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杀了汉王!杀了这帮汉兵!
为惨死的同伴,为饱受摧残的我们报仇!
杀啊!
越来越多的楚兵杀红了眼,他们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杀字,其他的全然不顾。
一道银光从眼前划过,噗呲一声,温热的鲜血喷在了一名楚兵的脸上。他愣怔,缓缓地转过头,与他并肩而行的同伴胸口破了个大洞,同伴在茫然中摔在地上再也没站起来。
铁皮裹着的怪物看着他,喷在脸上的鲜血变得冰冷,藏于心中最深的恐惧重新回到了这具躯体。
但还没等他喊出来,那冰冷的长槊毫不犹豫地贯穿了他的胸口,又无情地从他的身体中拔出。他躺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那可怖的怪物杀入军中,看着同伴们在惊恐中步入幽冥。
蛰伏已久的铁骑们终于开始了行动。他们身披月光,脚踏雪色,以排山倒海之势撞进了楚军阵营。与楚骑脱轨的步兵在铁骑眼中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抵抗的能力,只能引颈受戮。
在看到韩信的那一刻项羽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诚然汉军不敌他是事实,但汉军几十万人为何不拼死抵抗反而持续后退?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会让刘邦陷入险境?
他们当然知道!这样做就是为了把他逼到这条进退不得的绝路上。
“围魏救赵,齐王好计策。”项羽咬牙切齿。
韩信:“项王过誉了。对待项王这等人杰,信不得不小心。”
倘若坐镇中军大帐的人是刘季,他一定会舍了那些步兵去取刘季的人头。可现在他眼前的人是韩信,纵然韩信是不世之才,杀之,汉军元气大伤,可那又如何?
韩信没了,刘季可以亲自上阵号令全军。可他若是失去了数目可观的步兵还拿什么跟刘季拼?而且齐王的死会让汉军变得勇猛,让楚军陷入更大的麻烦里。
项羽看向中军大帐,那里火把环聚,恍若白昼,韩信立在万人中央英姿勃发、神采四溢,永远是人群中最亮眼的那个人。也正因如此他才将韩信收到帐下,可到底是因为什么让韩信到了刘季那边。
“项王,救与不救全在您的一念之间。”韩信已经笃定自己会回援。
项羽深吸一口气,夺过了偏将手中的弓弩。尖锐的爆鸣声响彻云端,长箭猛烈地撞击在挡在韩信面前的盾牌上,掀翻了拿着盾牌的汉兵。
“回援!”
韩信看着盾片上不断摆动的箭,又看着带着不甘离去的项羽长舒一口气。
铁骑在看到项羽回援后,立刻撤退不再多留。手下不解其意,但项羽却明白韩信已经做好了困死自己的准备。
他回望越来越远的汉军大帐,心中有了预感——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不会再有像今天这样的机会了。
回去的路渐渐明亮起来,轻柔的光拂过每个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是在安慰着铩羽而归的众人。
项羽伸出手,看着手背上的刀口。伤口不大却在一直流血,圆润的血珠在阳光下就像是玛瑙,可是这玛瑙却散发着一股令人退避三舍的腐烂味……
第65章 (二更)
金乌站在最东方的桑树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的味道,想来是昨夜的大火烧毁了太多的东西。
幸存者们开始收拾残局。有人在收缴战利品,有人在清点俘虏,还有人在救治伤员。
阴嫚正带着阿桃查看军营受损情况。
“好在公主一向注重防火,营与营之间隔着足够的距离,除了正面遭遇项王的几个营帐受损严重外,其他的还可继续使用。另外粮草和其他物资虽有损毁,但足够全军撑过这个冬天。”
阴嫚点了点头:“待其他事宜结束后,汇总送到我帐下。”
“是。”阿桃收回册子,向着娘子军的姑娘们走去,“每人取药多少,给我报个数。”
阴嫚独自一人向前走去,想着是否还有遗漏的地方。忽然一具尸体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个很年轻的孩子,只有十五六岁,在现代社会中正是被父母呵护的年纪。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奔跑在原野上,和伙伴们摸鱼打山鸡,跟父母一起准备春耕的用具,可现在他出现在战场上。瘦小的身体被长矛贯穿,而他竟然撑着最后一口气与杀死他的楚兵同归于尽。
他死前会想着什么呢?阴嫚不得而知。但她知道一个家庭失去了珍贵的家庭成员,这个孩子会成为一家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疾风过境,晶莹的雪粒落在了那孩子的眉宇间,洗涤着被战争伤害的灵魂,指引他去往大司命的身边,回到安息之地。
“你是来要我的命的?”
