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三,地面上的作物要少种,尽量多种红薯芋头和土豆花生一类,这些在地下结果的作物。
最好还要生长周期短,在蝗灾来临之前就成熟,或者成熟大半的。
第四,就是存粮。尽可能多的存粮,粗粮居多,细粮少一些。
甚至是一切同民生相关的都要存储,比如素油,灯油,细盐等,灾难来临,物价肯定飞涨…
一家人商量了足足一个时辰,最后由方玉执笔,形成了“书面文件”。
兄妹几个都觉得没有漏洞,这才罢手。
赵金莲带了家里女人们准备明日就开始张罗,孵化鸡鸭,尽量动员附近村屯的百姓多养鸡鸭。
方家更是奔着几千养起来!
方老汉答应带村人种西瓜,这不能食言。
但在蝗灾消息确定之后,就以家里要开粉条作坊的名义,号召所有人种红薯土豆和芋头之类。
方家可以同大伙儿签合同,保证收获之后全都买下。
价格可以开的高一些,左右蝗灾到了,这些东西就是救命粮,买卖都亏不到。
方家不会有任何损失。
方玉去县学,找找上次蝗灾的记载,看看有没有帮助。
而方老二带了方圆儿明早就出发,调查情况,也负责沿途采买粮食,越多越好。
商量妥当,众人才散去歇息。
吴岩被派去通知朱红和陈安、郭荣,让他们准备一下行李。
年前买回的几匹马也被喂上了精料,为明日的远行做准备…
第二日,天色刚刚蒙蒙亮,换了男子打扮的方圆儿就带了朱红,随着哥哥和陈安、郭荣出发了。
朱红自幼习武,骑马也是熟练。
方圆儿坐在她身后,紧紧抱了她的腰,感受着耳畔呼呼刮过的冷风,也蒙生了养一匹小马,学学骑马的念头。
朱红手里紧握缰绳,嘴里不时被身后的小姐塞进来一块肉脯之类。
一边吃着,一边赶路,一日跑个二百多里,还真不觉得辛苦。
但陈安和郭荣就想得多一些了。
方老二也不好解释妹妹听大树说闲话儿,要确认一下今年是否会发蝗灾。
他只含糊说起,这趟是去南边看看。
具体看什么,他当主子的不说,陈安和郭荣也不敢打破砂锅问到底啊…
只说赵金莲通过学堂的学童,和本村的媳妇儿们,往外放话。
方家收公鸡踩过的母鸡蛋,一个五文钱,有多少要多少。
谁家想要鸡雏也可以,两个蛋换一个鸡雏。
这个价格高,两个蛋换一个鸡雏也是合算。
于是,各村往方家送鸡蛋的人,是络绎不绝。
不过两日就送来两千多个,装满了十个大箱子。
赵金莲特意把偏院儿的厢房大炕烧了起来,开始孵化第一批鸡雏。
王氏和刘氏也是熟手了,没有温度计,只靠手摸,甚至是脸上贴一贴,就能判断冷热。
方老汉也把村人召集到饺子馆闲话儿,说起家里打算在秋日开粉条作坊,会大批量收购土豆和红薯之类。
若是谁家房前屋后有地方,辛苦一下开垦出来。
秋日时候也能卖一笔好钱。
村人初始还以为方家要变卦,不教大伙儿种西瓜了。
但误会解开,知道西瓜秧都长到一尺高了,他们才放心。
有勤快本分的人家,就想着多种一些土豆和地瓜。
这东西不值钱,种起来也简单,哪怕免费送给方家也成啊。
但大半人还是没当回事,因为西瓜才是他们心心念念要种的。
一个西瓜就是一个银锞子,种二亩地的土豆红薯也顶不上一个西瓜。
谁愿意挨累开荒啊!
方老汉见此也不着急,毕竟南边还没有确切消息呢。
方玉凭借秀才身份,也搭了一下童先生的人情,可以出入县衙的案牍室,查阅了发蝗灾年份的具体资料。
春旱夏涝,蝗虫起,寸草不生。
灭河渠,聊可解此难题。
灭河渠?
