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寿康宫里乱成一团,不过前后脚儿的功夫,方圆儿自然听见了,但她可没有回返的意思。
  晴红小心翼翼问道,“娘娘,不用回去看看吗?”
  “不用,她是被揭了疮疤,没了脸面,装病遮羞呢。
  当然,顺带还能传个流言出去,说我不孝,把她气倒了。”
  “娘娘!那要不要告诉三爷一声,怎么能让她们这么污蔑您?”
  晴红几个都是气坏了,结果方圆儿却摆手。
  “她没撒谎啊,我确实把她气到了。
  你们就别担心了,她敢这般,也是有理由的。
  这事,我会处理。
  你们这段时日就是帮我看好哪吒,还有前殿那边。
  只要咱们护好自家,旁人就是想下嘴,也找不到缝隙。”
  “是,娘娘。”
  众人赶紧应声。
  几乎是众人刚回到太和宫,前殿那边,吴总管也接到了消息。
  趁着喝茶歇息的间隙,吴总管就当着方玉的面儿,同皇上禀报了。
  “皇上,太后方才召了娘娘过去。
  太后想收于文慧姑娘做养女,要娘娘以后不要苛待她。
  娘娘…呃,娘娘恼了,说话有些直白。
  还给太后讲了个故事,是个关于先生之女爱慕先生得意弟子,最后因爱生恨…
  娘娘走后,寿康宫就叫了太医。”
  夜天逸同方玉对视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我第一次听说她恼怒发火,真是难得。”
  “是啊,自小娘娘就和气,见谁都是笑脸,我也是好奇太后到底说了什么,惹得娘娘这般。”
  吴总管听两人这般轻松,就有些心急。
  “那个皇上,国舅爷,寿康宫在宫里可是有不少人手,恐怕没一会儿,京都就要传扬娘娘不孝忤逆了。
  是不是派人处理一下?”
  “不必,他们说不了几句就没心思了。”
  夜天逸摆手,毫不在乎。
  倒是方玉见吴总管真心替自家妹妹着急,就笑道。
  “明早儿,皇上要下旨,实行伤兵安置,这可是娘娘的提议,到时候自然人人称颂。”
  “哦,原来这般,那可是太好了!”
  吴总管彻底放了心,这才乐颠颠下去了。
  果然,不出众人意料,下午时候,京都各处的酒楼和茶馆,就有了流言。
  “听说了吗,宫里那位忤逆,把太后气倒了。”
  “我也刚听说,好似太后病得厉害,太医就请了好几位。
  我家隔壁邻居是太医院林太医的女婿,听说家里都害怕呢。
  怕太后有个好歹,连累了太医院。”
  “不知道什么事儿,把太后气得这么厉害。
  按理说那位已经独霸了皇上,不至于再贪心更多啊。”
  “谁知道了,太后这么多年深居后宫,从来没传出任何不好的话,怎么就同这位处不来呢。”
  “许是先天八字不合。”
  方家还罢了,平日关门闭户,大半时候都在空间里。
  但楚家却不成了,长风进城买纸墨,听了几句就急了,慌忙往家赶的时候,遇到参加茶会回来的父亲。
  楚一鸣见此,撵了儿子回家,他则拐去了方家。
  方家都在空间里收粮食呢,又是一季的稻子该割了。
  男女老少都忙的厉害,突然听说楚一鸣来了,众人赶紧换了衣衫,跑出来迎客。
  待得听楚一鸣说了来意,方老汉就撵了方老二去寻方玉。
  第七百九十二章 出招儿与接招儿
  很快消息就传了回来,“三爷说,皇上和他都知道此事,也有安排,要家里不必担心。”
  两家人这才都放了心,楚一鸣回家报平安,方家人继续收粮食,一边割稻子,还一边商量呢。
  “等老三回来,多问问。
  是不是把这些粮食再捐出去,不是说南边又发水了吗?
  咱家闺女是个不省心的,咱们替她多挣点儿善名吧。”
  “好,到时候问问老三。
  左右家里粮食吃不了,拿出去救人是好事。”
  楚一鸣回到楚家的时候,楚家老少也是眼巴巴等着呢。
  “怎么样,方家怎么说?
  打底怎么回事,怎么传出圆圆忤逆不孝,是不是那个蛇蝎心肠的,针对圆圆了!”
  楚老太爷气得直拍桌子,“我就说,她不会善罢甘休。
  当年连她爹都害死了,她还不知道反省。
  如今又开始害咱们圆圆了!”
