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皇上也是慢慢品着茶水,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就如同太子所说,这等奇茶,当真是天地灵气孕育,实在难得。”
  刘大学士撸着白胡子,凑趣说道,“确实是好茶,就是名字不好。不如皇上赐个名字,以后咱们大齐的名茶也多它一些之地。流传后世,也是一段佳话。”
  流传后世?
  这四个字可是说到了皇上心坎里,他想了想,就道,“既然是冰雪孕育的灵茶,不如就叫雪灵。至于雪青茶,改为寒雾吧。”
  “谢皇上赐名!”唐川赶紧谢恩,虽然他觉得这新名字,还不如妹妹取的好听,但有了金口玉言赐名,自家的茶叶就不再是野茶了!
  说句俗气的,以后家里甚至不必做生意种田地,只靠卖茶叶都能成为塞北第一富!
  刘大学士自觉差不多可以功成身退了,就以长辈的口吻又嘱咐了唐川一句。
  “不要辜负了皇上厚爱,这次乡试一定要好好考。虽然有些浪费,但你可以带一点雪灵茶提神,争取再拿下一个案首。”
  “这孩子是塞北院试的案首吗?”
  此次乡试的监考,就是太子在担任,听得这话就问了一句。
  于是,唐川又被考校了几句功课,展现了一下过目不忘的本事,让皇上和太子很是惊喜。
  人才辈出,是每个帝王都乐见之事。
  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边。
  刘院长担心皇上疲倦,抓住机会插话说道,“皇上,今日这雪灵茶其实只是抛砖引玉的砖,真正的玉还在外边没抬进来。”
  皇上兴致正好,就笑道,“几年不见,院长倒是多了几分童趣,学会卖关子了。”
  太子也道,“还有什么好东西,比雪灵茶还好吗?”
  就是刘大学士也是好奇,唐家当真是有些手段,雪染梅和雪灵茶已经足够惊艳,没想到还藏了更好的宝贝吗?
  姚恒已经习惯做个传声筒了,他又走向门外,这次亲自帮着小太监们抬了两个大缸进来。
  众人看过去,都是疑惑。
  两个矮陶缸,一个里面种了四棵高高的作物,没有高粱高,茎秆粗壮一些,巴掌宽的叶子,半腰儿长出一只小儿手臂长的棒子,裹着一层层叶子……
  另一个陶刚表面则是几棵半干枯的作物茎叶纠缠在一起,乱糟糟,实在看不出是什么。
  刘院长推了推唐川,唐川深吸一口气,上前为众人解惑。
  “皇上,太子殿下,我们家原本住在泰来附近,去年冬日跟随军户迁徙塞北的时候,一次进城采买粮食用物,我家小妹心软,为一个冻死街头的乞丐收尸安葬。乞丐是个落魄书生,平日总嚷着说他在山里发现了高产的新粮食,但无人相信。
  “我妹妹好奇,就把乞丐遗留的两袋子新粮种子带上了。今年春日种在了军镇外的田地里,没想到这两种作物,当真是越长越奇怪,瞧着产量也确实不错。
  “家里人壮着胆子尝了尝,比之普通粮食要好吃太多了。这次进京,学生斗胆请院长帮忙带了过来,想请皇上和太子殿下过目,若是能推广开来,也许我们大齐就不会再有饥荒了。”
  说罢,他也不等皇上和太子发话,就上前一抬手,咔嚓掰下一个玉米棒子,三两下扒开外皮,露出里面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双手捧给了皇上。
  “皇上,这东西在我们家叫玉米。这玉米粒子搓下来,破碎成渣可以熬粥,或者粉碎成面,可以贴饼子、蒸发糕,香甜可口还顶饱。中间的玉米芯子可以烧火,玉米秸秆还可以喂牛马。可以说,这玉米全身都是宝,都能吃用。”
  皇上下意识接过玉米棒子,出乎意料的沉甸甸,一粒粒玉米粒子整整齐齐一排排,当真像金玉一般晶莹。
  “这当真能吃?比之高粱和谷子确实沉了许多……”
  太子殿下忍不住,又不好在父皇手里抢东西,他就挽了袖子,亲自咔嚓掰了一棒子。
  刘大学士也是眼睛放光,悄咪咪跟在太子后边,也掰了一棒子!
  眨眼间,就剩一个玉米棒子幸存了。
  第281章 朕要赏你!
  刘院长照看这些玉米和土豆也有一段日子了,眼见这样,他气的瞪了眼睛,但到底没敢去掰最后一棒玉米。
  皇上这会儿也从惊喜里回过神了,开口问道,“这玉米怎么种,亩产多少?”
