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诸事完毕,她才回到宫中,提了灯笼去找韦淇,说了郑普思的事情。
  韦淇听了,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情?我听人提过郑宫人的父母都是什么方士,你和你阿兄都不喜欢这个,我也就没在意。
  我念她天真烂漫,能讨你阿耶开心,就随她去了。她的父亲真是个祸害,要是聚众闹出谋逆的大事来,你阿耶的名声就要被这对父女败坏了。”
  说罢,她道:“来人,就说我有要事,请陛下过来商议。”宫人领命去了。
  韦淇转头对裹儿说:“你回去早些休息,这事有我在就行了。”裹儿道:“好,那我回去了。”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后,李显就匆匆回来,急问:“你叫我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韦淇便将郑普思如何妖言惑众,如何煽动百姓,如何聚敛钱财,那信徒如何之多,都一一说了。
  李显道:“这还得了,立刻将他们拿了。”
  韦淇阻止道:“你先别急,你知道这郑普思是谁?”
  李显问:“是谁?好像有些熟悉,不知在哪里听过,只是记不得了。”
  韦淇冷笑一声,说:“他是郑宫人的父亲,打着国舅的名号,成了不少勋贵的座上宾。”
  李显吃了一惊,说:“啊,竟然这样?”说罢,愧悔交加,立刻道:“把郑宫人贬入掖庭。”
  韦淇道:“这不该你发令,该我来发。来人,就说我的话,郑宫人御前失仪,打入掖庭,派人看住她。”
  “是。”宫人立刻去了。
  韦淇这才转头对李显语重心长,说:“后宫之事,你若插手,别人就该胡乱猜测了,我来就好,不过被人说一句善妒罢了。”
  李显握住韦淇的右手,感动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韦淇的嘴角弯起,左手拍了拍李显的手背,说:“咱们夫妻谈这些做什么?”两人又说了几句体己话,天色已晚,李显就在殿中歇下。
  次日一早,裹儿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心叹,阿娘的动作真够快的。韦淇又就着此事,将举荐郑宫人的女官都发落了。
  朝堂之上,李显得了上奏的奏疏,立刻命大理寺和刑部协同办案,抓捕郑普思。
  裹儿没有等来上官婉儿求情,反而得了上官婉儿一个人情,于是便替她趁机在李显和韦淇面前说了此事。
  “哦,原来还有上官婉儿的功劳在。”李显点头道。
  裹儿说道:“她跟随圣人多年,政务娴熟,什么大事小事没经历过。上次,阿耶要人拟旨,身边连个人都没有,还是我拟的呢。”
  韦淇听了,劝说:“是个人才,若是闲置,岂不可惜?”
  李显被妻女劝说,一时也忘了为何对上官婉儿冷淡,便笑说:“她有功,又是个能臣,这才人位置她做了许多年,不如升她做个婕妤。”
  上官婉儿人老珠黄,韦淇自然不忌惮她,只拿她当个帮手,便答应了。
  裹儿说:“阿耶赏罚分明。只是上官婕妤执掌制诰多年,连我都做了个名正言顺的中书舍人,难道上官婕妤就不能吗?”
  李显闻言,一时犹豫起来,说:“你乃天潢贵胄,她罪人之后,岂能与你相比?”
  韦淇说:“不算出身,算起资历和文采,上官婉儿如何担不起这个中书舍人?现在不过是名实相符罢了,难道没有中书舍人这个职位,上官婉儿草拟的诏书,群臣就不认了?”
  李显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下了诏书。上官婉儿谢过帝后,又趁裹儿有空,过来拜谢她。
  “谢我做什么,咱们同为女子,你当上中书舍人,比我自己当上更让我高兴。”裹儿笑着让上官婉儿坐下。
  “此话何讲?”上官婉儿一时不明白了。
  第108章 归来 看得裹儿百口莫辩,几乎以为她自……
  上官婉儿纳闷了,她虽与安乐公主有旧,然而却不如湘灵武朵儿等人与她亲近,更确切来说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更好。
  没想到安乐公主不仅为她说情复宠,而且还使她升了品级,以及正式拥有了官职。
  裹儿见上官婉儿满脸疑惑,但并不想为她解疑,现在说什么都虚的,唯有做事才是正解。
  上官婉儿见安乐公主但笑不语,也笑说:“我承你的情,感恩的话我也不多说了。”
  裹儿笑道:“我并没有挟恩报复的想法,只是人才难得,又是女子,千百年来才出现一个。”
  上官婉儿摇头叹说:“公主谬赞,我不过才疏微末之人,哪里敢和前人相比。”
  裹儿回:“你若当不起,这满宫的人还有谁能当得起?”
