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唐川拒绝了王妃的留饭,客气有礼的告辞出了王府。
  王妃娘娘越想越喜爱唐川,再想想他年少高中,师门看重,以后定然平步青云,于是,她索性把娘家侄女们巴拉个遍,琢磨着以后有机会是不是拉个红线……
  不说王妃有意化身红娘,只说唐川又通过大师兄姚恒递了话儿,要去拜见太子殿下,感谢他考前赠书之恩。
  太子也听说唐川拿了第二名,甚至考卷,他和父皇都一起看过了。
  他在东宫的小花园里见了唐川,一起赏菊喝茶。
  唐川认真谢过了太子,不卑不亢,同样送上了秋梨膏和蜂蜜。
  太子也没有什么架子,秋天干燥,昨日屋里刚生火烧了地龙,他的嗓子正好不舒服,于是当即就让内侍冲了秋梨膏。
  一杯下肚,太子惊喜之极,再看唐川就忍不住笑道,“本宫对你们家真是越发好奇了,明明是普通农家,但却有奇遇。不只是拿出的茶叶好,就是熬个秋梨膏都如此功效显著?”
  唐川心里忐忑,但脸上却是笑着,应道,“多谢殿下喜爱我们家的土产,其实也不是我们家如何神奇,只是我妹妹贪吃贪玩,我娘也娇惯她,但凡妹妹有什么想法,我娘甚至是族里长辈都是努力帮她达成。没想到,许久时日累积下来,真是让他们琢磨出了几样好东西。”
  太子是皇家人,最缺少的,或者说最陌生的就是普通人家的温情。
  他忍不住多问了几句,唐川就把妹妹聪明贪吃,弟弟淘气闯祸,娘亲嘴上骂着心里宠着,说了很多。
  太子听得津津有味,末了轻轻叹气,低头喝茶。
  唐川瞧着如此,就掀开长衫跪了下去。
  “殿下,学生斗胆,想为了娘亲和妹妹求一点儿赏赐。”
  太子疑惑,示意他起身,问道,“为你母亲和妹妹求赏赐?可是布料和首饰?”
  唐川赶紧摇头,应道,“殿下,我们家是军户出身,虽然母亲读了书,也细心教导妹妹,但到底于礼仪这些还差了很多。皇上念我一片孝心,赏了母亲诰命,以后免不得要在外应酬走动。不通礼仪,怕是要惹人嘲笑。
  “学生想求殿下赏赐两个嬷嬷,平日同我母亲和妹妹闲话儿作伴,教教待人接物的礼仪就好。我们家一定不会亏待了嬷嬷!”
  太子有些意外,仔细打量了唐川好几眼。
  主动往家里讨人,还是讨到他这个太子头上,这是半点儿不怕讨回去的人变成耳目吗?
  唐川很是坦荡,任凭太子打量。
  太子试探问道,“你要两个嬷嬷,是暂时教导?”
  “不,若是可以,学生想留两个嬷嬷在唐家养老。”唐川立刻应道,“所以,太子殿下一定帮忙挑选两个脾气和气一些的嬷嬷,我妹妹虽然年纪小,但聪慧又自由,学生真是不想她被太过约束……”
  太子忍不住笑了,“你这要求还挺高,不但要教授你妹妹和母亲学规矩礼仪,还不想她们受一点儿委屈!”
  唐川赔笑,神色有些苦,“世人待女子总是格外苛刻一些,我母亲同父亲和离,独自带着我们过日子。我和弟弟还好一些,但妹妹长大成亲嫁人,许是要因为这些被人挑拣看轻。
  “若是有了宫里嬷嬷的教导,这些就能避免,自然也少一些委屈和苦楚。身为兄长,庇护妹妹平安幸福一生,是我的责任。”
  太子听得动容,抬手拍拍他的肩膀。
  “你是一个好兄长,好儿子!此事放心,本宫应下了。”
  “多谢太子殿下!”唐川大喜,还要跪倒道谢,被太子拦下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皇上派人过来请太子过去,唐川就赶紧告辞了。
  皇上正在批奏折,见儿子进来就问道,“听说,唐博文进宫来了?”
  太子也不意外父皇知道东宫的动静,笑着应道,“是啊,父皇。之前儿臣让人给他送了两本书,这小子感恩,如今考完试,特意来谢恩,还献上了一些土产,据说是他们家山里采的蜂蜜,熬制的秋梨膏。正好儿臣有些咳嗽,喝了一杯秋梨膏,居然好受很多。”
  说罢,他让内侍把端着的托盘送上,“儿臣分了一罐子秋梨膏和蜂蜜过来,父皇也尝尝味道如何?”
