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屋外,众人围着两个胖小子,也是欢喜的不成。
  方玉带了金子从玉容院回来,金子像猴子一样跳脚儿。
  “给我看看弟弟,我要看弟弟!”
  方老大抱起大儿子,再看老娘怀里的小儿子,眼角眉梢都是骄傲。
  兄弟姐妹就是互相扶持的臂膀,就如同他。
  虽然脑子笨拙,但有弟弟妹妹在,他就什么都不用担心。
  方老二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他可是第一次当爹啊!
  方老汉这个爷爷,更是兴奋的搓着手,“好,真是太好了。
  后日,咱们家里摆流水席,请村里人都来热闹一下!”
  赵金莲难得没有拦着,点头应道。
  “是该庆贺一下,还有,老大老二明日别忘了给刘家和王家报喜。
  咱们家里的鸡蛋也都煮了,染上红色发出去,让大伙儿都沾沾喜气。”
  这个时节,家家户户的母鸡刚刚开始抱窝。
  但方家去年可是前后人工孵了三茬鸡雏,凑了一百多小母鸡。
  如今养了一冬日,正是下蛋的好时候,每个清晨最少捡回一篮子鸡蛋呢。
  原本备着这一日,就攒了很久,足有五六百个了。
  孙老大夫跟着笑了一会儿,屋里拾掇干净,他又特意给刘氏和王氏诊了脉,确定平安无事才告辞。
  方老汉亲自把他老人家送回玉容院儿,又撵着闺女亲自下厨,再给老大夫琢磨一些好克化的吃食。
  因为两个儿媳突然发动,孙大夫跟着闹的没吃好饭。
  方圆儿本来就要下厨给嫂子开小灶,这会儿也是顺手了。
  空间里早就存了一盆收拾好的猪蹄,不但清洗干净,甚至已经砍成了块儿。
  加上通草,放在砂锅里慢火熬煮,喝汤啃猪蹄,最是催乳。
  金黄色的小米,加上大枣和枸杞,熬出米油,粘稠香浓。再加一勺红糖,就是最好的暖胃粥了。
  雪白的嫩豆腐,中间挖空,镶嵌上肉馅儿,煎的两面金黄,再淋上汤汁儿。
  五颗鸡蛋打散,炒上西红柿丁,只加糖和少少一点儿盐,酸甜适口。
  最后再加几个雪白的豆沙小馒头…
  总之,两个产妇的第一餐绝对是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是营养暖身。
  至于孙老大夫那里,连同自家人都是一般的伙食。
  一人一大碗骨汤面条,配几样爽口小菜,也足以吃饱了。
  刘氏和王氏到底是儿媳,不好留在公婆身侧坐月子。
  于是,吃饱喝足,又给孩子喂了第一顿“饭”。
  她们就裹得严严实实,被各自的男人背回了自家厢房的大炕。
  两个孩子也同样被送回去,安置在了母亲身边…
  第二日,村里人知道方家添了两个胖小子,于是纷纷上门祝贺。
  赵金莲难得大方,见人都塞一个红皮鸡蛋。
  来人不管是真心高兴,还是羡慕嫉妒,总之都是满嘴的喜话儿,让方家倒是更热闹了。
  第三日,方家果然请了那接生婆来给来给两个孩子洗三。
  刘氏的爹娘和兄嫂都来了,王家却只有王氏爹娘和兄长,那个太过精明的嫂子被留在了家里。
  刘家还罢了,闺女已经生过一个小子了。
  王家却是尤其高兴,毕竟闺女进了方家这么久,才开怀就是个胖小子,以后可是不用担心了。
  两家的添盆礼都很丰厚,小银锞子和金戒指,半点儿不心疼的扔进了水盆。
  接生婆欢喜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喜话儿像雨点一样,说个没完没了。
  方家院子里,摆了六桌儿,坐的都是送了贺礼的亲朋。
  包括得了消息赶来的陈老夫人祖孙,还有孙老大夫,童夫人派来的一个管事娘子。
  村里的里正和几位族老儿,当然也在座儿。
  而院子外则是开了流水席,但凡上门的,作揖说句喜话儿,就能得到一碗炖菜,两个杂面儿馒头。
  炖菜是白菜土豆炖豆腐,加大肉片,很普通的菜色,但偏偏炖出了人间美味的效果。
  就是杂面儿的馒头也是面香十足,宣软可口。
  待得客人们吃了酒席,开始告辞,一直彻底散去。
  院外的流水席才开始慢慢收摊子了,有些村人贪心,甚至吃了两份儿。
  这样喜庆的日子,也没人计较了。
  刘家和王家人是最后走的,眼见闺女吃的好,睡得好。
  不但有婆子和丫鬟伺候,就是婆婆和小姑子也是百般照顾。
  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就是家里实在没有闺女了,否则都要挖空心思嫁过来给方玉做媳妇儿了。
  夜幕降临,热闹的一日结束,方家人都是累的不成,但脸上的笑却怎么也歇不下来。
  添人进口是家家户户的大事,更何况方家还是一次添了两个小子。
  刘氏和王氏搂着孩子睡下了,吴嫂子和桃红照顾着。
  方家人得了一会儿空闲,方老二就拿了账册出来,算算今日收下的贺礼,还有花费的银钱。
  他原本算账还一般,但自从家里卖了老参,进钱多,花钱更多。
  他生生被锻炼成了一个好账房。
  索性,方圆儿把这两月庄园的账册也搬了出来,让二哥算个过瘾。
  赵金莲和方老汉也是好奇,坐在一边闲话儿,打算听听。
  方老二越算眼睛越亮,最后合上账册,狠狠咽下一口口水,兴奋说道。
  “四月末到如今,庄园进了六千多两,去掉各处的耗费,还剩了四千两纯利润。
  再扣去建庄园的花销,足有三千两!”
