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而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这场变化中,得到更多的权势和地位。
回到各自的府邸,楚王和康王都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都在暗中调集人手,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同时,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镇国公府的动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破绽和机会。
而此时的镇国公府,却是一片沉寂。
从表面上看,似乎他们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已经悄然来临。
“皇上总会沉不住气……”崔振邦说道。
如今陆景琛和崔安如入宫,没有办法坐在这里跟他们商量什么事,太子也已经被皇上敲打过了,没有办法来到这里。
而且听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这两日淑贵妃的身子越发不好了,送过去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
“他这样做,确实是让人心寒……妹妹和妹夫都要困在太后宫中,皇上甚至要软禁太后……”
梁紫玉说起来的时候,就觉得难受。
太后娘娘对她恩重如山,小姑更是她一段时间以来的精神支柱。
长公主到来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觉得意外。
毕竟如今能够自由活动的人,还愿意到镇国公府的人,也就是她了。
梁紫玉迎了上去,说道:“母亲,如今府里的情况,您也看到了。皇上突然这样做,我们都很茫然,翊王和安如都已经进宫去了,暂时没有办法回来,还不允许我们进宫去探望,是不是我们镇国公府如今有什么地方让皇上不满意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宫里的情况,我也是鞭长莫及。皇兄想做的事,我也没有办法多说什么了,他这个人一旦心意已决,恐怕很难改变。不过你们放心,他不会真的对母后怎么样,景琛和安如在母后那里,也绝对安全。我今日过来,是要带着琅儿去府上,毕竟有些事,让他经历的话有些太早了……”
梁紫玉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长公主能够想到这里,并且愿意冒着危险去做,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她有些感慨地说道:“那就拜托母亲了,我们镇国公府上下,一定铭记您的恩情。”
长公主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琅儿也是我的外孙,我自然会护他周全。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准备,万一事情不成,也要想办法应对。”
梁紫玉说道:“是,我们明白。如今这种时候,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送走了长公主,回到屋里,心中却是一片茫然。
她不知道这场风暴究竟会走向何方,也不知道镇国公府能不能够度过这次危机。
她只能默默祈祷,希望陆景琛和崔安如能够平安无事。
崔振邦同样紧张,哪怕崔安如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很多事,真正让他这个忠于皇上多年的将领,做出反抗皇上的事,他也不太适应,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然而傍晚时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整个京都再次陷入恐慌。
当朝丞相温继礼,在丞相府中暴毙……
第660章 温继礼卒
“他死得蹊跷……”
崔振邦接到消息之后,反复确认,之后才确定这个消息是真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
按理说,这是他们的亲舅舅,他应该悲伤难过。
可是,温继礼同样是伤害他们外祖母和母亲最深的人,这样的人死了,他应该高兴。他发现,自己也没有这种情绪。
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停地在他身体里流窜。
应该是这样形容吧,胸口上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毕竟,温继礼的死,太过突然,太过蹊跷。
在京都,谁不知道温继礼的手段和智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就死了?
他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都没有想过,皇上会拿温继礼开刀。
哪怕温继礼是皇上的伴读,从小跟他一起长大,一直对他忠心耿耿。
在皇上心中,温继礼是崔振邦的舅舅这件事,始终过不去。
宫里,陆景琛和崔安如虽然没有办法出去,还是得到了消息,也可以说,是皇上故意让他们知道了这件事。
“皇上狠起来,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哪怕是跟他时间最长的人,曾经他最信任的人呢……”
陆景琛沉吟半晌,缓缓开口:“温继礼的死,怕是皇上的一步棋。只不过,这步棋,走得太险了。”
崔安如点头:“不错,温继礼一死,朝中局势必定动荡,各方势力都会蠢蠢欲动。皇上这是要一网打尽?”
陆景琛冷笑一声:“一网打尽?哪有那么容易。温继礼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的死,只会让他的那些追随者更加团结,更加敌视皇上。”
崔安如皱眉:“那皇上这是为何?”
陆景琛叹了口气:“皇上这是在逼自己,也是在逼我们。他要用温继礼的死,来告诉我们,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也一样,没有退路了。”
崔安如默然,她知道,陆景琛说得不错。
从他们决定反抗皇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唉……”
他们的对话,并没有避开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听到的时候,也只有叹息。
这个儿子,确实是让人心寒。
她没有办法劝慰陆景琛和崔安如什么,更没有想过要让他们停止如今的计划。
毕竟,是皇上不仁不义。
但她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之路。
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这些年,她看着皇上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着他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冷酷。她曾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去改变他,但终究还是失败了。
“罢了,罢了。”太后娘娘轻声呢喃,“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我这个老太婆,就不掺和了。”
她站起身,缓缓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繁华的宫城,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场风暴,迟早会来临,而她,也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崔安如走到她身边,轻轻挽起她的胳膊。
“皇祖母,没有办法阻止的事,就随它去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们想法一样。而且这次皇上也是动了真格,镇国公府已经是他的眼中钉了,哪怕父兄都曾经用鲜血跟他表达忠心……”
太后娘娘微微侧头,目光柔和地看向崔安如,眼中满是慈爱与无奈。“安如啊,哀家知道你的心思,也明白你的担忧。只是,这世间之事,往往并非人力所能及。皇上的心意,已经定了,镇国公府……怕是难逃此劫。”
她轻叹一声,继续道:“哀家虽然贵为太后,但在这皇宫之中,也有许多身不由己。你们年轻,有热血,有想法,这是好事。只是,有时候,也要学会接受现实,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
崔安如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紧紧握住太后娘娘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皇祖母,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而且,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还有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心中不满皇上的做法。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太后娘娘不是不相信崔安如的能力,可是皇上如此孤注一掷,显然就没有想过给镇国公府留下任何活路。
相反,崔家人一直都在想着,这件事能不能妥善解决。
有情的人,总会输给冷血的人。
可这就是现实,容不得他们退缩,更容不得他们软弱。
太后娘娘拍了拍崔安如的手背,语重心长地道:“哀家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明白哀家的意思。镇国公府上下的命运,就连你们都没有办法参与太多了,把你们禁锢在这里,皇上就想过要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事了……”
崔安如重重点头,可是她并不会屈服。
有一点太后娘娘想错了,她对皇上同样无情。
这种冷心冷血的东西,不配让她效忠。
此时,陆景琛也在沉思。他在想,皇上这一步棋,到底是想做什么。温继礼的死,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他必须尽快弄清楚皇上的意图,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镇国公府,崔振邦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温继礼的死,让他意识到,皇上的手段,比他想象的还要狠辣。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能在这场博弈中保住崔家。
整个京都,都因为温继礼的死而陷入了动荡。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察,试图从这件事中看出皇上的态度。而皇上,却仿佛躲在幕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早朝终于正常进行,崔振邦也来到了朝堂之上。
有些嗅觉敏感的人,已经自动跟他站得远一些了。
贺家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中都很鄙视,他们自愿站在了崔振邦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