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再进一步,要是突然下大雨了怎么办?考着试下雪了可该怎么好?哦,听说是秋天考试,那应该不会下雪。
总之就是万一有突发状况了怎么办?两个小的越想越是担忧,又想到反正家里在搞什么模拟,一听就是让他们提前学一学考场上怎么应对,待到明尚书下衙回了家,两人趁大家不备,悄悄凑到明尚书跟前一说,听得明尚书直呼“我怎么没想到这些!”。
转头就给两人加了别的项目。
以至于到了七月份,明棠再见两兄弟时,只觉得他们浑身气质都变得沉稳了许多,目光中颇有一些生无可恋,提起考试时倒不似以往那般又是害怕又是期待了,只剩下了迫不及待——明尚书说了,考试前半个月就把模拟停了,让他们一方面歇一歇脑子,一方面好好养养精神。
明琢说话都有气无力的:“姑姑,我敢说我们俩是全京城最盼着乡试的两个人了。”不管能不能考上,总之先把这惨无人道的折磨结束掉吧。
甚至他考试的决心和动力都变强了,一想到要是这次没能中举,三年后可能还要再来一次这种折磨,他就不寒而栗,连看书都变得更有劲儿了。
就在他们迫切的期盼中,乡试如约而至,兄弟二人迈着淡然无比的步伐排着队进了考场。那给人搜身时候习惯成自然的态度几乎要让人疑心这是两个来考过数次的老秀才,定睛一看才能发现这两人竟是难得的青春年少。
两人就在其他人的目光中淡定的进场又出场,就这么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中活成了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凡是今年家中有人应考的几乎都留意到了这两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羡慕着不知是哪一家教养出来的子弟,竟然是这样天生的心理素质好,这样的大场面还镇定自若。
待到放榜日,明棠特意去陪明夫人一起等消息时,才从明夫人口中知道了这一段笑谈:“你不知道,他们上车回家时,还有人硬拉着车夫问哪一家的子弟,若是还没有婚配,家中有小女可为良配。”
“向来只听说有榜下捉婿的,没听说刚考完就被人看上的,看来有眼光的人还是多。”
明夫人淡淡轻哼一声:“别人又不傻,这个年纪就去考乡试,身上衣料又不错,一看就知道家里不差,生得又俊秀,便是没考上,攀个亲事也不算辱没了。”
别看明夫人平常不显,心里其实一直觉得满京城也没有比他们家的孩子更好的了。她的两儿两女就不说了,长女稳重大方,次子三子向来是旁人眼中的青年才俊,小女儿虽然跳脱,也是个有主意的,现在一个个都是幸福美满。
至于第三代,也没有一个差的,现在更是有两个小小年纪就去考举人试的,不管能不能中,反正在一群老中青里扎眼得很。
话虽如此,闲话过后,等人看榜回来时,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直到一个腿脚最快的抢先所有人一步,大声说着“两位公子都榜上有名”后才结结实实松了口气,恢复了以往的有条不紊。
看得明棠不禁一乐:“我看父亲也该给您也模拟一下,每次给他们两个看完文章,大致给个排名,好让您提前适应一下放榜的感觉。”
明夫人哭笑不得:“你真个是再改不了这促狭脾气了,哪有人这么编排父母的?以后再不许了。”
明棠拱手:“遵命遵命,举人祖母。”
随即在渐渐响起的鞭炮声中得到明夫人明显忍不住笑意的一撇,心下颇觉可乐。母亲真该拿个镜子看看她现在的模样,真是毫无威慑力可言。
第104章
年年放榜日, 总有人早早挤在贡院外头等着看了榜后去找榜上有名的人家报喜信领赏银。乡试桂榜虽然不似会试金榜一般引人瞩目,等着送喜信儿的人却不挑这个,反正不管是什么考试, 消息送到了, 总有份银钱拿,不管多少都是意外收入么。
更有那心思灵巧的, 提前打听了此次去参加乡试的都有哪家的子弟, 专门记住几个官高爵显抑或是家资颇丰的, 放榜后就先找那几个名字, 若瞧见人考上了, 立马就走,再不看别人的。
似明瑕和明琢两兄弟, 也因为有个阁老祖父, 被不少人暗暗记了下来。等看了榜, 知道了这兄弟两个竟都榜上有名,那报信儿人的那份急切就别提了,明家自己派去看榜的人都跑得没他们快。
报喜信儿的把两人的名次对明家的门房一说, 就安心等在门前。果然不过片刻, 就有人带着红封, 又抬了两框专门兑了的铜钱过来,先后给送信的和看热闹的路人们散了喜气。
被家里人围着道喜的兄弟两个自然也欢喜, 欢喜中却又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哭笑不得——
“便是再高一名也好啊,现下我成了孙山了。”明琢颇为郁闷。
他郁闷的也不止此处:两兄弟一同应考,堂兄只比他大一岁, 却是拿了个二十八名的好成绩,他就落到了最后一名,险些没考中。等家里给父母送的信到了, 还不知道父母要怎么失望呢。
孩子中了是喜事,明夫人可不愿他如此自贬,立时制止道:“那又如何?这又不似殿试一般还分什么二榜三榜,只要榜上有名,就是堂堂正正的举人。你自己先看低了自己,迟些还怎么跟同年相处呢?”
