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马车晃晃悠悠,一路到了城门口,有姚恒和魏春这两个高官保驾护航,自然是通行无阻。
待得在三里亭汇合了周将军和二百兵卒,也就到了真正分别的时候。
柳逸眼尖,瞧着兵卒人人都背着一个鼓鼓的包裹,就笑着打趣。
“看样子,戍边军的军饷一直在按时足量发放。这些兵卒此次进京,也都采买了不少东西啊。”
刘院长皱眉,应道,“估计不是,王爷这么多年几乎散尽家财,才保戍边军吃饱穿暖。我们出发之前还听说,军饷还差两月没发。”
唐川怕引起误会,赶紧说道,“老师,师兄们,他们的包裹是我让马汉去帮忙采买的。说起来,还要感谢三师兄和四师兄,之前茶叶换了一些银钱回来,我要给两位师兄留一些喝酒,但他们不收。我就把这银钱给将士们买了厚棉衣!
“咱们越往北越冷,将士们没有马车御寒,只能穿厚一点儿,也少遭受风寒。”
众人都是听得意外,半晌都是笑着叹气。
姚恒几个挨个拍来拍小师弟的肩膀。
“小师弟,你有如此仁心,行事如此周全,以后的前程一定比我们要好很多。”
“是啊,小师弟,希望你以后多年,依旧不忘初心!”
刘院长捋着胡子,看着弟子们,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第289章 前路被堵,兆头不好!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即便姚恒几个再不舍,还是拦不住离别的时刻。
四个人跪在路边,冲着老师的马车磕了头,才目送车队越走越远。
姚恒叹气,魏春三个心里也是明了。
他们舍不得老师,更是舍不得逝去的青春啊。老师在身边,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弟子,有师长教导和庇护的弟子。可以犯错,可以说笑,甚至可以同小师弟争宠。
老师离开了,他们又要做回八百个心眼子的朝官,忠诚的臣子,家里父母孩子可以依靠的顶梁柱……
秋末冬初,这个时节正是行商们远去北地收购皮毛和草药的好时节。
若是家里实力雄厚的,自己带着护卫或者镖师的还好,但那些单枪匹马或者两三人结队的,就有些凶险了。
于是,找寻大的商队尾随在后,蹭一份安心,求个庇护,就成了潜在的解决办法。
这次,麓山书院的队伍回去塞北,没有出发之前,就已经被有心人打听的清清楚楚了。
于是,队伍出发了不到一个时辰,就陆续从城外山林的勾勾叉叉里,山村小镇里,钻出很多车马,然后悄无声息的走在队伍前边二三里或者跟着队伍后边二三里。
周将军等人也不是不知道这情形,他们本身就是护佑百姓安危的兵将,力所能及,自然也愿意给这些赶路人行一些方便。
可是事有不巧,队伍走出去不过七八里,前边就有一辆马车坏在了路中间,堵得死死的。除了骑马,车辆根本过不去。
所有人都是气的厉害,出行本就不容易,路上谁知道会有什么凶险啊,最看重的就是兆头。
这才出发就被堵,实在是让人心里膈应。
马车的主人是个中年胖子,富贵人家管事模样,带了一个随从,一个车夫,急的满头是汗珠子,可马车的车轴断了,哪里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好的。
有人忍不住已经破口大骂了!
“这是谁家啊?大伙儿跟他们有仇啊,这么祸害咱们!刚出门就给咱们添堵!这样的跑马车,不走在后边,跑前边去干什么!”
旁人也是附和,“是啊,这不坑人嘛!这天儿随时都要下雪,还指望趁早赶路呢!”
有人带头,其余人就更生气了,一时间道路上闹哄哄,真是比市集也不差了。
周将军带人骑马赶到,胖管事吓的厉害,打躬作揖。
“将军,我们也想好好赶路,实在是没想到马车突然断了车轴。这可如何是好?”
周将军皱眉,想了想就说道,“既然如此,这马车一时半会儿修理不好,就不要挡着路了。我派人帮你们把马车抬去路边!”
胖管事苦了脸,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也知道只能这么做了。
府里主母病了,他如今听从管家的姨娘命令做事,也不知道是不是主母手下的人气他抢了这个肥差,在马车上动了手脚,否则怎么能这么巧就坏在了路上。
他本想好好办差,以后在府里站稳脚跟,再把村里的爹娘和媳妇孩子接来,如今这般出师不利,恐怕不受处罚就不错了!
