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等到花开之时,先生们再来小住,我一定给先生送上更多新点心。”
  周先生和郑先生点头道谢,倒是童先生自认还算了解方家这个机灵古怪的小姑娘,笑着应道。
  “说吧,方姑娘,你如此用心照料我们几个老头子,到底有何谋求啊?”
  方圆儿笑嘻嘻给他老人家倒茶,倒也没在藏着掖着。
  “先生,我也没有什么要求。
  不过是满山梨花落如雨,这样的美景不被世人熟知,当真是明珠暗投,心里很觉可惜。
  所以,我就想着,先生可不可以在此办一场诗会。
  邀请城里城外的饱学之士赏景品茶,作诗欢聚,到时候必定是一桩美谈。
  当然,先生如此也是为了我们家里的梨花园扬名。
  到时候,诗会的一应吃食茶水,用物准备,都有我们家里负责。
  先生们只管邀请好友和学子,尽情抒发对美景的热爱就好。
  您看,如何?”
  童先生三个听得都是眼睛发亮,他们原本就想着梨花盛开之时,再过来一趟。
  如今方家主动邀请,不需要花费银钱。
  诗会也是风雅之事,万一真有好的诗词传送出去,那就更是扬名了。
  方圆儿见他们神色,猜到他们心动,就赶紧又添了几句。
  “先生们也可以做评判,请所有学子和与会者做诗文。
  评选出前三名,我们家里有厚礼赠送。
  或者是三日住宿,或者是文房四宝,或者是马上要开始酿造的梨花白,明年兑现,比真金白银都要珍贵…”
  方圆儿说的高兴,一时就忘了藏拙。
  三位先生听得哈哈笑,忍不住就道。
  “怪不得仲良突然请我们来游玩,原来是早有预谋。
  这丫头不知道算计咱们多少时候了,这会儿说起来才头头是道。”
  方玉赶紧上前,把妹妹挡在身后,行礼致歉。
  “先生恕罪,这些都是我的主意,妹妹不过是欢喜,一时忘了形…”
  “好了,好了,谁还会责罚她啊?”
  童先生赶紧摆手,笑着应道,“即便知道这是个圈套,我们也是心甘情愿的钻进去。
  毕竟如此美景,如此机会,实在难得。”
  周先生和郑先生也是点头,感慨道,“前几年文风大盛,诗会层出不穷。
  如今百废待兴,倒是可以从我们做起。”
  “是啊,就是方姑娘不提起,我也是忍不住想要张罗一番,如今倒是省心了。”
  就着具体细节,众人又讨论了半晌。
  方圆儿听着齐衡等人下山,脚步将近,就同几位先生告辞,欢快拎着篮子回家去了。
  待得齐衡等人过来行礼,方圆儿已经没了影子。
  她如此懂礼周到,让童先生三人又是多了几分好感。
  游玩了一上午,众人才下了山。
  花一等小厮送上温水洗手洗脸之后,饭菜也就摆了上来。
  为了众人尽兴,童先生三人依旧在一枝春院子里用饭。
  而齐衡等人则在百瑞院子里,开了一张大饭桌儿。
  童先生三人喝了半坛酒,几样菜色也是很合胃口,特别别是一盘凉拌山野菜,简直好似山林精华。
  一口吃的是春天,第二口就是天地日月灵气一般。
  酒后,三人小睡片刻。
  齐衡等人没有先生在旁边,可是欢喜的不成。行酒令,划拳,喝酒说笑,差点儿掀开了房盖儿。
  待得太阳西斜,众人上车归家,三位先生醒了酒,齐衡等却是走路打晃儿…
  童先生等都是信义之人,答应了方家,第二日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三人光邀请好友,几乎没费什么心思就凑了八九个。
  有赋闲的举人,有致仕回乡的七品官,也有精通书画的好友。
  总之,方家拨出的一枝春院子定然要住满了。
  文人们本就喜好赏景作诗,突然有这样的盛会。
  千棵梨花竞放,只要想想就让人心旷神怡。
  若是住在梨花中间,望着满山遍野的花朵入睡,嗅着花香醒来,该是何等的美好。
  不过几日间,金河县要举办梨花会,就传遍了城里城外。
  被邀请的当然高兴,没被邀请,但家里有学子的。
  或者干脆就想凑个热闹,沾沾文气,顺带春游的,都开始派人去梨花坳,抢着定了房间。
  就是各家妇人们听说,方家特意为女子们留了两座院落。
