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哪吒不知道娘在叹什么气,抱了一个鲁班锁,拆来拆去,总是不成功。
  他有心闹脾气,想要一把捏碎,结果一见老娘瞪过来,立刻就嘿嘿笑起来,露出两排小白牙,总共八颗…
  幸好,第二日就是回姥姥家的日子。
  在山上,谁都宠着他,但是谁也治不住老娘。
  但回了姥姥家,随便谁都能护着他,也能把老娘修理的老老实实。
  胖小子攒了一肚子的小黑状,到了方家,坐在姥姥怀里。
  他也不管说的清楚不清楚,总之就是历数老娘的罪状,那个委屈啊,心疼的赵金莲一直瞪闺女。
  方圆儿满脸堆笑,哄着老娘,暗地里也没少瞪儿子,威胁之意十足。
  方家上下笑的不成,这娘俩看这模样,日子肯定是过得不错啊。
  方圆儿不愿看儿子小人得志,索性扯了二哥去说正事。
  紫金膏和三七粉琢磨出来之后,不知道叶家寻了什么渠道售卖。
  利润居然很高,不过年前那么一个月,就分了方圆儿一百多两。
  方圆儿怕涉及到叶家的秘密,没要求看账本,给多少就要多少。
  毕竟以叶家的行事,给她的银子只能多,不能少。
  加上哪吒昨日拿到的压岁银子,左右五百两了。
  方圆儿一同都给了二哥,嘱咐道。
  “二哥,这银子分一半投入到药铺。
  贫苦人家的孩子来看病,该舍药就舍药。
  左右这些是哪吒的压岁银子,权当给他积福了。
  剩下一半,拿过去给三哥。
  他在京都不是常照顾一些孤寡吗,无论是买粮食也好,还是供给孤儿读书也好,随三哥安排吧。”
  方老二倒也没推辞,方玉在京都扎根儿,时日渐常,安排的事情也多,银子自然需要更多。
  他不愿家里爹娘担心,很多时候不好动家里银子。
  妹妹这一笔,倒是能帮些忙。
  “好,我寻人捎带老三。
  不过,你三哥平日要走礼,若是你再进山有好参,再寻几棵给他。”
  “好,二哥,这个不用再进山也成。
  我年前那趟进山,足足采了四十多棵,都是年份好的。
  年份小的,偏离路线太远的,我都没要。
  不得不说万云山真是个聚宝盆!”
  方圆儿感慨,对于自己疯狂薅羊毛,也是有几分心虚,嘱咐道。
  “过几日,祭山神的时候,替我多买些香烛。”
  “放心,这个不用我说,咱娘就张罗了。
  先前送给老三那几株,咱娘都私下念叨多少回,怕惹怒山神。
  若是知道你居然这么贪财,怕是更要睡不好了。
  你一定把嘴巴管好了!”
  “好,我绝对不说。以后给三哥那边捎带人参,一定避着老娘。”
  “开春之后,你还要上山吗?”
  方老二眼底闪过一抹心疼和担心,犹豫劝道。
  “不能探查到确切位置,让叶家那些侍卫进山吗?你一个女子,实在太辛苦了。”
  方圆儿摇头,笑道。
  “二哥,叶家待我和哪吒是没有一丝不好。
  投桃报李,我也要尽心尽力。
  再说,我探听的消息,经过层层传递,总有几分偏差。
  而且山林里,猛兽太多,没有我帮忙避开,怕是进山的人要有伤亡。
  都是熟悉的人,谁送命了,我这心里都觉得不舒坦。
  索性,我再走一趟,多带人手,一次把火莲摘回来,就不用再去了。”
  方老二不过是说一句,他也明知道妹妹不会听劝。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小改变大用处
  虽然妹妹是全家的开心果儿,温柔又喜气。
  其实,她心里却最是倔强,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
  不说别的,就说当初娘咳疾严重,全家都拦着,她也照样跑去山里摘野梨了。
  这才有了后来所有的事,那些好的,不好的,彻底改变了方家…
  方圆儿带了儿子在家里住了一晚,第二日就回了山上。
  倒不是家里撵人,或者叶家催促,是初三了,有客人上门拜年了。
  虽然方玉只是个七品小官儿,但二十岁的好年纪,进士出身,在京都扎根,吏部当差。
  每一样儿拿出来,都足够让很多人羡慕了。
  陈县令借着送老娘和儿女回来的机会,是一定要来方家坐坐,讨一杯酒,把通家之好四个字坐实的。
