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因为户部没有银两,但皇上的道观才修了一个地基。
  皇上坚持要户部拿十万两银子出来!
  可是户部的银库,空荡荡都要跑老鼠了。
  如今正是春日,各地只有要救济,要良种的,没有一处能收税银!
  只出不进,就是再厚的家底儿也要吃空。
  更何况,之前连年征战,皇帝登基后,大魏也没捞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户部尚书头发都愁白了,若不是怕惹恼了皇帝,全家被砍头,他真是要辞官不做了。
  就如此,每次皇帝要银子,他都要跪倒哭求,做个磕头虫。
  身为一品大员,也实在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其余阁老重臣们,也是有气发不出。
  摊上这么个皇帝,简直是所有人的噩梦。
  正这个时候,沧州府突然爆出银矿案,所有人都是打了鸡血一样。
  若是能把银子追回来,十几万两,不说赈济百姓,起码能让皇帝安静下来。
  在所有人看来,皇帝这时候下旨彻查,是理所应当的。
  但皇帝是下旨了,却是严令沧州府把银子迅速押解到京都,不能耽搁了道观的修建。
  至于这银子是从盗采之人手里抢回来,还是沧州府凑出来恕罪,他就不管了。
  总之,银子不送到京都,沧州府尹就看要罢官砍头!
  如此干净利落,或者说蛮不讲理,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这次,不只是阁老门,所有文武百官都绝望了。
  十几万两,可不是十几两。
  哪个州府也不能轻易拿得出,再说就是能拿出来,就需要对百姓加重税,还是提前收取。
  江南鱼米之乡,兴许还能完成。
  但沧州府可算是最穷困的州府之一。
  这笔银子,也许就是逼迫沧州百姓暴乱的起因!
  一个帝王,居然为了一座道观,置大魏的安宁于脑后。
  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魏文帝可不管这些,下完圣旨就回后宫去打坐了。
  有了醒神香,他自觉比之平日脑子清醒太多了。
  还要多打坐,多研究道法,铸仙体,得长生。
  朝堂上众人对视一眼,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好了。
  到底还是阁老们简单商量了一下,派了大理寺一个侍郎赶往沧州。
  调查盗采银矿一事,外加…给沧州府尹送圣旨。
  随着朝臣们下朝出宫,这个消息,京都也就都知道了。
  虽然对皇帝已经失望多少次了,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但这件事,还是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沧州临近西南边陲,皇上不担心是不是边疆不稳定。
  也没想着抓到盗采之人,更没想到为坑杀灭门的百姓讨公道。
  只想着找到机会要银子了!
  户部不是说没银子吗,如今有了,十几万两呢。
  至于如今银子没找回来,那有什么关系!
  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先把我要用的银子送过来。
  你们找到再填补上不就行了吗。
  若是找不到,那是你们无能,素餐尸位!
  如此理直气壮(蛮不讲理),同市井妇人撒泼有什么区别。
  一国之君,简直行事让所有人脸红。
  “大魏难道就真这样了吗?”
  一个老书生在茶馆里,长长叹气,算是替满朝文武和满京都百姓问了这么一句。
  可惜,没有答案。
  半个月,大理寺那位倒霉的侍郎到了沧州。
  沧州府尹接到了那道圣旨,倒是松了一口气。
  皇帝想要银子是好事儿,银子能买命,更是好事。
  否则盗采银矿就发生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无论如何也难逃罪责。
  如今,十几万两银子,黄土沟所在的西丰县县令拿个两三万,就凑够一小半了。
  剩余,直接摊派到整个州府的各个县城,提前收取三年的粮税,总能凑够。
  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也难得迅速的换成官文,发了下去。
  西丰县令所有身家家底儿,也不过三四万两。
  这般要拿出大半,可以说倾家荡产了。
  但没有办法,他一时贪心,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要保官保命,只能舍财了。
  可是,县令们却是爆发了。
  恶人盗采银子的时候,县衙上下都跟着捞好处。
  全县百姓一文钱都没分到。
  如今朝廷发火了,反倒找老百姓们要钱了。
  正值春播,一场雨水都没下,别说粮食,种个地瓜都不成。
  家家户户都在犯愁秋日时候要颗粒无收,冬日要饿死。
  朝廷没有救济,县衙没有办法,州府不管死活。
  居然还要他们一次拿出三年的粮税!
