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偏偏官府秋日收的是粮税,百姓不种地还罢了,种地就是个赔钱的差事。
  但不种地,又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于是一年比一年穷。
  甚至就是原本应该通过县城的官路,都因为一座又一座矮山阻挡,改道去了隔壁县城。
  方家的马车,足足走了五日才到桥安县城门口。
  说起来也是无奈,先前二百里只走了两日,最后一百里却是走了三日,实在是道路太破了。
  坑洼泥泞,马车时常陷进坑里,甚至还需要步行…
  沈君泽等在城门口的茶棚里,眼见方家马车到了,就迎了上去。
  方玉从马车跳下来,鞋子裤脚上沾了不少污泥。
  沈君泽就笑的更幸灾乐祸了,“哈哈,仲良,我信里告诉你路难行,你怕是不相信吧?
  这会儿亲身体验过了,感觉如何?”
  方玉翻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叹气道。
  “要享福,先修路。
  看样子,我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把就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沈君泽笑的更欢,“这地方我住了半个月,比你清楚太多了。
  别说三把火,你怕是要烧三十把,才能勉强有个样子。”
  说罢,他跳上车辕,招呼道,“走,走,先去看看你的县衙。”
  马车重新启程,咕噜噜进了城门。
  方玉递上他的官贴,守城的兵卒哪敢拦着,恭敬送了马车进门。
  眼见马车走远,所有人都忍不住议论起来。
  “这就是来上任的新县令?”
  “应该是吧,那可是官贴啊,不会有错。”
  “这也太年轻了,瞧着有二十岁?”
  “当官可不论年轻不年轻,就是怕这县令没本事,咱们大伙儿又跟着遭罪几年。”
  “也不能这么说,王大人也不是什么贪官,就是咱们这里太穷了,什么都没有。
  他想给大伙儿办点儿好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看看再说吧,这新县令可是挺寒酸,一辆马车就来了。
  想必家世也不是如何富贵,应该不至于太嫌弃咱们这里。”
  可惜,他们还是想错了。
  这会儿,方玉站在县衙门前,眼见门楣上随风摆动的蛛丝,皱着眉头,很是嫌弃。
  县衙可是整个县城的脸面,就是再穷困,总该打扫干净一些。
  可见平日,不只是主管懒政,就是下边办差的,也极懈怠。
  门口守了两个衙役,不知在说着什么,很是热闹。
  许是瞧见方玉几人,一个衙役就高声呼喝道。
  “什么人?衙门重地,滚远点儿!”
  方玉冷冷扫了他们一眼,抬脚往上走。
  沈君泽一甩扇子,笑着跟在后边。
  “仲良,你这是任重道远啊。”
  方玉冷哼,不说话,脸色也不好。
  两个衙役许是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都是起身,吆喝着上前,就要推搡方玉。
  可是他们的手不等沾到方玉的袖子,就被陈武扯着摔到了一边。
  “睁开你们的狗眼,这是新任县令大人。
  还不进去通报,等着喝风吗!”
  陈武喝骂,毫不客气的又踢了两个衙役。
  两个衙役吓了一跳,赶紧起身就往里边跑。
  方玉在公堂上坐下来,不过片刻,一个干瘦的中年人就走了进来,拱手行礼,倒也客气。
  “可是方大人,郭某不知大人今日就到了,真是怠慢了。”
  “郭大人客气了,也怨怪我该提早让人送个信儿,倒是打扰您歇息了。”
  方玉也是拱手,笑得谦逊。
  客套两句,郭大人就开门见山说道。
  “方大人,我家里那边催的急,我怕是要立刻上路。
  不如请方大人早些交接,如何?”
  “好,全听郭大人安排。”
  方玉欣然应下,两人迅速办理了交接。
  郭大人本以为还要废一番功夫,毕竟他也知道一点儿方玉的底细。
  一个吏部的书记官,根本没做过主官,哪里懂什么户口农桑徭役钱谷之事。
  没想到,方玉不但懂,而且懂很多。
  几乎每次发问,都问到了关键之处。
  郭大人偷偷抹了几次脑门,总算把差事交接完了。
  两人各自签了名字,按了官印,这才算大功告成。
  而衙门外,郭家的马车已经装好,在等待了。
  郭家的家眷早就回去了,郭大人也算轻装上阵。
  礼貌的拱手行礼道别,郭家马车就跑远了。
  沈君泽依靠在衙门口,笑道。
  “仲良,不,县令大人,我可听说这位郭大人行事很是节俭。
  你还是去后衙看看吧,兴许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
  先前两个衙役,本来想上前赔罪,听得这话,立刻掉头钻回门房装死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让人摸不透的新县令
  方玉和沈君泽并肩到了后院,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有几分惊讶。
  后院果然是空空如也,正房偏厢,别说字画摆件儿,就是桌椅床榻都没有…
  “怪不得郭大人跑的那么着急?”