很快,坏马车就被推到路边,车队得以继续赶路。
张聪好新奇,早就把事情打听清楚了,这会儿正叽叽喳喳说给主子听。
考试也过了,主子还整日看书,也不知道歇歇眼睛。
若是听听八卦,许是也能换换脑子。
唐川果然放下了书本,听得认真,末了路过坏掉马车旁边的时候,还开了窗户看了看。
张聪跟着探头,倒是想起旧事了。
“这个时节还好,刚刚入冬。当初咱们迁徙到塞北那时候才苦呢,多少次我都以为要死在路上了。幸好有四奶奶护着我,后来又到了咱们家,吃得饱穿得暖,总算活着到了塞北。如今想想,真是像做梦狗一样!”
唐川想了想,嘱咐道,“你回去同坏了马车的那个管事说一声,咱们明日中午到达泰来县,会停留一下午。我要拜访一下县令和田师爷!
“若是这管事赶紧回京都换马车,还来得及追上咱们的队伍,一起结伴北上。”
张聪听得眼睛一亮,笑道,“是啊,真是来得及!”
说罢,他就跳下马车,正好唐海骑着马乐颠颠跑在旁边,他招呼一声,就跳上马背往回返。
那胖管事正郁闷呢,突然听得这个消息,激动的差点儿给张聪跪下。
张聪赶紧拦着他,笑道,“是我们公子心善,看不得你们为难。你们赶紧回京换马车吧!”
说罢,他又同唐海跑了回去,留下胖管事到底跪下磕了头,然后才匆忙赶回京都……
郑嬷嬷和杨嬷嬷从未离开京都,突然赶远路,有些新奇和惶恐,正掀开车窗遥遥看着京都的影子,碰巧也把这一幕看在眼里。
晚上寻到落脚的小镇子,两人在客栈后厨烧热水,眼见张聪带着一个年轻厨子在忙着做饭。
郑嬷嬷就笑呵呵同他闲话儿,“张管事,我瞧着你去关照那家坏了马车的,那是咱们府上的旧相识吗?”
张聪正在剁肉末,打算给公子和刘院长、封先生做个肉末鸡蛋羹,美味可口还软烂,听得老嬷嬷喊他管事,他欢喜的眉开眼笑。
“嬷嬷,我就是公子的书童,还不是管事呢。”
郑嬷嬷笑得更是和气,“公子年纪轻轻,如今已经是举人了,以后定然是要金榜题名,当朝为官的!你是公子的书童,以后别说是管事,若是公子开府,你都是大总管呢!”
张聪被捧的高兴,恨不得原地跳起来,他极力压抑着激动,干咳两声,努力端着大人架子应道。
“多谢嬷嬷吉言!说起今日那个坏了马车的人家,不是咱们家的旧相识。明日中午咱们车队要赶到的泰来县,才有咱们公子的旧相识呢。公子早就同刘院长禀报过了,到时候要多停留一下午。
也是为此,公子见那人因为跟不上队伍着急,才让我去说了一声。他们只要赶紧回去京都换马车,明日晚上赶到泰来县,就能继续结伴北上。”
“哦,原来如此!”郑嬷嬷解了惑,心里没来由的高兴。
第290章 定心
她眼见年轻厨子有些忙不够来,赶紧挽了袖子帮忙打下手,嘴里又是夸赞。
“这位小兄弟是军中的厨子,还是书院的啊,瞧着这身板可是真壮实。”
年轻厨子侧头露出缺少一只的耳朵,憨厚笑道,“嬷嬷,我是戍边军中退下的伤兵。主家需要人手,我就跟着一些兄弟到了墨池府。原本在主家的酒楼干杂活儿,但大厨看我有点儿天分,就教我手艺了。
“这次,大公子进京,主家夫人和小姐怕大公子和先生们吃不好饭,就派我路上跟着照顾饮食。”
“酒楼,咱们主家还有酒楼呢?我以为只有农庄和豆芽儿生意!别的不说,我是知道豆芽儿的!之前在京都流行起来,很多人喜欢吃。后来发豆芽的方子也被献到了宫里,皇上的御膳里偶尔都会有两道豆芽菜。我们这些伺候的,更是常吃。
“前几日听大公子说起,豆芽生意是咱们家的,我和杨嬷嬷还很惊讶呢。”
这话可是让张聪和年轻厨子高兴坏了,满脸的骄傲,争抢着说起家里的酒楼。
“嬷嬷,你不知道,我们家的酒楼叫状元楼,就在书院旁边。如今是墨池府最红火的酒楼了,之前推出豆腐宴,门槛差点儿被踏破了。咱们家的豆腐是独一份儿的好吃!
“咱们家的茶叶,你知道吧?如今京都人人追捧,但他们是没吃过咱们家酒楼的菜色,那可比茶叶要让人稀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