  方老汉正喝热茶,惊得忘了吹凉,烫的倒吸冷气。
  赵金莲也是掉了手里的绣花针,“这,这也太多了!”
  “是啊,虽然来得人很多,但也没想到会收这么多银子。”
  方老大也是搓着手,神色里几分欢喜,几分惶恐。
  方圆儿就笑道,“今年为了收回成本,收费是高了一些。
  以后年年花期都可以降低收费了,毕竟咱们家里是长期打算迎客,不是每年只张罗两个月。”
  第九十章 升米恩,斗米仇
  “这倒是,赶紧把降价消息传出去。
  这银子虽然来路正大光明,但还是太烫手了。”
  赵金莲不是胆小儿,是总觉得自家的富贵来的太容易,心里时刻惦记着,忐忑着。
  方圆儿同方玉对视一眼,方玉就道。
  “爹,娘,我原本和妹妹想到一事,需要花费一些银钱。
  如今家里收入不少,这事也对家里有好处,就说给爹娘听听,看看成不成?”
  “说吧,你们又琢磨怎么糟蹋银子了?”
  方老汉点头,赵金莲也是习惯儿女这般,嗔怪一句,却并没有拦阻的意思。
  方圆儿笑嘻嘻抱了老娘的胳膊,说道。
  “娘,金子已经五岁了,到了开蒙读书的时候。
  咱家不如请个先生,布置一个私塾学堂吧。
  左右村屯的孩子若是有想读书的,也可以来读。
  我们家里不收束脩,中午时候再供给一顿饭。
  这样,一来是为了金子好,读书离家近。
  二来,村里人得了好处,对咱们家里也会维护几分。
  最重要的是,过个四五年,一切安稳了,七斤和八斤也长大了,也该开蒙读书了。”
  七斤和八斤就是家里新添的两个胖小子,以他们傲人的体重做了乳名,也是全家人的喜爱之意。
  “这个好,这个好。”
  这个提议简直太合赵金莲的心思了,不管是家里故意还是无意,如今已经半脱离了村里,总有些格格不入。
  毕竟是梨花坳土生土长的人,怎么都要三分情义。
  特别是她和方老汉,都很是念旧。
  如今,家里富贵,不忘村里乡亲,多照顾一下村里孩子,又是读书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三个大孙子读书都有着落了。
  难得方老汉也是应道,“读书是好事儿,咱们家里也不差这点儿银子。
  碰到读书好的孩子,家里再给点儿奖励。”
  “爹说的对,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过犹不及,有时候给的多了,旁人觉得应当应分,反倒毁了这份好意。
  升米恩,斗米仇。
  不如以后慢慢看着,真有好孩子,咱家也不能不管,总要搭把手儿。”
  方玉说的众人都是点头,村里村外也有这样的例子,好心没有好报,比比皆是。
  方老二算盘打的更是噼里啪啦作响,不一会儿就道。
  “我算了一下,请先生一年束脩要三十两,吃用住,差不多还要二十两。合一起是五十两!
  就算收三十个学童,中午一顿饭算五个大钱,一年每人要一两五银子,就是五十两。
  再加笔墨纸砚,桌椅等,一年也要二十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