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唐川没有说话,却看向了妹妹,唐海挠挠后脑勺,不敢开口。
  唐甜跳下座椅,说道,“我去拿点儿果子来。”
  说罢,她就进了母亲的屋子。
  李秋霜正坐在窗前发呆,不知想到了什么,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又脸红。
  唐甜走过去,坐进了娘亲的怀抱,小声问道,“娘,你想什么呢?”
  “娘啊,”李秋霜把闺女往怀里搂了搂,低声说道,“娘在想娘这一辈子真是稀里糊涂,但傻人有傻福,老天赏给我三个好儿女。”
  唐甜笑嘻嘻,帮忙添了一句,“还有一个新的好夫君。”
  李秋霜眼里闪过一抹茫然,忍不住呢喃,“娘害怕,怕再一次看错人。”
  唐甜却紧紧搂了娘亲的脖子,在她脸上轻轻蹭着。
  “娘,不要怕。当初我们饭都吃不上,您也和爹和离了。如今大哥有功名,您身上有诰命,我能赚钱,二哥以后也会做个大将军,您更不需要怕了。是不是?
  “退一万步说,若是您成亲之后,有哪里不高兴,随时可以和离啊。人生苦短,怎么高兴怎么活,何必想那么多。”
  “傻丫头!”李秋霜点了闺女的小鼻子,忍不住嗔怪,“小小年纪,你倒是活的像个隐士高人了。”
  话是这么说,但她心里到底因为闺女的话敞亮好多。
  “去吧,帮娘和你三奶奶说,二月初八是个好日子。”
  “好咧!”唐甜跳下母亲膝头,笑嘻嘻跑了出去。
  前边堂屋里,崔大夫差点儿把脖子抻成了天鹅,唐三奶奶也是时不时看向门口。
  好不容易盼着唐甜跑进来,崔大夫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想问又有些不好意思。
  唐甜摇晃着小辫子,跑去大哥身边站了,脆生生说道,“我娘说了,二月初八是个好日子!”
  “好,太好了!”崔大夫欢喜的差点儿跳起来,回身看看众人,也是红了脸,然后找了个借口,匆忙出去了。
  “我……那个,我还有药材没晒呢。”
  众人都是忍不住笑,外边天色都黑了,还怎么晒药材啊!
  “你们就放心吧,崔大夫是个好人,一定会对你娘好的。”
  唐三奶奶难得出头为崔大夫打包票,“他是做大夫的,对外人尚且知道怜悯,对自己的妻子自然更好。”
  唐川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作为儿子,母亲要出嫁,这心里滋味……还是有些古怪。
  幸好,妹妹的小胖手已经握住了他的手,温暖的让他安心……
  二月初八,军镇的唐家大宅里,张灯结彩,办了喜事。
  唐川三兄妹为了表示敬重,和对这个继父的欢迎,所以亲自坐车,去营里把崔大夫接了回来。
  没想到,营里也很重视,居然是王爷和几位将军,还有很多被崔大夫救活的兵卒们跟随送嫁,过来唐家喝喜酒。
  这场面可就隆重了,娘家人撑腰的架势十足。
  可惜,一进唐家院子,满桌的好酒好菜端上来,娘家人立刻就“投敌”了。
  有个同崔大夫熟悉的将军,居然说,“崔大夫,你可一定好好过日子啊!以后我一定常过来看你!”
  这哪里是要来探望旧友,明明是想蹭吃蹭喝!
  唐三奶奶等人本来对王爷的到来,还很是拘谨惶恐,但看王爷穿戴如同一个普通的富贵员外,同唐川三兄妹说笑,很是慈爱,甚至还同唐海抢了盘子里最后一块红烧肉,大伙儿就放了心。
  第一个大着胆子过去敬酒的是李老四,然后是唐康,慢慢越来越多的唐家堡村人开始凑热闹。
  王爷怎么可能各个敬酒都喝满杯,不过是沾沾杯沿儿,但这也足够让大伙骄傲好多年了!
  第326章 医者仁心
  热热闹闹的酒席过后,唐家就正式多了一位新成员。大伙儿并没有因为崔大夫是入赘,就怠慢他,毕竟也相识相处了好几年。
  最重要的是,唐川三兄妹待这位继父很尊重和亲近,没有任何隔阂。
  崔大夫心愿得偿,也是每天脸上笑开了花儿,粘人粘的厉害。
  李秋霜做饭,他就烧火。
  李秋霜算账,他就在一边看医书。
  李秋霜缝制衣衫,他就整理药草。
  总之,两人像一对连体婴儿,没有一刻分开,惹得大伙儿都是偷偷笑了多少次。
  李秋霜害羞,实在忍耐不住,就开始撵人。
  “你不是要在军镇开药堂吗?是不是该准备起来了!不如先回军镇吧,正好再有一个多月,家里的田地也要开始准备耕种了。”
  崔大夫简直是老房子着了火,多年孤单一人,好不容易有了知冷知热的媳妇儿,真是恨不得每天都待在家里。
  这会儿听见媳妇催促,他干咳两声,还想找个理由。
  可惜,李秋霜已经洞悉了他的小心思,瞪了眼睛嚷道,“不去也得去!”
