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安顿,什么事不清楚就问沈师傅他们。”
新兵们都是应了,退下去重新端起饭碗,但有两个瞧着明显要勇武几分的兵卒被周将军留了下来。
“糖宝儿,我方才听二叔说你大哥进书院了。那可是好地方,以后你大哥肯定有大出息。这两个兄弟,一个叫王穆,一个叫马汉,都是王爷的亲卫出身。虽然有一些小伤,但做个护卫随从是绰绰有余。不如你带回去,安排在你大哥身边吧。”
他说话也直来直去,没有转弯抹角,又道,“你那个爹马上就要放出来了,万一知道你大哥出息了,再跑去捣乱,有人护着你大哥,你也放心。”
唐甜亮了眼睛,心里感激。
“周叔叔,你考虑的太周全了。我确实想给我大哥找护卫随从呢!那这两个叔叔,我就替大哥收下了。”
周将军放下了心里大石,也是高兴,应道,“这都是应该的,不过是举手之劳。”
两个兵卒没有说话,只是抱拳行礼,显然是沉稳的性格。
唐甜很是满意,顺口玩笑问道,“王叔叔,你的名字王穆是谁取的?为什么不叫王朝?我看过一本书,有个很厉害的青天大老爷,他身边就有两个护卫叫王朝和马汉!”
王穆很是惊讶,应道,“小姐怎么这般说?我原来的名字就叫王朝,马汉是我同村的兄弟。家乡灾荒,我们都没了家人,一起参军到这里。录入名字的人写错了,我才改做王穆。”
这下倒是轮到唐甜惊讶了,电视剧照进现实啊。王朝马汉有了,以后大哥难道还真是大齐版的“包青天”?
周将军听得有趣,笑着掺和,“那王穆以后就改回王朝好了,王朝马汉,喊起来还挺顺口!”
“好啊,我也觉得王朝更好听!”王穆也不在意,直接换回了以前的名字。
这般玩笑几句,气氛倒是更热闹,很快就熟悉了。
唐甜瞧着沈老七吃完了饭,就喊他上前吩咐道。
“沈师傅,除了王朝马汉分给我大哥做护卫,其余十八个人手,我准备在府城豆腐坊放十个人,两个留在这里帮忙修建鸡场和养猪场,两个跟着我家人出入赶车随扈,四个放在酒楼做伙计杂役,也负责酒楼的值守。
“你帮我问问大伙儿的想法,帮忙分配一下。另外你们要旧带新,就是你们还要出五个老师傅,再搭五个新兵,一起去府城的新豆腐坊。
“辛苦冯师傅安排一下,尽量兼顾大伙儿的意愿和擅长。若是双方都愿意,以后也可以换差事,但谁负责的活计出问题了,肯定也要受责责罚。”
冯师傅赶紧应下,听着要求复杂,但也给了大伙儿自主选择差事的权利,主家实在是很宽厚了。
众人听在耳朵里,自然也是心里犯嘀咕,吃过饭就迅速聚集在冯师傅跟前,为自己的未来做选择了。
唐甜感激营地那边对家里的大力支持,索性准备了一些东西,带了二姥爷一起去营里走走。
李二爷爷也念着他的老兄弟们,拎着烧鸡和酒坛子去了后勤。
唐甜则跟着周将军去拜见王爷,可惜王爷出营去远巡了,明日才能回来。
唐甜就把新鲜菜蔬和果子交给亲卫,请他们放进主帐,然后又去看望崔大夫。
崔大夫吃着草莓,毫不客气的抱怨,“臭丫头,你们是不是把我忘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你二哥那个笨蛋小子治好了脑子,也不见人影儿了!”
唐甜虽然不在这边常住,但不见得什么都不知道。
她立刻开口拆台,“崔伯伯真是冤枉人,前日五奶奶包了饺子,我二哥还给你送了一大碗呢。崔伯伯这是端碗吃饭,放下碗骂我哥!”
崔大夫脸红,小丫头太聪明,还真是不好糊弄。
一大一小边吃边斗嘴,倒是让小屋里分外热闹!
一晃儿就是两日过去,唐甜留了银子,由二姥爷领头,雇人开始修建猪舍和鸡场,预计半个月完工。
至于小鸡仔和猪崽,就交给周夫人的娘家人帮忙张罗。他们走村串户的卖豆腐,收买这些就是顺带手的事。
来时一辆马车三个人,回去时候,临时在营里又买了两匹淘汰的老马,配了两辆旧板车,依旧坐的满满当当。
孔师傅躺在老兵们中间睡得是昏天暗地,即便有好喝的井水提神,手下不停的炒了两日夜,依旧把老头儿累个半死……
唐甜的空间里,如愿躺了三斤多顶级茶叶,五十多斤二等茶叶。
马车颠颠簸簸,摇摇晃晃,她半梦半醒间取了两个名字。
顶级茶叶叫雪顶仙芽儿,二等茶叶叫雪青。
谁能想到,日后享誉整个塞北,一叶难求的绝世好茶居然是一个胖丫头的随口戏作!
