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至于穆清,因还有险些被拐的先例,亲人皆不在意他学问上有没有长进,欣慰的他性格上的改变:小大人似的穆清现在越发活泼爱笑,可见平日里环境不错。
裴家以诚相待,小朋友的家长们感受到孩子的变化,投桃报李,自然也对裴夫人和明棠多了几分亲近,时不时便送些收来的新鲜瓜菜,抑或是自家做的小菜一类,以示亲近。也有发觉了明棠似乎很爱听些不同人家家长里短故事的,便隔些时日上门,与她闲聊一会儿。
这就好比有人现场说书,说得故事还要比书上的更离奇,有时候还能听见某某家的旧事的,与裴夫人口中所讲颇有出入,多了些想象的成分,却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又吸引人。唯一的后遗症就是明棠再出门做客时,见着故事里涉及的某家的人,总忍不住想这家在不同人层层加工后的形象,险些误了跟人交谈。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淌,转眼就是裴泽的生辰。依旧是没有大肆庆贺,不过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但因新认识的小朋友们都送了生辰礼,裴泽颇觉惊喜。用过长寿面,又认认真真借着生日的机会许了愿,愿在天上的父母保佑在远方的叔叔一切平安。
裴泽是个知足且知道轻重缓急的小朋友,许完最重要的愿望,就不再“麻烦”父母,转而在心里悄悄关心了一下父母衣食住行如何,就腻在裴夫人与明棠身边,享受着现下对他来说颇为得之不易的假期。
生辰这日不在休沐的时间里,裴泽这段时日又顶着长辈欣慰的目光不愿意堕了自己的形象,不好意思去找长辈问能不能休沐的事,临近生辰时很是担忧了几日,知道不用上课才放下心来。
即便如此,在得知竟有三天的假期时,还是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迈着端正的步伐半真半假地跟明棠来了个“三辞三让”,做足了勤奋刻苦的好学生本分,才激动万分地回去挑衣裳——都三天假期了,肯定有出门的行程。
裴泽这些时日也有照镜子,对自己的肤色变化那是清楚得很,回去望着满榻的衣服就不禁有些发愁:哎呀,哪一件能把他现下的黑炭模样衬得清俊些呢?
第102章
裴泽的一番纠结明棠等人自然无从知晓, 只是第二日看着裴泽明显很用心的装扮夸了又夸,连腰间悬挂的白玉佩都成了他“学有所成、风度翩翩”的例证。
倒不是她们身为长辈看裴泽时自动带上了滤镜,而是他本身就生得好, 现下沉稳了许多, 身姿又挺拔,因武课虽然黑了些许, 却更显得他活力满满, 早晨踏着晨光欢快过来时, 正是无论长幼都最喜爱的那款小孩子的模样。
而答应了裴泽出行时要骑马的请求, 就是货真价实禁不住长辈的喜爱之情后的结果了——谁能抗拒自己最疼爱的小辈伏在膝头上撒娇呢?反正裴夫人不能。
好悬她在裴泽的目光攻势下还保留着基本的理智, 同意之后立马打上了“须有护卫贴身跟着”“不许纵马”“若是路上人多就要回车上来”等一系列补丁,盯着裴泽一一同意并保证了才算结束了出行准备。
裴泽只要能出门就够了, 骑在马上看什么都新奇, 丝毫不关心目的地是哪里, 单是一路上的遇到的各种路人就够他高兴的了,左顾右盼,看什么都看不够。
还学着裴钺的样子, 靠近马车, 在外面敲敲车窗, 看着明棠将车帘朝一侧掀开,正要凑上前笑嘻嘻跟两位长辈打个招呼, 笑容都摆出来了,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他自己年纪就小,抽条抽得再多现在也还是个小豆丁, 骑得马更是小马,拼尽全力仰起头,却还是只能对上明棠俯视的目光。
明棠倒是方便得很, 伸出手来刚好能摸到裴泽的头:“你和大猫都要努力长高,过几年就能像你叔叔一样了。”
裴泽摇摇头摆脱明棠,转身又从后面绕到了马车的另一侧,去跟裴夫人打招呼。
却因他换了一侧后就到了来往行人和车马更多的那一侧,被裴夫人委婉叫停:“阿泽还是上车来吧,一会儿路不好走。”
此时大户人家女眷出行,要么是去别人家做客,要么就是去寺庙道观一类的地方上香游玩,裴家一行人也不例外。因此时天气炎热,又带着裴泽出去,商议过后,两人便决定去红螺寺盘桓一天:虽然寺中最著名的是求子业务,对不上她们的需求,但寺中药师佛和观音也算有名。此外,红螺寺最为凉爽,寺中又做得一手好素斋,夏日里过去最为适宜不过。
凉爽的地方多半在山中,裴夫人说路不好走倒也不算是骗裴泽,只是离上山那段路还早罢了。
裴泽的骑行活动被叫停,乖乖上了车,便凑在窗边往外看,数着路过了多少行人,一直数到“一百五十六”,马车拐上山道,持久没见着人,这活动才停止了,转而数起了路边有多少大树。
山上凉爽,路却难修,马车不久便不能前进,一行人便下车拾阶而上。
举目四望,满眼绿意,裴夫人一下车便不由深深吸了口气,对选择的这个出行地点十分满意:“夏日果然还是要多来山里走动,能使人静心。”
台阶不高,裴泽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早早站在最上面的平台上,声音清亮,惊起山间雀鸟:“阿泽第一名!”
