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学校这些孩子,同任何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是众人看着成长起来的,同自家孩子也没什么分别。
  如今他们好像温室里呵护长大的小苗,就要挪移出去经受风吹雨打了。
  所有人都是提心吊胆,舍不得又不能不放手。
  毕竟,不经历风雨洗涤,孩子们如何成长啊。
  赵金莲恨不得每日都问问儿子,给孩子们准备的行李怎么样了。
  方老二每次都笑嘻嘻应着,“娘,都准备差不多了。”
  赵金莲也一定会说添一句,“记得,多给带点儿银子。
  在外边可不能没了银子,起码别让孩子们饿着肚子。”
  “好,娘,家里不缺银子,有一根楠木就够这些孩子们的盘缠了。”
  赵金莲却放了心,撵了儿子去忙。
  其实,方老二早就同方玉方圆儿一起商量过了。
  孩子们是出去历练的,不是富家公子出去游学,该吃的苦还是要吃。
  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起码不是无用的寄生虫。
  所以,这次,小子们的行李里,只允许带两套半新的衣衫,常用的纸笔,一些应急的成药。
  至于银子,一人十两,还是碎银和铜钱掺杂,方便他们取用。
  再…就没有别的了!
  想要什么,自己动脑去争取!
  吃喝穿戴,自己动手照顾自己!
  十岁的半大小子,在普通人家已经是半个劳动力了。
  而这些小子,好吃好喝四年,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也学了功夫防身,家里也给了本钱。
  若是出去混迹的连普通农家小子都不如,就真是白白浪费大伙儿的供养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别处还罢了,京都这天子脚下,一定是最热闹的。
  方玉不方便回来,方圆儿犹豫了一下,就没有通知陈武等人。
  反倒从空间喊了力八多等十几个人,然后护着方家老少和巫婆婆,好好见识了一下京都的繁华。
  金子和七斤八斤自然是高兴坏了,方老汉和赵金莲也是乐的合不拢嘴,但还没忘了嘱咐闺女。
  “京都那地方大,都是贵人,咱们就在街边看看灯,别的地方不去,别惹了祸。”
  方圆儿体谅他们谨慎过日子一辈子,行事低调又忐忑,就把儿子当了试验品,伸手收进空间、扔出空间,很是自如。
  “爹娘,你们就放心玩吧。
  你们无论在哪里,我想把你们送进空间,都是极容易的事。
  就算当真碰到危险,咱们随时都能回来。”
  方老汉和赵金莲这才放心,高高兴兴换了新衣衫。
  待得坐在一家茶楼的包厢里,众人从窗口望向灯火辉煌的街市,都会心潮澎湃。
  “这就是京都啊,真是太气派了。”
  “是啊,这是天子脚下,太大太繁华了。”
  巫婆婆等人一辈子在深山中隐居,见此更是感慨。
  各个都是舍不得挪开眼睛,恨不得把这一切印刻进心里。
  金子背了一首应景的诗词,得了众人的夸赞。
  他趁机要求下楼去玩儿,方圆儿让半神族几个后生,两个一组看了四个孩子,放他们出去玩耍了。
  待得回来时候,孩子们手里提了不少漂亮灯笼,乐得眉开眼笑。
  第四百一十三章 冯姑娘和牛姑娘
  赵金莲拨了拨孙子手里的兔子灯,忍不住夸赞道。
  “这花灯做的太精巧了,真想不到,我一把年岁,还有到京都看灯的好时候。”
  “是啊,老夫人,我也是这么想呢。
  以前在山里,守着篝火看看星星就觉得不错了。
  没想到,活着还有这样的好时候。”
  巫婆婆也是叹气,贪看窗外的万家灯火。
  方圆儿抱了娘亲的胳膊,笑道。
  “过一阵,家里的小子们都出去闯荡了。
  到时候整个大魏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咱们也就都可以跟过去看看不同风景了。
  西北的草原,西南的戈壁,东南的海边,各有各的美。”
  赵金莲和巫婆婆没有说什么呢,哪吒已经嚷了起来。
  “娘,我也要去,我要吃鲸鱼!”
  方圆儿忍不住笑着瞪了儿子,“一只鲸鱼比船还大,它一吸气就把你吞进肚子了。
  你居然还要吃鲸鱼,真是胆子太大了!”
