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唐川真心感激老人家愿意给他这次机会,深吸一口气,难得说了大话。
  “院长放心,我不会输。”
  徐老先生冷笑,一如既往的刻薄。
  “刘院长,这小子没进你们书院,却把你们书院的傲气学了十成十啊!”
  刘院长不接话头儿,反而问起了比试内容。
  “这两个孩子都进学只有半年多,特别是川哥儿之前跟着母亲开蒙,又在小学堂读了两月,当真算起来,也就在我们藏书楼这半月才接触到四书五经。不如就比试背诵吧,不要难为孩子们了?”
  常院长自觉必胜,自然不会反对。他的小弟子可是三岁就跟随家里的举人祖父开蒙,四书五经早就背诵大半了!
  “好,那就开始吧。未表公平,我们双方先各提问四次如何?”
  “好。”
  两人商量妥当,具体的考校就交给了封先生和徐先生。
  远来是客,徐先生当先出题,“孟子,行之而不著焉,答后三句。”
  唐川拱手行礼,开口就应了下来,“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徐先生有些意外,但转而以为《孟子》太过普通常见,于是皱眉点头,又赶紧去想下一题。
  封老先生撇了他一眼,随口在中庸的末尾部分挑了一句。瀚海的小学子高明迟疑了一下,倒也接着背诵下来。
  徐老先生迫不及待在《周易》中选了一句,极为绕口又生僻,本以为唐川别说背诵,怕是读都没读过。
  但唐川还是那副平静沉稳模样,顺利接了后四句,甚至见他没点头,又多背了几句。
  这下,所有提心吊胆的麓山众人都是忍不住拍手叫好,纷纷惊讶于唐川居然有如此的阅读量和累积。
  封老先生也是乘胜追击,同样问了周易中的一句,高铭想了好一会儿才接了出来。
  徐老先生坐不住了,干脆站起来,走了好几圈又抛出《春秋》中的一句。
  原本喧闹的场面突然就安静下来,因为别说唐川,就是在书院求学七八年的学子,甚至是有些先生,都想不起这一句出自《春秋》的哪一篇。
  毕竟《春秋》太长太深奥了,突然扯出其中一句话,只有四个字,若是没有对《春秋》专研数十年的功底,绝对都会晕头转向。
  徐老先生得意坏了,已经看向刘院长的茶碗,显然也在觊觎彩头儿。
  可是,唐川的声音半点儿慌乱都没有,依旧慢慢接了出来,甚至还报出了这几句出自哪一篇,第多少页多少行!
  场面安静的有些可怕,就是常院长也站了起来,开口质疑道,“刘院长,不过是孩子们互相比试交流,输赢不重要。但若是作弊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题,即便是我都接不上,却被一个进学只有半年的孩子接上了,这如何使人信服啊?”
  麓山书院众人都是听得不高兴,但不好冒然开口,于是齐齐站了起来,屋里气氛一时很是僵硬。
  封老先生重重放下手里的茶杯,嘴刀子嗖嗖就甩了出去。
  “常院长这话说的,天下之下,无奇不有!难道你做不到的事,旁人就不能做到,这是什么道理?你们瀚海未免也太霸道了!题是你们出的,我们孩子答上来就是作弊,答不上来就是输!怎么着?天下道理都是你们家养的啊!”
  常院长脸红,咬牙反驳道,“我不是你这个意思,但进学半年的孩子,即便日夜背诵春秋,也不见得背完半本!这实在不对劲,这孩子一定是有古怪!”
  刘院长及时开了口,阻拦了一触即发的口水战,淡淡说道,“我们麓山和瀚海互相交流比试多年,互有胜负,我也从未没有放在心上。但如今常院长质疑我们书院的品性,若是不说开,怕是以后就没法走动了。”
  说罢,他看向唐川,眼神里带了几分骄傲和欣赏,又道,“唐川这孩子是……天生的过目不忘!但凡是书册,看过一遍,就能一字不差的背诵!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比所有人都要勤奋刻苦,自进学到如今共半年,每日睡觉不曾超过两个时辰。
  “他的半年相当于平常学子的一年半,手不释卷,读过既能背诵。简单一部《春秋》,对你们来说艰难,对他来说却易如反掌。”
  过目不忘?!
  而且是日夜诵读,手不释卷!
  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这是背诵了多少书啊,难怪徐先生每出一题,他都能顺利接下去。
  恐怕不只是四书五经,其余书目,他也背的差不多了!
