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杀戮往往是人们的首选。因为粮草不足以供养如此多的俘虏,因为子民们需要报自己的血海深仇,因为血腥恐怖是震慑四方最好的武器。
  可,这样能换来长久的和平吗?刘盈问自己。
  项羽杀死了那么多反抗者却还是失败了;白起杀死了数十万赵卒使赵国元气大伤,但令赵国成为六国中最难攻克的一国;商采用恐怖的祭祀方式来威慑四方,可最后还是覆灭了。
  杀戮能带来短暂的和平,但会积累仇恨,待仇恨爆发的那一刻,国家就会毁灭,人民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一国太子,他要看着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走向这可怖的未来吗?
  刘盈看向老师交给他的俘虏名册。那些名册并不寻常,除去常见的男性青壮年外,有老人和妇人甚至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孩。
  老师说胡人没有中原的劳役制度,也就是说一个普通胡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领主的奴隶,一辈子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要杀死如老鼠一般可悲的人吗?
  一个朝廷真的需要杀死这些命不由己的人来立威吗?
  欺软怕硬当真是大国所为吗?
  刘盈抚摸名册呢喃着:“老师,我明白了。”他看向正在商讨父皇归来的庆功宴的群臣,深吸一口气,对他们说道:“诸位,吾欲留下那些胡人的性命。”
  此话一出,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纷纷惊讶地看向他,甚至连坐在他身旁的母后也是如此,只有阿姊唇角上扬似乎料定了他会对处理俘虏提出异议。
  舅父马上回过神反驳:“胡人不通礼教,屡犯边境,劫掠生民。太子岂可对此等野兽报以同情,伤我黔首之心?”
  见刘盈不再说话,吕释之再接再厉:“太子年幼,尚不清豺狼之阴险。切莫对胡人这等嗜血残暴的野兽报以善心,否则必生大乱!”
  “舅父,吾已经十岁了,并非不辨是非的稚童。”刘盈压低嗓音提醒。
  群臣纷纷嗅到了不同寻常的讯号,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欲静观其变。
  “吾翻阅史书,曾见东夷强横,盘踞齐鲁,为成汤忌惮。可如今齐鲁黔首可还会称自己为东夷人?”刘盈观察着群臣的神情继续说道,“既然东夷人可做中原人,那胡人俘虏又有何不可呢?”
  群臣面面相觑。
  萧何与张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找到了赞许的情绪。
  “可胡人终究是胡人,岂会懂得礼义廉耻?”吕释之依旧不赞同,“若是收留了他们闹了事又该何人负责?”
  “子曰,有教无类。”刘盈挺起腰板,“此事既然是吾提议,自然由吾全权负责。”
  吕释之被噎住了,他看向吕雉,希望妹妹能够帮他一把。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妹妹竟然以此事事关重大为由转呈给了陛下。
  他不满极了,明明咱们几个就能做的决定,何必因为一个小孩的异想天开就惊动陛下?
  但即使他再不满意,刘盈的上书还是来到了刘邦的面前。
  “就是这个事,你们几个有什么看法?”刘邦在众人看完刘盈的文书后问道。
  “太子未免太天真了。胡人就是胡人,怎么可能变成中原人?”樊哙的话引起了周勃等人的赞同。
  陈平:“臣以为太子的提议虽大胆但却有可行之处。将这些俘虏南迁,编纂户籍,教以农耕,再鼓励通婚,几代下来未必不会成为我汉朝子民。”
  “切。”周勃不屑,“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偷偷跑回草原,又或者跟草原里应外合?”
  冯解敢眉头微蹙:“绛侯,某的部曲中也有很多异族面孔。”
  周勃本打算抨击陈平,没想到碰了冯解敢的霉头,这下长者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都说了,说话要过脑子。阴嫚幸灾乐祸地想道。
  韩信见状无奈地笑了笑。
  阴嫚冲着韩信挑眉,你笑什么?
  韩信却是在回给她一个“没笑什么”的眼神后,笑得更开心了。
  “啧,楚王,朕正在这头疼呢,你还在那偷笑。”刘邦故作不满,“你说说怎么办?不然你今天就别休息了。”
  虽然议事开小差被抓,但韩信也没慌,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信以为太子所言确有道理。”
  “一来中原饱经战乱,人口不足,若是能有胡人补充有利于恢复农耕;二来草原迟早会再次统一,我朝要提前做打算。而这些胡人就是我们了解草原部族的突破口。”
  卢绾点头:“楚王言之有理。现在虽然与东胡和右贤王部达成协议,但胡儿狡诈,终有撕毁协议的时候。与其一直靠外人了解敌人,倒不如我们自己了解敌人。”
  刘邦捋着胡子:“你们说得对。”
  “如果陛下决定留下这些胡人,我建议去头留民。”阴嫚开口,“胡人平民畏惧领主如羊羔畏惧豺狼,若是将领主一并送过去,胡人就会以领主为中心,到时候抱团排外,地方官府如何管教?”