第224章 进了唐家门,就是新生!
二十个新人,留在军镇七个,剩下十三个,外加交换而来的五个老兵,总共十八人统统到墨池府报道,使得唐家的酒楼突然就热闹起来。
李秋霜迎出来,深吸一口气,努力端着当家主母的架势同新兵老兵们寒暄,然后又把他们送回了唐家大院儿。
虽然酒楼这边还有一些活计,但也不至于让人家进门就干活儿,总要先安顿下来才行。
康大嫂子已经拾掇好了两间房子,铺好了新被褥,临时采买的衣裤鞋袜也都摆的整整齐齐。甚至洗澡的热水都准备好了!
新兵们好好洗澡洗头发,又换了新衣衫鞋袜,当真就如同先到唐家的老哥所说,进了唐家门,就是新生!
从头到脚都清爽又轻松,整个人就像退掉了沉重的壳子。
老兵们虽然也很少到墨池府来,但毕竟是家里老人了,进出吃住都觉很自在,没有半点儿拘谨。
唐甜惦记给院长送茶叶,但不等出门,先被唐康拦住了。
“糖宝儿啊,以后所有的豆腐都要从咱们这院子送出去吗?”
唐甜一时没反应过来,应道,“是啊,叔。怎么了,你还是觉得人手不够吗?”
“够,当然够了!”
唐康赶紧点头,搓着手犹豫半晌,说道,“但是,糖宝儿。这么多人都住在院子里,又要做豆腐供给酒楼和书院,甚至是整个府城。咱们这点儿地方怕是你不够啊!若是厢房都修葺了大锅灶,院子里在放磨盘,还要养毛驴和几匹马……
到时候川哥儿回来,别说读书,怕是说话走动都觉得吵!”
这可真是提醒了唐甜,当初买院子只想着大哥读书,顶多是给卖豆芽儿的村人提供个落脚地。
但后来这里开始发豆芽,批发豆芽,就有些吵闹了。如今又要做豆腐,对于这小院子来说确实负担太重了!
“好,叔,我知道了。”
唐甜隐约有一点儿想法,简单应了几句就要出门。
李老四留在酒楼那边帮忙,她临时抓了王朝和马汉随行。虽然他们是大哥的随从,但大哥暂时在书院还没崭露头角,还不需要时刻保护。
王朝马汉穿着新衣,一个赶车,一个坐在唐甜身边,神色里有藏不住的新奇和欢快。
很快马车就到了酒楼附近,但唐甜却指挥王朝往对面的后街走。那里已经远离热闹的街市,是普通百姓的聚居地。
唐甜没有空闲再像先前一般四处溜达探听,这一次她直接找了中人,于是,附近打算出卖或者出租的房子就被整整齐齐列了出来。
唐甜拉上中人,一个个看过去,最后在两个出租和出卖的院子间犹豫不决。
出租的院子面积大,房子也有八成新,可以随时入住,不必修葺。
出卖的院子价格合适,处于街角,出入方便,但院子没有出租的大,而且有一处厢房漏雨,需要修葺。
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出卖的院子。原因很简单,自家地盘自家说了算,不必受制于人。
做豆腐是个辛苦活计,常年要起早贪黑,热气缭绕对屋舍也有损害。万一房主揪着这一点,今日涨房租,明日要赔偿,实在太麻烦了。
若是自己的地盘,就是把房子拆了也同任何人没关系!
一百八十两银子付出去,唐甜手里又多了一张房契。
中人得了五两银子的辛苦费,也是惊讶之极。他今日实在是清闲,原本瞧着胖丫头不像能做主的买家,也依旧跟出来走走,权当溜达了。
哪里想到,胖丫头居然是个正经主顾,出手就是一套院子,毫不拖泥带水,利落之极!
这样的大财主必须要伺候好啊!
他赶紧打躬作揖,伺候的周到又热情,不但推荐了附近最好的泥瓦匠,更是主动要帮忙监工。
唐甜也痛快接受了他的好意,把院子的修葺全权交给他了。明日只要把村里的二舅舅送过来,指点泥瓦匠再把两个厢房都砌上大灶台,送一批锅碗瓢盆和豆腐板子等,就可以随时开工了。
最让唐甜满意的是,这院子本身就带了一口青石井和一盘大石磨,实在是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