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是丞相府的一个先生,”这人立刻应道,“其实,孟大人平时话不多,我们也就是点头之交。
但我家婆娘和孟夫人交好,什么都说。
孟大人前几个月收了一房小妾,孟夫人生气了,吃醉酒同我家婆娘抱怨说,孟大人的叔叔没成亲,没有儿子,多年前把孟大人从老家接来,一路扶持做了书吏。
这就是有让他们一家继承家业,给叔叔养老送终的意思。
但孟大人的叔叔为了避嫌,很少同他们明面儿上来往,几乎没人知道…”
方玉立刻说道,“要劳烦你们夫妻跟我走一趟了,不用担心家里,我派人照管,不会有事。”
这人有些犹豫,显见他们夫妻是要去做人证,还是同丞相作对那种。
万一家里出事…
力八多直接举起了院子里的石墩子,轻松的两手倒着扔。
“你放心跟着我们大人走,我带人给你照管家里老少。”
这人哪里还敢说别的,只能应了下来…
第二日早朝时候,文武百官本来还有几分迷糊,但面对宫门外二十几具尸体,面对所有线索指向丞相,就都清醒了。
方玉半点儿没有添油加醋,把调查所有程序说得清楚。
刑部众人也都可以佐证,确实没有任何徇私。
所以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就实在太诡异了。
有人不愿相信,有人不肯相信,有人沉默看戏,有人中立…
夜天逸面无表情,问向于丞相。
“丞相大人,可有什么要说的?”
于丞相出列跪倒,“回禀皇上,臣因为喜好诗书和下棋,家中倒是养了不少清客。
姓孟的也当真有一个,只不过孟先生身体很差,臣总共也没见过几面。
一个月前,孟先生病重,臣准了他出府将养。
据说孟先生一直在城外的庄子上,所以,孟先生如何同这件案子牵扯其中,臣实在不知。”
推得倒是干净!
好厉害的手段!
所有人都是听得感慨,不愧是丞相大人,掌控朝堂十几年,历经三代的老臣。
这事至此,他顶多是个失察之罪,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谋害皇后的凶手了。
而那个姓孟的,即便找到,恐怕也是死人了。
第七百八十四章 抓不住的狐狸尾巴
这时候,夏侯敬元突然出列,行礼之后高声说道。
“皇上,臣以为,这件事虽然没有实质证据证明是丞相大人暗中唆使,谋害皇后娘娘。
但所有人证物证都是指向丞相,而且姓孟的,也是出自丞相府。
他一个月前就离开丞相府,也并不能证明丞相大人的清白。
所以,丞相大人有失察之责,还有谋害主使嫌疑。
请皇上下旨,封相府,仔细调查。
没有洗清嫌疑之前,丞相大人不宜出现在朝堂。”
“臣附议。”
又一个武将出列,声音洪亮附和道。
“皇上,皇后娘娘有从龙之功,为建立新朝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即便进宫为后,也一心辅佐皇上,为大魏百姓谋福利,实乃贤良之极。
臣等以为,大魏有这样的皇后,是大魏的幸事。
但有人胆敢谋害皇后,这就是不想看到大魏太平,罪大恶极。
此事一定要追查下去,直到找到真正的主事者。
即便此人位高权重,也该彻底铲除,否则大魏绝无宁日。”
话音落地,立刻又有几个武将出列,无一不是近卫军出身。
先前近卫军东州府起兵,朝堂出兵拦截,几乎大半武将世家都有牵扯。
新皇登基之后,这些世家,败的败,退的退,留下了不少位置,都论功行赏给了近卫军的将领。
而近卫军同皇后娘娘,那是同袍之义。
要知道他们前边行军打仗,吃的所有粮食,穿的袄裤鞋子,哪样不是皇后娘娘张罗的?
甚至他们受伤都是皇后娘娘给包扎伤口,亲自下厨做病号饭。
说句无礼的话,皇上是他们心里的战神,那皇后娘娘就如同他们家中的母亲姐妹一般。
整个大魏,不论多少人看不起皇后娘娘的出身,他们都是皇后娘娘最忠诚的拥护者和守卫者。
朝堂上,死一样安静。
虽然知道近卫军对皇后很是拥护,当真面对,还是让很多人惊讶。
但也只是短暂的沉默,立刻有文官站出来,替丞相辩解。
“皇上,臣不同意几位将军所说。
什么事情讲究证据,如今明显是丞相大人被人设计诬陷了!