  楚一鸣赶紧安慰老爹,“爹,您别担心。
  方家也是惦记,特意让人去问了仲良。
  仲良说,他和皇上都知道这件事。
  皇上的意思是,圆圆不能受委屈,既然同太后闹脾气,定然是太后那里的问题。
  让咱们都放心,他和皇上有安排。
  保证不会让圆圆被流言困扰,毁了名声。”
  “当真?”
  楚家老少都放了心,“哎呀,这可太好了。
  说实话,当初皇上答应不让圆圆受一点儿委屈,我还不相信。
  如今看来,皇上真是信义之人。”
  “这是当然了,若是皇上不好,圆圆也不能嫁。
  圆圆那孩子看着和气,其实脾气倔强着呢。
  她若是不喜欢,谁也逼迫不了她。”
  不说楚家方家如何,京都里很多人家听到这个消息可是高兴坏了。
  主动出击,他们没那个胆子。
  但是添油加醋,多说几句,却是不怕。
  于是,一个下午,流言就发酵的整个京都都知道了。
  晚饭时候,太和宫里一家三口围坐在饭桌儿前,被先生折磨了一日的哪吒还不知道这事儿,胡乱吃了大半饱,就跑回房间写功课去了。
  其实就是赶着回空间玩耍,家里收地,这个时候定然会聚了所有人,点篝火烤羊,蒸新米饭,最是热闹。
  他怎么会错过这样的热闹,白日上课都在惦记呢。
  饭桌儿上只剩了夫妻俩,方圆儿说话也没顾忌了。
  “我总觉得,太后针对我,不只是因为舅舅的关系。
  但除了这个,我又找不到别的线索。
  不过,她先前看似在维护于文慧,实际帮助不多。
  如今这般强势,倒是能看的出,她定然是同丞相联手了。
  前朝那边,你注意一下,可别中了他们的算计。”
  夜天逸好笑,给她挑着鱼刺,应道。
  “放心,我这一段,趁着那只老狐狸闭门思过,可是剪除了不少他的羽翼。
  估计这是着急了,才想着寻个帮手。
  但他们没有兵权,再折腾也翻不起大浪。”
  “这倒是,谁的拳头硬,谁才有话语权。”
  方圆儿把鱼肉,送到夫君嘴边,算是奖励他。
  “我家皇上真棒,运筹帷幄,文武双全。
  哎呀,我好有压力,都觉得配不上了。
  夜天逸哈哈大笑,差点儿因为鱼肉呛咳起来。
  屋外众人听了,都是忍不住望向门里,脸上少了担心,都是跟着笑起来。
  主子们这么高兴,就是说外边的流言不算问题了…
  第二日一早,朝堂上,夜天逸亲自下旨安置伤兵。
  朝臣们各抒己见,却也没什么实质的建议。
  毕竟国库空虚,如今南边还有几州要赈灾呢。
  于是,这个时候,安置伤兵策被拿了出来。
  公用马车,全国快递运送书信包裹,商铺作坊收伤兵做工减免赋税,戍边军屯田自给自足,军工作坊安置伤兵缝制军需…
  一条又一条,每一条都详细又合理。
  最主要是不用朝廷出一文钱,全部自给自足,又安顿了伤兵,给了伤兵一条活路。
  但好似这安置伤兵策,又不只是安置了伤兵,对百姓,对大魏都有很大的影响。
  朝臣们来不及多想,夏侯敬元和兵部尚书就上前接过了差事。
  夏侯敬元是皇上心腹,兵部尚书是喝茶度日就等着平安致仕的老臣。
  只看这两人,但凡还长脑子的,都能猜到,这事皇上不一定考量多久了。
  于是,就是有心反对或者质疑之人,也改了话头儿。
  “皇上圣明!”
  “皇上仁德,为伤兵们思量如此周全。”
  结果,皇上却摇头,不肯居功。
  “说起来,这些伤兵都是跟着朕征战,才落下如此残疾。
  当初骑兵,第一次交战之后,皇后负责伤兵营的诊治和照料,就同朕说起伤兵的安置。
  那时候皇后是后勤将军,对军需最是清楚,对兵卒们也最是体恤。
  她就写下了这伤兵策,朕如今不过是拿过来,稍稍润色一番罢了。”
  文武百官听得都有些傻眼,谁也没想到,这般出色的折子,居然是出自皇后一个女子之手。
  有耿直固执的老臣想说女子不得干政,但人家皇上说了,这折子是征战之时就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