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而方家也明白,县令大人这是因为老娘的关系,给方家脸上添彩呢。
这两日,陈家人的所有饮食都是方圆儿一手打理。
陈家老少吃的是人人满意,赏花游玩也是欢喜。
就是那位二夫人,也很是端庄得体,请了赵金莲过去说话,也不曾为难一句。
好似当初要把方圆儿招到府里做医女奴婢,当真是她一时失言。
方家小心防备这这位二夫人,倒也不必草木皆兵。
井水不犯河水是最好的办法。
两日后,陈大人带了家里老少回城去。
庄园里也就彻底被赏花人挤的爆满了。
有些人不想留宿,也是花不起这份银钱。
但依旧想要在近处,赏梨花,嗅花香。
方家有心放这样的客人进来,又怕人满为患,糟蹋了山上的梨花。
到底还是方圆儿想了个主意,但凡上山赏花的客人,一人十文钱的进门费。
若是不想交费,就一人发一个巴掌大的油纸袋子。
捡拾树下的梨花瓣,满了一袋子,也可以抵得过进门费了。
当然,不能故意摇晃梨树,不能毁坏一枝半叶,否则还要罚银子。
这般,兜里寒酸的客人们赏了花,方家也得了梨花,放进纱布袋子里风干。
过一阵酿酒或者琢磨一些点心,香膏之类,都省了力气再去收集。
赏花,拾花都是风雅之事,很多客人即便付得起十文钱,也愿意要个袋子捡花瓣…
一晃儿就是半个月,满山的梨花有的落了,有的又刚刚绽开花苞。
山脚下的背静之地,有养蜂人立了一百多蜂箱。
勤劳的小蜜蜂们,每日都能采回几十斤梨花蜜。
更为梨花间不断授粉,保证了秋日挂果。
方家也不是嗜钱如命,只收了房费就足够回本了。
于是,但凡入住了前八个院子的客人,离开时候,都会得到一小罐梨花蜜。
罐子不过巴掌大小,但人人却都是欢喜接下。
出来赏花,这也算给家里人带个礼物了…
方家老少先前因为预算的进项太多欢喜,这会儿就因为忙碌有多疲惫。
十五个小厮根本不够用,临时又从村里找了十几个小媳妇儿,负责各个院子的打扫整理。
每人每日有二十文的工钱,三顿饭。
最重要的是,有出手阔绰的贵人,还会给打赏。
这也让所有人都是雀跃不已,做事很是积极勤快。
眨眼就是五月末了,花期最盛的时候。
赶来赏花的人也到了最多的时候,庄园里住不下,或者住不起。
有些人就另想他法,住到了村里。
家里地方宽绰的,让出一间房,一晚上赚个二三十文。
若是再供给两顿饭,还有几十文。
一日也能对付个百八十文,让村里各家都是喜出望外。
有聪明的,甚至已经盘算要加盖两间厢房了。
以后靠着大西山,靠着满山梨花,年年都会有如此的盛会啊。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村里村外的粮种都种了下去。
方家的花生地,村里人搭把手,也种完了。
但是轮到种西瓜的时候,却是方家众人亲手完成的。
方圆儿在自己院子里扣了小棚子,假做育秧。
其实,西瓜秧都是在空间里养大的,每棵足有六七寸高,才被挪了出来。
为了保证养分充足,地垄上,一尺长才挖一个坑,埋下一棵西瓜秧,仔细培土,浇水。
第八十七章 师傅驾到
方老汉带了三个儿子,闺女总指挥,辛苦两日,才种下一千多棵西瓜,正好凑了二亩地。
来往赏花人看在眼里,才知道方家不是说说,当真种了西瓜。
有些人记在心里,就打算夏日时候来走走。
万一西瓜真的种成了,肯定又是另一场热闹了。
方老大顾着饺子馆,所有空间时间都用在了这二亩地上。
但凡有一棵草芽儿都要拔干净。
方圆儿也是隔三差五的,到地里转悠。听听瓜苗们是冷了,还是渴了。
重生大半年,她没少琢磨大魏的地形和气候。
其实大体来说同前世的国度没有太大区别。
而东州府的位置,同前世山东附近差不多。
