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登记,检查病症,暂时赈济,安置落脚,自力更生。
  若是把流民之事分配个他,他最后也会如此做。
  但为什么不做呢,原因很简单,京都势力错综复杂,互相牵制。
  若是他出头,必定会有人捣乱,不想他扬名得功劳。
  搞不好,到时候功劳苦劳都没有,还被人说能力不成。
  当然处置的好,以后也许更惨。
  但凡有棘手的差事,人人都要退给他,理由都是现成的,精明强干,处置流民有方。
  原来的京兆尹倒是名正言顺,但他可没有方玉这个魄力,刚到京都,吏部衙门都没来一趟,就三下五除二把事情解决一半了!
  这就好比什么,一群豺狼都盯着一块肉,结果飞来一只鹰,叼着肉就跑了。
  人人就是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但抛开私利,从大义之上来说,京都如今,正需要方玉这样的人来打开僵持的局面。
  方玉在京都,不归属任何势力,属于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类型。
  偏偏一身正气,极有才干,满心满眼都是为国为民。
  就是旁人看不惯,也不敢动他…
  “好,你这赈济流民的法子不错,待我同其余几位阁老商量过后,再给你批复。”
  方玉行礼道谢,“辛苦大人了,赈济灾民的粮食是我从家里调来的,只够流民两三日果腹。
  还请大人们尽快批复!”
  吏部尚书倒也不觉得这催促无礼,毕竟这是事实。
  他点点头,算是应了下来。
  方玉这才示意门口的吴岩上前,取了他手里一只小小的方盒子,放到尚书大人的书桌儿上。
  “大人,下官常年在桥安县,除了西瓜并没有什么土产。
  如今又不是吃西瓜的季节,所以,下官给大人带了一罐偶尔得来的野茶。
  还望大人不要嫌弃!”
  尚书大人瞧着盒子平平无奇,再想方玉寒门出身,也就没有拒绝。
  “好,有心了。”
  方玉再次行礼告辞,留下尚书大人处置了一些紧急的差事,刚要吩咐出门。
  其余几位阁老就找了过来,“听说方玉送了折子?”
  吏部尚书起身,互相行礼过后,他就把折子递给众人传看,又把盒子退给小吏。
  “方玉不但送了折子,还送了一罐野茶,咱们一起尝尝吧。”
  他这般,也是表示坦荡清白之意。
  众人笑笑,也没在意。
  于是,几人看过折子,都觉得不错,批复之后吩咐小吏送去京兆尹。
  这时候,野茶也泡好了,众人端起,抿上一口…
  吏部尚书立刻就开始肝疼!
  这哪里是什么野茶,简直就是鲜茶!
  清冽甘醇,香透肺腑!
  “这是野茶?
  怎么比江南的贡茶还好!”
  “是啊,之前从未喝过?”
  吏部尚书肉疼,一边给小吏使眼色,一边应道。
  “方府尹是这么说的,只有巴掌大一小罐儿。”
  其余几人一边小口喝着,很是珍惜,一边遗憾方才怎么没在这里。
  但他们也不担心,因为以后都在一个京都,在一个朝堂共事,想要找方玉说说话,要点儿礼也不难…
  辛家大门外,门子一见方玉,立刻就开始往后院禀报,然后恭敬热情的引着方玉往里走。
  昨晚就有人送了拜帖过来,定了上午来拜见先生。
  先生也早早吩咐等候,自然谁也不敢怠慢。
  再说,方玉几年前拜师,在辛家可是住了很久。
  他出手又大方,礼数周到。
  辛家上下,几乎没有没拿过方家赏钱,吃过方家的果子和点心的。
  况且方玉是寒门出身,相比先生早前那些世家弟子,多了几分谦和,对他们从未有个半分轻视,这也是辛家上下奴仆,都很喜爱这位方公子的原因。
  更何况,如今方玉从小县令,一翅冲天,坐到了京兆尹的位置,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到了主院门口,辛先生的贴身老仆安伯已经等在这里了。
  方玉笑着行礼,“安伯,许久没见,你老人家身体可好?”