  “这倒是个问题。”刘邦捏了捏鼻梁,“还有一个问题,该怎么区分二者?”
  樊哙拧着眉头:“这么麻烦,还不如杀了。”
  就在所有人沉思的时候,陈平凑近刘邦的耳朵低语几句。
  刘邦的愁眉苦脸顿时变为喜笑颜开,他拍着陈平的肩膀:“有你在,朕倍感轻松啊。”
  陈平笑眯眯:“陛下过奖了。”
  其他人面露疑惑想不明白这对君臣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大约在晚饭的时候,韩信提起了白日里的事情。
  “你说曲逆侯到底跟陛下说了什么?”
  阴嫚捧着碗喝了一口米粥后,说道:“我也不知道。但依照曲逆侯的个性,应当是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计策。”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胡人叫喊声,听着激动的语气应当是在咒骂。
  阴嫚和韩信对视一眼,起身向外走去。
  俘虏营外灯火通明,右贤王站在高台上,冷漠地注视着自己的人杀死俘虏中的领头人并割下他们的人头。
  在这一刻,阴嫚猜到了陈平的计划。让右贤王来做这个刽子手,一来不损伤汉朝仁慈的形象,二来让右贤王彻底背上叛徒的名声,斩断了他与冒顿重归于好的可能,让他只能死死地抓住汉朝这根救命稻草。
  歹毒啊,当真是歹毒啊。
  阴嫚嘱咐韩信:“你要当心陈平。”
  韩信了然:“信明白。”
  第二天一早,刘邦派人先行赶往栎阳向刘盈传达了旨意,内容一句话概括——你老子已经帮你打好基础了,要是还干不好你这太子也就白当了。
  阴嫚当然清楚这不是容易处理的差事,所以让阿桃和蒙昭带队迁移俘虏替刘盈分担一二。
  “抱歉,庆功宴前派你和蒙昭出任务。”
  “公主言重了。”阿桃说道,“您放心,阿桃和阿昭会妥善处理此事的。”
  阴嫚听到阿桃的自称后,说道:“说起来你已经是军侯了,应当有一个正经的名字了。”
  阿桃顺水推舟:“请公主赐名。”
  阴嫚:“不敢说赐名。我只是觉得灼华二字很衬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阿桃说道,“确实很适合。”
  “我想公主还有希望你的人生如春日桃花一般绚烂多姿之意。”韩信走到阴嫚身边,询问,“信所言不错吧。”
  阴嫚看着邀功的韩信忍俊不禁:“不错,我正是此意。”她看向阿桃:“我与你相识数载,深知你的才学秉性,我想你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阿桃展露笑颜:“那就承公主和楚王吉言了。”
  看着阿桃远去的背影,阴嫚有一种看到学生成才的感觉。
  “公主对阿桃期望颇高。”
  “自然。不只是她,我对太子和鲁元公主亦是如此。”阴嫚反问韩信,“你难道不希望蒙昭出人头地吗?”
  韩信笑了起来:“自然是希望的。”
  远处传来士兵们打闹声。他们抱着酒坛,扛着肥猪,兴高采烈地准备今天的庆功宴。
  太阳渐渐向西倾斜,一个又一个的火堆被点亮。一个伍的人围在火堆旁坐下,啃着猪肉咸鱼,大口地喝着热酒。附近的流民们也得到了些酒食,他们聚在自己营帐前和同伴们畅饮起来。
  阴嫚来的时候,刘邦正在发表感想,嘲讽手下败将,怀念往昔,又感谢了众人的帮扶。
  不得不说刘邦口才真好,一番演讲听得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她刚一坐下,韩信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果脯放到了她的桌子上。
  “我听说这是右贤王上贡的果脯,很是好吃,楚王这是忍痛割爱了?”
  韩信:“公主惯会打趣人。”
  “说起今日能收复河南四郡,令冒顿重伤,皆仰赖公主。”刘邦看向阴嫚,“公主不说两句?”
  阴嫚想了想端起酒杯:“敬国泰民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