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吴思恩被绑了手,堵了嘴。
这会儿,所有朝臣望向他,目光恨不得化成刀子,把他直接千刀万剐!
他激动的奋力摇晃脑袋,好似冤屈的不成样子。
这么大的事,皇上只推出一个太监总管,扔出一句,不是他做的,就想揭过去?
可是不过去,还能怎么办,把皇帝揪出来指着鼻子质问?
说到底,魏文帝再一次耍赖了。
就如同他先前把大考当儿戏一般,随心所欲,没有任何顾忌。
几位阁老脸色更黑,朝臣们也是沉默之极。
大殿里,一时间气氛凝固的让人窒息。
那老太监却是不管这些,反倒很高兴平日这些端着架子的大人们,如今好似霜打的茄子,蔫蔫巴巴。
他欣赏够了,也就带了小太监回去了。
吴思恩这个替罪羊,孤零零站在文武百官面前,他也是红了眼睛。
不知道怎么,他居然扯开了手上的绳子,一把拿下嘴里的破布,高声喊道。
“不是我!
我一个太监,怎么敢做下这么大的事。
是皇上,是他同李道长一起商量要炼丹,吩咐我找人抓童男童女!
是他,是他要延寿,他要死了,他想多活几年!”
众人没想还有这样的变故,都是惊了一跳。
再听吴思恩喊出的话,于丞相最先反应过来,高声吩咐殿前侍卫。
“来人,抓了他,堵了嘴,别让他胡说八道!”
“哈哈,我胡说八道?
你们明明都知道,就是里面那个昏君在发疯!
我一个阉人,我要童男童女做什么!
老子就想要银子养老,老子想离开这个大牢笼!
是那个恶魔,他要喝血,他要活着!
他要证明,他是千古明君,他比九皇子更适合做帝王!
他要…”
吴思恩许是知道怎么都是死,彻底豁出去了。
左右,他在宫外的儿子都是干亲,根本没有亲生血脉。
死了也不心疼!
他索性把所有憋屈都喊了出来!
于丞相急的跺脚,高声喝骂。
“还不抓人,都等什么呢!”
殿前侍卫从门口冲过来,还有段距离,这就给了吴思恩机会。
他哈哈惨笑着,尖声诅咒!
“你们都等着,你们都会被那个疯子害死,一个不剩!”
说罢,他奔着一旁的蟠龙柱就猛然撞了过去。
砰的一声,头破血流!
吴思恩软软倒了下来,脑门瘪了一角,隐约漏出白色的脑j,彻底没救了。
大殿里死一样的沉静,不知道哪个文官,实在受不了血腥气,突然呕吐出声,才打破了僵硬。
“拉下去!”
于丞相和几个阁老一起喊了起来,气得都是额头青筋暴起。
“一派胡言!这阉人平日就欺上瞒下,做下诸多恶事。
如今也是罪有应得,各位不可轻信。”
“是啊,皇上龙体不适,正该各司其职的时候,更是不可妖言惑众!”
阁老们都是如此说,文武百官们自然没有谁傻到跳出来反驳。
但还是有铁面御史出声问道,“相爷,阁老儿,就算吴思恩欺上瞒下,闯下如此大祸。
他一人之死,压不下民愤。
最好恳请皇上下罪己诏!”
罪己诏?
众人都是倒抽一口冷气,旁人不知道也就罢了,他们这些人隔日一小朝,最是清楚上边那个帝王的脾气了。
不说皇帝的颜面大过天,就是明知是错,那位也是从来不肯承认,总要一错到底。
逼迫他下罪己诏,简直是不要命了!
于阁老暗自咬牙,皱眉望向那御史,正要劝说的时候。
那御史也是个死性子,立刻从袖子里拿出奏折,放到地上,然后扭头出去了。
“王御史,你这是…”
“本官去跪宫门,皇上不下罪己诏,本官就不起来。
若是如此放纵下去,大魏就要亡国了。
本官愿意以一条性命,换大魏朗朗清天!换百姓安心活命!”
