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明琬翻过了年才十四岁,尚未及笄,如今商议婚事,倒不算早。只是明家与虞家素无交往,这突如其来的“打听”,倒让明尚书颇觉疑惑。
没记错的话,那虞三还差两年及冠,比阿琬大了足有三四岁,竟还未定亲?
这些事向来是明夫人管着,虞国公夫人托的中间人也是明夫人亲自见的,此时不免细细分说:“说是早年间有和尚批过命,那虞三不宜早婚,顶好是及冠后再成亲。虞国公夫人也想过先定下婚事,但虞三一团孩气,常常闹着不肯,虞夫人因疼爱他,也就由着他的性子了。”
“去岁秋猎,虞三得了差使,虞夫人瞧着他大有长进,又不似往常般闹着不肯娶亲,这才重提婚事。大约是见过我们家幼娘,喜爱她人品,想着‘养女随姑’的缘故,知道我们家阿琬年岁差不离,就来探探口风。”
明尚书摇摇头:“虞国公素来谨慎,虞国公世子也是个妥当人。若是那虞三不错,结一门亲事也还使得。”看了明夫人一眼,低声道,“只是明年又是春闱之年......”
他不提春闱还好,一旦提起,明夫人立时拍了下桌子,那声音不轻不重,在这无人的内室却是响亮得很:“再别与我提什么少年才子!”
见明尚书低眉敛目,果真不再提,她也就收了脾气,沉吟道:“总归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从前我带阿琬出去交际,也有人稍稍露过话风,不过是因为那意思不甚明确,我没考虑罢了。虞夫人行事也是果断,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了心思,立即就请了人来打听,才让她抢了个先。”
“反正阿琬年纪还小,也不是打听了那虞三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立时定下了。待我稍稍放些风声出去,再做考虑。”
如今皇帝也好了,又到了春天,少不了这家花会那家踏青的,带着明琬赴几场宴会,有意无意的,也就差不离了。
明尚书连连点头,十分叹服,故作小心翼翼给明夫人添了茶,叹道:“家中诸事,全赖夫人之功。”
堂堂阁老作此情状,明夫人禁不住一乐,把先时那几分恼意尽去了,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想起明尚书先前的话,心中疑惑又起:“元娘那里有什么事,你还没跟我说呢!”
明尚书立时喜上眉梢,抚须而笑:“元娘有孕了,已有月余。”
明夫人却是一时大怒:“这样大的事,竟到现在才说!”
说着已经起身,却是衣袖一抚之下带翻了茶杯,恰恰明尚书才添了茶,那水还是微烫的,浸透了衣裳,灼的身上也疼起来......
屋子里叮叮咣咣的响,自家夫人又惊呼出声,外间的侍女们便是没得到吩咐,此时也是顾不得了,立即进了屋,服侍着明夫人换了衣裳,擦了药膏,又收拾了屋中狼藉,才陆续退下。
一番忙乱,明夫人原先的怒火也被浇熄了几分,见明尚书一脸愧色,心又软了,询问他道:“是亲家跟你说的?”
明尚书得了台阶,也就顺势在她身旁坐了,点头道:“说是昨日请了大夫,一切都好。”
明夫人自己就是三十有余的年纪添了明棠,焉能不知道这样岁数有孕的感受?一时又心急起来,叫来侍女和嬷嬷,一迭声吩咐开库房,要收拾药材等物,再命人往章府送帖子,要后日上门拜访。
长女有孕,明尚书自也欢喜,见妻子这样情状,想起章尚书的话,不禁拦了一拦:“这大半夜的,开库房何其麻烦?况且元娘初初有孕,你立即上门,一则有些忌讳,二则倒要劳动她接待你。依我说,当年那位窦大夫还在世,你不若请他或者他徒弟到章府看看,比胡乱送些药材也更妥当些。”
窦大夫就是先前明夫人怀明棠时给她看诊的大夫,族中亦有人在太医院为官。
因有当年为明夫人调理身体的情分,明府每年过年向各处送年礼时都不忘往窦府送上一份,并不贵重,不过是聊表心意。
明夫人亲自处理年礼之事,自然对窦家也还算清楚,知道那位窦大夫的确是还在世,身体也还硬朗,只是久不出诊了。
倒是他儿子,听说是他教养长大的,如今亦是青出于蓝。
平日里明夫人自然也是这样的妥当人,不过是被这消息一惊,乍然失了分寸。把丈夫的话细细听了,也就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转眼就把窦家事想得清清楚楚,点头应了,叹道:“真是再也想不到的事。”
她这一辈子两个女儿,长女倒是随了她,三十岁了还能有孕息,幼女却是不知道撞了哪里的霉运,竟难以有孕,以致婚事坎坷。
如今自然是一切都好了,明夫人心里还是不免有遗憾。若不是那姓陈的长子都快半岁了,明夫人少不得要疑一疑到底是谁的问题的。
窗外一缕春风吹过,似把明夫人的疑惑带去了别处,让彼处另一人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小姐,要不要请个大夫来,给姑爷瞧一瞧。”
吴大小姐这月的月事又是如期而至,如今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却也懒得发脾气,只懒懒道:“急什么?”