有声音从脚下传来,阴嫚低头看去,看到了一张被血水和泥巴糊在的脸。那人见她注意到了他,声音虚弱却坚定:“来吧,给我个痛快!”
大概是情绪激动,他说得太着急,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也正因如此,阴嫚注意到了他的腹部有一道刀伤,鲜血顺着伤口汩汩地外流,也许过不多久他就会失血过多而亡。
“来人。”阴嫚叫了一声。
附近的女兵听到了她的声音,小跑地来到她的身边。在看到地上的楚兵后了然,开始简单地清创止血。
本以为死定了的楚兵一愣,他茫然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过了好久才嗓音沙哑道:“为什么不杀了我?”
“战斗已经结束了。”阴嫚冷淡地回答。
“我不会背叛大王的。”楚兵闭上眼睛,“杀了我吧!”
“不想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吗?”阴嫚问。
想啊,我怎么不想见到他们?离家数载,我一直思念着他们。可是——我不能这样回去。楚兵蠕动着嘴唇最后选择了缄口不言。
阴嫚又道:“春天快到了。”
是啊,春天快到了。楚兵想,入春后会一天比一天的暖和,等到河面上的冰层融化后就该春耕了。
妻会拿起沉重的锄头去开地。相较于男人,女人的力气不大。不一会儿妻就会大汗淋漓喘起粗气,可她不能休息,耽误了耕种时辰会影响秋收。
累极了就向北方看一眼,期盼着能看到父亲的,兄弟的,丈夫的身影。可是愿望总会落空,几载春秋过去了,她还是没能看到熟悉的身影。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她就会红了眼,可是一想到肩上的重担,她又不得不擦干眼泪重新坚强起来。
妻告诉自己,他们总会来的,等他们回来就好了。
他又想到了在楚营中的每一个夜晚,家乡总会浮现在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是熟悉的乡亲邻里,热情亲切的乡音回荡在他的耳畔,让漂泊的心找到了归处。
在故乡的茅草屋前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她会一边缝补着衣物,一边时不时地张望门口,盼着他和父亲回家。
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大概已经会跑会跳了吧?他还能记得自己这个父亲吗?说起来自己还给他准备了好多稀奇的小玩意儿,就等着给他当见面礼呢……
想到这,温热的眼泪顺着楚兵的眼角滑落,融进了冰冷的泥土中。
“我再问你一遍,你当真想让家乡中殷殷期盼的亲人听到你的死讯?”阴嫚又一次问道。
这一次楚兵不再沉默不语,他哭着说:“不!不要!我不要他们听到我的死讯!阿父已经战死,全家只剩下我,我不能再死了……求求你,不要杀了我,求求你……”
那哭声不大不小,却感染了其他尚有生息的楚兵,他们啜泣着,哭喊着,恳求阴嫚放他们回家,他们保证不再与汉王作对。
一声声哀求好似一支钩子,勾起了人们心中名为同情的情绪,让人心里发酸。
阴嫚叹了口气:“我说过战争结束了,我不会杀了你们。相反,你们替我们辨认楚军死去的人的身份,并愿意将他们的骨灰带回故乡,我还会给你们一笔钱财返乡。”
他们愿意啊!每一伍每一什都是打碎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带着自己的亲人一起回到家乡呢?
阴嫚继续说道:“自我领长史事后,就对北方将士民夫说过,能活着回去当然好,但若是不幸殒命,无论是金银补偿还是骨灰我都保证送到你们的亲人手中。”
“若是家乡无故,我会挑一处墓地将你们葬于一处,这样也不算孤单。”她看向其他人,“现在这些话对你们同样适用。”
无论是楚军还是汉军,他们都怕自己成为孤魂野鬼,不得安息。可如今公主却告诉他们不要怕,因为她会妥善地安置他们的后事。
一个大人物竟然会想到他们的身后事,这让他们既感动又安心,内心深处更是生出了复杂的感情刺激着眼眶,让人忍不住地想哭。
听着人们哽咽的感谢,阴嫚想,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这是你们本就应得的补偿。
若非上层人贪欲无极,你们又何必卷入这场暗无天日的战争中呢?又怎么会忍受着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