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韦淇哭了一阵,猛地起身,眼睛肿得像核桃儿一般,捶着胸口,恨得咬牙切齿说:“我只剩下四个孩子,为这起子小人,三个孩子几乎没命,可怜六娘那未出世的孩儿……
  我自认问心无愧,该有的他都有,他恨我就罢了,可二郎六娘七娘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吗?
  他这么小就这么狠毒,使计要杀弟弟妹妹妹婿,将来可还了得?他眼里没有我们娘母子,难道眼里就有你?”
  李显心中也大恨,道:“从今往后,我们父子之情绝矣。”
  韦淇用帕子擦眼泪,抽噎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咱们东宫危如累卵,幸好有裹儿在圣上面前转圜,圣人向来金口玉言,说要狠狠罚裹儿,不知要……怎么罚她?”
  韦淇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哭起来。她以为她的眼泪在爹娘兄弟身亡的那年哭尽了,只是没想到还有这般磨难等着她。
  想到此处,韦淇对李重福恨得咬牙切齿,只是东宫现在情形不好,只得强忍住按下不提。
  至于是不是李重福告的密,李显和韦淇查都没查就认定了他。他是长子,以为二郎没了,太孙太子之位就是他的,这就打错了主意。别说韦淇,就是李显也饶不了他。
  “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李显心里道。
  裹儿回到殿中歇下,背后有伤,沾不得水,挨不得床,只得或趴或侧胡乱睡了一夜。次日醒来,后背热辣辣地疼,穿衣服更如上刑一般。
  她如此,那阿兄呢?
  裹儿问了彩月,彩月知道他们兄妹情深,天未亮就去承恩殿探过一回,说了这事:
  “二郎昨儿半夜起了热,幸素云素娥姐姐彻夜照看,忙叫来太医,开了退烧药吃了,退热后就昏昏沉沉睡了。
  我去时,素云姐姐才伏侍他吃了半碗汤,听见我来,说当兄长的让妹妹护着着实不该,让七娘多保重自身。”
  裹儿忙道:“好,这就好,这就好。等晌午,你再去一趟,只悄悄找素云问问情况就回来,不必惊扰阿兄。”
  “我明白了。”彩月顿了一下,又道:“按理,七娘是主子,我不该说这话,只是昨天太凶险了,七娘……”
  彩月说了半截就咽下后面的话。后面的话,说出来只怕有挑拨主子们的嫌疑。
  裹儿握住她的手,感激道:“我岂不知你的好心?罢罢罢,我日后保重自身就是。”
  彩月叹了一声,一边熨衣服,一边说:“幸好太子妃每季都给郡主做好衣裳收着,不然真要穿六娘的旧衣了。”
  裹儿笑道:“穿什么都好,我现在才知道命最重要。”
  “是哩,七娘也明白这个理,以后可不要这么莽撞了。”彩月笑劝道。
  裹儿忽然想起一事,打开妆奁,取了一对绞丝金镯,镯子上嵌着几颗翠玉珠子,金翠辉煌。她递给彩月,说:“昨儿你受惊了,拿着压惊。”
  彩月噗嗤笑了,解了扣子,露出一个嵌翠玉金项圈来,说:“娘娘昨儿悄悄赏了这个并新做的一件大毛衣裳,还有绢帛和缗钱。”
  裹儿闻言笑了,将两个金镯硬给彩月戴上,说:“我昨儿看得清楚,你是第一个动的。”
  彩月褪了一只,说:“俗话说,不患寡而不患不均。七娘再添一个吧,给素云素娥姐姐。还有那几个宫人,也不要忘了。”
  裹儿笑说:“我的东西,你知道在哪儿,凭你支用。”彩月叠好衣裳,道:“我做得不好,出了事可不许赖我。”
  裹儿笑了一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二人正说着,韦淇过来探望女儿。
  裹儿刚才不觉背疼,但当母亲嘘寒问暖时,立刻疼得如针挑刀割一般,因怕母亲担忧,只说已经大好,不疼了。
  韦淇悄悄和裹儿说了李重福的事情,裹儿也早知道他是得利者,且这事是张易之告密,又听说仙蕙九死一生,孩子也没了,恨得咬牙切齿。
  “早晚要他……”
  韦淇忙捂住裹儿的嘴,说:“你放心,为娘心里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楚。”
  说了一会子话,韦淇就离开了。又有重茂、重俊和季姜过来探望,裹儿忙叫人奉茶上果点,姊妹们说笑了一会子才走。
  几人走后,又有杨丽春过来探望,裹儿冷哼一声说:“就说我刚睡下,让她回去吧。”
  彩月遂出去说了这话,也不请杨丽春坐一回,又不奉茶,杨丽春讪讪地只好回去了。
  裹儿坐在卧室,拿了一本书打发时间,忽然又有人进来说:“宫里将郡主的妆奁衣物都送来了。”
  彩月忙出去接了这些东西来。裹儿突然想起一事,忙问:“送的人回去了没有?”
