操心几分。”
“对,对,海哥儿这小子也出息了。自己在军镇好几日了,居然没跑回来。”
李二爷爷应道,“晚上我也来听听,看看大娃他们怎么说。周家人不错,估计也不能对唐海哪里不好。”
正说着话呢,李老四就赶车带着几个村人回来了,这可让大伙儿高兴坏了,纷纷迎上去。
李老四跳下车就开始报喜,“爹,三伯娘!那个麓山书院,就是咱们塞北最好的那个书院,买了秋霜姐的豆腐,要用来招待南边来的贵客呢!
“川哥儿因为这个见到了书院的院长,求了一个藏书楼杂役的活计。虽说不是学子,但只要进了书院,以川哥儿的刻苦,总能找到机会拜个先生为师!秋霜姐让我回来同您说一声,省得您惦记!”
“哎呀,当真吗?这可真是大好事!”李二爷爷高兴坏了。
“川哥儿那孩子就爱读书,这以后可有读不完的书了。还有豆腐生意有了书院帮忙扬名,以后生意肯定火爆!”
唐三奶奶也是笑的合不拢嘴,替李秋霜母子高兴。
其余村人惦记家里人,说了几句话就赶紧回家去了。
李老四瞧着没有外人了,才低声同老爹和唐三奶奶说了内情。
二老简直是喜上加喜,唐川被众多先生争抢,以后前程就不用费心了。可以说,他如今已经踏上了青云路!
李老四生怕他们张扬,一直嘱咐。
“学院有规矩,传扬出去,川哥儿怕是要被人嫉妒坑害。一定不要同外人说,咱们自家人知道就成。”
“臭小子,这话还用你嘱咐啊!村里谁家一亩地多打了两斗粮食还招人眼红呢,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好事!谁往外说,就是傻子!”李二爷爷拍了儿子一巴掌,嘴上骂着,脸上却笑得合不拢嘴。
唐三奶奶也是点头,应道,“村里我和你爹知道就成了,旁人都不告诉。你也嘴巴严一点儿!”
“知道了,三伯娘!”李老四呵呵笑,赶紧卸了马车,照管好马匹才更老爹回了家。
李家院子里,老太太找不到老头,忍不住抱怨,“整日往外跑,也不着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村里每年给他多少工钱呢!”
杏花儿手里摘着嫩野菜,准备一会儿拌一拌当晚饭。婆婆唠叨,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但依旧忍不住心烦。
偶尔抬头瞧见丈夫一脸是笑的进来,她高兴地立刻站起来招呼,“老四回来了!”
李老太扭过来,见老头子也在,可不敢当面唠叨,就改了话头儿。
“方才听人说,秋霜家的川哥儿跑去给什么书院当杂役了?好好地书不读,怎么还去干活儿了?这不是脑子有毛病吗?”
李二爷爷气的瞪眼睛,骂道,“你懂什么,就知道胡咧咧!川哥儿进的是麓山书院,虽然说看管藏书楼,但以后总能找机会做学子!再说这事跟你没关系,你少掺和。”
“怎么就跟我没关系?”李老太不服气,嚷道,“论起来,川哥儿还得叫我一声姥姥呢!”
“少往自己脸上贴金,”老爷子根本不惯着她毛病,怼道,“你说是人家姥姥,你给人家做过一套衣衫啊,还是蒸过一个馒头?叫你姥姥,你敢答应吗,不心虚吗?”
李老太被噎的脸色有些红,低声辩解,“我不是没钱嘛!要是手里有银子,谁不会装好人!”
李二爷爷也不管她,喊着儿媳,“晚上把那只风干兔子炖了,我要喝二两!”
“知道了,爹!”杏花儿早就同丈夫偷偷说了好几句,听得酒楼马上就要开起来,她高兴地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李家的晚饭因为老爷子高兴,意外的丰盛。
第二日一早,宿醉的老爷子还是爬了起来,跟着马车进了城。
李秋霜发完豆芽儿,又把做好的豆腐分外,突然见到老爷子过来也是高兴。
“二叔,村里不是要种地了吗,您怎么过来了?”
老爷子笑呵呵上前,拍拍迎出来的唐川和唐甜,应道,“咱家川哥儿有出息了,我怎么能不来看看。还有咱家糖宝儿太厉害了,就是咱们全家,不,是全村的小福星啊!”
唐川笑的腼腆,“二姥爷,我一定好好读书。”
唐甜更是搂着老爷子的胳膊,嚷道,“二姥爷,正好我今日有事要做,就等着您来给我保驾护航呢,然后您就来了。咱俩真是心有灵犀呢!”
李秋霜听得心里一哆嗦,赶紧追问闺女,“糖宝儿,你又要折腾什么事?先跟娘说说!”
唐甜赶紧遮掩,“娘,我就是要去给大哥张罗拜师礼,以我大哥的才华,以后是肯定要进书院的。与其到时候着急,不如如今有时间就先准备好了,是不是?”
李秋霜将信将疑,李二爷爷却已经开始护犊子了,“好了,好了,秋霜就别管了。糖宝儿聪明着呢,肯定不会闯祸。再说今日我跟着她,有事还能看着她吃亏啊!”
李秋霜无法,只能赶紧招呼大伙儿吃早饭。
第216章 慈母多败儿
康大嫂子熬了米粥,素馅的包子,又切了小咸菜,一切普普通通,却轻易填满了众人饿了一晚上的肚子。
唐川不愿太惹人注目,到底没有穿母亲新做的衣裤,换了一套八成新的,打扮的干净利落就好。
狗剩儿抱了两个大提篮,里面装了送给封先生和院长的梨膏等物,忐忑又兴奋的跟在唐川身边。
主仆两个要同林先生汇合,所以就去了崇文馆。
唐甜和二姥爷、四舅舅先去书院,把青菜和豆腐亲自交给韩管事,然后才去送豆芽。
待得这些都忙完,已经日上三竿了。
李二爷爷就问道,“糖宝儿,你不是说要办点儿事吗?”
“对啊,二姥爷,咱们这就走!”唐甜扯了四舅舅,马车立刻转向回了书院那条街,在离得书院侧门不到一里路的位置停了下来。
李二爷爷瞧着眼前的二层酒楼,很是可惜,问道,“咱们要在这里吃饭?好似已经停业了啊?这么好的酒楼,没有人打扫和修葺吗,真是糟蹋了好东西!”
“对呀,二姥爷!”唐甜笑嘻嘻握了老爷子的手,小声说道,“所以,我们要把这里买下来,以后自己打理啊!”
“什么,买下来?”老爷子惊讶坏了,眼睛瞪的溜圆儿,“糖宝儿,你可吓二姥爷,这么两层楼呢,一定要不少银子啊!咱家也没谁会做菜,万一……万一生意不好,这可赔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