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方圆儿带了哪吒,还有吴叔准备的大堆好东西,名正言顺回娘家住了一天一夜。
  方圆儿哪里闲得住啊,趁机又跑去京都,同三哥到处走了走。
  最重要的是,她到济安堂看了看那些可怜的孩子。
  多留了一些泉水和果子等物,为这些孩子养养身体,把之前的亏虚都补回来。
  小孩子们不知道,这个姐姐是谁。
  但她带了好吃的,抱着他们说话也温柔之极,他们就立刻喜欢上了。
  方圆儿又带了吴嫂子她们,给孩子们做了酸甜口味的排骨,鱼香肉丝等下饭菜。
  吃的孩子们,各个都是小嘴油汪汪。
  待得离开时候,孩子们很是不舍,但也懂事的没有问起,姐姐什么时候还来。
  方圆儿原本对收容这么多孩子,有些犹豫。
  这会儿可是坚定了信心,毕竟都像哪吒那么大,谁也不能狠心不管不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往年的正月,就是走亲访友,各种吃喝玩乐的好时节。
  但今年京都的正月,却因为选妃一事格外不同。
  就是各家依旧有宴席聚会,话题也多半围绕这件事打转。
  以至于,京都上空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和期待。
  各家有名的绣庄,几乎是大年三十都在忙碌。
  绣娘们差点儿累瞎了眼睛,就为了各家闺秀们需要赶制的华服。
  就是方家常去的那家小绣庄都忙的厉害,吴嫂子过去取方玉的新袍子,居然空手而回。
  最后,她苦笑同主子禀报。
  “三爷,您的袍子还要三日才能缝制出来。
  另外,老板娘还缠着我,问家里有没有好皮毛了,她想买几件呢。”
  方玉笑道,“辛家的酒宴还有几日,倒也来得及。
  至于皮毛,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几张,你挑两张送去吧。
  毕竟同这绣庄走动有两年了,妹妹也喜欢过去,当卖个人情了。”
  “是,三爷。”
  吴嫂子应下,忍不住抱怨道。
  “为了选妃,各家姑娘们都要疯了。
  我过去的时候,有好几家的婆子就等在铺子里,守着绣娘缝裙子呢。”
  方玉回身,望望院子里跑动玩耍的孩子们,心里叹气。
  “旁人的事,咱们管不到。
  只是把这些孩子照管好,就是大功德一件了。”
  吴嫂子也是可怜这些孩子,足足三百多,而且二百是女孩子。
  重男轻女,放到谁家都避免不了。
  小子养到十岁上,就可以干活儿了。
  但丫头却天生不如小子力气大,十五六又要嫁人,兴许还要贴一份嫁妆。
  怎么说,都是不合算。
  特别如今要搭着路费,千里迢迢的到京都寻回去。
  恐怕很多人家,就是知道闺女在哪里,也打了退堂鼓。
  “是,三爷放心,我一定仔细看顾。”
  正说着话的时候,突然有人拍门。
  方玉去开门,却是两个守门的大理寺差役,旁边还站了两个小吏。
  方玉拱手问询,“二位,不知有何差遣?”
  “不敢,方大人客气了。”
  两个小吏没什么笑脸,但也不敢托大,手里递上一张公文。
  “上边有命令,要把济安堂剩下的孩子送去岐山行宫安顿教养。
  请方大人配合。”
  岐山行宫?
  方玉皱眉,心里有几分不喜。
  岐山行宫离得京都倒也不远,四五百里。
  说是行宫,但先皇和新皇都从来没去住过,听说年久失修,很有几分破败。
  平日都是宫里放出的老太监和宫女,才会打发到那边去守着。
  如今要把这三百多孩子送去,这是打算养大,再送到宫里去使唤?
  可怜这些孩子,躲过了放血丧命的苦难,却最终还要为那个吃人恶魔当牛做马。
  甚至行宫那般破败,他们小小年纪,能活多久都是未知数…
  两个小吏见方玉沉默,就有些不耐烦。
  两个差役感激方玉平日照顾,这会儿就赶紧小声劝道。
  “方大人,我们知道您同这些孩子们相处久了,舍不得他们离开。
  但各有前程,您总不能养他们一辈子,还是放他们去行宫吧。
  以后大人有空闲,也可以去行宫探望他们啊。”
  两人一口一个前程,不是担心孩子们的前程,实在是提醒方玉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啊。
  毕竟这些孩子同方玉非亲非故,做到如今这个程度,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若是因此得罪了大理寺,甚至是上边那位,多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岂不是成了泡影。
  方玉倒也领情,拱手道谢,然后同两位小吏说道。
  “二位,送孩子们去行宫的车马和人手可准备妥当了?”
