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文武百官私下都觉得,太子回来,方玉出山,肯定是因为皇上有什么大事。
  果然,又一次大朝会,皇帝直接宣布要亲自去巡查边塞。
  朝臣们都惊呆了,历朝历代,皇帝都是派亲信去巡查,什么时候亲自动身过啊。
  立刻就有无数人拦阻,劝说。
  但皇上已经打定主意了,下旨太子监国,内阁和方玉辅佐,而这时候陈大海也回到了京都,直接掌控了城外大营两万近卫军,成了太子的武力支持。
  不必说,所有人都猜得到,皇上一定是打算很久了。
  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动摇…
  千里之外的沙漠里,满满黄沙,遮天蔽日,打在骆驼身上,骆驼好似毫无知觉,实在是已经习惯了。
  但骑在骆驼身上的众人却还是有些难熬。
  如此在沙漠里行走了二十日,许是确定方圆儿想跑也跑不掉了。
  她终于被允许骑在骆驼上,而不是缩在筐子里了。
  这倒是让方圆儿再没机会偷懒或者偷回空间洗澡吃饭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她。
  斗笠上缝了面纱,借着遮挡风沙的模样,偶尔往嘴里塞个葡萄或者冰块,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整个商队,人人都像风干的茄子青瓜,只有她依旧肤白貌美,嘴唇都没裂一道。
  真是让人疑惑又嫉妒!
  但这般反倒让多尔待她更多了几分热情,就如同这日晚上扎营。
  多尔又陪着她一起吃饭,再次问了起来。
  “我真是好奇,你们是怎么把沙漠绿洲,只要送了三年就建成了那般雄伟热闹的模样。
  还有,虽然有湖水浇灌,但绿洲里的甜瓜和青菜,长的比肥田还好。
  你到底用了什么法子?
  特别是那些海鲜,从大魏东南海边到绿洲,足足几千里,是怎么保证鲜活的?”
  方圆儿白日里没少偷吃,这会儿就不饿,有一搭没一搭的敷衍着,“我们大魏有句话叫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许是绿洲就是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呢,种什么都长得好。”
  多尔当然知道她没说实话,笑笑没有再逼问。
  “你不说也好,等到了金都国,你做了我的王妃,生了我的孩子,你自然会说。
  你们大魏女子就是这一点好,贤惠。
  没有成亲之前,还有几分野性难驯,但只要成了亲,就会相夫教子,生死不离。
  不像我们金都女子,谁是强者就会跟谁走。
  即便是嫂子继母,丈夫死了,也会跟从小叔子或者继子。”
  方圆儿倒也听说过这个,她也没什么鄙夷之心。
  “人生在世,不过都是为了活的好一些罢了。
  你们金都男子也不尊重女子,把女子看的如同骆驼一样,都是财产。
  那女子为自己寻一个好男人依附,这也无可厚非啊。
  世上,所有规矩礼仪都是在吃饱穿暖之后,才有这些要求。
  在活命面前,一切都可以让步。
  比如我,若是为了一个人活命,我可能会随心所欲。
  但若是为了我儿子和爹娘,我会不择手段。”
  “你这是在提醒我,没有把你儿子女儿都一起请到金都国吗?”
  多尔玩笑,方圆儿冷哼。
  “你太高估自己了,我若不是大意了,你连我都抓不到,更何况我儿子?”
  多尔想起见过几面的少年,笑道。
  “这话倒是没错,你的儿子很出色。
  有朝一日,我一定把他带到金都。
  以后我们有了儿子,承继了金都国主之位,你的儿子可以做臣子辅佐弟弟。”
  方圆儿懒得同这个自大的蠢货多说,直接进帐篷睡觉去了。
  照旧,多尔同她睡一个帐篷,方圆儿不敢给他多下药,生怕他酣睡太久,心里起疑,只留了一个时辰的空隙。
  但这在空间里也有四个时辰,足够她解决生理问题,洗澡吃饭,外带问问京都那边的情形了。
  方家人虽然嘴上说着不担心方圆儿,但隔四日就会在空间聚齐,等着方圆儿进来。
  好菜好饭,自然是提前准备好。
  方圆儿一边吃,一边说些闲话儿。
  家里人见她精神不错,确实不像吃了苦头的样子,也就心里好受一些。
  这次,方玉和哪吒也都在,眼见方圆儿吃完,他们就借口送她回去小楼,路上说了说京都的情形。
  听说夜天逸开展了大清洗,就为了儿子监国,为了带兵到西域救她回来,方圆儿没有说话,但脸色好了很多。
  美宝儿抱了娘亲的脖子,兴奋催促着,“娘,洗澡澡!”
