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再也不会有因为欺辱,因为婆家苛待,草草结束自己性命的惨事。
另外,空间里,第二批学生们也要毕业了。
他们同样能写会算,学了不少本事,但到底没见过什么世面。
跟随学长学姐们去各处开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许是安置伤兵,还有公共马车等惠民之策,又赚了一波功德,空间在一个晚上,又有了变化。
早起时候,众人发现花篮山和楠木山被隐藏起来的另一半山坡都露了出来,生生又扩大了二百亩的面积。
方圆儿自然有所感应,寻个借口跑回空间探看。
众人都是高兴,“这是知道丫头们要去各州开铺子,生怕药丸和面霜之类不够用,赶着给咱们送材料呢。”
“是啊,我就说啊,要一直做好事,肯定会有好报。”
赵金莲拉了闺女的手,一个劲儿的嘱咐。
“花篮山还罢了,这楠木山一根就能卖不少银子。
你可别小气,多做点儿好事儿吧。
我看开办小学堂就不错,不学那些之乎者也,教孩子们多学学写算,起码不做睁眼瞎,卖个鸡蛋也能数的清铜钱啊。”
“好啊,娘,我正好也这么打算呢。”
方圆儿赶紧应下来,又道。
“但是圣米恩斗米仇,也不好让孩子们一小就白拿东西习惯了。
等我和哥哥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
比如用砍柴,做农活儿,或者赊欠束脩,毕业之后赚工钱再偿还。”
“好,好,还是你们见识多。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娘老了,没什么见识,就是看着满山的银子,心里不安。”
赵金莲比了比满山的楠木,惹得众人都是笑起来。
“娘这话说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眼红呢!”
待得方圆儿出去,中午吃饭时候给前边传个消息,方玉就跟着夜天逸一起过来吃饭了。
兄妹俩多年的默契,倒也不用说的太仔细就清楚。
天气炎热,方圆儿做了凉面,准备了不少酸甜适口的小菜,拌在面条里极爽口。
她一边挑面条,一边说道。
“哥,家里又多得了两面山坡,娘心里有些惦记,总要舍些钱财出来。
话说是不是办一些小学堂,让更多孩子学学写算。
我也觉得不错,但这事总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等我最近有功夫,写个章程。
正好丫头们要到各州府去开铺子,到时候交给她们就成。
买个小农庄,种些粮食青菜,自给自足。
在庄上开个小学堂也容易,你说怎么样?”
“好啊,这事儿不难,但一开始要把规矩列下来,否则以后容易麻烦,好心办了坏事。”
方玉对妹妹的提议,从来没有反对的时候,听得方圆儿眉开眼笑。
“那我写完章程,给你看看。
没有问题,再让丫头们看着安排。”
夜天逸在一边听着兄妹俩如此,心头就是一动,有些别样的滋味,让他微微皱眉,迅速压了下去。
方圆儿见他沉默,还以为他因为政务累了,就道。
“政务是忙不完的,要不要歇息一下午。
正好哪吒也休沐,咱们带他去钓鱼吧。”
“好,晚上做个全鱼宴。”
夜天逸应下,笑着邀请舅兄。
“三哥,晚上也留下吃鱼吧。”
方玉却是摇头,“不了,我打算去快递驿站那边看看。慈安堂的小子们刚被安排过去做工,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无妨,他们是你亲自教导过得,能写会算,又在市井混迹多年,小错免不得,大错不会有。”
夜天逸把叶讯放在京都这么久,自然也知道慈安堂的底细。
其实,慈安堂就是方家最早的眼线…
这话倒是提醒了方圆儿,“对啊,你们说小学堂要不要这么安排。
第一年免费,只要送来的孩子,都教写算。
但第二年开始,就开始教孩子们学手艺,比如炮制药材,比如推拿等等。
这个时候才收束脩,若是家里贫寒,可以先赊欠,等她们可以干活儿了,用工钱慢慢偿还。
这样,除了小子,怕是也有不少小姑娘被送来。