  崔大夫赶紧拱手,一副害怕模样,“好,好,明日就去!”
  李秋霜被他搞怪的模样,惹得好气又好笑,不等再说话,就听后院绕出的唐三奶奶打趣。
  “人家成亲之后都是温柔似水,你怎么反倒成了河东狮?”
  李秋霜脸色爆红,狠狠瞪了崔大夫一眼,扭身就进了屋子。
  崔大夫忍不住哈哈笑,上前扶了唐三奶奶,“伯娘,我们要去军镇张罗药堂呢,家里也没什么事,不如您老人家一起去啊?”
  唐三奶奶却是不肯,应道,“你们只管去忙,不用惦记我这老太太。我怕是要一趟墨池府!这一年家里日子好过,过年时候我家老三又没少拿工钱,我打算给他物色一个好媳妇儿。
  “有个好媳妇儿陪着他过日子,就是我哪里闭了眼睛,也就放心了。”
  崔大夫赶紧说道,“伯娘可是不怕这个,您老人家这身体再有个十年八年也没问题。不过早点儿给唐松成亲也好,您老人家还能帮忙照顾一下小孙子!”
  唐三奶奶听得高兴之极,旁人这般说许是客气,但崔大夫可是大夫啊,他的话绝对可信。
  “那可太好了,我带孩子最有经验了。等我这次好好看看,争取一次相看就成了!”
  两人唠了半晌,唐甜从外边进来,后边跟着李老四,这舅甥两个眉开眼笑,嘴巴带了点儿黑灰,一看就是没干好事儿。
  唐三奶奶忍不住嗔怪,“这傻丫头,家里那么多好东西不吃,非要跟着你舅舅去找吃的。是不是又跑林子里烤什么叫花鸡了?”
  唐甜笑嘻嘻凑到跟前,搂着老太太的胳膊撒娇。
  “哎呀,姜还是老的辣,三奶奶太厉害了,根本瞒不过您老人家。早知道,我就留一个鸡腿,贿赂一下您了。可千万不要告诉我娘,她又该把我关家里学什么绣花了!”
  说罢,她举着小萝卜的手指,可怜兮兮告状。
  “三奶奶,您看,好多针孔,疼死了!”
  三奶奶不等说话,崔大夫已经急了,赶紧去拿了药膏,难得说了媳妇几句坏话。
  “你娘也是犯傻了,咱家又不是买不起衣衫,怎么就需要你一个小孩子学针线了。等伯伯开了药铺赚钱,到时候给你买一个绣娘放家里,专门给你做裙子!”
  “嘿嘿,伯伯最好了!”唐甜笑着拍马屁,惹得崔大夫笑的越发高兴了。
  第二日,一家子七八口分坐两辆马车又去了军镇。
  这么大半冬的功夫,唐家大院前边的田地里已经又多建了两个温室,如今出产的青菜,除了自家吃用,每日送一些到军营给王爷,其余都在周夫人的铺子售卖。
  为此,周夫人的铺面又扩大了一间。
  军镇里,但凡有人家里待客,或者富贵人家采买,都愿意来她这里,豆腐和青菜果子买齐全,若是运气好,还能买到唐家养殖场的猪肉和小鸡。
  李铜夫妻照管三个温室,有些忙不过来,唐家就在营里又找了两个老兵。
  先前的大战,虽然是胜利,但不得不说,代价也是沉重的,营中又多了一千多伤残兵卒。
  幸好,开春要开始开垦荒地,种植高产粮食,需要很多人手,否则王爷怕是又要愁的头发大把掉了。
  周围邻居见到唐家来人,都是过来走动,送些家里的小东西,主打就是混个脸熟。
  毕竟唐家的家业越来越大,但凡拉扯他们一把,就够他们过上好日子了。
  李秋霜也没瞒着,说了家里要开药堂,崔大夫坐诊。
  邻居们可是高兴坏了,崔大夫的医术,他们太信任了,而且以唐家的人品行事,也不可能以医馆牟取暴利。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了。
  唐甜和李老四帮着崔大夫把铺面定下来之后,全家出动去帮忙打扫卫生,不想邻居们也是一窝蜂似的涌来帮忙,这个带桶,那个带抹布,简直热闹极了。
  周围商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待得听说,也过来走动。
  于是,药堂不等开业,就在军镇人人皆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