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我在近前照顾,也能时刻观察,时刻提醒二皇子感恩,不让主子的一片善心被糟蹋了。”
  众人都是听得怔愣,没想到晴红会有这样的决定。毕竟她可是主子身边的大丫头,最早跟着主子的,备受信赖和器重。
  如今居然为了一个小孩子要离开,虽然也是忠心一片,但实在太可惜了。
  方圆儿仔细打量她,见她神色很是郑重,就伸手扶她下来,坐在身边说道。
  “你这般做,自然让我更放心把这孩子送去楚家。但你也知道,你留在家里肯定会更安稳。若是你为了了结我们一块心病,可不比如此,还有别的办法可想。”
  “不,不,主子,我是真心想照顾二皇子长大。而且,我…”晴红迟疑了一下,奇怪的红了脸,“而且我同山桐大哥情投意合,方才我也问过他了,他愿意同我一起去照顾二皇子…”
  “哈哈,我说晴红姐姐怎么舍得走,原来是有姐夫陪着!”
  “晴红姐姐太能瞒着了,什么时候和山桐大哥在一起的?我怎么不知道!”
  几个姑娘都是笑闹起来,好似听说姐姐要结婚的妹妹,不闹几句就觉得吃亏了。
  晴红脸色更红,起身又跪下了,“小姐,我想和山桐大哥成亲,以后一起在二皇子身边。”
  方圆儿心里欢喜又叹气,说不得这是最好的安排了。晴红心细,照顾饮食起居,山桐在外历练过多年,也是稳重刚强,小夫妻俩一内一外,照顾二皇子长大成人最好了。
  “好,既然你这么决定,我自然没有不准的。”她扶了晴红,“但你也知道,咱们家里把你们每个都当宝贝一样,任何时候,你们反悔了,想回家来,尽管开口。”
  “多谢小姐。”晴红欢喜道谢,“小姐放心,我只照顾二皇子到成家,了了心愿,那时候我们就回家。”
  “好,去收拾行李吧。山桐那里,我晚上亲自送他过去。”
  楚一鸣对着两大箱子的画卷,欢喜的好像掉进米缸的老鼠,乐得团团转,每打开一幅都要摇头晃脑的品评一番。
  叶天逸看的好笑,也很羡慕。这种纯粹的喜欢,超越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喜怒悲欢,实在太难能可贵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需要的是心境,执着和豁达…
  方圆儿过来时候,见舅舅这般也是忍不住笑了,赶紧招呼舅舅喝茶歇一下。
  楚一鸣舍不得挪开眼睛啊,想说什么,又有些开不了口,急的直搓手,惹得方圆儿赶紧说道。
  “舅舅,这些画,我们也不懂,您若是喜欢,就都带回家里去赏玩吧。”
  “好,好!”楚一鸣高兴的哈哈大笑,“还是我外甥女最好了,知道舅舅就爱这个!你不知道,这些画在我心里生根儿了,不让我带走,我怕是以后吃睡都不香了。”
  吴总管等人赶紧帮忙,重新装点好。
  楚一鸣来的时候,孤身一人,走得时候,身后多了两辆马车。
  有人见了,就以为楚家又得了赏赐,对楚家的圣眷真是羡慕又嫉妒啊。
  结果,没两日消息就传了出来,宫里再没了二皇子,而楚家老太爷多了个关门小弟子,养在楚家,沐浴书香,静静成长。
  但凡听说之人,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不知道是为了先前谋逆篡位之事,终于画上了完满句号,还是为了楚家对皇后这份心意。
  就是再挑剔苛刻之人,也挑不出任何问题了。不论二皇子是不是皇家血脉,这都是最好的安排。
  被质疑的皇子出了宫,以后做个富贵书生,也没什么不好。
  若是当真平民血脉,这就更是走了大运了,有当代的大儒教导,有楚家这个大魏第一书香门第依靠…
  第八百九十一章 男婚女嫁
  空间里,方圆儿和老娘坐在小广场的木塌上做针线。
  赵金莲听闺女说起二皇子安顿在楚家,很是叹了几口气,“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大人的事,不是他的错。这样最好了,你外祖一家都是有学问的,必定不会错待他。”
  方圆儿笑道,“是啊,这孩子也算有福气,虽然先前在宫里吃了一点儿哭,到底苦尽甘来。晴红那丫头对自小夭折的弟弟念念不忘,如今照看二皇子很是尽心,有她和山桐在,我倒是彻底不用惦记了。”
  赵金莲点头,突然想起一事,就忍不住兴奋问道,“说起来这事儿,我倒是一直想跟你商量一下呢。结果你这两年到处跑,一直被耽搁了。”
  “娘是不是要说家里丫头小子们的亲事?”方圆儿笑嘻嘻应道,她最近也在考虑这件事。
  “对啊,就是这事儿,家里丫头小子们都不小了,最大年岁的都快二十了。而且很多都情投意合,就盼着家里给心做主呢。”
  赵金莲财大气粗,直接说道,“家里不差孩子们的嫁妆和聘礼,都成亲了,到时候再生一堆丫头小子,那可就太好了,家里彻底热闹了。”
  方圆儿想想,过几年满地的小娃娃乱跑,也觉得喜庆,就道,“我一会儿找二哥二嫂说说,该张罗就张罗起来吧。
  若是嫁到外边,咱家多给嫁妆,若是嫁到家里,那就方便了,都喊回来,集体成亲就是了。”
  集体成亲?