也许真正的指使者,就盼着朝堂内讧,盼着把丞相这样的忠心老臣撵出朝堂,好取而代之呢!
这般,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是啊,皇上,丞相大人忠心耿耿,历经三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万不能如此受辱,轻易被责罚!”
一时之间,文官武将吵成一团。
当然,更多的人是做壁上观,低头沉默,保持中立。
丞相嫌疑是很大,但也没人敢排除有人陷害的可能。
毕竟一切指向丞相府,调查过程太顺利了。
但若说不是丞相,他又确实有大干系,起码姓孟的出自丞相府。
若不是丞相授意,他一个清客,怎么敢剩下如此毒计。
这是方玉拦截的及时,否则皇后娘娘喝下有毒的茶水。
就是父女双亡!
天下人甚至不会知道,这父女俩是怎么死的!
你一言,我一语,众人越吵越厉害。
就在这样的时候,崔琰已经快马赶回了。
“皇上,末将找到了孟家在城外的庄园…
姓孟的,上吊了。
家里两个老仆,都是服毒自尽,估计死亡时辰是今早。
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文臣们立刻得意起来,线索断了,自然也就没有证据证明是丞相大人设计了。
毕竟谁家没有几个清客奴仆啊,若是他们犯错都要主子承担,谁家也别想过清静日子了。
武将们则是气愤!
众人齐齐望向新皇,却发现新皇面无表情看着他们。
众人齐齐心头一抖,低下了头。
“怎么不吵了?”
夜天逸冷笑,“方才不是说的头头是道吗?
朕倒是不知道,刑部和大理寺都是摆设。
你们哪方吵赢了,就是最后结果!”
群臣赶紧跪了下来,以额贴地。
“于丞相,监察不严,牵涉谋害皇后一案,自今日起闭门思过,直到查清事实为止。
着方玉领衔,大理寺和刑部配合调查此案。
陈文泉虽死,但罪责难逃。
陈家三族之内,男子砍头,女子发配服苦役。
另外两名涉案人员,当众处死,三族尽皆砍头,九族发配苦役。”
“是,皇上圣明。”
所有人恭敬应声,除了这句话再不敢说别的。
“退朝!”
吴总管喊了一句,赶紧跟着皇上回了后殿。
文武百官等了片刻,这才爬起来,再看向丞相,很多人的神色就有些复杂。
原本皇上会简单罚几个月俸禄就罢了,没想到,居然让丞相大人闭门思过。
要知道,朝堂之上,一日都可能千种变化。
人走茶凉,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等丞相大人从家中出来,不知又是什么情形了。
那他们方才力保,岂不是得罪了方玉和武将们,甚至是皇上,最后还没落下好处…
而这会儿武将们,已经开始幸灾乐祸了。
几人走到方玉身前,高声说道。
“国舅爷,若是有需要我等援手之处,尽管吩咐。”
“好,多谢各位将军。
我代皇后娘娘收下各位的好意了。”
方玉笑着回礼,又道。
“明日,听说大营那边有大比武?
太子闹着要过去看看呢,不如我提醒他多给各位带几车西瓜?”
“哈哈,大人,这可太好了!”
“对啊,您不知道,我们最盼着的就是吃西瓜了。
以前跟着皇上和娘娘征战的时候,只有病号才能啃西瓜。
那时候,我们恨不得也在胳膊上割条口子!”
几个武将哈哈大笑,说的热闹,听得那些走到门口的文官忍不住回头,心里酸溜溜…
有关系交好的,忍不住小声议论。
“你说,方玉还能继续往下查吗?”
“肯定要查,方玉这人看着仁厚勤恳,其实最是睚眦必报。
皇后娘娘差点儿中毒,他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
但也有人说道,“皇上刚刚登基没多久,为了朝堂稳定,怕是也不会再查下去。”
太和宫后殿里,灶间正开着门,热气袅袅飘出来,带着饭菜的香气。
听见动静,方圆儿从灶间探出头,笑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