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还有,再做两坛子肉酱和几坛子糖水果子,方才给你那些干面条,在炭火炉子上就能煮熟,随时加一些肉酱就能对付一顿。糖水果子当点心,顶饿也解馋。”
“太好了,有了这些,就不用给公子吃干巴巴的点心了!”狗剩儿高兴坏了,又屁颠颠去拾掇了。
唐川心里滋味复杂,要知道一年之前,他还不知道点心是什么味道呢,如今就是他的书童都嫌弃点心不好吃了。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托了妹妹的福啊。
他很是羞愧,身为兄长,居然要妹妹供给读书,事无巨细照顾如此周全……
唐甜多聪明啊,几乎立刻就发现大哥神色不对了。
她摸出一个大苹果,塞到大哥手里,笑嘻嘻嘱咐,“大哥,一路平安!咱家这里交给我,但以后光耀门楣,保护娘和我们就要靠你了。希望大哥金榜题名!”
“好,大哥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唐川深吸一口气,笑着应了下来。
李秋霜忙完赶来的时候,听说闺女已经把该张罗的都张罗完了,她就笑道,“小小年纪,总是抢我这个当娘的差事!幸好我还会做衣衫鞋袜,否则真是被你衬得没用极了!”
唐甜抱了娘亲的胳膊,欢喜嚷着,“娘又给大哥张罗衣衫了?”
李秋霜打开了手里的大包裹,示意儿子也过来,“去年冬日,你还没进学,家里日子也一般,没给你准备什么厚衣衫。这次你去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所以娘给你准备了一些,你看看,还缺不缺什么?”
包裹里是三套棉衣裤,两套薄一套厚,都是针脚细密,压的平整服帖,穿上不显得臃肿,棉布料子也普通不扎眼。
另外还有两件锦缎长袍,一件青色绣万字纹,低调精致,一件湖蓝绣了银丝云纹,高贵华丽。想必套在棉袄裤外边,兼顾了保暖又美观。
其余,两顶镶嵌了狐毛的帽子,两套崭新的中衣,还有四双袜子,甚至还有一只兔毛的暖手筒……
一针一线,都是片片慈母心啊!
李秋霜生怕漏了什么,一边检查一边唠叨着,“娘做鞋子的手艺一般,时间也来不及了,就没给你加鞋子和靴子。幸好之前你五婶子和周婶子也没少给你做,你带上两双用来路上倒换。等进了京,再去成衣铺子里买,别舍不得花钱……”
唐川忍下鼻子里的酸涩,起身跪倒在母亲膝盖前。
“娘,我给家里添麻烦了!”
“这孩子,说什么傻话呢!”李秋霜赶紧扶起儿子,把他笑嘻嘻的闺女一起搂在怀里,叹气说道,“娘只有这么大能耐了,你们不怪娘就好。倒是你们越来越出息了,娘不求能帮上你们什么,不拖你们后腿就行了!”
这个时候,唐海从外边淘气回来,见到这般,也是努力把越发魁梧的身板塞进娘亲的怀抱,瓮声瓮气嚷着,“娘偏心,不抱海哥儿!”
李秋霜哭笑不得,低头磕了儿子脑门一下,骂道,“你整天跑的不见人影,我想抱也抱不到啊!再说了,你都多大了,又不是小孩子了!”
说罢,她撒开手,单独抓了淘气的小儿子,嘱咐大儿子和小闺女,“你们忙你们的,我好不容易逮到这小子,赶紧带他出去买衣衫鞋袜,还有大春几个,现做根本来不及了!”
唐海最不耐烦去买衣衫,每次都像猴子一样被比来比去,试来试去。他真是后悔跑来凑热闹了,但这会儿后悔也晚了,到底被老娘扯着出门去了,幸好还有大春他们做难兄难弟……
唐甜想着这会儿酒楼应该不忙,带着坛子也去找李福琢磨坛子肉了,留下唐川闲不住,回去书院继续攻读课业。
这一忙起来,他自然又忘了吃饭,好不容易被狗剩儿催着吃了一碗热汤面,就要喝茶提神。
但想起妹妹给的好东西,他就耐不住好奇,让狗剩儿冲了一杯咖啡。
狗剩儿偷偷尝了一小口,苦的脸皮都皱成一团了。
唐川也觉得苦,但喝着喝着又品出一点儿焦香,于是一杯都进了肚子,然后直到天亮,他都没打一个哈欠,明明身体很困倦,但脑子就是不想睡……
一晃儿又是五六日,唐家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这里凑个包裹,那边装个箱子,恨不得把整个家都给唐川带走。
再这么下去,唐川的马车几乎要被塞爆炸了。
幸好也到了出发的时候,因为要等候周将军,众人在城外的三里亭小歇,也好好告个别。
因为这次刘院长和封先生一起进京,书院的先生们只要没有课,都出来送行,亭子里摆了炭火炉子和茶具,袅袅茶香里,没有依依不舍,只有封老先生嚣张的嘱咐。
“我可跟你们说,我跟院长不在家,你们把书院照管好了。让我知道你们抱着什么规矩和颜面,让书院的小子们受了欺负,或者声名受损,我回来肯定要找你们算账!”