  “不,不可能!”徐先生不愿意相信,反驳道,“如此天才,百年间也只是前一科出过一人,如今在御前陪伴皇上。这个普通的小子怎么可能是过目不忘?刘院长怕是被他骗了?”
  刘院长也不多说,把主动权交给了他,“徐先生可以随便选一本书,让唐川当即背诵。”
  徐先生也是豁出脸面了,直接喊了弟子去他的书箱子里取了一本诗集。
  “这是我多年之中,闲暇之时,亲自写下的二十首诗,因为自觉拙劣,不曾在外人面前显露半点儿。若是唐川当真可以过目就背诵下来,我……”
  他忍不住望向常院长。
  第238章 送到嘴边的鸭子,飞了!
  常院长也是不相信,果断接了下句,“若是唐川当真可以短时背诵,我们就认输!”
  刘院长微微点头,干脆点头应了下来。
  唐川始终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上前接了诗集,就那么站在那里开始翻阅。
  瀚海那边有学子想要挑毛病,但他边看边翻页,别说速度慢,怕是比一般人阅读都要快。
  很快,册子就翻到了最后。
  唐川合上书册就从头背诵起来,徐先生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常院长讨要过册子亲自检测对错……
  不过一盏茶功夫,二十首诗就背诵完了。
  常院长嘴巴动了好几次,到底没有彻底耍赖,干巴巴说了两个字,“没错。”
  屋子里立刻沸腾起来,麓山众人,特别是学子们简直要乐疯了!
  “哦!我们赢了!”
  “赢了赢了!”
  去年比试,他们输了,可是没少被瀚海的人嘲讽笑话,一会儿说塞北穷苦,衣食住行像没开化的蛮人,一会儿又说他们学艺不精,就是科考也只能给他们当垫脚石。
  如今,一切屈辱都被掀翻了!
  豆腐宴让瀚海的人吃的心服口服,比试又让他们哑口无言!
  爽!真是太爽了!扬眉吐气就在今朝啊!
  有些活泼的学子已经把唐川围拢起来,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小师弟,你也太厉害了!居然过目不忘,有没有窍门,教教我们?”
  “对,教教我们!”
  “师弟,等我以后去藏书楼找你玩啊!”
  封老先生也是笑的合不拢嘴,得意的厉害。
  他上前撵开弟子们,笑骂道,“少开玩笑,过目不忘是天生的,你们是打算回炉重造啊?赶紧回去坐,别吓到唐川。”
  学子们都是笑嘻嘻,唐川也没有端着,笑的温和应声,“师兄们不嫌弃我愚钝,尽管去藏书楼一叙,我必定好茶好果子相待。”
  刘院长眼见瀚海众人脸色尴尬,就干咳两声,麓山弟子们就立刻散开了。
  刘院长示意唐川站在他身侧,然后说道,“今日侥幸取胜,多亏唐川。这彩头儿都给他,各位没有异议吧?”
  “没有!”麓山众人应的尤为大声,别说嫉妒,各个都恨不得给唐川再添一些才好。
  常院长和徐先生等人盯着茶叶罐子,肉疼不已。
  送到嘴边打鸭子,居然飞了!
  偏偏封先生还要雪上加霜,“院长,虽然说咱们书院三年一次进学的规矩不好破!但唐川今日实在是表现优异,若是不早早收进书院,怕是就被外人抢走了。这样的读书好苗子,我们要尽心保护才成。不如院长破个例,提早把这孩子收进书院吧?”
  其余先生也是赶紧附和,“是啊,院长,这样的好苗子可不能错过了。”
  “院长应了吧,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啊!”
  刘院长沉吟了一下,慢慢点了头。
  “那好,若是错过这样的好孩子,我岂不是成了麓山的罪人。那我今日就破例一次!”
  说罢,他问向唐川,“唐川,你可愿意拜我为师?从此以后,跟随我读书,精进课业,以后科考为官,我大齐尽忠,为百姓尽力!”
  “我愿意!”唐川立刻上前,双膝跪倒,磕头拜师。
  麓山众人立刻拍手叫好,纷纷开口恭贺。
  常院长等人脸色不好,但也勉强说了几句。
  只有那个徐先生许是刻薄成了习惯,冷哼着嘀咕。
  “不过是收了个农家出身的穷学生,有什么好高兴的?说不定一二年就要辍学回家种地了,读书可不是谁都能读得起的?”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这样的热闹里格格不入,还是轻易被众人听个清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