据方圆儿说,蝗虫起于千里之外,方家就是有心,也无力顾及那么远的地方。
还是要从近处入手,尽量设法保全乡亲们的口粮。
方玉回家一说,全家都沉默了,也越发盼着方圆儿和方老二带回好消息。
可惜,大半个月后,一身风尘仆仆的方老二和方圆儿等人回来了。
不等坐定,方老二就道。
“爹,早做准备吧。南边去年冬日没有一片雪花,金春到如今没有下雨的迹象,已经有人挑水种地了。
也有老农说夏日恐怕会雨水多,但没人想起蝗虫一事。
我留了陈安在南边,一旦过一两月有情况,他就会迅速回来报信儿。”
方圆儿也是累的厉害,整个人晒黑了一层,不熟悉的人,乍一看上去,还以为她真是个半大小子呢。
“爹娘,我有八成把握,蝗虫肯定会来。
路上我也买了不少粮食,但总是有限。
还要想办法,让大伙儿都防备着,自救!”
第一百零八章 诡异流言
方老汉点燃了旱烟,吧嗒吧嗒抽完,他才把烟灰磕在地上,沉声说道。
“这事家里不知道就算了,当真蝗虫来了,顾好咱们家里就成。
但如今事先知道,若是不搭把手儿,这良心上过不去。
我跟你娘岁数大了,也没什么好主意。
你们兄妹看着商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咱们家有今日的红火日子,都是偏得的福报。
若是为了救人性命,有什么损失,顶多重新回老宅过日子,也没什么不好。”
“爹,咱家还有我呢,大不了上山再挖两棵老参就是了。
闺女保管再给你重建一个山庄!”
方圆儿笑嘻嘻哄老爹,惹得赵金莲瞪她。
“说的轻巧,全家忙了两年才有如今的模样,到你嘴里,好像吹口气就出来了。”
全家商量定了,如何提醒大伙儿做准备,如何存粮就成了首要大事。
先前的方案被翻了出来,重新补充修改。
第二日就开始实施了。
陈武和朱盛被方老二喊着套马车进城,两人还有些疑惑。
毕竟一个人就够了,为什么把他们两个都带出去。
路上,方老二停了车在一片安静的树林,寻了他们两人说话。
“陈叔,朱叔,你们来了我们家里也有几月了,我们家里待你们如何?是否有亏待?”
陈武和朱盛对视一眼,都是齐齐行礼,应道。
“主家待我们恩重如山,事事周全,我们感激不尽。
二少爷但凡有吩咐,我们必定效死力。”
方老二扶了他们一把,就道。
“陈叔,朱叔,确实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但这事没有危险,就是需要保密。
除了我们家里人,外人一个字都不能透露。
你们能做到吗?”
“能!”
陈武两人立刻应声,做奴仆的,嘴巴严实是第一条规矩。
方老二这才说道,“你们一会儿进了城,各自找热闹的地方,传一条消息。
就说有神算卜卦,今年夏末有蝗灾从南边过来。
记得说过之后,要简单换装之后,再换地方。
不要让任何人认出你们,再牵连到方家。”
蝗灾?
陈武和朱盛都是惊得倒抽一口冷气,朱盛想起闺女从南边回来,昨晚他怎么问,闺女也不肯多说一个字。
难道,二少爷和小姐去南边就是为了这事?
陈武年岁大一些,也是经历过蝗灾的,双手都吓哆嗦了。
“二少爷,这是真的?”
方老二点头,应道。
“起码有几分把握,消息散布出去,若是夏末时候没有成真,顶多是被骂几声。
但若是真的,家家有一点儿准备,也是活命无数!”
陈武和朱盛都是点头,郑重应道。
“二少爷放心,这事交给我们,保管不会出错。”
方老二一人塞了他们一锭五两的银子,“这几日要辛苦你们了,在外吃穿别委屈。”
“多谢二少爷。”
说这话,三人上了马车,到了城里,陈武和朱盛小声商量几句就混进了人群。
方老二则去采买了一些东西,没事人一般回村去了。
而方老汉也敲响了村口的铜钟,村里老少,但凡在家里的,都聚到村口探看。
春初的风还是带了几分寒意,方老汉双手插在袖子里,同众人说道。
“乡亲们,先前我说过,我们家里秋日时候打算开粉坊,少不了要用土豆和红薯。
如今收购价格已经定了下来,红薯是五文钱一斤,土豆是四文钱一斤。
大伙儿若是打算赚这一笔钱,没事要早做准备。”
红薯五文,土豆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