  两个小吏应道,“我们先过来下官文,车马随后就到。”
  方玉点头,“那好,二位先进来喝杯茶,我让人给孩子们拾掇行李。”
  两个差役也赶紧请两个小吏进门,方玉喊了所有老少出来,简单吩咐几句,众人就忙碌起来。
  第三百四十七章 粉饰太平
  这些孩子们才来了一个月,但一人一身厚袄,穿的暖和。
  还有众人捐赠的一些吃用之物,林林总总,倒也不少。
  众人舍不得,又担心孩子们路上吃苦,连被褥都卷了起来。
  结果,大理寺派来的马车到了。
  众人一看都是脸色不好!
  这么冷的天气,马车除了有个棚子之外,里面居然是光板儿的,连个垫脚的毡子都没有。
  这别说孩子,就是大人坐里面赶路几百里,也受不了啊。
  而且,三百多孩子,只有十五辆马车,跟了一百兵卒。
  众人忍着恼怒和担忧,赶紧把被褥铺进马车。
  孩子们被抱了进去,身上又盖了一层。
  许是知道要被送走,孩子们无论大小都哭了起来。
  众人也跟着抹眼泪,一迭声的嘱咐着。
  “不要从被里出来啊,小心冷到了。”
  “饿了就吃点心,不要打架,互相照顾着。”
  这些孩子,最大的才七岁,小的四岁,就是再懂事,也是孩子啊。
  这会儿哭得眼泪鼻涕糊了满脸,惶恐的如同雷雨下的小鸡雏…
  那两个小吏许是有些心虚,赶紧催着兵卒们赶车走掉了。
  众人送出多远,惹得很多路人问询。
  “这是出了什么事?”
  众人也没瞒着,说道。
  “大理寺下了官文,把先前那些剩下的可怜孩子,都送去了岐山行宫安顿。
  这么大冷的天儿,孩子还那么小…”
  济安堂的老人孩子们舍不得,边说边抹眼泪。
  惹得路人们也是叹息,但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拦阻。
  就这样,三百多孩子坐了十五辆马车,就这么离开了京都。
  好像一颗小石头落在湖水里,荡起微微的涟漪,又归于平静。
  就如同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世上也没有任何苦难,粉饰太平…
  方玉好似受了一些打击,从济安堂出来就去了吏部衙门上差。
  同僚们也听说了几句,见他闷闷不乐,就开口安慰他。
  “仲良,你已经做的很多了。过犹不及,还是要多为自己想想。”
  方玉苦笑点头,埋头办差,让故意寻借口过来探看的上司,也稍稍放了心。
  很多事,人人都知道善恶,公平亦或者偏颇,但人力有时穷…
  方玉在衙门里装了一下午的苦闷,晚上回到家,就立刻进空间搬救兵去了。
  方老二爬了东山头儿,特意去叶家寻妹妹。
  借口都是现成的,老娘有些咳嗽,让妹妹回去看看,做点儿好吃的,陪陪老娘。
  于是,方圆儿扔下儿子陪干爹,就带了朱红,跟着二哥下山了。
  进了空间,方玉直接就说道。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想过几日,让一些没有孩子的人家,领养一些孩子回去。
  不想今日下了官文,孩子们被送去岐山行宫。
  那地方就是等死的破败之处,孩子们若是去了,活不下来几个。”
  不等方圆儿说话,赵金莲已经急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接进来啊。
  可怜的孩子,到底是得罪谁了。
  不是要被放血,就是被扔去自生自灭。
  造孽啊!”
  方圆儿赶紧安慰老娘,“娘,你放心,我多带一些人手出去。
  保管把孩子们平安带进来。”
  “对,对,多带人手,实在不成就抢。”
  许是如今空间里兵强马壮,赵金莲和方老汉都是底气十足,大手一挥,居然支持儿女们出兵了。
  七斤和八斤啃着果子跑过来,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嚷道。
  “奶奶好像话本儿里的山大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