  皇上摆摆手,自有太监总管去检验和冲击泡。
  太子又说起嬷嬷的事,笑道,“这个唐博文还真是什么都不怕,就这么开口讨要人手放家里了!儿臣已经答应了,但儿臣的东宫还真是没有合适的嬷嬷,不如父皇帮忙安排两个吧。”
  皇上扫了儿子一眼,也是笑了。
  “你倒是会偷懒,罢了,正巧宫里有一批人要放出去,索性挑两个好的给唐家吧。”
  太子赶紧替唐川道谢,没一会儿,秋梨膏水送来了,太子又说起唐家的趣事,父子俩说说笑笑,难得的温馨。
  这时候,太监总管又进来禀报,原来是内阁重臣求见。
  皇上不耐烦,同儿子抱怨,“不用说,一定是来打探新粮食在哪里试种的?”
  太子想了想,劝道,“父皇,时机也差不多了。”
  皇上点头,顺手把批改好的奏折扔给了太监总管……
  于是,唐川在街上逛了一个时辰,刚回到麓园就见周将军在同刘院长说话。
  见得他回来,周将军高兴坏了。
  “川哥儿,咱们可以回家了。皇上已经公布了,新粮在咱们塞北试种,我要赶紧回去禀告王爷了。院长说,拾掇三日,咱们就赶路回家!”
  “这么快,太好了!”唐川也是高兴,“那这几日赶紧采买东西,准备吃用之物,赶在塞北大雪之前到家。”
  “对,”刘院长也是开口嘱咐,“明日让你师兄们来吃饭,没什么事,咱们就尽快赶路。”
  他有句话没有说出口,这几日,不论是他出门,还是老友们登门拜访,都在试探问起唐川有没有定亲。
  再不赶紧回家,怕是他的关门弟子就成了旁人虎视眈眈的肥肉了!
  第287章 丑话说在前边
  第二日,麓园里众人几乎都出门了,包括刘院长和封老先生,还有几位学子。
  这些一同过来考试的学子都是有真本事的,否则刘院长也不能带他们一起进京。
  他们也都是榜上有名,只不过名次靠后,但就算最后一名,也是板上钉钉的举人老爷了。
  衣锦还乡,自然也少不得要买不少东西。
  唐川更是难得晚上没有熬夜读书,列了好几页的单子。王朝和马汉几个跟在后边,做了力工。
  唐海像个兴奋的猴子,一会儿喊着哥哥买这个,一会儿买那个。
  大春几个原本跟着亲爹,可惜亲爹没什么银钱,他们很快就跑来找唐海了,成了唐川的跟屁虫之一。
  待得买累了,中午时候,大大小小聚集在酒楼里,吃了一顿地道的京都涮羊肉,把小子们撑得各个肚子溜圆。
  王朝马汉两个借口方便,在楼上楼下都溜达了一圈,回来之后禀报。
  “公子,朝堂下官文,新粮交给戍边军耕种,我们听着食客们隐约有些不满。”
  唐川点头,心里倒是理解几分。
  这里是京都,天子脚下,安宁繁盛日久,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太平富足。早就忘了这样的日子,是戍边军用血肉和生命换来的!
  戍边军流血牺牲的时候,他们看不到,如今“抢”走了权贵和各大世家都看好的新粮种植,自觉吃了亏,也就怨言不断。
  王朝气愤的又添了一句,“真希望有一日把他们都迁徙到军镇,让他们也看看边关的城墙是如何守住的!”
  马汉沉稳一些,劝说道,“他们是些眼瞎心盲的,但皇上和太子殿下英明,所以这次还是把新粮交给了咱们军中耕种。”
  众人听了,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唐川想了想,嘱咐道,“我们还是加紧采买,今早离京,否则有人不好违抗皇命,却从我们这里找机会就麻烦了。”
  说罢,他拿出一张银票递给马汉,仔仔细细交代了一番,马汉很是惊讶欢喜,赶紧去忙了……
  利落西山时候,早起出门的众人陆续又回到了麓园,刘伯笑呵呵站在门口迎接。
  见到唐川,他就赶紧说道,“唐公子,宫里送了两个嬷嬷过来,如今在花厅等候,您看看,是不是见见?”
  唐川没想到这么快,同刘伯道了谢,就带了唐海去了花厅。
  花厅里,两个老嬷嬷喝着茶,盘子里的点心一块都没碰,偶然对视一眼,眼底深意都是有些复杂。
  她们今年都将近五十岁了,一辈子在深宫里沉浮,虽然如今地位都算可以,也不必干活儿,饮食起居都有小宫女伺候,但说到底还是奴婢。
  深宫之上那巴掌大的天空,她们看了多少年,越老就越渴望出去看看。
  但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就是出去了,又能去哪里呢。
  她们只熟悉宫里的规矩,宫里的活命准则,却对外边世界太陌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