  “好,好,这就去!”
  方圆儿安抚闺女,简单嘱咐哪吒两句。
  “太后和丞相都是老奸巨猾,你不要小看他们,一定小心再小心。
  关键时候,宁可手段铁血一些,也比打蛇不死被反咬要好。”
  “娘,你放心吧,我明白。
  爹会带四师伯和五师伯走,大先生和二师伯,三师姑都陪着我在京都。”
  方圆儿听得这话,总算放了心。
  大先生稳重睿智,二师兄武功高觉,三师姐更是擅长易容刺探,都是哪吒的好帮手。
  就算不能制服太后和丞相,自保总是不难。
  “娘,娘!”
  美宝儿又闹起来,方圆儿赶紧带她上楼拿衣衫,最后嘱咐道。
  “别告诉你爹,美宝儿的事。”
  “知道了,娘,我给爹一个惊喜!”
  哪吒坏心眼儿的笑,打定主意要隐瞒。
  至于是惊喜,还会惊吓,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方玉拍拍外甥的肩膀,显见也很是喜欢这个主意…
  第八百三十八章 太子监国
  金秋十月,已经停战了三年多,休养生息,国力昌盛的大魏,又开始有兵将集结。
  这一次,附近几州府最精锐的近卫军,都在向京都汇聚。
  最后挑出了两千人,弓马娴熟,精壮魁梧。
  而大魏皇帝夜天逸,同样顶盔罩甲,上马摘枪,领着这两千精锐,直接北上了。
  整个京都虽然不觉得惊讶,毕竟消息已经传开很久了。
  但谁也没想到皇上是玩真的!
  一个帝王,居然离开王座,带兵巡查边塞去了。
  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啊,难道是皇上在宫里憋闷,寻理由找找当初纵马拼杀的快意去了?
  不,皇上肯定有别的谋算,不可能如此简单。
  有人猜测,“是不是北边边塞有敌情,很严重,皇上怕百姓恐慌,带人赶去抗击敌人了?”
  “不能,边塞之外是漫天遍野的黄沙,离得邻国足有一个沙漠呢。
  而且多少年前,咱们差点儿把西域踏平了,他们见到咱们大魏都是闻风丧胆,怎么可能反攻?”
  “那是因为什么?”
  众人议论纷纷,谁也猜不出来。
  不知是茶楼酒馆的百姓,就是满朝文武百官也都在猜测,最后都没结果。
  于是,赶上大朝会,有人就试探着,想从太子殿下嘴里套问出来一些线索。
  结果,话才开了个头儿。
  少年太子就坐在龙椅上,抬起头,淡淡扫了一年众人,冷冷问道。
  “怎么,吴大人手里的差事都做完了?
  否则怎么会有这份心思,窥探帝王行踪,到底按了什么心思?”
  窥探帝王行踪?
  那官员直接就跪倒在地,“太子殿下,臣不过是惦记皇上,实在没有冒犯之心。”
  “哦,本太子倒是想相信你一次,但下次不要再说这样人误会的话了。
  另外,先前方大人带人清理了最近三年的户部账册,但先前十年还是一堆烂账。
  吴大人这般想要忠君勤勉,不如这差事就交给你吧。
  一个月期限,吴大人把结果给本太子送来。”
  一个月,清查前十年的账册?
  众人都是齐齐倒抽一口冷气,要知道每次清查一年账册,都要出动整个户部的人手,忙上半个月。
  如今一个月清查十年,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哪里是再惩罚吴大人,明摆着是连户部一起收拾了。
  难道太子是因为方玉清查三年账册,户部集体怠工,这会儿开始秋后算账了吗?
  吴大人嘴里发苦,先有窥探帝王行踪的罪名在,他不接下这任务,恐怕就要砍头了。
  他只能硬着头皮,磕头谢恩。
  太子轻蔑一笑,“辛苦吴大人了,忙起来也好,脑子里就没空闲想些无用之物了。”
  吴大人赶紧唯唯诺诺退下,太子又抽出一本折子,问道。
  “礼部侍郎柳南,上前。”
  柳南侍郎赶紧上前跪倒,“臣在。”
  太子示意吴总管把折子送给他,说道。
  “如今虽然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风调雨顺,没有天灾人祸,但大魏国力还不算如何强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