  赵金莲眨巴两下眼睛,忍不住哈哈笑,“到时候,几十对儿新郎新娘,一起拜天地,可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了。”
  方老二碰巧从外边回来,身边带了两个常随,手里搬了账册,都是各地铺子和庄园的,年前忙碌,也惦记宫里那边,没怎么统计,如今拿出来整理一下。
  赵金莲急脾气,喊了儿子上前就道,“老二啊,跟你妹妹商量一下,把家里这些孩子的亲事都办了吧。
  姑娘小子们的年纪都不小了,赶紧成亲,重新安排一下差事,定下来,这些小夫妻就能生孩子了。”
  不等方老二应声,两个常随小子就欢喜的差点儿跳了起来。他们可都是有心仪姑娘的,而且已经定了下来,就等着禀告主子结婚了。
  但先前小姐流落在外,家里大小主子惦记,他们也没心思张罗自己的事。如今朝中风波过去,小姐也回去做了皇后,一切都恢复了原样,他们这心里也早就开始嘀咕了。
  老夫人这般提出来,这事就是八九不离十了,他们怎么能不高兴,要娶媳妇了!
  “你看把孩子们高兴的,这事儿啊,早就该办了。”赵金莲催促儿子闺女,“你们去商量吧,别在我这里墨迹了,越快越好,别让孩子们再盼了。家里银子不缺,大大方方的。”
  “知道了,娘。”方老二和方圆儿笑着对视一眼,寻了个葡萄下的石桌儿,开始列计划。
  首先要统计明白,家里有多少姑娘小子成亲,嫁给外边多少,娶外边的姑娘有多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多少。
  然后要统一采买嫁妆,还是发银子自己采买,都要问问孩子们的意愿。
  最后是定个喜庆的日子,家里这边摆酒席,能回来的都回来热闹一下。
  说起来简单,不过三步,但执行起来都是琐碎之事,幸好帮手多。
  方圆儿喊了银红和秋雅等,把差事分派下去,第二日就有了结果。
  因为自小在一起读书,吃饭,又都是悲惨的出身,在方家长大,孩子们自然是感情深厚。
  特别出去替家里办差开始,在外边更要团结,互相一来二去,也就生了好感的很多。
  如今家里做主给成亲,甚至还会在他们成亲后,调换差事,尽量让小夫妻一起办差,这简直太合心意了。
  于是,一下子,呼啦啦抱上来一百多对儿。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家人,只有七八小子要娶外边的姑娘。
  这些姑娘有的是他们办差时候遇到危险,对他们伸出援手的,也有的是潜伏打探消息时候认识,总之都有些故事,也是真心愿意白头偕老。
  再看家里的姑娘们,却没一个嫁到外边的。说实话,她们自小在空间长大,吃的好,穿的好,主子也不打骂,日子比外边普通人家的嫡女都要好。
  又是人人学了手艺,在家里的生意做工,或者伺候主子,习惯了这样自在的日子。
  若是嫁给外边的男子,要伺候公婆,应付小叔子小姑子,不能暴露家里,更不能经常回来,这让她们没有安全感。
  要知道嫁人就是嫁给一个家庭,做儿媳可不是好事儿,吃最差的,干做多的活儿,被处处挑拣,想想都噩梦一样。
  还是自家的小子最好了,无父无母,可以一起在外边,也可以一起回空间的家里,将来生了孩子也可以享受家里的一切便利。
  不得不说,论起对婚姻,对未来的打算,女孩子总是考虑的更周到。
  方老二和方圆儿商量了一下,最后给七八个外娶的小子,一人一百两聘金,让他们自己张罗亲事,若是有亲近的长辈请去帮忙也好。成亲的日子,定在集体婚礼之后的第三日,这样也方便他们交好的伙伴去喝喜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