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就这么一个哥哥了,还是这样的白眼狼!”
  赵金莲抹了眼泪,方老汉急的搓手。
  他比媳妇儿大了五六岁,若不是赵富贵贪财心狠,他也娶不到这么好的媳妇儿。
  这会儿倒是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劝媳妇儿了。
  方圆儿赶紧给老爹解围,就道。
  “娘,您的命可不苦!
  咱家马上要建新院子了,还买了山头,您以后可是地主婆儿了!
  我爹方才上山开始看好地方了,不知道能养多少只鸡呀?
  咱家要不要抓了母鸡赶紧孵蛋,赶在年前养到二三斤,过年还能多炖几锅!”
  赵金莲本来哭得伤心,听得这话倒是笑了起来。
  “你这孩子,就是贪吃。
  这都入秋了,哪有母鸡肯抱窝啊,怎么都要等到过了年才行。”
  “怎么不行,母鸡不抱窝,可以把鸡蛋放在被子里捂着啊。
  只要暖和,一样能孵出小鸡啊。
  放在暖房里养着,小鸡长得更快。”
  方圆儿倒是没有哄骗老娘,前世时候,她可是见过不少农村老大娘用这个法子孵小鸡啊。
  赵金莲果然上了心,坐起身问道。
  “你是哪里看来的法子,孵小鸡还能不用母鸡?”
  就是刘氏和王氏也是感兴趣,插嘴道。
  “是啊,都是四五月份时候,老母鸡才能抱窝呢。”
  方圆儿眨巴两下眼睛,含糊应道。
  “我也忘了哪本书上看到的,还是听三哥说的。
  但是,母鸡就是把鸡蛋搂在肚子下边,无非就是为了保证暖和,它也没做别的。
  怎么就不能放炕头上,整个筐子,捂个棉被试试了?”
  “也是这么个道理,若是如今开始折腾,一个月后得几十个小鸡雏。
  养到过年时候,可不真能炖肉吃了。
  养到明年开春,直接开始下蛋,那可是剩了大半年功夫呢。”
  赵金莲来了精神,直接起身招呼王氏。
  “老二媳妇儿,走,跟娘去村里走走,买几个公鸡踩过的蛋回来。
  闲着也是闲着,咱们试试。”
  “好咧,娘,就是孵不出来鸡仔也没关系,鸡蛋一样可以吃。”
  王氏笑嘻嘻扶着婆婆,惹得婆婆笑骂。
  “你也被你妹妹带坏了,都长了个吃心眼儿。”
  婆媳两个说这话,就出门去了。
  剩下方家几口,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笑起来。
  “我娘还说我长个吃心眼儿,她才是掉钱眼儿里了。”
  方圆儿偷偷吐槽,转而说道。
  “我去灶间做饭,顺便蒸碗蛋羹给娘补补。”
  方才被奶奶推进屋里躲避的金子,听得这话立刻跑了出来。
  “姑姑,我也要吃蛋羹。”
  “哈哈,这里还有一个小吃心眼儿!”
  几人都是笑起来,各自分头去忙碌。
  村里家家都养了几只母鸡,要买几个鸡蛋也容易。
  特别是方家刚才闹了一通,妇人们都是好奇。
  听说赵金莲要买鸡蛋,都是热情迎着,顺道探问几句。
  可惜,赵金莲精明,王氏嘴巴又厉害,谁也没问出个缘由。
  但赵富贵夫妻的德行,村里人也都听说过几分,猜也测出个大概了。
  方家先前发了大财,人人嫉妒。
  如今知道方家因为发财惹了麻烦,众人突然就觉得平衡了,心里好过很多。
  你看,你看,发财也不是什么好事吧,连亲哥哥都打上门讨要银子了…
  当晚,方老二从城里回来。
  路上听村人说起家里闹了一场,急的他几乎一路小跑进门儿。
  结果家里根本不像他想到那般愁云惨淡,反倒是欢声笑语。
  东屋的大炕上,居然放了个竹筐,筐里放了几十个蛋。
  赵金莲乐呵呵的带了闺女和儿媳妇在做针线,两床破被子,被缝的整整齐齐。
  而方老汉抱了孙子,把烟袋锅当了绳子,正在玩拔河游戏。
  眼见儿子站在门口发愣,赵金莲就招呼儿子。
  “老二回来了,赶紧去吃饭。你妹子晚上蒸了白米饭呢!”