  陈县令上门,方老二就要去请童先生来陪酒,加上魏先生,一些曾经教过方玉的县学先生,也都免不得凑个热闹。
  方家也乐于如此,毕竟隔壁学堂还有金子和一群小子呢。
  以后谁知道哪个要走仕途,就绕不开县学这一块啊。
  这些人,有些存了同方家更亲近一步的心思,就带了夫人和家里的小女儿之类…
  所以,前院后院儿都是人满为患。
  不只是方老二忙的厉害,赵金莲和王氏刘氏也闲不下来。
  方圆儿在家,就有些尴尬。
  旁人问也不好,又不能当做没看到她。
  最主要是,若是有个不开眼的,对哪吒说点儿什么不好听的,方家夹在中间不好做。
  方圆儿不想为难家里人,也不想儿子受委屈。
  回叶家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适当的距离,有时候,反倒是保持亲密的必要条件…
  转眼间,就是正月十五了,叶家院子挂了不少灯。
  都是叶老爷让人从外边买回来的,走马灯,莲花灯,兔子灯等等,足足百十盏,很是漂亮。
  把叶家的院儿妆点得热闹,也亮如白昼。
  方圆儿同叶老爷说了一声,就让朱红去山下把金子和七斤八斤都接了上来。
  连同根生一起,这些小子们前院后院的跑啊,笑啊,闹啊。
  真是差点儿把房盖儿都掀起来,也让叶家比过年时候都热闹。
  众人也都难得轻松,跟在孩子们后边赏灯。
  孩子们够不到挂在高处的灯,侍卫们就把孩子们架上肩头,孩子们也就更兴奋了。
  晚上,小子们都陪着哪吒睡在东院儿大炕上。
  根生和金子两个最大,照顾三个弟弟,很有兄长的懂事模样。
  就是晚上打起小呼噜,让方圆儿失眠了半宿…
  过了十五,年就算彻底过去了。
  方圆儿开始准备进山了,这一次不采到火莲,轻易不能出山。
  所以,刘大夫是要跟着的,山叔功夫好,沉默寡言,也要带着。
  朱红更不能落下,两个女子,碰到不方便的事,互相也有个照应。
  另外,还要叶迟带上五个侍卫,凑齐十个人。
  这般,在山林里走上两三个月,碰到野兽或者狼群都有自保之力。
  上次进山,很多不便之处,这次都要吸取教训,提前避免。
  方圆儿特意进了一趟城里,采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然后,她就把所有时间都拿出来,带了晴红银红开始做针线。
  这个时空的衣衫讲究长袍大袖,飘逸之美。
  就是农人为了干农活方便,衣袖裤管缝的窄一些,那也是比现代衣衫宽不少。
  就好似,宽一分,就比旁人尊贵一分。
  平日这般,还无可厚非,但进了山林,简直就是噩梦。
  跳个树丛,人过去了,衣袖裤腿被留下了。
  还有,若是带些重要东西,一般就是塞到怀里。
  不说身前鼓鼓囊囊多不舒服,也容易丢失啊。
  就是暗三他们常在夜里警戒,衣裤还罢了,匕首插在靴子里,一些小零碎的东西,居然要掖在腰带里。
  真是不怕碰到打斗,一边你死我活,一边还要惦记捡东西啊。
  另外就是背筐背篓,背着不舒服,容量小,又不防雨,不隔潮,也是鸡肋一个。
  方圆儿这次索性全都要改进一下!
  她走了所有布庄,找了一种最结实耐磨的布料。
  当然,这布料有些厚,灰突突,也不好看。
  但方圆儿却是满意之极,很高兴可以拷贝一下前世那个伟大的,以坚韧闻名于世的军旅装备。
  衣服裤子都有带子能绑得严严实实,免得山里毒虫钻进去。
  衣物外边还有马甲,马甲上大小六个兜儿,绝对能装下伤药等小零碎。
  小儿巴掌宽的牛皮腰带上钉了皮套儿,插个匕首和短刀,一点儿不耽误行动。
  脚下的靴子是透气的鹿皮,鞋底做了防滑处理,鞋带调节松紧,也能把脚踝都包进去。
  帽子借鉴了女子的帷帽,只不过帽檐儿很窄。
  帽子护住整个脑袋,清透的轻纱同衣服领子上的带子绑一起,就做到了严严实实。
  再说背包,选了最轻软的羊皮,一只也不必太大,一尺半高就好。
  宽肩带,皮绳封口儿,包盖儿一扣,下雨浇到也不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