四季分明,冬季又不是太冷,夏季也不会特别热。
适合瓜果蔬菜生长,所以她才敢把西瓜种下去。
村人们更是觉得新奇,有村老儿们早晚两次过来走动,亲眼看着西瓜秧一日比一日高。
六月中的时候,梨花落了大半,北坡的百十棵却才开放。
方圆儿亲自进城,接了孙老大夫来赏花。
老爷子心里欢喜,嘴上却是不肯吃亏。
“梨花开了俩月,你才想起来邀请我这个老头子,哼,我还以为,树上要结了梨子才有机会过来看看呢。”
“哎呀,师傅,你这么说可过分了。
之前庄园里每日都有几百人在走动,闹腾的像菜市场一样。
我知道您老人家喜欢安静,所以才等到如今。
北山坡的梨花刚开,我可谁也没让上山,第一个跑来请您了。”
方圆儿哄长辈最是拿手,几句话就让老爷子现了笑脸。
“哼,这还差不多。
有花没有酒可不成,记得再给我做两个好菜。”
“那是当然的,保管您满意。”
一老一少说笑,很是热闹。
坐在外边车辕上的孙裕兴,一边侧耳听着,一边望着一望无际的田地,翠绿的山林,也觉心情大好。
果然,马车到了饺子馆儿,草棚里的车马都少了大半。
方老汉特意迎出来,同孙大夫行礼,感谢他给了西瓜籽。
方圆儿突然想起一事,心里就有几分忐忑。
孙老大夫听说,西瓜秧已经下了田,催着方老汉带他去看。
末了,他蹲在垄沟里,笑着感慨。
“我在京都倒是吃过西瓜,不过西瓜秧还是第一次见。
待得秋日时候摘西瓜,一定叫我过来开开眼界。”
方老汉小心替一株西瓜秧拔了脚边儿的小草,憨厚笑着应道。
“好,到时候请先生来吃西瓜。
不过,这东西金贵,也不知道能不能长出西瓜呢。”
“能,肯定能,老兄弟就等着秋日时候用筐子抬银子吧。”
“哈哈,承您吉言。”
二老客气几句,孙大夫就往庄园走去,身后跟了方圆儿,迎来的方玉和孙裕兴。
老大夫问了庄稼,问花蜜,总之心情大好,说了很多,却唯独没有提起西瓜秧。
明明她只给了一点儿种子,怎么就种出了二亩地的第西瓜秧…
梨花雪白,比之桃子之类,花朵要大一些。
而且香味清淡,冷冽中带了几分高贵,好似亭亭玉立的女神,只可远观,不可近处亵玩。
孙老大夫在山上走动了半上午,中午下山吃饭时候就忍不住感慨。
“真是人间仙境一般,等我年老之后,也要寻这样一处地方,修养身心,想必还能多活几年。”
方圆儿炒了四个菜,还给老大夫蒸了一碗蛋羹。
听得这话,她就赶紧应道。
“师傅,还用您另寻地方做什么。
如今离的这么近,我家也不是没地方住。
不如您就直接搬来好了,平日进万云山采药也方便。
当然了,您若是偶尔抽空,指点我几句就更好了。”
“哈哈,这丫头,真是无利不起早。
这哪里是要我来养老,明明是想把肚子里所有本事都榨干啊!”
孙老大夫大笑,心里倒是有几分动摇。
方圆儿再接再厉,继续劝着。
“师傅,我当然有私心了。
不过仔细想想,城里药铺太吵闹了,不利于您养老不说,孙大哥也耽搁读书啊。
我们家里这边最是安静,有山有水有梨园,还有我三哥跟孙大哥一起作伴读书。
这世上可是找不到这么合适的地方了,我要是您老人家,怕是立刻就打包过来了。”
听得读书俩字,老爷子彻底动心了。
孙儿是为了陪伴他,才跟着从京都过来的。
先前考秀才时候,就挂了车尾巴通过,很是凶险。
若不是临时落雨雪,太多人受影响,而他得方家提醒拿了油毡,否则这也恐怕就要落榜了。
三年后的举人试,想要顺利,这三年必须有个好地方刻苦读书。
城里铺子人来人往,嘈杂之极,当真不是好地方。
再看这里山清水秀,方家人淳朴,方玉也是难得的好榜样…
他抬头望了孙子一眼,就问道。
“裕兴,你说呢?”
孙裕兴还是那副冷淡神色,应道。
“我听爷爷的…不过,城里确实吵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