  王氏也是赶紧拾掇了身上的破棉絮,下地扯了自家男人去灶间。
  方老二一边扒饭,一边把事情听了个清楚明白。
  王氏想起小姑子发威,笑个不停。
  “咱家小妹平日瞧着乖巧,打起人来真是不手软。
  把大舅一家吓得那个狼狈,看着真是解气。
  你不知道,那个表弟还要摸小妹的手呢,真不是个好东西!”
  方老二听得立刻恼了,嚷道。
  “该死的东西,好大的胆子!
  我怎么没碰到,否则把他的爪子剁了,砌到墙里!”
  王氏有些后悔多嘴,就赶紧劝啊。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那一家人怕是再也不敢来了。
  小妹想了个办法,要在炕头上孵鸡仔呢!
  咱娘也觉得能成,正忙这事呢。否则怕是娘又要气得躺下好几日。”
  “以后我不在家,你厉害着一些。
  小妹毕竟是姑娘,传出泼辣名声不好。”
  “那别人说我泼辣,你就不怕了?”
  “你都是我媳妇了,我怕什么!泼辣一点儿才好呢!”
  小夫妻俩说笑,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但还是在方老二心里留了结儿,第二日他就开始带了人开始在西山下简单烧荒,挖地基。
  村里人凑过去看热闹,一个传一个,很快都知道西山被方家买下了。
  不必说,又免不得有羡慕有嫉妒的。
  毕竟之前都是一个村里住着,日子清苦就都清苦。
  如今方家摇身一变,因为挖了两棵山参发了财,建新院子,买山头,直接就把差距拉开了。
  有人心里酸醋泛滥,忍不住就开始阴阳怪气说话了。
  第十九章 姑姑,有长虫!
  “大叔,平日大伙儿总来挖菜砍柴,这以后山头成了你们家的,是不是大伙儿就不能过来走动了?”
  “不会!”方老汉笑得憨厚。
  “大伙儿该砍柴还是来砍柴,只不过明年家里可能要种些果树,养的鸡鸭之类,到时候就不那么方便了!”
  村人还想说什么,里正正好也过来转悠,听的话就应道。
  “闲着没事把家里房前屋后的荒草拾掇一下,都够做几顿饭了。
  为一两捆柴火有什么浪费口舌的?
  村里四边都是山,哪里不能砍柴,偏指望西山吃饭啊?”
  村人被堵得不敢回嘴,不情不愿低了头。
  方老汉也不在意,引了里正到临时搭建的小草棚里喝茶。
  “老哥,我们家里想趁着秋收之前把院子建了,人手肯定不够。
  若是村里乡亲想要赚点儿零钱补贴家用,都可以过来。
  我们家里供给中午一顿饭,管饱儿。
  壮劳力一日二十文,半大孩子十文。
  老哥,你看如何?”
  里正自然点头,村里谁家动土,乡亲们都有帮工的习惯,主家供一顿饭就成。
  如今方家还给工钱,可以说是极大方了,他哪有不应的。
  “成,我一会儿就在村里说说。”
  在一边挺热闹的村里人,哪里还用通知啊,立刻就有人嚷着。
  “方大叔,算我一个!”
  “还有我,还有我!”
  眨眼功夫,已经有十几个人报了名儿。
  慌的方老汉赶紧摆手,笑着说道。
  “大伙儿别着急,我家闺女会找个本子记名。
  以后每日算工分,最后拿工钱。
  等她来了,大伙儿寻她报名就成。”
  也有妇人跟着凑热闹,笑着高声问道。
  “大叔,缺不缺人帮忙做饭啊?
  我们不要工钱,中午给一碗菜,让我们端回去给孩子吃就成。”
  方老汉乐呵呵,笑道。
  “都是一个村里住着,孩子想吃,谁也不能小气。
  不过这事,我做不了主,你们去寻圆儿她娘说。
  估计有个三五人就够用了!”
  妇人听了这话就奔去了方家。
  赵金莲却早有计较,怎么会要这些平日四处看热闹说闲话的妇人。
  她早就同村里交好的四五个妇人说好了。
  这会儿,她们正在家里嗑瓜子,听得后来的几个妇人说起帮忙。
  赵金莲就笑道,“真是不巧,我们方才已经把人手都定了,你们晚了一步。
  下一次吧,下一次家里再有活计,一定喊你们。”
  妇人们有些不高兴,赵金莲就把盘子递了过去。
  “来,都尝尝这个瓜子,我家圆儿琢磨的,有咸淡味的,你们也抓一把回去给孩子们当个小零嘴儿。”
  妇人们尝了一个,觉得真是不错。
  平日家里炒瓜子都是焦香,但这一盘子却是咸中带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