  沈君泽哈哈大笑,方玉瞪了他一眼,四处转转,在柴房里见到一堆破木器。
  对着册子一比,居然真是登录在册的衙门财产。
  “郭大人也不是刮地皮,他带走的都是自己置办的。
  衙门的,他居然一件都贪。”
  沈君泽翻白眼,无奈。
  “你倒是君子之风,不肯言说旁人短处。
  行了,就知道你会这样。
  我啊,早来这段时日,自然是给你安排好了。”
  说罢,他喊了随身的小厮。
  “去把东西都拉来吧。”
  那小厮笑嘻嘻应着就跑了,陈武也带了吴岩去衙门外搬行李。
  两个衙役凑上前,想要帮忙,套套话儿,可惜陈武冷着脸,不吃这一套。
  倒是吴岩笑嘻嘻,拉着他们不少说话,结果最后两人一回味。
  不但没套出什么新大人的消息,反倒是他们说了不少…
  方家的马车刚刚赶进前院儿,沈家的马车就到了。
  大到桌椅床榻,小到盆桶板凳,甚至是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米面油盐都样样俱全。
  沈家的管事小厮,流水一样的往后边搬运。
  看呆了两个衙役,也让大门外,探头探脑的各路人马,也是惊疑之极。
  “这个姓方的,不是说农门小户口出身吗?
  这排场可是不一般啊!”
  “是啊,听说先前是吏部的一个书记官。
  就算油水不少,也不够这么糟蹋吧。”
  “不知道,一定是哪里错了,还是要多打听几句。”
  “我看啊,不容易。
  赵二和刘黑心都靠不到跟前儿,咱们更白费了。”
  “别管了,盯着吧。
  回去照实跟主子说就是了!”
  说着话儿的功夫,门前的马车刚刚要卸空。
  远处又有车队赶了过来,这次足足有十辆马车,七八匹快马。
  碰巧方玉同沈君泽出来,打算在县城里走走,正好迎了车队一头。
  当先骑在马上的汉子,飞身跳下,高声嚷道。
  “公子,您可是方三爷?
  小人杨武,带领老少十几口,奉老太爷和二爷的命令,从梨花坳赶来,为三爷效力!”
  “原来是杨兄弟,家里的信,我收到了。
  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辛苦你们赶路了。”
  方玉下了台阶,亲手扶起杨武,见到家里人也是高兴。
  这时候,其余人也都下了马和马车。
  各个脸上都有几分疲惫,显见路上赶得急。
  杨武指了后边几辆马车,禀报道。
  “三爷,我们只有两辆马车的行李。
  其余几辆都是二爷在县城给您置办的吃用之物,还请三爷示下,我们这就搬进去。”
  方玉点头,这会儿家里人过来,也不能去逛街了。
  索性,他就喊了吴岩过来。
  “告诉你娘,给大伙儿安排一下住处,我没有家眷,也不必计较太多。
  另外,安排一下饭菜,晚上简单吃一口,过几日再给大伙儿接风洗尘。”
  “是,大人。”
  吴岩倒是适应良好,改了少爷的称呼,开始叫大人了。
  杨武等人有样学样,都是低头行礼,称呼大人了。
  很快,众人开始往里搬行李,搬用物。
  比之方才,更是热闹。
  方老二心细,惦记弟弟,方老汉和赵金莲更是疼儿子,生怕儿子人生地不熟,受了苦楚。
  于是,吃喝穿戴,准备的分外齐全。
  即便方圆儿说随时可以给哥哥送,那都不成。
  所以,这般大张旗鼓啊,倒也不是方玉有意震慑有心人了。
  原本空空如也的县衙,因为十几车的东西,迅速改了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