明棠亦笑:“你只想着若是高一点点就好了,不知道有人比你想得更厉害呢,快收了你这得了便宜卖乖的嘴脸吧!”
不分排名的考试,只要考中了就是好的。要明棠说,他这是再经济适用不过了。反正眼下年纪还小,名次又是这样的情况,按明棠估计,自家父亲定然是不会让这兄弟两个参加明年春闱的,错过明年,下一次就又要三年了,到那时谁还管明琢的举人试考了第几名?
明琢只是一时没转过来,听了两人的劝解,也就反应过来,心道还好是中了,就算排名不好看,总比兄弟二人同时考试,兄长中了他却落榜好些。“孙山”又如何,也总比名落孙山要好得多。
他回过神来,后知后觉地开始欢喜,就恢复本性开始“胡闹”,等两人相识的同窗得了消息上门来恭喜时,他已是兴之所至,灌了几盏淡酒下去。
好在是他从小就好偷大人酒喝,偷偷摸摸练就了一身好酒量,此时丝毫不觉得有醉意,并不耽误出去与人交际。
放榜向来是大事,也是喜事,不少心中有底的才子们都会提前在贡院附近的酒楼里坐了,等人来报。等人报完信散了喜气,正好顺势跟其他同样在等候消息的书生们相交一番,待明年会试放榜,若是结识的人进士及第,这就是提前打好的交情,足可趁势更进一步。
明瑕与明琢二人一则是年纪小,毕竟引人注目些。二则是考完回来就默了文章给明尚书看,对方却只是说了两句模棱两可的话,闹得兄弟二人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这文章到底如何,祖父不说准话,难不成是因为太差了不愿打击他们?也毕竟是年轻人,有些脸皮薄,怕早早等在外面,等了一日都等不到报喜的人,显得他们面上不好看。
而现下不论如何,都是板上钉钉的举人了,二人自然把那些担心抛之脑后,一听有同窗来访,兼之要让他们出门请客,立时就想答应,见明夫人不反对,连忙换了衣裳出去了。
他们兄弟二人都是一般的人品俊秀,又兼之一看就是少年,这样的日子满面春风地被人簇拥着出门,旁人稍一打听或猜测就知道这是桂榜有名,要出门庆贺了,一路上不知得了多少人艳羡的目光。
大抵考中了的人思路都是相同的,酒楼几乎被三五成群的书生们填满了。这一对年轻举人刚一进门,在一众老中青中不知有多显眼,没多久就落到了不知多少人眼中。
相处过后,又发觉他们为兄的斯文稳重,风度翩翩,为弟的活泼爱笑,又不失分寸。稍一打听名次,就知道了明瑕排名不错,再看他果然是言之有物;而明琢虽落到了孙山上,却丝毫不因这名次而尴尬,言语交谈间十分豁达,令许多人暗自钦佩,越发想结交一番。
结交了不知多少同年,时至黄昏两人才告别众人回了家,从前也有过这一遭的明尚书见状,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便也不多管教,使人仔细照看着两人,便目送着他们告退。
发榜次日便是鹿鸣宴,明瑕明琢二人正经的京城考生,自然要去参加。晨起换了新衣,结伴去了顺天府里。
两人从出生到现在,大半时日都是在京城度过,顺天府衙门的位置再清楚不过,进去却还是头一回,只觉得新鲜。举目四望都是穿着新衣,精神百倍的新举人们,还颇有几个是昨日一起喝过酒的。趁宴还未开,悄悄站在一处小声说笑几句,更觉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