  哪吒缩了脖子,赶紧改口。
  “那我还是吃小鱼吧。”
  众人都是笑起来,过了一会儿,趁着下边人少一些,他们都下去溜达了半个时辰。
  灯火辉煌中,人人都好似没了忧虑,灯光照出笑颜如花,盛世太平也不过如此了。
  深夜时候,花灯撤去,众人才回了空间。
  空间里也正好是夜晚,众人带了满心的欢喜感慨睡了过去…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为一年的养家糊口做打算。
  京都外的沈家庄子里,这一日也比平时热闹。
  沈家木器铺子的掌柜带了人来庄子上提木料,七叔一家帮忙把锯成段儿的楠木送上马车。
  木器铺子掌柜笑呵呵递给七叔一袋烟丝,招呼道。
  “老哥,又让你们受累了。
  上次给你拿的烟丝是不是抽完了,我又买了一包过来。
  什么时候进城,一定到铺子去,咱们老哥俩喝两杯。”
  七叔憨笑,道谢之后,接过烟丝也是眉开眼笑。
  “掌柜的,我们就是有把子力气,别的都不成。
  铺子里有什么活计,你只管让人来吩咐一声,我们就过去。”
  “行,有老哥这句话,我就心里有底了。
  如今这些后生啊,白吃那么多饭了,这气力真是不成。
  这次倒是不怕什么,这是贵客早早定下,给家里闺女打嫁妆木器的,截成段儿方便运送。”
  掌柜的同七叔站在一起说话,眼见旁边院子里有不少女子探头探脑,就喊了庄头儿问道。
  “咱们庄子上,怎么多了不少外人?”
  庄头儿笑道,“这是一些可怜女子,找到善缘堂要学推拿的。
  陈管事送她们来暂时安顿,以后要接回城里做学徒。”
  掌柜的点头,想了想,他低声嘱咐庄头儿和七叔。
  “两位老兄弟,咱们主子都不在京都,很多时候,小心谨慎无大错。
  咱们这庄子,如今有木料进出,虽然名贵,但不好搬动,倒不用太上心。
  但香皂作坊可每日都在忙碌呢,城里那几家香皂比咱们便宜了一半还多,可惜卖的还是不如咱们。
  他们心里不知道怎么不高兴呢,万一再寻人装作落难女子,偷方子或者使坏,可是不得不防。”
  庄头儿惊了一跳,赶紧应道。
  “掌柜的放心,我一定让人白日晚上多巡逻几趟。”
  倒是七叔笑呵呵,浑不在意的样子,应道。
  “我们主子早有安排,否则这些人就直接留在善缘堂了。”
  那掌柜听得眼睛发亮,笑道。
  “倒是我多余提醒了,我们东家也常说最敬佩就是你们主子的睿智多才。
  旁的不说,就是肥皂一事,我们老太爷在北地可是受益太多了。
  年前吏部考核,我们老太爷可是得了优啊。”
  众人都是笑,说了几句闲话儿就散去了。
  不远处的院子里,几个女子闲着无事,趴在门口往外张望看热闹,眼见车队走了。
  几人重新坐回厢房的堂屋,守着火盆干点儿零活儿,忍不住低声闲话儿。
  “今日的车队是来拉木材的啊,听说这木头比黄金都要贵呢。
  平日就放在院子外边,怎么看也不像金贵的模样啊。”
  “这是冬日,没有雨水,若是夏日肯定不成。”
  一个妇人扫了一眼门口,另起了话头儿。
  “隔壁院子今日没开工吗,闻着没有臭味了。
  你们说真是奇怪,听说那香皂用起来是极香的,为什么做的时候,这么臭呢。”
  旁人也是笑,应道。
  “也不是臭,但真是不好闻啊。
  方才的车队拉来不少草袋子,都送隔壁院子去了,恐怕就是做香皂的。”
  有人谨慎,劝道。
  “好了,咱们求到东家门前,是为了学个手艺,以后养活自己。
  别的事,咱们也不好多问。
  只盼着城里铺子赶紧拾掇好,咱们就不用闷在院子里了。”
  “是啊,我可是发了誓,要好好学的。
  我若是会这手艺,当初我儿子发热,也不会挺了十几日 就这么没了。”
  一个妇人想起惨痛的过往,开始哽咽。
  众人赶紧劝啊,“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伤心的。
  咱们求到东家门前,东家是有名的护短又心慈,我们以后只有好日子,这可是好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