说罢,御史就走得没了影子。
其余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犹豫。
很快,其余大小十几个御史居然都跟了出去。
不必说,一起跪宫门死谏去了。
有些清正的文臣,随后也是甩着袖子追随…
转眼间,大殿里少了一半的官员,剩下一半也是表面不说,心里都是希望皇上下罪己诏的。
皇帝是大魏的主人,这不错。
但大魏同样也是群臣的大魏,是百姓的大魏。
不是皇帝的玩具,再这般折腾下去,大魏何存?
于丞相同几个阁老心里又何尝不是恼怒,但坐在他们的位置,求稳是最重要的。
不过,皇上犯了众怒,裹挟众怒,也许当真可以让他收敛一些。
几人商量了几句,果断去了日曜殿求见。
说来也巧,他们赶到的时候,李道长正好带了道童出来。
童子手里拖着托盘,托盘里是满满的金银珠宝。
阁老里一个掌管户部的,怎么也遮挡不住眼底的厌恶。
大魏这几年,说是休养生息,国库却是空虚的厉害。
偏偏这道士不知道谁找进宫里的,蛊惑着皇上修道观,捐香火。
银子流水一样撒出去。
倒是南边几州受灾之时,没有米粮银钱赈灾。
若不是东州府一个小小的富户献粮救人,怕是除夕夜,京都城外就是饿骨满满了。
先前的老太监笑眯眯从里面出来,听说几位阁老要求见,倒也客气,进去通报,很快就来领人了。
于丞相几人整理了一下官袍,深吸一口气,抬步走了进去…
皇宫门外,文武百官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最前边的,当然是跪着死谏的御史和直臣们。
后边则是其余官员,没人说话,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吴思恩一个阉人,带着他的几个干儿子,就是死一百次,也背不下这么大的锅。
想要平民愤,皇上下罪己诏是最好的办法。
只不过一句,识人不清,就能把这场祸事彻底遮掩过去。
但是不是能成功,人人心里都没有底…
第三百三十八章 无赖皇帝
皇城里,原本就没什么秘密。
北风好像是最好的三姑六婆,很快就把这件事传的尽人皆知。
吏部衙门里,所有人都是无心办差,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阁老们去求皇上下罪己诏了?”
“是啊,但是我看啊,有些难。”
“难也要求啊,听说足足一千孩童啊,大半都是三四岁的,也有五六岁的。
但想要说明白他们家乡何处,怕是都不容易。
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找不到爹娘,以后怎么活啊。”
“造孽啊!”
方玉也坐在人群里,默默替众人倒茶,眼底神色复杂,默默盘算着。
不必说,今日所有种种,都是他帮忙谋算的。
其中有些运气成分,但大半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只能说,老天爷也看不过这样昏庸的帝王糟蹋大魏,处处保佑他们顺利。
不过,事情没到最后的结果,他也不敢说会不会有变故。
正这个时候,一个小吏从门外跑进来,嚷道。
“宫门前有消息了!
于丞相亲口宣布,吴思恩善做主张,欺瞒皇上,掠夺孩童,已经畏罪自杀。
吴承恩的所有义子,尽皆抓捕,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那罪己诏呢?”
有人心急,高声问道。
小吏迟疑了一下,说道。
“于丞相说皇上龙体不适,无力书写罪己诏,以后再议。”
众人好似被一口气堵了嗓子,半晌都没人说话。
方玉低头,冷冷一笑。
虽然都知道皇帝无赖,但赖的这般明目张胆,也是千古难寻了。
无力书写?
什么时候皇帝下诏书要亲自书写了,秉笔太监都是死的吗?
无非是不想承认自己错罢了。
他干咳两声,问了一句。
“于丞相可说那些孩童要怎么安排?”
小吏赶紧应道,“听说会送到各个慈安堂,暂时安顿。
然后通告各地,家里有丢失孩童的,可以统一来京都认领。”
有一个同方玉交情不错的书记官,小声问道。
“仲良,你问这是何意?”
方玉倒也大方,应道。
“我平日常接济两处济安堂,先前刚刚修缮过房屋,就想着若是上边有安排,不如选这两处,孩童们也少受些委屈。”
“对了,倒是忘了这事了。
仲良平日不少往济安堂跑,最是熟悉了。”
“可不是嘛,咱们去问问,若是能安排到那里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