  唐川想了想,应道,“我们家在军镇那边种了大约七八亩地,用了八十斤种子。种法同高粱差不多,大约一脚距离挖坑种一株,每株都有这么一棒玉米,家里长辈预估了一下,亩产应该在六七担左右。”
  六七担?
  所有人都是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狂喜的满胀,要知道高粱和谷子才不过四担而已。若是全国推广,那粮食总产量就是生生提高了五成!
  皇上一眼就看到了另一个矮缸,指了问道,“这里的东西,同玉米相比如何?”
  “皇上,这里是土豆,因为在土里结果才得名。”唐川应声,就要去把土豆秧子。
  太子却是等不及了,在外边喊了两个侍卫,“给我把缸砸开!”
  两个侍卫也听话,抱起屋角的香炉就是哐哐一顿砸。
  陶缸应声而破,搬走碎片,就剩下一个被根系包裹的大土墩子。
  唐川上前扒开土堆,摸出一个个浅黄色的土豆,大的像陶碗,小的像鸡蛋,不一会儿功夫就攒了一堆。
  刘院长刚才没分到玉米,这会儿就挽了袖子,又给大弟子使了眼色,两人一起已帮忙扒土豆。
  刘大学士也不傻,赶紧带着弟子也加入进去。
  几人一起出力,片刻,土堆就扒干净了,五棵土豆秧瞧着不起眼儿,但足足扒出了两大盆土豆,大大小小上百个,三十多斤!
  皇上和太子已经看傻了,不管这东西好不好吃,只看着这产量,居然还甩了玉米八条街!
  唐川抹了一把汗珠子,主动请求,“皇上,学生在家时候同娘亲学了一点粗浅的做饭手艺。不知道能不能借用御膳房,把这玉米和土豆做成吃的,献给您尝尝。”
  “准!”皇上当时就答应了。
  唐川又请了大师兄姚恒去帮忙,两人就带了两棒子玉米和七八个土豆,跟着太监总管下去了。
  刘院长和刘大学士一对眼色,这两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老家伙,立刻跪下来道贺。
  两人读了一辈子书,当真要拍谁的马屁,那好话儿是一套又一套,捧的皇上和太子真是飘飘欲仙,灵魂出窍,仿佛看到了史书上关于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川没有说谎,他的手艺也当真很粗陋,幸好御膳房最不缺少的就是厨子啊。
  两棒玉米被剥成粒子,就有帮厨迅速用小石磨,磨成了玉米粉。一部分熬粥,一部分和面贴饼子。
  几个土豆,两个炒了酸辣土豆丝,两个蒸熟做肉末土豆泥,两个做土豆片炒蘑菇,还有两个干脆就切半烤熟。
  前后用不到半个时辰,勤政店的书案上就客串了饭桌,摆满了碗盘。
  刘大学士和刘院长都被邀请一起品尝,不必说,除了一个玉米饼子,其余的玉米粥和土豆菜系都对他们这样的年纪太友好了。
  夸赞声一片!
  皇上和太子满意之极,眼睛亮的怕人。
  “唐川,你今日献上如此宝物,还是两个,朕要赏你!”皇上看向唐川,“说说看,你有何所求?”
  唐川立刻跪倒在地,不等说话,他先红了眼圈儿,努力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激动和不甘,低声把自家的所有遭遇说了一遍。
  当然,大齐以孝道治国。
  唐大勇即便千错万错,作为儿子也不能过分苛责。
  所以,唐川尽力突出了母子四个的苦难,外族公主的嚣张跋扈,对于父亲的薄情寡义,祖母和叔叔姑姑的狠毒无耻,说的轻描淡写了一些。
  最后,他重重磕了头,恳求道,“皇上,作为大齐子民,为皇上尽忠,为百姓尽心,是学生读书报国的本分。但学生还是厚颜想为母亲求一个诰命封号!
  “学生看不得母亲辛苦十几载,孝顺老人照顾孩子,单薄肩膀扛起养家之责,最后还要跪在地上恳求一个外族女子,不要打杀她的孩子!学生每每想起那些旧日苦难,都心如刀割,枉为人子!
  “若是母亲有了诰命封号,就不必再跪仇人,不必被如同畜生一般苛待。学生也可以安心读书,努力科考,报国尽忠!”
  说完,他的眼泪也噼里啪啦砸在金砖地板上,清晰可见。
  屋子里众人,要么是帝王和未来帝王,要么是重臣和饱读一辈子诗书的学士,哪里会脑补不出事情的真正原委啊。
  即便同样身为男子,这一刻,所有人对唐大勇这个渣爹也是恨得咬牙。
  为人夫,为人父,做到这个无耻地府,真是天下奇闻!
  “起来吧,唐川,朕准了!你母亲能培养出你这样的好孩子,你们家里又种出高产粮,她值得一个一品夫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