  两人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上官婉儿告辞离去,留下了几本字帖古籍作为谢礼。
  裹儿一直都在忙碌筹办粮草的事情,朔方战报接连传来,战争胶着,打了几场小战役,情形不算太坏。
  只是打仗耗的是粮草,而且消耗惊人,裹儿现在连做梦都想着从哪里抠出粮草,来填补战争这个吞金巨兽。
  京师久旱无雨,粮价飞涨,裹儿那双赤红的眼睛,盯上了李显。
  “膳食减半就减半吧,把宴乐也停了。”李显这两年疏于运动,身子比之前更胖了。
  韦淇说他道:“你早该吃些清淡的,太医说了几次,你阿耶就是不听,还是嗜甜如命。”最后半句对着子女们抱怨起来。
  李显只是嘿嘿笑着,半响说道:“冬日吃清淡的比肉更贵。”冬日的菜蔬稀少,价高过肉类。
  这日,重润也过来了,听了这话,笑说:“阿耶又骗裹儿了。”四人当中,只有裹儿或许因为管着户部,对钱财格外敏感,才会信了这话。
  皇帝若是吃不上菜蔬,那就离亡国不远了。大唐如今蒸蒸日上,怎么会短了皇帝的?
  裹儿皱了皱鼻子,伏在韦淇的怀中,悄声说:“阿娘,我从府里拿出十万贯钱,以你的名义捐出去赈济灾民,你说好不好?”
  韦淇闻言,吃了一惊,问:“朝廷没钱了?”
  这话引得李显和重润都看过来,看得裹儿百口莫辩,几乎以为她自己公饱私囊,搬空了府库。
  “还有……还有……”裹儿连忙道:“我是忽然想起一事,当年圣人为皇后时,曾捐两万贯脂粉钱修卢舍那大佛祈福。
  我想着如今京师多饥民,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娘捐钱救百姓,比圣人修佛像更功德无量。”
  实际上,裹儿想的是为韦淇经营个好名声。
  今年秋天,武三思污蔑中宫给韦淇的声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虽然后面被挽回了一些,然而以世人猎奇的本性,这恐怕要流传“千古”了。
  韦淇捐钱,一来减轻府库压力,二来活百姓,三来博个怜贫惜弱的好名声,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重润心下会意,立刻附和说:“阿娘乃是一国之母,心怀百姓,我也出十万贯钱。”
  韦淇听了,白了这对儿女一眼,说:“我要你们的钱做什么?裹儿还住着郡主规格的府邸,润儿手头散漫,你们一个两个都比我穷,还大言不惭地要出钱?”
  重润和裹儿被数落得面面相觑,只得嘿嘿一笑,与刚才李显脸上的表情像了十成十。
  “来人,取二十万贯赈济百姓。”韦淇数落完,挥手道。
  裹儿喜得几乎跳起来,万福道:“京师的百姓会感念阿娘的恩德。”
  韦淇冷哼一声,说:“我才不在意这些呢。”
  李显赞道:“这是善行,说不定老天爷感念,就下雨解了旱情。”
  话虽这样说,但是翻了年关中仍然没有下雨,但好在突厥久攻之下,死伤惨重,终于退走漠北,比之前战果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李显显然对于这样的结果不满意,他是听着阿翁的故事长大,年少时见过不少猛将儒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王方翼、裴行俭……
  现在呢,朝中会打仗的不过三四人而已,其中有一半镇守边地,不能动。这让李显不时感慨,将才难求,人才青黄不接啊!
  于是,他一边下令各州县教授武艺,一边加大对武举的重视,又让各州刺史举荐善谋略有将才者,以企能选出大将之才。
  对于默啜可汗这个心腹大患,李显甚至下令,能击其人,授诸卫大将军。
  年底的不顺一直延续到次年的春天。关中旱情仍未缓解,于是李显派遣太平公主的驸马武攸暨到乾陵拜祭求雨。
  或许是心诚则灵,天上竟然真的下了雨,稍缓旱情。突厥大举进犯失败后,开始以小股起兵骚扰边境,令边地烦不胜烦。西南边地的吐蕃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日裹儿下值后,进宫接了一双儿女回到公主府,原来是崇训回来了。
  夫妻不冷不热地见过礼后,崇训一下子扑到崇训怀中,接连发问,直让崇训差点招架不住。
  “阿耶,你想不想我,想不想妹妹啊?”
  “妹妹越长越漂亮,就像天上的小仙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