  那人回:“正在偏殿吃茶。”
  裹儿叫回彩月,匆匆道:“你给我准备三荷包金珠,并几个上等封。”彩月忙抛下手里的包裹去了内室。
  裹儿来到偏殿,只见是一个不认识的寺人,寒暄了两句,便问:“宫里可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寺人抿嘴一笑:“奴婢人微言轻,哪里知道这些,不过到有几个宫人受罚了,也不知何事。”
  “是哪几个?”裹儿追问。
  这寺人想了一想:“圣人发作了一个叫莺儿的宫女和一个小寺人,各打了三十板子,撵出宫。万掌记不知为何也挨了板子,贬为宫女了。”
  裹儿又问:“莺儿他们什么时候出的宫?从哪个门出的?”
  彩月进来,塞给这寺人几个上登封,笑说:“我们郡主请公公喝茶。”
  这寺人早听说安乐郡主手头散漫,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便笑回:“他们是从西北角的大门出去的,昨天刚撵出去。”
  裹儿闻言懊恼悔恨不已,顿足道:“因我之故,使他们遭罪至此。”
  说罢,她取了荷包,递给寺人道:“烦公公将荷包交给叶儿,就说是我连累了她。”
  这寺人答应着接了。裹儿让宫人陪这寺人喝茶,自己则带着彩月匆匆出了宫殿,从马厩牵了马骑上,想要找莺儿和那个小寺人,却被东宫的执事太监高公公拦住。
  高公公一把抱住裹儿的腿,道:“唉哟,我的小郡主啊,殿下和太子妃都说了,不让你出去。”
  裹儿立在马上,急道:“我有急事。”
  高公公坚定道:“天大的急事也不行,这是殿下的命令。小郡主,你有什么事情给奴婢说,奴婢给你想办法。”
  裹儿便将莺儿等两人的事情说了,高公公听了,恍然大悟,随即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不是老奴吹牛,小郡主自己去,未必有奴婢派人去找妥当。郡主放心,他们是东宫的恩人,老奴保证把他们养好伤带到小郡主面前。”
  听高公公如此说,裹儿迟疑道:“真的?”
  高公公立刻松开裹儿,当面吩咐人去办这事,说将这两人安排到别院养伤。裹儿这才下了马。
  第34章 郡主出嫁 她相信她会把日子过得很好,……
  半日后,高公公方过来回禀说:“两个人已经找到了,安置在别院,已请大夫看过,伤了皮肉,不打紧。”裹儿这才安心,又派人送绢帛钱财过去,命人好生抚慰。
  却说昨日,武曌怒骂走了儿女孙辈,在殿内独处。左后都知圣人大怒,不敢走开,皆在殿前廊下暂候。
  过了半日,不听圣人在里面叫人,贴身伺候的诸人心内焦急,胆大心实的透过门缝窗隙瞥去,见圣人仍然坐着,看不清面容,更添忧虑。
  于是,众人商议后,派人去请张昌宗过来。张昌宗听闻惊变,早吓坏了,一面担忧阿兄受牵连被人记恨,一面担忧自己助人事发。
  上官婉儿和近身侍奉的连娘再三劝了,他才勉强答应,端了海棠式红漆茶盘,里面放着一盅滚滚的羹汤。进了殿,抬头只见圣人端坐御座,眼神清明,心中喜上一分。
  但又想起今日之事,张昌宗提心吊胆,面上堆笑说:“圣人该用些羹汤了。”
  圣人的眼皮动了一下,张昌宗忙放下茶盘,疾走上了台阶,扶圣人进西暖阁坐到榻上,又忙端来羹汤来,陪笑说:“圣人可要现在就用?”
  武曌点头,接来喝了,五脏六腑顿时暖洋洋的,张昌宗见状又是一喜,知圣人不怪罪他们兄弟,便笑道:“圣人再用些膳?”
  武曌又点头,张昌宗忙叫道:“来人,传膳。”武曌伸手抚摸着张昌宗白皙如玉的脸颊,赞道:“六郎脸似莲花。”
  张昌宗不敢动,任凭圣人抚摸,忽又听:“你果然是个实心眼的好孩子,也是个真性情的好孩子。”
  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是他与安乐郡主说的悄悄话,并无人看见,他没传出去,小郡主想必也不会乱说,圣人怎么就知道了?
  是巧合,还是有意?
  圣人见他这个鹌鹑样,顿时笑起来,道:“没你的事。你是好孩子,你比他们都好,都贴心。”
  张昌宗勉强扯笑道:“圣人谬赞。”
  连娘领着宫女,捧着盥洗之物,进来说:“圣人,已经摆好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