这声音也惊动了寺中人,不多时就有满面笑意的知客僧人推门而出,先不动声色打量了一下裴泽的穿着,随即笑意更深,双手合十,站在一旁。
片刻,裴夫人与明棠先后踏上台阶,知客僧人连忙上前迎接,看见明棠时,微微一怔,随即掩饰过去,引着三人进门:“小僧圆法,见过诸位檀越。若求平安,本寺供奉有药师佛、观音菩萨,皆极灵验。若无所求,寺中圆通师兄善解签,或可一试。”
进庙不拜也说不过去,裴夫人便道:“便去拜一拜药师佛,再去解一签试试。还请师父给我们安排个清静些的小院歇脚,午间安排一桌素席。”
圆法闻弦歌而知雅意,心中忖度着恐怕这素席才是这几位今日来了红螺寺的缘故,怪道这一行人今日会来他们这素来以求子为主要业务的地方。他知道了来意,心中有底,便缓步行在前面,一边为裴夫人等人介绍寺中有些趣味的景色,一边带着她们不动声色地绕了个路,错过送子观音殿,到了供奉药师佛的地方。
裴夫人便与明棠先后进去,拈香下拜,虽没商量过,心中响起的却是同一个愿望:保佑裴钺一切平安。
随后起身,自殿中僧人捧来的各色平安符、菩提串和竹牌中挑了两样,便相携出来。
红螺寺当初建造时也请人画过图纸,安排过各色花木与院落,如今正是处处浓荫、清风拂面,虽然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定国公府花园的雅致幽静,但因是陌生的地方,裴泽只觉得处处新奇,又充满了家里没有的趣味。
两人在内上香时,他就在院落中四处观看,等人出来时,他已经跑到了院落西侧,仰头看着墙壁上不知谁留下的诗句,睁大眼睛仔细辨认着,却是几十个字里只认出了两三个,颇为扫兴。
明棠远远看见墙上那一片草书,又见裴泽急冲冲过来,生怕他要自己帮忙认字,立即开口截断,询问圆法:“不知何时方便解签?”
刚准备介绍一下墙上诗句的圆法:“......现下就可以,只是师兄算过,签筒这月放在观音殿最灵验,所以还得劳烦几位,到观音殿参拜。”
不就是延长旅游路线创收一下吗,明棠表示理解,一行人在圆法带领下前行,顺势就转开了裴泽的注意力,将那大片草书抛之脑后。
观音殿离此处不远,面积却要大得多,裴夫人和明棠照旧参拜了,便有殿内僧人引着两人到一侧的签筒处。
这签筒做得与众不同,竞有半人高,稍一弯腰便能伸手拈出一只竹签来。明棠这才知道为何签筒还是个流动道具,这个月放在观音殿,下个月就要到别处。这么大一个物件儿,若是每个殿里都配备一个,成本着实是有些高了,不如现在这样,还能增加些心理暗示。
她们是今天的大客户,捐的香油钱不少,圆法和尚就笑眯眯称三人都是有缘人,都可抽一签,拿去请圆通师兄解签。
裴泽在这种事上向来积极,那签筒又正合适他去抽签,都不用弯腰,直接伸手,便随意拿了一支出来,正是支上上签。
裴夫人见状,也随手拿出一支,还未去解,就已笑出来:“我看也不必解了,两支都是上上签,想必也解不出什么不重样的话来听。”
圆法和尚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女檀越福泽绵长,自然得签上上。只是圆通师兄一向被分派去解读签文,最是妙语如珠,说话向来有趣,女檀越若是不嫌耽误时间,说不定能从他那里听到些不重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