  “好,好,公子客气了。
  老奴平日就伺候在先生身边,先生体贴,没什么大活计,自然也是吃好睡好。
  倒是公子,这两年可是辛苦了,黑了瘦了很多。”
  安伯笑呵呵,亲自为方玉引路,闲话儿几句,很是亲近。
  堂屋里,辛先生正在考教金子和根生的功课。
  他不知道方家有空间存在,还以为方玉几年没见两个侄儿,特意寻了借口,把两个小子叫过来,想要他们叔侄见一面。
  金子和根生在外住了这么久,这点儿机灵劲儿还不缺,眼见叔叔进来,神色都很是“激动”。
  一副想说话,又不敢的模样。
  方玉心里好笑,神色却不显,规规矩矩给辛先生行了大礼。
  “先生,学年多年未曾回来给您请安,还望恕罪。”
  “起来吧,自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辛先生眼底满满都是喜色,对于这个弟子,他是满意的。
  旁人都以为方玉有今日是运气,但他这个先生,时刻关注弟子的一举一动,比谁都清楚。
  这个弟子付出了多少努力。
  若不是他这几年在桥安县用心政务,辛苦为民。
  这次的京兆尹出缺,也不会有人想到他这个七品小县令!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能力够,品行也是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坐吧,这几年辛苦你了,如今回京,以后见面的时候就多了。”
  “是,先生。”
  方玉坐下,安伯送了新茶上来,他就端起喝了一口,跑了一早晨,还真是渴了。
  放下茶碗,他才转向金子和根生。
  “先生,这两个孩子没给您添麻烦吧?”
  第六百七十章 方玉的谢礼
  “没有,很好的两个孩子,天分高,也刻苦。
  平日和同窗们相处也好,以后定然有所成就。”
  辛先生是真喜欢金子和根生,两个孩子比那些高门大户的孩子要踏实,读书勤勉,行事也稳重周全。
  整个学堂里,只有他们出身寒门,甚至可以说出身都不能说。
  但偏偏整个学堂十几个孩子,都服气他们,平日行事多半以他们的主意为准。
  当然,这其中有一半功劳也是方家送来的果子点心和各种吃食玩物。
  有时候,就是他们穿的衣衫式样新奇一些,过几日,同窗们都要家里缝同样的。
  但不得不说,孩子本身品质也好,才有如此的好人缘儿。
  这般想着,辛先生忍不住望向方玉身边站着的吴岩。
  吴岩手里拖着一个长条的木头盒子,一见就知道是送他的见面礼了。
  果然,方玉接过盒子,说道。
  “先生,这是我们家里人亲手栽种烹制的茶叶,数量极少,但味道极好。
  学生给先生带来四两,先生尝尝看味道如何。”
  旁人若是看到,恐怕会觉得方玉小气,多年不见先生,好不容易来拜见,只带了四两茶叶。
  但辛先生可是太了解这个学生了,每次送节礼都是实惠又大方。
  这次突然如此“小气”,也自然有小气的道理。
  这道理就是,这茶叶一定极金贵!
  “好,我一定好好品品。”
  “先生煮茶的水最好用善缘堂送来的,味道更胜三分。”
  方玉提醒了一句,善缘堂每月都会送来两桶山泉水,就是供给辛先生煮茶,为此,辛先生这里的老友可是不断。
  时不时,就有人跑来蹭茶水喝。
  “先生,听说您家里又要开蒙学?
  不瞒先生,我们家里还有两个小侄儿,今年正好八岁,聪慧过人。
  若是先生不嫌弃,过几日学生想要送来给先生看看。
  万一入得先生青眼,以后有他们的两个哥哥一起照料,家里也放心。”
  “你倒是消息灵通,”辛先生点头,“那就送来吧,我看看,若是不错就留下。
  原本也没想开蒙学,但几位老友拜托,我也没有旁的才能,多教授出几个好孩子,也算没有白读一辈子的书。”
  “先生自谦了,这京都谁不知道辛家学堂最好。
  学生若不是早早定下名额,怕是到时候门槛踏破,学生都挤不进来。”
  “你啊,做了几年县令,倒是学了油嘴滑舌。”
  师徒两个说了几句话,方玉又装模作样考问了金子和根生几句功课,这才告辞离开。
  金子和根生依依不舍送到门前…
  后院里,辛先生已经一迭声的催促安伯去泡茶了。
  再喝了一杯茶之后,他突然骂了一句,“这吝啬小子,居然只给了老夫四两!”
  安伯嗅着屋里的茶香,忍不住笑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