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她每日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琢磨吃喝,逗逗小侄儿,上山走动…
方家习惯她这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了,孙老大夫倒是更喜欢,觉得这孙媳妇大气。
至于孙裕兴,整日闭门苦读。
但到底是真苦读,还是害羞见人就不知道了。
这一晚吃过饭,方圆儿眼见老娘和嫂子们又开始凑一起研究嫁妆单子。
她实在无趣,就借口去看孙老大夫出了门。
初春的天气,太阳落山,还是有几分寒凉。
朱红扭头回去取斗篷,方圆儿百无聊赖的用脚踢着路边的石子儿。
不知何时,山叔居然到了附近,惹得方圆儿吓了一跳,笑着问道。
“二叔,你这是要去饺子馆啊?”
山叔摇头,难得开口问道。
“你不想嫁人就不嫁。”
方圆儿听得怔愣,忍不住有几分情绪低落。
“谢谢二叔,我知道二叔疼我,但我爹娘也是为了我好,我也相信他们的眼光儿。
就是…就是对于融入一个陌生家庭有些担心。”
山叔沉默,最后低声说道。
“不怕,你是个好姑娘。”
“咦,二叔居然夸我了!”方圆儿不愿山叔跟着惦记,玩笑道。
“二叔说得对,我是好姑娘,在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好。”
这个时候,朱红拎了斗篷出来,给方圆儿仔细系好。
山叔点点头,转身走了。
朱红好奇,问道,“小姐,二老爷有事?”
“没事,二叔虽然话少,但二叔心地极好。”
方圆儿扯了扯斗篷的下摆,却见朱红吐舌头,于是笑道。
“怎么,你不这么觉得吗?”
朱红傻笑,小声应道。
“也不是觉得二老爷是坏人,就是…忍不住有些怕他。”
“怕什么,二叔面冷心热。”
方圆儿也没有多说,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好就是了。
山叔平日很少说话,看着古怪冷漠。
其实,他待家里人最是用心,否则也不能在家里有危险的时候,他时刻都能援手了…
夜色渐渐深了,落客镇最外围的一家小院儿里,一个汉子在叮叮当当敲着他的铲子。
汉子的媳妇儿抱了孩子轻拍,见他这般就道。
“明日再修吧,儿子已经睡了,别被吵醒了,不好哄。”
汉子果然放下铲子,笑道,“成,明日有个活计,我想着修理好了,砌墙快一些,也多赚儿点工钱。”
妇人听得欢喜,她三年前嫁给外地来落脚儿的汉子,旁人还说她要后悔。
没想到汉子很是勤快,还是个泥瓦匠,虽然没有田地产业,但每日在外干活儿,总有二三十文的工钱,也足够养家糊口。
如今又生了孩子,以后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那早些睡吧,明早起来,你修铲子,我给你烙几个饼子带着。”
“好,你先睡,我去趟茅厕。”
汉子简单拾掇一下,就出了门儿。
他在院里侧耳听了一会儿,闪身出了院子,借着阴影很快到了镇外一处小树林。
第一百二十二章有女莫远嫁
“叔,你很久没过来了,可是有事?”
阴影里,有人轻轻点了点头,问道。
“主子那边,一切都好?”
“上个月传了消息,还是老样子。”
汉子应了一句,又问道。
“这里已经两年多了,我们是不是该请求撤退了?”
阴影里的人久久没有应声,汉子叹气,劝道。
“叔,即便当初那事有些仓促,有些错处。
但你守了两年,也差不多了。
不如多给些银钱补偿,就…这么算了吧。”
阴影里的人却是摇头,“再等等,那姑娘正议亲,等她成亲,过了新婚夜,我们…再走。”
汉子想了想,也是无奈。
“好,这也是应该。
我也听说了,再有半年也差不多了。”
阴影里的人没有再说话,摆摆手,很快没了声息。
汉子等了等,确认来人已经走了,这才回了家。
妇人安顿了孩子,正站在门口张望,见他回来就道。
“你去个茅房,怎么这么久?”