这才几个月?
她如今已是看开了,郎君身体康健,她也不是不能生,孩子早晚会有。她现下放在心上的是另一件事:“太太今儿又去后街了?”
侍女犹豫着点点头:“是,说是在那儿待了半晌,午后过去,晚饭时才回来的。”
吴大小姐冷哼一声:“小门小户的,真是拎不清,拿个妾生的庶子当宝,整日里着三不着两的,也亏得她在我面前摆威风。”
主仆两个同仇敌忾,你一言我一语,把个陈太太骂的是一无是处,才觉心里出了口气。
吴大小姐发泄一通,又是来了月事,人就不禁有些懒懒的,脑中竟也不觉想起了一个早也没什么交集的人:也不知那姓明的如今在做什么?
那位裴夫人威严天成,站在她面前都有种说不出话来的感觉,更别说与之顶嘴了。
姓明的给裴夫人当儿媳妇,恐怕就是背地里也不敢说她一句坏话吧?
哪像她,顶回去也就是顶回去了,半点儿事都不会有。
被她想象中明棠在无人处也战战兢兢的模样逗乐了,吴大小姐笑了一通,吩咐侍女:“去告诉陈郎,我今日不方便,叫他就在外院歇了吧,再吩咐厨房,夜间预备些吃食送去书房。”
便是吴氏不说,陈文耀今夜也没有回去睡的念头——今晨陛下那封旨意传出来后,他不知有多少事要忙呢。
他如今实则是做着幕僚的活,东主楚王如今总算能正大光明参与政事,这一天内不知安排了多少事下去。
身在御史台,他消息本就要比旁处灵通些,原先总是处处看不惯他的前舅兄又不知为何外放了去,如今颇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正是要大展拳脚,发挥作用的时候,晚上自然要在书房挑灯处理事务,哪有功夫回去与吴氏说话?
吴氏先来说不方便,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陈文耀踌躇满志,笔下墨迹蜿蜒,直是展翅欲飞。
而今夜,像他这样的人,京中还有很多。
第87章
几位王爷以往自然也是天潢贵胄, 京中几无人敢招惹的万金之躯,如今得圣上命,进六部观政, 与以往自然又有不同。
便是从前四王明面上没什么不同的时候, 也有人自几位的母族、妻族,甚或封号来分析哪一位更得圣心, 一条条一件件, 细细听来, 都是万分的有道理。
那做生意的人家, 大东家想要培养儿子, 预备着让儿子接班时,他手下干了一辈子的掌柜们、伙计们还要掂量掂量几位少东家的份量, 看看少东家的成色, 免得虎父犬子, 不能成事。
莫说是这位“大东家”要托付的是万里江山,要交出的是这天底下最大的一份家业。
况若是那做生意的所托非人,家老们联合掌柜的, 振臂一呼, 换个东家也不是难事。这江山要是所托非人, 振臂一呼想要换个皇帝,可就是异想天开了。
如今的陛下称得上明君, 在他手下做事只要有能力便可,可万一下一位是个有什么喜好的,那做官的方式也得顺势变上一变才好。
这天下非独皇家之天下, 主弱臣强也并非奇事,古皆有之。
是以从几位开始观政起,京中大大小小, 不知起了多少事端,那集中在几位王爷身上的目光比之以往也是只多不少。
在兵部观政的晋王固然是大气豪爽,与人相处时不拘小节。于边防、训练、驿传等具体的事务上却也足够小心谨慎,摆出一副来学习的虚心态度,并不轻易给意见,只将不懂之处牢牢记下,或请教兵部尚书,或者干脆就去请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