以八岁算起,学个两三年就可以赚工钱了。
起码还能给家里赚四年工钱,才出嫁呢。
若是家里疼爱,给自己赚个嫁妆,带个手艺出嫁,婆家也定然看重。
就是苛刻的家人,多留闺女几年,帮补家计,那手艺始终是姑娘自己的,也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了。”
“不错,”方玉点头,笑道。
“最好添上一条,每半年考核一次,学的好,免束脩还给奖励,毕业推荐差事。”
“对,对,起码咱们铺子就需要人手。
或者以后小学堂开的多了,也需要先生和管理的人手。”
兄妹俩说说笑笑就把事情定的差不多了,夜天逸忍不住说了一句。
“先试试,若是不错,以后国库充盈,也可以这般推广开来。”
“好啊,百姓最好都能写会算,以后朝堂上有什么官文下发到各州,百姓也不会被府衙的人蒙蔽了。”
方圆儿更是兴奋,“其实也不是说科考不好,但学太多经史子集,会写文章,不见得就会做官啊。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除了读书人,更需要商人流通南北物资,需要工匠改进农具等等,各司其职,每行每业都兴盛,都有人才,这样国家才能繁荣啊。
往小了说,一个平常百姓之家,没有读书做官的子孙,但是有个在城里做账房的儿子,那日子都会好很多。”
夜天逸见她说的高兴,也是笑起来,眼里满是欣赏。
朝中那些老古董,私下不少说他坏了规矩,让女子参与朝政。
他们哪里知道,他的妻子是如何的聪慧,甚至比朝中大半官员都要出色太多了。
第七百九十五章 女婿首选
梅兰竹菊几组姑娘听说要派她们到各处去开铺子,都是高兴,又有些舍不得。
高兴当然是能出去做事,自己做主张罗铺子。
外地虽然没有京都繁华热闹,但总比皇宫要大要广阔啊。
她们学了一身本事,也是跟着近卫军征战过的,整日圈在宫里,就是有空间老家可以回去走动,也会觉得憋闷。
舍不得当然是主子和京都的姐妹了。
方圆儿告诉所有人自己组队,毕竟以后在外要搭伴做生意,最好是脾气相投的,也更利于团结。
很快,姑娘们就都准备好了,然后装模作样带了行李出宫,再一起出发。
其实早就进了空间,被主子亲自送到各州。
各州早有方家的人手,但都在暗处,藏了身份。
如今明处又要有铺子了,相辅相成。
为了遮掩空间的存在,姑娘们要在各地生活一个月,才能开始张罗铺子,这倒是给了她们适应的功夫。
送了姑娘们,京都外大营那边,养猪场和养鸡场也都建起来了。
方老大被抢去,亲自指导。
因为人手充足,兵营里几万兵卒呢,所以,额外又开了二百亩荒地,都是山脚下或者河边的滩涂地。
这样的土地种粮食出产差,但种地瓜和土豆却还成。
正好地瓜土豆可以喂猪,只需要偶尔给点儿粗粮,养上两千头,陆续出栏,就足够所有人隔三差五吃顿大肉了。
养鸡场也是如此,鸡舍建在山脚下,圈一片山坡,白日直接撵到山坡上找食儿,晚上撒些粮食,小鸡就会疯跑回来。
一只母鸡,一年能下蛋将近二百个,不下蛋了,还能杀了吃肉,简直是再合算不过了。
方老大是尽心尽力,半点儿不藏私,甚至还从家里庄子拉了几十头猪,几百只鸡,想请兵将们吃了一顿。
这下,方家人大方周到的名声彻底坐实了。
难怪皇后娘娘被拥戴,这是方家的传统啊。
就这么忙碌着,日子一天天飞快过去了。
眼见秋日收地了,缓解了夏日时候的水灾。
吃了中秋的月饼,这天气也就冷了下来。
百姓们忙着砍柴,忙着屯粮,预备猫冬儿歇息了。
皇宫里,趁着孩子们都放冬假,方圆儿把子侄们都接进宫里玩耍,吃火锅儿。
七斤八斤到京都这一年多,因为住在辛家学堂,多接触了同年岁的小伙伴,真是成长不少。
起码不是原来傻吃傻淘气的小子了,两人穿上长衫,倒也有有模有样,斯文懂礼不少。
秋平和秋丰原本就是书香门第,比这两个淘气小子懂事多了。
四个小子平日一起吃住,一起读书,感情好极了。
吃东西知道谦让,玩耍知道互相护着,就是没有哥哥们在身边,也无人敢欺了。
金子和根生最近常跟着辛先生出门去茶会画展之类,开阔眼界,也学学人情世故,越发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