汉子没有多说,扯了她进屋。
“晚上风凉,赶紧睡吧。”
妇人笑了,因为汉子的关心疼爱。
汉子回身望了一眼深沉的夜色,眼里有挣扎。
不只是那人,他同样不愿割舍掉这里的一切…
日子一天天过,太阳越来越暖,山林和田边地头也越来越生机盎然。
农人们早出晚归,把家里攒了一冬日的粪肥推去田里,参上碎草和枯叶黑土,烧一烧,沤一沤,就是庄稼最好的肥料了。
去年因为蝗灾,虽然朝廷免了粮税,但家家户户这一冬日也是不好过。
煮红薯吃到胃里犯酸水,土豆吃到见了就想吐。
终归,所有人都是坚持了下来,随着山林和大地一般,重新找到了生机。
家家户户的半大小子或者丫头们,拎了筐子,每日都往山上跑。
只为了挖点儿新鲜野菜回来,换个口味。
无论是焯水切碎掺在饼子里,还是简单拌一拌,都能得到全家的欢迎。
方家比之旁人家里还要忙碌三分,山上的梨园要打理,各个院子要收拾,鱼塘要清理。
田里也要准备种庄稼,当然重点还是西瓜。
全村都眼巴眼望的盼着,跟着方家一起发财呢。
饺子馆的生意也是慢慢红火起来,给过往的商队提供方便,也给家里赚个日用银子。
一枝春里,孩子们依旧是书声琅琅。
玉容院里,孙老大夫闲不住,隔三差五也是喊了方圆儿一起上山。
方圆儿有朱红在身边,方家还是不放心,山叔只要闲着 也会跟着一起。
偶尔在院子里遇到孙裕兴,方圆儿同往日一般问好说话,落落大方。
并没有因为两人可能会结亲就如何拘束害羞,更没有什么特意避讳。
这让孙老大夫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欢喜自然是孙媳妇儿比别的姑娘气度好,担忧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亲近之意。
不过,他想想各家,谁的亲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待得成亲之后,同吃同睡,再慢慢培养感情也不晚。
于是,老爷子也就不纠结了。
方玉在府城求学,离得比较近,所以回信也是先到了。
对于妹妹的亲事,他一直也是犹豫,懊恼于找不到可以放心托付妹妹一生的好男儿。
如今妹妹年岁实在大了,比较而言,孙裕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毕竟,孙老大夫帮忙加分不少。
孙裕兴缺点不少,但优点也很明显,起码是正人君子。
以后就算不会同妹妹夫妻情深,也不会苛待。
至此,同孙家结亲,算是得到了方家上下一致赞成。
消息虽然对着外人隐瞒的严严实实,但自家人却是免不得有了几分变化。
孙老大夫祖孙俩的一日三餐更用心了,赵金莲也催着方圆儿给老先生做些衣衫鞋袜。
力图让闺女表现出极致的孝心,以后自然也会得到祖父全心的庇护。
庄园已经建好两年了,所有琐事都成了习惯,有了定例。
特别是今年添了不少人手,方老二一人就能打理妥当。
饺子馆那边也是,不用费心半点儿。
方圆儿当真清闲下来,也就没了借口往外跑。
除了三五日被允许出去走动,其余时候都关在家里,被老娘看着做针线,学做一个淑女…
这一日,陈老夫人带了芳姐儿过来走动。
宝哥儿和金子在隔壁学堂读书,如今也是忙人。
每日都被魏先生留下的课业,折磨的被迫勤奋。
这般相对来比,芳姐儿学点儿规矩,反倒好似很清闲。
今日,交规矩的嬷嬷染了风寒,芳姐儿更空闲。
陈老夫人心疼孙女,就带来寻方圆儿一起玩儿。
方圆儿见了芳姐儿简直就是见了救星,两人扔了针线,嘀嘀咕咕商量半晌,打算炸甜甜圈儿。
这里没有各色辅助材料,说是甜甜圈儿,其实就是圆形的麻花,洒些糖霜。
两个姑娘,一个没了嬷嬷管束,一个避开了唠叨的老娘。
别说做点心,就是干活儿也是高兴。
连带翠萍银红几个日渐活泼的小丫头们也跟着一起叽叽咋咋,帮忙外加捣乱。
九儿性子温和胆小,一直守在赵金莲身边,端茶倒水。
赵金莲心疼她懂事,就开始撵人。
“九儿去跟着一起玩儿,这里不用你伺候。”
九儿这才红着脸凑去了灶间,很快被方圆儿抓去烧火。
这里这没有自动调节温度的炸锅儿,全靠烧火的人耐心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