  这是要大伙儿砸骨头卖血吗!
  有脾气暴躁的百姓,直接找去了县衙门口,呼啦啦一路吆喝,也聚集了几百人,直接围了门口。
  原本众人也没想怎么样,逼着县令出来说几句,兴许也就罢了。
  但县令根本没看得起这些泥腿子,一个师爷高抬着下巴,喝骂几句,就觉得给百姓们颜面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暴乱终起
  也不知道谁忍不住扔了一个石头,砸的那师爷头破血流。
  师爷吃痛,尖叫起来。
  “谁敢打我!该死的泥腿子,你们死定了!
  抓起来,都给我抓起来打板子!”
  差役和捕快们扑上去,就要拉扯百姓们。
  百姓们本来就带了气,撕扯之下就同差役捕快打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高声喊了一句。
  “这些狗官,不让咱们活,咱们就反了他!
  开了太平仓,抢粮食,我家老娘和孩子还饿着呢!”
  “对,反了他!分粮食,分银子!”
  “大伙儿冲啊,县衙里好东西更多!”
  “这狗官昨日就开始往外倒腾银子了,咱们抢了他!”
  愤怒的百姓,潮水一样碾压过十几个差役捕快,还有被打半死的师爷,直接冲进了县衙。
  说来也巧,县衙后院,县令当真在正称银子,想着送去州府,拿钱买命。
  西丰县穷苦,他在任三年,也就贪了这么两三万两,如今都要吐出去,实在是舍不得。
  这个时候,前衙突然吵闹起来。
  不等他问问出了什么事,后衙的大门就被撞破了。
  几百人冲进来,眼见满地的银子,眼睛就彻底红了!
  “该死的狗官,不顾咱们死活儿,他居然藏了这么多银子!”
  “抢了他,抢了他!”
  百姓们疯了一样冲上前,抓了银子往怀里塞,甚至搬了箱子往外跑!
  县令一家怎么也没想到,光天化日在后衙被抢了。
  县令气得疯狂大喊,想要阻拦,却被人一镐头砸到脑袋上,来了个杠上开花儿,翻了白眼儿。
  县令的两个儿子,也紧接着追谁老爹去见阎王爷了。
  县令夫人被扯了头上的金钗,手腕上的翡翠镯子,也去一家团聚了。
  很快,百姓抢完银子,又开始抢屋里的字画瓷器,蝗虫一般。
  衙门外,闻讯赶来的人越来越多,也都加入了抢劫的大军。
  待得后衙空空如也的时候,县令一家也死了多时了。
  终于有人知道害怕了,“咱们杀了县令?”
  但也有人胆子大,嚷道,“杀了就杀了!狗官该死!”
  “就是,左右也做下了!
  家里孩子还饿的哭呢,走,继续去粮食!
  谁拦着老子,谁要饿死老子的儿子,老子就要他的命!”
  “走,去太平仓!”
  几百号百姓又奔去了太平仓!
  太平仓虽然也是猫腻众多,号称仓满,其实也不过只有一半陈粮!
  但百姓们可是不嫌弃,能填饱肚子就行!
  一个个粮仓被砸开,一袋一袋粮食被搬了出去。
  这个时候,住在城北的城防营终于得到消息,赶到了。
  不等兵卒们动手,百姓里已经有身强力壮的十几个,拎着柴刀冲了上去。
  “跟他们拼了!
  不让我们活,就谁也别想活!”
  “咱们这么多人,什么都不怕!”
  三百城防营兵卒,对上千百个红了眼睛的老百姓,这胜利几乎是不用多说。
  城防营的统领也是个软蛋,听说县令一家都死了,打起来不到半刻钟,就直接投降了。
  “都是一个县城的乡亲,我们也看不过那个狗官欺压大伙儿。
  我们愿意同大伙儿一起,杀狗官,求活路!”
  于是,西风县城彻底沦陷了…
  人多贪心从来都是没有止境的,县衙和太平仓抢空了。
  有人得了实惠,有人却双手空空。
  与其在家里守着老人孩子饿死,当真不如zf,求个活命了。
  就算搭了性命,也比活活饿死好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