第263章 终有一别
先生们真是听得哭笑不得,赶紧应声。
“封兄,你就放心吧,我们是先生,怎么可能看着弟子们受欺负。”
“就是,平日有你顶在前边,我们自然不好多嘴。你和院长都出门,我们自然会为书院出头……”
“哎呦,你们几个老家伙!”封老先生反应过来,气的吹胡子瞪眼睛,“你们平日这是把我当枪使唤了!让我冲锋陷阵,你们躲后边装好人,是不是?”
众人都是忍不住哈哈笑,不承认,却满脸得意,气的封老先生愈发胡子都飞起来了。
刘院长赶紧给他倒茶,哄着他顺顺气。
亭子外不远处,李秋霜拉了两个儿子嘱咐了又嘱咐。
之前从京都迁徙过来,路上的辛苦和凶险,还历历在目呢,如今她不在身边,只是儿子们重走千里路,她怎么可能放心。
唐甜带着狗剩儿把东西又点了一边,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就跑去安慰老娘。
“娘,你就放心吧。吃喝穿戴,衣食住行,样样都安排好了,我大哥二哥一定不会受苦啊。而且还有院长爷爷他们和周叔叔呢额!”
特意赶来的李二爷爷和唐三奶奶,还有康大嫂子、唐康、唐松、李老四和孔师傅等人也是纷纷劝说。
“这可不是当初咱们迁徙的时候了,天气不冷,又做足了准备,保管平平安安到京都。”
“是啊,听说周将军带一百人的骑兵队,别说山匪,就是谁见了都要躲远远的啊!”
说起周将军,原本他进京办事是要带三十人,但前两日院长亲自去了一趟军镇,最后王爷就下令改成了一百人。路上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
但这般,一百人的人吃马嚼也不是小事,院长主动把这些花费承担了下来,车队里有两辆车专门拉了粮食,就是防备路上没有投宿之地,临时要埋锅造饭。
又等了一会儿,周将军终于带了队伍赶到了,一百多匹马跑起来也是声势惊人,远远看着,尘土漫天。
到了近前,周将军跳下马,同刘院长等人行礼寒暄。
封先生是个急脾气,眼见日上三竿,就张罗早点儿出发了。
周将军赶着把一个大包裹塞给唐川,“放车里,这是你婶子给你们几个小子做的鞋子。实在来不及多做,只有一人一双!”
唐川双手接过,赶紧道谢,“多谢婶子,让婶子挨累了。”
“哎呀,自家人别客气!”周将军摆摆手,又同李二爷爷等众人打招呼,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大伙儿放心,有我和兄弟们在,绝对不会让孩子们受苦受委屈。你们就等着我们带着好消息归来吧!”
“好,辛苦周将军了!”
“周将军,等着你回来,咱们摆一桌好酒菜,不醉不归啊!”
“我给你买了两只烧鸡,还装了两皮囊好酒,放在狗剩儿那里了。周大哥累了,就记得找狗剩儿讨要!”
“我买了三十个肉包子,也放在狗剩儿那里了!”
众人也不拿周将军当外人啊,纷纷应声,也送上自己的一点儿心意。
周将军哈哈笑着,来者不拒,统统收下。
一时间,热热闹闹的,倒是惹得书院那边众人看的好奇。
好不容易,所有人上了车,队伍缓慢前行,唐川探出窗户用力挥手,唐海几个小子也坐在马背上,挥舞马鞭,所有人都是忍不住红了眼圈儿。
就像护在翅膀下的小鸟,终于迎来了振翅飞翔的时候,让人欢喜,但更多是不舍和惦记……
唐甜私心里也想要跟着哥哥们去京都走走,一来不放心,二来也惦记长长见识,但家里这边实在走不开啊。
不说酒楼生意红火,豆腐独一份的生意,这些都惹人眼红,就是军镇那边的土豆和玉米也要成熟了。
土豆埋在地下,还好一些,但玉米棒子那么大,明晃晃挂在秸秆上,只要长眼睛的,都能猜出是好东西。
而且唐老太那些蛀虫,也在军镇,他们要成事很难,但坏事只在一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