  县令家里的老夫人还要带了孙儿孙女,也过去小住赏花。
  妇人们更是有了理由,纷纷游说男人们点头。
  然后雀跃着让婆子去梨花坳订房间。
  这般,不过三五日,庄园的所有院落和房间,几乎都定了出去。
  当然,一般都是两三日,很少有常住的。
  但只要梨花开了,庄园的一切都传扬出去,就不怕后续缺了客人。
  方圆儿换了男装,再次打扮成一个半大小子模样,每日里都背了筐子上山。
  这里浇水,那里松土,忙的不亦乐乎。
  自然也把满山的梨树照顾的周到又仔细。
  而梨树们也是不负众望,在诗会举办的前一日就开了三成。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官路上的车马但凡走过,都要停下来,远远看着梨花满山,赞叹几句。
  还有为此在饺子馆打个尖儿,多问几句。
  第八十六章 县令也来凑热闹
  村里的乡亲们,没事儿也喜欢到西山下转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去年方家赶在秋日栽种梨树的时候,人人私下都摇头。
  甚至说方家有钱烧傻了脑子,纯粹就是往水里扔钱呢。
  没想到,一千多棵梨树居然都成活了。
  如今满山花开,他们但凡有空闲就要看几眼。
  别说城里那些富贵老爷,文人墨客,就是他们都从心里欢喜。
  偶尔小子们从庄园里回家,露出那么一字半句,也让人羡慕的不成。
  庄园的房租可是明码标价,想要算算方家的进项,也不算难。
  就凭借这半山梨花,一个花期,方家赚到的银子,零头儿都够他们赚一辈子的。
  有人忍不住就道,“还是要读书啊,读书人就是聪明。
  方家这些恐怕都是方老三安排的,简直让一家人躺着赚钱!”
  “是啊,过几日去学堂打听一下,咱们也送家里小子去学几个字。
  哪怕考不了功名,起码也脑子活络啊。”
  满山的梨花,居然还在村里兴起读书热。
  这绝对是意外的收获了。
  第二日一早,官路上车马不断,都是奔着方家庄园而来。
  为了不显得杂乱,所有车马,几乎都停在了饺子馆的草棚里。
  男女老少们踩着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走去庄园。
  路旁农田里已经翻好了,露出黑黝黝的新土。
  只有方家那几十亩的半沙地,略有不同。
  有人好奇问起,听说方家打算种西瓜。
  免不得又是一番议论,毕竟这东西太金贵,根本没听说有人种植。
  待得到了庄园,安顿到各自的住处,众人就免不得上山了。
  前几日,方圆儿早早就把半山草亭附近的梨树挪走了几十棵。
  这会儿草地上铺了油毡,放上矮桌儿,桌下放草编的蒲团,别有一番野趣。
  桌上有茶水点心,很是丰盛。
  场地中间更有一张大桌案,放了文房四宝和镇纸之类。显见是供一众文人们书画之处。
  而草亭里,则是各位先生评判之地,桌上的茶好了一等,点心也多了两样儿。
  诗会在巳时中举行,还有一点儿空闲。
  所有人按捺不住,在梨花林间走动,赏花说笑,分外的惬意。
  待得时辰到了,不只是众位先生和学子们聚到了草亭。
  就是其余来赏花的客人也来凑个热闹。
  而气氛如此之好,景色如此之美,文思自然如同泉涌。
  好诗好词,一首接一首,不断被高声诵读。
  满山的梨花都沾染了灵气,越发圣洁起来…
  众人兴致极好,日头偏西时候,才捧着咕噜噜叫个不停的肚子,恋恋不舍的结束了文会。
  而山下的酒席也准备好了,几位先生捧着厚厚的文稿,喝一口酒,赞一声好。
  最后选取了几份最出色的,抄录出来贴在了一枝春院子的外墙上。
  原稿子,他们还要带回城里去,送给县令大人亲自评选。
  不想,第二日,县令大人居然陪着老娘,带了二夫人和孩子们来了庄园。
  不但亲自点选了前三名,甚至还要陪老娘在这里住两日,赏花赏景。
  前三名的读书人,都得了想要的厚礼。
  这下子,庄园里更是人满为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